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07 16:01: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古人置酒会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诗歌《将进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曹操的《短歌行》,不论“怀才不遇”,还是“求贤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个性挥洒的淋漓尽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解题

  1、请学生断句并解释题目的意思

  明确: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体的一种,可放在开头,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书序、赠序(欧阳修《伶官传序》)、宴集序(《兰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三、 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诵读环节

  1、学生齐读

  2、重要字音

  琼筵(yán) 羽觞(shāng) 秉(bǐng)烛

  宴(yàn )会 国殇(shāng)

  3、朗读指导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调。分清语调语气;注意重音字词。)

  4、老师范读后,学生根据前面的提示再读课文。

  (二)落实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蜡烛作长夜之游。

  假:借。

  琼筵:比喻珍贵的宴席。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酒杯。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咱们去感受一下这次宴会的欢乐气氛。)

  四、朗读、鉴赏课文

  (一)、从文章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猜想李白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二)、具体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

  良辰美景

  烟:春天气候湿润,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笼着一层轻烟。烟柳、烟草、烟雨、烟霞、烟花。在这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赏心乐事

  所会之人:诸从弟

  所会之目的:序天伦之乐事。(不是饯别,也就不会“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与会之人,是可比工诗文、善书画的谢惠连,人物俊秀,谈吐不凡。

  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能突出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的最大的乐事,在这次宴会上都具备了,文章充满了飘逸潇洒、豪情纵横诗意,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

  (三)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1、本文用典颇多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酒诗序》。

  2、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比喻、拟人)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拟人)

  3、多处运用对偶。

  五、拓展探究: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老师寄语: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们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而只是观花赏月、吟咏论文,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失去理性的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的齿轮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宝贵的,或者,她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短暂,甚至有如昙花一现。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那般的玉洁、清香、美丽和动人,她在怒放的时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她的短暂呢?

  六、背诵指导:骈偶的特点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七、作业:

  1、课后背诵全文,并写读后感与周记本上。

  2、完成本文《赢在课堂》练习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 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

  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⑴ 仲永/生五年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传/一乡秀才/观之

  ⑹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⑺ 余闻之也/久

  ⑻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⑴ 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① “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④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⑵ 理解几个词语:

  ① “养父母”养:赡养。

  ② “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③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县的人。

  ⑤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⑥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⑧ “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⑨ “且为众人”且:尚且。

  ⑩ “固众人”固:本来。

  ⑶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3、检测自读效果:

  四个大组口答竞赛。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

  ⑴ 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①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⑵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父异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 稍稍宾客其父

  ④ 或以钱币乞之

  ⑤ 环谒于邑人

  ⑧ 泯然众人矣

  ⑦ 贤于材人远矣

  ⑧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5、初步感知课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

  (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理解,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工作。把教学七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甚至是声情并茂,我想采访一下,你已经读了几遍书?(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读得那么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二、学习新课:

  1、朗读关。

  ⑴这节课,我们要去闯五道难关,有没有信心?第一关是朗读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⑵ 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大显身手,如果你认为哪个同学读得好,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夸一夸他。

  ⑶ 每小组选一名小选手来参加班级的朗读挑战。

  ⑷谁来评一评小选手们刚才的表现?

  ⒉ 生字关。

  ⑴ 我们已经站在第二关的门口了,第二关是生字关,你们看,生字朋友已经在等着我们呢!谁想和它们交朋友?已经认识了的请你介绍给大家。

  ⑵ 读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和它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结识的?

  ⑶ 刚才,老师听这些生字朋友说,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它们想请你们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好伙伴,谁来?

  ⒊ 辩论关

  ⑴ 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两关,现在我们要智闯第三关。认真看书,边读边画老牛、小马、小松鼠的图片。

  ⑵ 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马、小松鼠是否合适?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拿起笔来,认真的读一读,画一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⑶ 把你想说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①谁来读小松鼠的话?这只小松鼠挺着急的,谁还想读?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②谁来读读老牛的话,这位牛伯伯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觉得真好,就这么读。③ 小马过河了,他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⑸ 你们看, 同样的一条小河,老牛说河水很深,松鼠说河水很浅,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说得对不对?

  ⑹ 你说对,你说不对,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呀,这位同学觉得他们说得又对又不对,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我们先请认为对的同学说明理由,再请认为不对的同学说明理由,最后请认为又对又不对的同学也要说明理由。

  ⑺ 同学们刚才的辩论,我听出来了,认为对的同学是说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认为不对的同学说他们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你被说服了吗?你呢?现在这三位同学还是认为自己的想法对。那老师告诉你们,你们都动了脑筋,想出了自己的理由,你们的意见都是对的。

  ⒋ 夸奖关。

  ⑴ 我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三关,第四关就是夸奖关。小马第一次过河时,有没有过去?听了妈妈的话,它过去了吗?

  ⑵ 妈妈的话具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我们可要来仔细读一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⑶ 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吗?如果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就请你夸一夸过了河的小马。谁来夸一夸它?夸它什么呢?小马你要仔细听,听他们夸你夸得够不够,如果不够,你就告诉他,你还得接着夸。

  ⑷ 这位同学夸小马真棒,谁还来夸一夸它?这位同学夸小马爱动脑筋,肯试一试,小马,你觉得他夸得够吗?

  ⒌ 联系实际关

  ⑴ 正因为小马肯动脑筋肯去试一试,所以它才过了那条河。同学们真聪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老师真高兴。现在我们向第五关挺进。

  ⑵ 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那样动脑筋,去试一试的时候呢?请小组交流一下。

  ⑶ 谁想说给大家听听?①这位同学真勇敢,能自己开动脑筋, 点着了打火灶煮方便面吃,不过你可千万小心啊。②这位同学遇到了难题,能自己开到脑筋,把它做出来了,也很好。③这位同学第一次到大超市买东西,他善于观察,愿意去问去试,终于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成功以后你高兴吗?没有实际中的苦,哪有成功后的甜呢?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灵活的思考问题,我们已经胜利地闯过了五关,你们都是最棒的,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需要大家去动脑筋,试一试的难题,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获(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肺( )

  鱼( ) 枝( ) 虑( )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⑵ 文章分别以鲸的__、__、__、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

  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在初三也接触过。但他们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

  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了解的并不深入。

  课 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合作探究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标依据: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5页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

  因、意义与措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课标依据】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5页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辩证地看待事

  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标依据】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6页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

  【课标依据】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树立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志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6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强调课堂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六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