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节的作文1300字汇编8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向我们徐徐走来了!这个春节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因为再过半年,小学升初中的毕业考试,这是我的人
生中一个转折点。考完试,我便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初中生。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春节更是载着我的欢乐,美好的愿望以及那远大的理想。
但是岁月的匆忙,让童年在时间的年轮里消失。童年是七色的,是热情的,可爱的。“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往年的春节,过得也是丰富多彩,但在我认为今年的春节,我过得才真可谓是“五彩纷呈”,极为有意义。我不仅在活动中懂得了2个大道理,还了解了其中的奥妙,十分其乐融融:
春节的早上,我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给他们拜大年。平日里极其喜欢赖床的`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竟然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爷爷也陆续地起床了,我们慢慢地吃完了丰盛的早餐,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中午吃什么好”呢!一想到吃,我就来劲了,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爷爷与妈妈是我家的大厨,我们大伙儿商量了半天,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又有点馋了,还是包些饺子吃吧。而且,你们可别忘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哦!”妈妈这一主意刚一说出口,我们就连声叫好,非常赞同。
我可不喜欢拖拖拉拉,“说做就做”。我们便开始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起先,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可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爷爷与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先是在一旁仔细地观察,随后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六个,就略感劳累了。你还真别说,这包饺子的活儿也未必好学啊!,说到底,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妈妈见我愁眉苦脸的,意味深长地说:“难道我就天生会做吗,如果不吃点苦,付出点汗水和心血,加上努力去学,又怎么能学得好,做的美观呢……”我听了惭愧极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恨不得找到个地洞钻下去。为了使得我做的水饺不再饱受嘲笑,我便认真钻研、总结,吸取上次的教训。一切都研究好,准备就绪后。我又一次重新“扬起风帆,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我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包的水饺会露馅。果不其然,短短的5分钟后便有了成效,这下不仅做得比上一次更快了一些,还美观多了!比起上次包的,真是“天壤之别”这就使我明白了第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得精;如果毛毛糙糙,粗心大意,一点也不踏踏实实,不但学不透彻,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呀!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皮已经全部包成了饺子,我负责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爷爷娴熟地将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在中途他还不断地加些佐料,使饺子更加美味可口、鲜香至极。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爷爷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少些汤。而爱调皮淘气的我则将自己包的饺子放在一碗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美滋滋的。在这儿我又想起了一句诗: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这首诗一样,如果不亲自去实践,从中发现,又怎么能了解其中的辛苦。理所当然,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也就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更是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
童年的时光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童年的时光更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就像一枚香脆的开心果。当哆啦A梦乘着时光机离我们远去,当樱桃小丸子向我们挥手道别,当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笑着说声“再见”,当汤姆和杰利不在眼前出现,或许我们的童年即将消失,如同这些卡通人物般一去不复返。“欢乐春节,美好童年”,让我们珍惜现在这仅有的时间,过好童年最后一个篇章吧!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节,一年一度,规模浩大,习俗盛多,在其中的一个月里,大家都要享受这节日的欢乐。这个对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就是中国年。
从农历的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人们似乎忘记了一年来的劳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节日之中。其实,在中国人心里,过年并不是春节,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元宵节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国人的年。
腊月二十三号,俗称的小年,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不过,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灶,预示着过年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人们就要在欢乐中忙碌起来了。
在传统的中国年里,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更有从小年到春节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些顺口溜,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中国年节日的象征与传统。
经过七天的忙碌,人们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从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这是最高兴和热闹的时间段。到了新年,家家户户要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也要回家过个团圆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也是团圆饭。传统的年夜饭就是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吃完了欢乐的年夜饭,接着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长还要向孩子发压岁钱。守岁,或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贺平安度过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亲人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或亲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正月初六穷神节,送走穷神;
大年初七“人日节”,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初八习俗谷日节,
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的习俗天日节,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头生日老鼠嫁女。
过完了这些习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来就是元宵节,像是年的补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3
圣诞和元旦的狂欢劲还未散尽,城里人就又列出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在商家强劲的促销攻势下,往返于商场与家之间,大包小包的年货礼品请回家,期盼着春节狂欢的到来。
村里人没有过圣诞与元旦的习俗。但一进腊月,人们的脚步明显就不一样了起来。女人们一趟趟的往集上赶,给男人,给孩子,给自己提回一件件的时新衣裳;外出务工的男人们也提前回到家,收拾庭院,打理年货。孩子们看似卯足了劲儿的复习功课,其实小小的心里早已痒痒得不行了,一门心思的盼着放寒假哩!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满巷子的跑了,清脆的鞭炮声也零零碎碎地开始响了——小年儿已经到了跟前。
祭灶的糖瓜早已经备好了。二十三晚上,人们用粘牙的'糖瓜糊住了灶王爷的嘴,清脆的鞭炮声里,一把火送灶王爷上了天。大伙儿都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希望灶王爷到天宫后说吉祥语,报吉祥事,为人们带来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吉祥年!
