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0 11:37: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文言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 ,改变教学模式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二、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桥和路”,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三、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阅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四、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训练学生能自渎文言文。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口技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理解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突出写法: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赏析。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听录音,练习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练习中要重点注意下列字音:

  齁(hōu)声 中间(jiàn) 许许(hǔ) 几(jī)欲先走

  2、学生自己尝试解释字词义,疏通课文大意,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标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或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作者介绍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家境清贫却心高志远,博学善文,才华横溢。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存稿》、《口技》等。

  三、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

  分别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析。(如果读得好,可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否则,可再由几个同学试读,进行练习,教师做朗读指导。)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2、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

  4、查重点词义。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五、精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的两个场面是什么?

  2、“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3、文中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5、课文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

  1、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2、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做铺垫。

  3、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4、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保持完整,同时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5、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首尾两次清楚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也是侧面描写。

  六、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背诵:可用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背诵,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中间三段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这些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3

  《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3、字词检查: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

  夫齁声起(hōu) 意少(shāo) 中间(jiàn) 絮(xù)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口技,一种很早就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技艺,它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构成,是艺人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我们看过的相声《洛桑学艺》,仅仅凭借一张嘴和手的巧妙配合,那惟妙惟肖的乐器声响就被摹拟出来了,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那其实就是口技表演。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 ?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口技一文。

  二、教学基本任务

  读、说、诵、练、写。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

  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

  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

  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第五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急有缓。

  2、说:

  ⑴ 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⑵ 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字贯穿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字眼。—善──声音有大小,有内外,有高底,有动静,有远近,有分合,有疏密 ,有点面,有张弛,有明暗

  ⑶ 从“听众的反应”的角度,那些句子能体现善?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火场百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诵: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⑴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一 ──画面二──画面三──结尾。

  ① 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梦中惊醒”

  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 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渐入梦乡”

  “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③ 第三场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火起群乱”。(学生诵读)

  ⑵ 教师:下面再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默想,哪儿是正面写声,哪儿是人侧面写声。

  (学生诵读)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也才有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尽情品味、尽情描述的“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全文的文眼或核心就是一个“善”字!──点击出大大的背景图“善”字。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口技艺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长期的观察与揣摩,靠的是无数次的 勤学苦练,再加上精巧构思上展现的聪明智慧。这启发我们,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学苦练基础上的创新。

  ⑶ 教师:现在咱们用“抢记法”背第一段,注意,抢记中也有规律,大家可扣住几个动词和几个“一”,加快背诵速度。

  (全班同学两分钟内背完)

  ⑷ 教师:下面咱们用“竞争法”背第二段,谁先背完谁举手。竞争要讲究技巧,背诵本段可以用“画面浮现法“可以用分层消化法”,可以用“情节线索法”,可以用“紧扣字词法”等。下面竞赛开始。

  (全玫同学争先恐后,三分钟背完)

  ⑸ 教师:第三段三个句子,很简单,一分钟背下来。

  (学生背诵)

  ⑹ 教师:背第三段咱们用了“限时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诵,以快为原则,不但要很快背下来,还要介绍你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钟背完)

  (学生介绍背诵方法:①分层消化法:按绘声──评论──侧面烘托三个层次背;②电影镜头法:火起──人犬声、风火声,抢救声──听众表情;③记忆线索法:声音的先后顺序;④表情诵读法;⑤说书法……)

  (介绍背诵方法四分钟)

  ⑺ 教师:第五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词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学们已经能够背了。

  ⑻ 下面咱们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答背”,即我点什么,你们就背什么,开始:

  ① 背开头和结尾

  ② 背第二段中写“醒”的场面描写

  ③ 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场面描写

  ④ 背出四处侧面描写的句子。

  (反思:《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时教学中,一般用两节课讲析,有少数教师用三节课讲析,在松散的教学结构中浪费好不少宝贵的时间。

  此教例是用两节课讲完全文并让全班同学能背诵全文。背诵花去30分钟,“工作”效率很高,故称为“高效背诵”。背诵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学程序合理。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要求大家“聚精会神”然后进行三遍铺垫性全文诵读,其后才带领学生进入紧张的背诵阶级,最后还进行了巩固性检查。

  第二,教学方法巧妙。教师主要的技巧在于设置了一个背诵的“激励机制”,采用“抢记法”、“限时法”、“竞争法”、“自悟法”、“检查法”等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情绪饱满。

  第三,穿插的内容丰富。在铺垫性诵读阶段,教师巧妙穿插对课文写作艺术的复习、回味;在指导背诵阶段,穿插了背诵方法的指导、点拨,还特别穿插了学生背诵技巧的介绍。

  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结合进行,教学频率高、密度大、效果当然不错。)

  4、练:

  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⑴ 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⑵ 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②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③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④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⑤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⑶ 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股(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走( )

  ⑷ 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⑸ 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 满坐寂然──( )

  变色离席──( ) 大啼──( )

  一时齐发──( ) 中间……之声──( )

  撤屏视之──( ) 惊觉欠伸──( )

  ⑹ 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

  (反思: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

  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是匠心独运的。这份“智能练习”表现了我的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个方面的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种“翻新”给我们以启示:原来,在有心人的眼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内,都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5、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下面请大家借鉴所学的写作技巧,“走进自然之家,去聆听自然之声”,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摹写出生动形象的自然之景。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下面的声响兼图片,共包括八个场景,各场景可看作独立的片段,也可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还有,这些声响和画面,是老师经过精心的构思,从众多的声音材料库中剪辑组合录制而成,并配以相应的精彩画面合成的,比如,几声鸡叫、几声鸟鸣、几声雷雨发作、几声潺潺水响……道具可谓简单,制来可谓不易,倾注了老师的很多心血!──希望大家听的认真、看的仔细、写的精彩!

  要求如下:

  ⑴ 边倾听、边观察,看看这些声响表现出怎样的场景;

  ⑵ 运用所学的描写声响场面的写作技巧,写出你最强烈、最美好的一段或几段场景,要力求有场景,力求描写生动,想象合理。

  播放配图声响画面,播放两遍,第一遍用心感知,第二遍精心选择自己感受最强烈的画面和声响进行摹写。播放中,教师随时激情点拨,作引导描述……

  几分钟后,请学生就所写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做随时点评,鼓励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文言文》教学设计

2.《雨点》教学设计

3.《练习》教学设计

4.《新闻》教学设计

5.《吆喝》教学设计

6.“折扣”教学设计

7.乡愁教学设计

8.《童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