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春节》作文【优秀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作文 篇1
要说我们民族的习俗,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 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们果真都平安无事。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定不要给太多, 还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民俗,你们的呢?
《春节》作文 篇2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转眼间,就到了的春节。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买来了红彤彤的鞭炮和金灿灿的“福”字,是啊,谁不期盼着过一个幸福、平安、欢乐的大年呢!
说到春节,它的来历可不短。自西汉开始,“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为全世界华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每当到了正月,也就是公历的二月份,寒冷即将离去,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人们在这个农闲时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一面祭祀祖先和上天,祈求上天能降福免祸;一面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享受着五谷丰登带来的欢乐。当时并没有电视、电影,所以古人每到祭祀和庆贺时,秧歌、舞龙、耍狮子、扎花灯等粉墨登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传统春节活动从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互相拜年、喝春酒、吃年糕、包饺子、闹元宵,小孩还能拿到不少压岁钱呢!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过春节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有精彩纷呈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到初七一直到都有《过年七天乐》、各个部门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精彩电视节目。人们还可以外出游玩,到商场购物,到图书馆“充电”,现在的人们过春节比起过去,难道不是充实了许多吗?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像包饺子、放烟花、看《联欢晚会》、走亲访友、观赏梅花、猜谜语等等。在这期间,包饺子让我懂得了劳动的.快乐,走亲访友使我感受了亲情的温暖……
迎春纳福,爸爸说,过了年我就又长了一岁,希望我长的更高、身体更棒、学习更好。到了今年秋天,我就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是啊,“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春节”不也正提醒人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新一轮回的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新一年,我不仅仅过了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更过了一个富有意义的中国年!
《春节》作文 篇3
哈哈,我盼了很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我高兴得快飞起来了,因为我就可以到空地上放鞭炮了。这回我可要好好的过过瘾。
傍晚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路跑着去买鞭炮。到了鞭炮店,我一进去,啊!鞭炮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数也数不清,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爸爸看看这,看看那,这边挑挑,那边选选,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终于选好了几捆烟花。我一边跑,一边唱着回家了。吃完晚饭,我一只手推着爸爸,一只手拿着烟花下楼了。我们来到一块空地,我把烟花放在地上,跑得远远的。只见爸爸站在离烟花不到一米远的地方,弯着腰,撅着屁股,手里拿着打火机,把手臂伸得长长的,用打火机来点烟花的.引信。爸爸一见引信着了,马上往回跑。我连忙捂住耳朵,只听“砰”的一声,许许多多的彩点冲天而起,相继在天空中炸开,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在天空中对我们微笑。我仰头看着,不一会儿,花儿又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彩点散落人间。太美了,太美妙了!
啊!春节真好。下次过春节我还要放鞭炮。明年,我一定要尝试自己来放鞭炮!
【《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1-13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精华)春节春节的作文04-29
我的春节春节作文04-05
推荐春节春节作文04-20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07-03
春节作文作文06-02
(精选)《的春节》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