冬日的暖阳里,人们搬出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撕去了褪色的对联年画,扫去了积年的尘土和蛛网,揭去了床单和被罩;这时候,洗衣机一刻不停的转着,扫帚一刻不闲的挥舞着。待天黑时,屋里一下就亮堂了许多。匆匆吃上一口饭,女人就又烧上一些热水擦洗了起来。暗夜里,屋里的灯亮了许久许久……
几个小时后,天还未亮,农家院里的灯又亮了。只见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被烧了个热气腾腾。随着七八个年轻小伙的进院,院里一下子就闹热了起来。小伙子们直奔猪圈,睡梦中的猪被惊醒,在不大的猪圈里与人们对抗着,躲闪着。无奈何自己体重身笨,终究抵不过人多势众,被人们揪耳朵的揪耳朵,拽腿的拽退,抬着出了猪圈。猪死命地扯着嗓子嚎叫,拼命地挣扎,但被人们压了个动弹不得。满脸杀气的杀猪匠手执尖刀,认准动脉一刀下去,如注的鲜血随着猪的嚎叫声喷涌而出。渐渐地,猪的叫声越来越小,血流得越来越慢,身子渐渐无力。在猪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人们手脚麻利的为猪褪毛,开膛。待太阳升起时,一整只猪就被人们大卸八块,分而购之了。
鸡舍里的鸡们惊恐不定的目睹了猪被杀的全过程,咄咄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果然,猪的事料理完毕后,鸡舍开了,一只大手伸进来,抓走了可怜的鸡。在鸡的喉管被人们割断的时候,鸡悲哀地闭上了眼睛:唉!终究逃脱不掉人们一盘菜的命运!
屋里,女人们忙着和面,揉面,蒸一种祭祀用的大白馍。待馍蒸熟时,望着白白的、瓷光瓷光的、麦香四溢的大白馍,热气氤氲里的女人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笑。
夜里,屋里又架起了油锅,炸麻花、麻莲、豆腐,花生米,天亮时,一盆盆、一盘盘金黄的麻花、麻莲、豆腐摆在屋里,满是富裕,满是吉祥。那个清冷的夜啊醉人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
在村里人忙着准备年节吃食的时候,城里人一刻也没闲着。为一张回乡的车票跑细了腿,费尽了心。待车票捏到手里后,一颗心才放回了肚里,随即加入了春运的大潮。
当除夕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的时候,人们嘴里哈着白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巷里开阔的地方。早有人抬来了圆木、绳索,人们准备缚秋千了。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家里,老教师龙飞凤舞,挥毫泼墨。对联写好,往秋千上那么一贴,人们“哼唷”一声,秋千就被稳稳地立了起来。人们散去,秋千下立即成了小孩们的世界。
人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落,摆好了烧“牛犊火”所用的五谷秸秆,贴好了门神对联,门首插上了青翠的、辟邪的柏枝。满屋满院是红彤彤的一片,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火药味,耳际充盈着脆脆的鞭炮声,火红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
一切准备好了,人们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新年春晚的开场。
列车上,汽车里,车轮滚滚,归乡的游子步履匆匆。沿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撩拨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恨不得一步跨回家里。而此时,家里也有一双眼睛期盼着,只等那双外出的脚步踏进门,喜庆、热烈,团圆、温馨的春节正剧就要开场了!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4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节,一年一度,规模浩大,习俗盛多,在其中的一个月里,大家都要享受这节日的欢乐。这个对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就是中国年。
从农历的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人们似乎忘记了一年来的劳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节日之中。其实,在中国人心里,过年并不是春节,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元宵节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国人的年。
腊月二十三号,俗称的小年,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不过,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灶,预示着过年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人们就要在欢乐中忙碌起来了。
在传统的中国年里,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更有从小年到春节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些顺口溜,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中国年节日的象征与传统。
