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春节的作文(精品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的春节的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福州。在福州的日子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最令我难忘的要属今年的春节了。
除夕傍晚,“孩子们,出来放鞭炮了!”爷爷大声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听到爷爷的声音,高兴地从房间里跑出来。出来一看,爷爷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火机和一盒鞭炮。爷爷看见我们,着急地说:“快点来!我们去公园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到了公园,放鞭炮的`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笑之中。“瞧,那有个饮料罐!”哥哥指着远处说道。我们顺着哥哥指这那个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饮料罐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走过去,捡起了饮料罐。爷爷疑惑地问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着说:“爷爷,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饮料罐里放啊!”爷爷拍手说道:“好建议!”哥哥拧开饮料罐的盖子,把里面剩余的饮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爷爷把鞭炮和打火机递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谁来?”哥哥自告奋勇:“我来吧!”爷爷就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哥哥,他接过鞭炮和打火机,先从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来,然后按住打火机的开关,打火机里立刻喷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点着了,他看准了饮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啪!”饮料罐跳了起来,随后就落地了。过去一看,饮料罐已经黑了。
姐姐又提了个建议:“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放吧!”我们全赞同了。“那这次要谁来呢?”哥哥边盯着我,边问。爷爷拍拍我的肩膀,说:“伟伟,你试试吧!”我摇摇头,皱着眉说:“不要!”姐姐劝道:“勇敢点啊!你看看哥哥都没事。”“是啊!男孩子就应该勇敢点,什么都要去尝试!”哥哥也劝我。我只好勉强地点了点头。“给你!”哥哥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我。我拿着鞭炮,手拼命地颤抖,好像手中的鞭炮随时都会爆炸,我有点后悔了。“怎么了?”哥哥问我。我结结巴巴地回答到:“没……啊!”姐姐告诉我:“那里有土,你去那边放吧!”我听了,慢慢地走过去。然后,从地上找了根木棍,挖了一个小坑,从盒子里拿出一根鞭炮,插在小坑里,接着把旁边的土按实。我的手好像没力气了,按不住打火机的开关,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我停了下来,心里默念道:“勇敢点!加油!”我鼓起勇气,按住打火机的开关,点燃了鞭炮,我赶紧跑走。鞭炮响了,同时也响起掌声,爷爷对我竖起大拇指,表扬道:“你成功了!”我自信地笑了笑。
吃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餐桌上,餐桌上的菜勾走了我的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桌上有我最不喜欢吃的一个东西——鸡蛋,看到它,我头都大了。“你们想不想要压岁钱啊?”奶奶手上拿着三个红包,问我们。我们叫道:“要!”奶奶诡异地说:“想要红包,就要回答我的问题,你们知道春节的传说吗?”哥哥激动地说:“我知道!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他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奶奶递给哥哥一个红包,说:“真棒!”搞得我和姐姐既羡慕又嫉妒。这时,奶奶笑了,她说:“开个小玩笑,看你们对春节的了解有多深,答不出来,红包还是照样给的!”说完,奶奶把红包也递给了我和姐姐。爸爸批评道:“收了奶奶的红包,该说什么?”我们就愧疚地对奶奶说:“谢谢!”所有人都笑了,欢笑声在屋里回荡……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2
过年我们都会有一个习俗就是拜年,说道拜年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到我舅舅那边。他住在我们老家比较偏远的地方,他那边就等于是在山上,刚开始开车上山的时候我就看见有雾,那可不是雾霾啊!越往上开越多雾,看的都不是很清楚了。
就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我舅舅家,一下车感觉就像仙境一样,那边风有些大,一下车也会感觉凉飕飕的。你我舅舅说,他们那边不但夏天不用开空调,而且夏天还要盖棉被。我们做了一会儿就去了我舅舅他的茶园,茶园里面种了许多不同的茶,而且茶园很大。
