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字成语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字成语故事 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 ,欢迎大家分享。
四字成语故事 1
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叫邹忌,他个子很高,面容俊秀,是个美男子。一天早晨,他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好看?”妻子说:“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
这个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话,不太敢相信,就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也同样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那个客人,客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以前觉得徐公是齐国第一的美男子,今天见了您,才知道您才是齐国第一。”
又过了几天,徐公正好有事,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看了看徐公。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好看。
于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后来上朝的时候,他把这个故事告诉了齐威王,他说:“我本来不如徐公英俊,但我的妻妾和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爱我,妾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怎么能听到真话呢?”邹忌又说:“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
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说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后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纷纷前去进谏的,人来人往,朝廷门口每天像集市一样热闹。
后来人们就用“门庭若市”这个成语,表示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四字成语故事 2
“随声逐响”这个成语出自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注音】suí shēng zhú xiǎng
【典故】此随声逐响之过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释义】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没主见
【结构】联合式
【同韵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惜指失掌、兴废存亡、穷陬僻壤、一反既往、拔苗助长、肆奸植党、老虎头上搔痒、魑魅魍魉、此地无银三百两、......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司原氏夜间去田野打猎追逐一只鹿往东跑去,他听见西边一群人正在喧叫抓一头猪,他埋伏下来捉住那头浴白色土的猪,该猪发出亲昵的声音,以为是神物就带回家供养。不久暴雨把猪身上的.白色土冲刷掉,原是自己的猪,这是随声逐响造成的错
四字成语故事 3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解释: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 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 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 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 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四字成语故事 4
铜琶铁板宋朝俞文豹所撰《吹剑续录》记载了苏东坡的一段故事。有一次,苏东坡问一位歌唱家:“我的词比柳香卿如何?”肷唱家答道:“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拍,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句子;您苏学士的词,则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样的.句子!”
苏东坡听了,不觉大笑。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人称“苏学土”;柳耆卿,名永,又名三变,也称柳七,任“屯田员外郎”,人称“枬屯田”或“柳郎中”。两人是宋代问时的著名词人。词,是配上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在我国历史上以宋代为最盛,人们往往以“宋词”和·‘唐诗”相提并论。宋代的词人很多,一般文学家和诗人,也多兼长写词,例如苏东坡,便是文章诗词都很出色的;柳耆卿则主要以词闻名=
柳耆卿的词,多以恋情为題材.文句纤艳而通俗,当时的耿女们很爱传唱他的词。据说他后来生活潦倒,死时由歌女们拼凑了几个钱才把他埋葬6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描写男女情人秋夜离别的一首《雨霖铃》中的一句。
苏东坡的词,虽然也有清丽柔美的作品,但是一般说来,其情调是和柳词大不相同的。
苏东坡词奔放雄壮的气概,所以当时那位歌唱家说,苏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来唱。
四字成语故事 5
成语名称:一日千里
成语拼音:yī rì qiān lǐ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进展极快。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的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人得道一去不复一年被蛇一年被蛇一马不跨一客不烦一身是胆一暴十寒一丝不苟一意孤行
包含有一字的成语(摘抄lLYsc。CN)
不以一眚二者必居分一杯羹千夫诺诺千羊之皮一饭三遗一文钱逼一言为重一言兴邦一沐三捉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一日千里:一日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yīrìqiānlǐ,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自《庄子·秋水》。《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由于负责干部的艰苦奋斗,业务更~,异常发达,不到一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缪(通‘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后汉书·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来源一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在赵国邯郸作人质时,与同在邯郸、尚未做秦王的赵政相处良好。后来,赵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秦王政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怀,想报复秦王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微信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路。