经过七天的忙碌,人们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从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这是最高兴和热闹的时间段。到了新年,家家户户要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也要回家过个团圆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也是团圆饭。传统的年夜饭就是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吃完了欢乐的年夜饭,接着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长还要向孩子发压岁钱。守岁,或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贺平安度过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亲人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或亲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正月初六穷神节,送走穷神;
大年初七“人日节”,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初八习俗谷日节,
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的习俗天日节,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头生日老鼠嫁女。
过完了这些习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来就是元宵节,像是年的补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5
小时侯最愿意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水饺。那种包成半圆形的有馅的面食,含在嘴里热乎乎滑溜溜的,咬上一口,滋的一下,里面的鲜水不用咽就直往肚子里流,真是香透肺腑。当时我天真地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了,要不,老天爷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天宫里到人间找饺子吃呢?
在儿时的印象中,吃水饺就是过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物质极度匮乏,但是再怎么贫穷,一年也得包三次水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得包水饺,灶王爷辛辛苦苦了一年,让他吃顿水饺犒劳犒劳,免得他上天以后说了人间的坏话。过了小年,就得开始置办年货了,置不完的嫁妆置不完的年,年的气息逐渐浓厚起来。大年三十晚上包水饺,人家老天爷大老远地从天宫里来,不就是为了吃顿水饺吗,说不定这一吃高兴了,让天下来个风调雨顺,老百姓该省多少心。大年三十,刚吃罢晚饭,母亲就开始行动起来。包好的水饺得一直等到午夜十二点才能下锅,站在灶旁,眼巴巴地望着沸水锅里上下翻滚的白花花的小元宝似的水饺,心想,老天爷是个什么大官,能有这么高的待遇。正月初七早晨还得包水饺,最好用大年五更里用的水饺材料,灶王上天代替玉皇大帝料理天庭,让玉皇大帝下凡吃水饺,灶王是一家之主,可不能亏待了他,用五更里的材料再包一次水饺给他接风。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小时的记忆里,一年也就吃这么两顿半水饺。
记得有一年五更,我家煮好了水饺,正准备端到天井里祭奠老天爷。邻居家二婶神色慌张的来到我家,伏在母亲的耳边嘀咕了一阵。我看见母亲就从那水饺已经不多的沸水锅里捞了一碗,让二婶匆匆地端走了。后来才知道,二婶家本来也包了一小盖顶水饺,她让三个孩子睡到五更起来吃。可谁知道孩子们饿极了,一个个都假装起来小便,回去时就顺手摸几个充饥,几个轮回,水饺就被摸光了。等五更二婶起来煮水饺时,才发现盖顶上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个月牙似的痕迹,二婶不得已到我家借一碗水饺孝敬老天爷,后来二婶回忆说,怪不得那晚上大宝他们起来得那么勤快呢,借水饺过年成了二婶家史上一个辛酸的小插曲。现在想来,那时的水饺馅多亏都是一些白菜萝卜什么的,没有一点生肉,要不还不吃坏了肚子。
我家过年包水饺总是包两样。一样是小麦面的,里面的.馅是大白菜头,拌上些花生油,这种只包少数;一样是地瓜面的,里面纯粹包了一些白菜帮子,可这也成了我小时侯梦寐以求的美餐。第一种水饺,我们小孩子是没有福分吃的,母亲非常孝敬爷爷,等祭奠完了老天爷,母亲总是把那碗白面水饺端到爷爷面前。当时我不懂事,手里的筷子会不由自主的偷偷伸进爷爷碗里,母亲看见了,总会把我已经夹起的水饺打下,并说:"你们小孩子,有的是时间吃白面水饺。"母亲的话我没齿不忘。
还真得应了母亲的那句话,现在只要你不腻,哪怕顿顿吃白面水饺也不在话下。花样之多,种类之全,一般人都说不上来,反正哪样也比以前孝敬老天爷的那种好吃。前些日子,碰见二婶的儿子大宝,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提起当年吃水饺的笑话,他摸着自己那横空出世的将军肚,回味无穷地说:"别说,现在还真想吃顿纯白菜馅地瓜面饺子,涮涮膘。"二婶在一旁骂道:"看看把你烧的。一连吃上三顿保你吐酸水!"
