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分橘子》教学设计

《分橘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4 03:19: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橘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橘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橘子》教学设计

《分橘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f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复习除法竖式。

  2.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这回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橘子。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橘子?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4个放一盘,14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二、新课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先写“÷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的左面。把每盘的苹果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 ÷”的右边。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走的橘子个数,3×4=12,把12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减:每盘放4个,放3盘正好分走12个,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14—12=2,看竖式说一说每部分表示什么?

  写完竖式再填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把商和余数区分开,在商的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写答。

  (1)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2)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3)完成试一试(2)。

  比较两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不同。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2.思考

  余数怎么都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有余数除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余数除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还余下2个,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除法竖式的含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橘子》教学设计2

  本节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一)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作业讲评课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以下是我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一、能打破原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点拨,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在列除法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和余数的写法,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出错较多。

  第二、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对于练习过分重视讲解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把学生练习错误处置于投影,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实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数学语言要精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还不充分。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加以达成与突破。

《分橘子》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 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分橘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刘少奇在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2、朱老师是怎么夸刘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刘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刘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刘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刘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刘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刘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suì yuè dú shū zhī tōu dēng lóng rě rén ài wū li měi rén

  ( ) ( ) ( ) ( ) ( ) ( ) ( )

  2、朗读课后练习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刘少奇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刘少奇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刘少奇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 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 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 与别人同享

【《分橘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元、角、分教学设计

2.《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4.认识百分数数学教学设计

5.《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6.《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设计

7.橘子味的夏天作文

8.橘子中的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