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20xx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xx年版)》。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八仙过海病入膏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程门立雪道听途说得陇望蜀德高望重东施效颦对牛弹琴对症下药尔虞我诈防微杜渐分道扬镳负荆请罪负隅顽抗富贵浮云覆水难收改过自新高...图片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3、好朋友:《好朋友》是刘美麟演唱的歌曲,由王靖云作词,梁思桦作曲,收录于专辑《青春狂想曲》。20xx年1月18日,刘美麟发布单曲《好朋友》,用轻柔的唱腔诠释情窦初开的懵懂,淡淡的情愫流转在字里行间。这支单曲《好朋友》请来了作曲人梁思桦跨刀助阵,梁思桦为刘美麟的声线量身定制了这首“轻伤感”的情歌,再加上王靖云的词作,刘美麟用歌声完美诠释出“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遗憾。如歌词中所唱“我们只是好朋友/习惯有你的问候/从没想过/有一天开始在意/你为她失落”,有多少人选择以朋友的身份默默爱着,也许他们知道只有所谓的友情才是最长久的不失去。这是恰好的距离,真挚的守护。听你说关于她的近况还以为不去想太多能大方看你走好朋友你知道的不多就算会痛也不忍心开口不能看不能想每次难过时候你总是会懂不能说不能握隔着友情更脆弱我们只是好朋友习惯有你的问候从没想过有一天开始在意你为她失落我们只是好朋友又在见面后困惑宁可闪躲也不愿全被你看透不能看不能想每次难过时候你总是会...谷歌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 6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反对王莽,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同时派往北方收编农民起义军铜马军。铜马军有几十万人投奔刘秀。刘秀还是保持他们原来的编制,对他们的.将领推心置腹,打消他们的疑虑,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四字成语故事 7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四字成语故事 8
成语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成语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成语繁体:勢如破竹
成语简拼:SRPZ
成语注音:ㄕˋ ㄨˊ ㄆㄛˋ ㄓ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势如破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破,不能读作“pè”。
成语辨形:势,不能写作“事”。
成语辨析:见“势不可当”(890页)。
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
反义词:坚不可摧
成语例子: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
英语翻译:with a crushing force
日语翻译:破竹(はちく)の勢(いきお)い
俄语翻译:с сокршительной силой
其他翻译:<德>unaufhaltsam und erfolgreich voranschreiten
成语谜语:东一个西一个
成语故事: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 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四字成语故事 9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四字成语故事 10
成语解释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成语简拼HDHS
成语注音ㄏㄨˋ ㄉㄜˊ ㄏㄨˋ ㄕ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患得患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
成语辨形患,不能写作“幻”;失,不能写作“矢”。
近义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反义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成语例子既无“患得患失”的念头,心情也自然安泰,决非欲“骗人安心,所以这样说”的:切祈明鉴为幸。(鲁迅《两地书》六0)
英语翻译worry about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
日语翻译利害得失(りがいとくしつ)によくよくる
俄语翻译своекорыстие
其他翻译<德>immer um den eigenen Gewinn oder Verlust besorgt sein<法>attaché à son propre intérêt
成语谜语病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四字成语故事 11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j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j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字成语故事 12
一饭千金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四字成语故事 13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四字成语故事 14
冥顽不灵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韩愈的《祭鳄鱼文》。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常常自称昌黎人,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韩昌黎。他早年成为孤儿,由嫂子抚养,靠着刻苦自学,十九岁之前已经博览群书,三十五岁到京城长安,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担任刑部侍郎,算得上是官运亨通了。但他的一篇《谏迎佛骨表》的文章惹怒了唐宪宗,几乎被砍头。亏得宰相裴度再三劝谏,宪宗才免了他的死罪,将他降职,贬到当时还不大开化的潮州去做刺史。
韩愈到潮州上任后,听说当地的.恶溪里有鳄鱼伤害人畜,成为潮州—大危害,便决定为民除害。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命下属先到溪边投人猪羊供鳄鱼咬食,然后宣读这篇文章。文中限鳄鱼三到七天之内迁往南海去,如果它聪明的话,就自行迁去;如果它不照办,就是冥顽不灵,若连刺史的话既不听又不知道,这样就要杀它。
写文聿祭告鳄鱼,这当然是一种荒唐的事。但说来也巧,当夜正好刮起了一场狂风暴雨,导致鳄鱼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所以它们不知迁到哪里去了。
四字成语故事 15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四字成语故事 】相关文章: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09-16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 14篇08-13
经典成语故事07-02
成语故事06-21
经典成语故事10-04
四字的成语09-20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1-30
中国成语故事07-19
读书的成语故事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