在家里,每当妻子端上热气腾腾的水饺时,我总会习惯地对女儿说:"我和你妈小时候,只有……"
这时,女儿总会马上接过话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水饺’是不是?你们小时侯是安史之乱,咱们现在是开元盛世。老爸,别忘了,社会在飞速发展,再过十几年,我也会对我的孩子忆苦思甜的!"
可不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个新花样。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还提那些伤心事干什么!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6
天津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但狭义上讲,天津春节当天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腊八节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开始熬腊八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豆子、米、干果,给孩子们做还要放红糖、白糖。还有腊八蒜,把大蒜剥了皮,泡入醋内,再加白糖,拌匀。过年时,人人吃饺子。等吃饺子时打开,那蒜就呈翠绿色了,给白白胖胖的饺子又添了一种美味。
准备过年,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福字、吊钱儿、灯笼、窗花都是要买的(也有的自己做)。孩子们更是在烟花摊前挑来挑去,不买一大兜不行。最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买各种各样的糖、蜜饯、干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要买齐全了。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孩子们吃着糖瓜儿,等着天黑。吃饭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放焰火。屋内的人听到外面的烟花声一点儿也不会觉得烦。那些烟花把黑夜衬托得无比美丽。
这一天孩子们也要吃糖,街上卖的糖有长方形也有瓜形,这些糖统称为“糖瓜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嚼在口中又黏又甜。
关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有个神为“灶王神”,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今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吃的糖瓜儿,就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而制成的。
最忙的日子莫过于二十三之后了。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次,各种食材更要准备充足,因为大多数的店铺都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什么鸡、鸭、鱼、肉、米到了正月初一绝对难买。
到了除夕,全天津都沉浸在热闹的海洋。家家都忙活着年夜饭,酒肉的香气飘散四方。大人孩子一大早就穿上新衣裳,收拾好自己就跑出去把对联、福字贴在门外,屋内就在窗户的玻璃上贴窗花、吊钱儿。家家熬夜,每晚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工作的人也都放假了,抢票赶回家和家人过年、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年级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
转天是正月初一,虽然还有些放焰火的孩子,但比除夕到腊月二十三这三天的少多了,全天津大部分人都在休息。有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去到亲戚家串门,给亲戚家孩子送红包;有的全家在家里接待客人(倒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好多地方都有庙会。极爱逛庙会的是孩子们,是为了看花灯,买些新年专卖的小玩意儿和小吃。
正月初六店铺开门,但也不是全部,还是有少数铺子继续休假。开门的铺子也不忙,还是可以抽点空去逛庙会。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高潮——元宵节。一个个圆圆的小汤圆儿,是孩子们的最爱。
街上,家家户户倒不至于张灯结彩,但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灯笼。孩子们有的找大人领着到街上玩儿,有的在家里欣赏家中的纱灯。
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孩子们再歇些日子就该去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上班了。天气渐渐转暖,春天就快来了。
这便是天津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7