听他们说这边的茶之所以这么好喝当然是和这边的天气有关啦!在二三月的.时候这边就会有雾一般在早上的十点钟左右就会散。但我们今天可不一样十点多快点十一点了都还没散呢。接着我们又去了我舅舅的菜地那边也很大,哪里养了一只鸭舅舅说:“这只鸭能菜园的这边飞到另一边。”我心想:它还真能飞啊!我们还在舅舅那边捡到了好多个鸡蛋。今天的收获还真大啊!吃完饭我们就回去了,今天玩的还真不错!以后回老家一定再来玩玩!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3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这就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平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的'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就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宋诗人王安石这句诗,真是将节日的气氛描写得淋漓尽致。也是我们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莫过于春节了。
先说说春节的由来吧。传说古时候有只凶猛残忍的怪兽,叫做年,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它都会出来为非作歹,弄得百姓人心惶惶,天上的神仙告诉人们:年最怕红色、爆炸声和火光。于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夜晚,人们把涂成红色的桃木片挂在门上,“年”来时,就企图追赶大街上的人们,于是人们又靠燃烧竹子发出响声驱走了年。为了庆祝为一天,人们把这一天称为“过年”,也就是今天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十分得多,也十分地有趣。就拿我们北方人来说吧!我们过春节,一般要提前好多天来准备。就不说别的,过年十多天前妈妈就忙上街置办年货,什么红薯干呀,巧克力、水果糖呀,看得我是馋涎欲滴。不仅如此,过年时还要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好快快乐乐地过年。在离年近的最后几天,愈发忙碌,过年,就该这样喜气洋洋!
三十号的傍晚,所有人家都在专心致志地贴春联。这是怎样一派繁忙的景象呀?大人们踩椅子,小孩们有的手提糨糊桶,有的`手持胶卷,不一会,所有人家的大门都换上了新衣服,显得那么喜气洋洋,一尘不染!
终于等到除夕夜了,发压岁钱,这可我可万分期待的,几声“过年好”,便换了鼓鼓的红包,这想必也是所有人都心花怒放的时刻了吧!年夜饭上桌了,真丰盛呀!在我看来,任何山珍海味都换不来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吃一顿饭呀!
第二天,小孩子一定早早起订,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就挨家挨户去拜年,忙碌差不多一个早上,一般到了下午,再去拜年就不行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去买鞭炮,到了晚上,天空中被烟花渲染得姹紫嫣红,那个场面,真的胜过人间仙境呀!
这就是春节,春节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我相信,春节在以后一定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传统节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5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客家的风俗习惯。
客家人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客家还有一个显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风俗。旧社会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国家银行一般是不贷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妇、缴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丧等大事,只有靠民间的借贷来解决。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凑谷会”。“凑谷会”首先由会首发起,一般凑十至十二人(户)左右参加。会首起会时,先得设盛宴招待会友。宴席请完后,每人担一石谷到会首家,这样会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办一件大事就不成问题。第二年夏收后,会首又设宴请会友。宴席后,除会首外,其他会友要得第二轮的,则用“标”的方法进行,以“标”得最高额的得第二轮谷会。如得“标”的为利三斗谷,除会首应交一石谷外,其他会友只交七斗谷给得会者,以后每年如此。但得过会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给得会者,十多年还清。得尾会的就可在最后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参加“凑谷会”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支持的角度来凑会,大家都是守信誉的。又因时间长,缓解还谷的压力。就是有人凑几份谷入会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问题。加上每年都是以实物来往,不怕什么贬值。但个别遇特殊情况的也有烂会现象出现。
【家的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的春节的作文11-14
家的春节的作文09-29
家的春节作文(精选)10-01
【精选】家的春节作文09-11
家的春节的作文(经典)10-04
(经典)家的春节作文02-22
[经典]家的春节的作文03-22
家的春节作文(经典)03-16
家的春节的作文【精选】03-11
[精选]家的春节的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