自从跟爸爸回老家过了两次春节,我渐渐对春节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开始慢慢理解了平日里忙碌的爸爸,为什么每逢春节都要挤出时间奔波两千多公里回趟老家?原来爸爸的年味在老家,我的快乐也在老家那儿是爸爸的根,是剪不断的情,是孩子们的天堂。
老家的春节,充满了闰土式的质朴、纯真和浓郁的乡土味。对孩子们来说春节放炮是快乐的,老家有位小我几个月的顽皮堂弟,他的快乐不仅是放炮还有玩火。春节前一天,爸爸带我们去集市去买爆竹,在琳琅满目的爆竹摊里挑选了三盒大礼花和三挂鞭炮。我们无精打采地跟在后面,望眼欲穿地看着散炮,爸爸看出我和弟弟不满的小心思,便慷慨解囊地给我们每人二十元的“小费”,但要求只能买散炮而且不重样。我们终于任性了一把,心满意足地挑到了自己喜欢的散炮,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放炮了。
我们策划了不同的放炮方式,不同的玩法:把炮塞到拖拉机扶手上的一个小孔里,可以制成一把只会冒烟的“枪”,随着几声“枪响”,大伯的拖拉机扶手被炸得满是焦痕;一会儿我们把炮扔进大铁皮油箱里,弟弟娴熟地拔引线、点火,然后飞一般猫身卧倒,“轰隆轰隆”的爆竹声响彻云霄;水潭里、矿泉水瓶里、砖缝里、枯井里……都记录了我们的“斑斑劣迹”。弟弟说玩的就是心跳啊。但弟弟还觉得不过瘾提议说:“我们去燎山吧”(在山上烧枯萎的地皮草),我也就好奇地“随便”了。
于是我们就蹑手蹑脚地逃出大人的视线朝山上跑去,一路上好奇、激动、忐忑一直充斥着我的内心,爬到半山腰时,我们冲进了一块空旷的树林里,弟弟冲我做了一个鬼脸说:“就在这放吧”,我也欣然地默许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左手熟练的拿起一个纸筒,右手拔了一把干草塞进纸筒里,然后点着后嘴对着一吹,火瞬间蔓延开来,我们急忙拿起棍子打,挖土埋。点一堆心惊一阵,点一堆肉跳一阵,真是刺激过瘾。
等我们或到家时,大人们一下子就看穿了我们的秘密行动,原来我们的脸上、鼻子上、衣服上都留下了足够的证据,特别是弟弟的头发上还有一撮焦发。燎山的快乐侵入了我的每一个细胞,大人们的叮嘱听着也是云里雾里地绕。而最能体现春节气息的莫过于家家户户隆重的春节祭祀活动了,这既是寻根、哀思也是家风家规。
年三十太阳快落山时,家家户户都要去接先人(家中已故的老人)。也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长辈们在前面拿着纸币、香和蜡,我们小辈们在后面拿着一卦卦爆竹,在村口烧纸、点香、磕头行礼,迎接先人。此时,全村爆竹声此起彼伏,礼花满天。先人接来之后要恭恭敬敬地供在每家客厅正面靠墙的供桌上,所有的孝子向先人磕头、作揖和行礼。整个仪式大概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
年三十晚上,孝子们要在供奉先人的房子里守岁。据奶奶讲一夜不能睡,一家人在一起吃酒、划拳、打牌、聊天……不过现在一般熬到两三点就睡了。我一直陪着奶奶睡在大伯家的正房,从除夕到初三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色朦胧时,奶奶都要早起,去蒸热供桌上的祭品,然后再行礼供上新的。接下来的一连三天,每天早晚大伯、爸爸、我、弟弟都要去做祭拜,爸爸的堂兄弟共四家都有已故老人,所以我们每天早晚都要去这四家祭拜两次,三天下来,爸爸说他的'腿都已跪的酸痛不已了。据爸爸说,因去年他的两位叔叔去世了,我们都是带着孝的,一年内不能去村里其他人家串门或祭拜,不然全村五六十户人家都要一一去磕头祭拜的。
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到正月初三晚上七八点左右,每家每户都要举行送先人大礼,村里又开始沸腾起来了,早上晒炮,下午分纸、分香、分蜡。饭后向先人行礼后,家里的长辈端上一些供品,所有的孝子跟在后面,去先人的坟上送纸币、放炮,大人和小孩都要磕头行礼,春节的祭拜仪式才算结束。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最具年味的社火,就匆匆踏上了返程的路。看着奶奶站在村口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感受着爸爸在车里的沉默,我似乎理解了乡愁与乡情。
爸爸说:路上奔波的人们就像是一枚枚风筝,不管他们飞的多高多远,引线永远在“妈妈”手里,这也许就是爸爸每年春节回家探亲的原因吧。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8
终于放寒假了;终于可以睡懒觉了······每天在家都有好吃好喝的。在吃了鱼、虾、肉的一个星期之后,我又有些想念南师大的阳春面了,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爸爸妈妈同意我去吃一碗。一个人来到东区食堂,发现与我有着一样“爱吃面”的大学生还真多,我端着一碗面坐到了一个陌生的哥哥对面吃起来。那位哥哥好奇的打量着我,好像想聊聊。当然,我也很奇怪的思量着——大学都放假了,他们怎么还在吃食堂?当真和我一样好饭好菜吃厌了?于是主动搭讪道:“哥哥都放假了,你怎么不回家过年呀?” “我家住甘肃,火车票太难买了,也贵,放假时间又短,干脆就留在学校了。”我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人,试探的问:他们都是这样的么?”“多数都是吧!” “你干嘛一个人来吃食堂呀?”“嘿嘿!我妈整天烧鱼呀排骨什么的,吃腻了。”“嗯!是这样呀”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话太冒失了。我心里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我暗暗责怪自己不会说话。我们边吃边聊,还真有点谈得来,我这才知道像他们这样贫困边远地区来的学生在大学里还有不少呢,每到逢年过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不仅仅是为省下回家的路费,更想利用假期在学校勤工俭学多挣些伙食费和零花钱(打扫体育馆、帮学校维修科干活、在图书馆整理书籍等等),为的是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简朴的,吃面条的目的和我完全相反。“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只能放在心里头了思念了。我对大学生的生活一直充满了好奇,于是试探的问:“我能到你们宿舍参观一下么?”那个哥哥迟疑了一下,答应了。我跟他走进楼道,啊!冷冷清清的;走进房间,啊!四张高低床和简陋的橱柜把整个空间都塞满了,没有空调没有电视,只有一排排的书籍和几个散落饭盆,我感到四处都是冷冰冰,心想:他一个人在这里过年该是什么滋味呀!我想回家了,临走时想和哥哥互相交换一下手机号码,没想到他会说: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手机呢!我有点尴尬,感觉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只好匆匆忙忙和他说了再见往家走。一路上,我就想——在我的身边还真有和《马燕日记》里描写的一样的苦人啊!终于相信了这是真实的事情。我不禁对自己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感到惭愧起来。每天衣食无忧,出门有车代步,进家有舒适的环境,哎!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呢?赶紧回家用功去哦!通信地址:南京市力学小学六一班刘斐然tel: 13951008790
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从大年初一到初五,都叫过年。三十晚上要守岁,就是不准睡觉。三十晚上,哪能忍住瞌睡的诱惑,往往每年的春节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只听得鞭炮声,就被惊醒,就这样,年来了。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节日了。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当过年的时候年就会出来吃人,害命。所以,每当半夜的时候,人们就逃到山上,防着被年吃了。
春节,是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总要的节日。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春节,还要准备年货。
落叶之秋已渐渐隐去,冬天的脚步却不经意地在枝头划下痕迹。伫立窗前,听丝丝细雨轻声地弹奏,看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儿时记忆,湿润的掌心捂住了有些酸涩的鼻尖,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经舌尖轻轻触过冰凉的味道,使我们久久难以...
以前我特喜欢过年,过年多好啊,有新衣服穿,有好饭菜吃。近些年是愈来愈怕过年,甚至希望可以逃离这个圈子。先不说别的,说说浪费的事情。我也算一个环保主义者,平时非常讨厌别人铺张浪费。
今天,爸爸带我去回奶奶加过新年,一路上,我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有春联。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回到家后上网好好地查个清楚。 回到家,我上百度查了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的来历,哦,原来是这样。
我家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在过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来说给你听一听吧。大年三十那一天,我们到大舅舅家吃年夜饭。年夜饭吃到一半,外公变戏法一般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大红包,我和弟弟一看,赶快跑到外公面前,甜甜地说:外公,...
【春节的作文1300字】相关文章:
春节作文:春节10-19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10-20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我的春节春节作文04-05
(精华)春节春节的作文04-29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07-03
推荐春节春节作文04-20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过春节的春节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