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春节的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介绍春节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1
春节,有许多风俗。有贴春联,又放爆竹,有给小孩子送红包,还有吃年夜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属贴春联,春联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有代表吉祥的、又表示欢乐的、还有祝愿平安的。可我还是觉得我家的.春联比较有意思。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诉说吧!
这天,爷爷看着去年的春联,又有了一个想法:换一副春联,而且要是自己想的。爷爷以前当过老师,才思敏捷,所以没过一会儿,他就脱口而出了一副春联:上联是:岁岁平安悦欢腾,下联是:带带安泰阳光明。“哇,里面还有我名字里的‘悦’和‘阳’两个字!”我惊奇的说道。奶奶也说:“嗯,很有创意。但我总觉得下面几个字不够妥帖。”这时,小姑姑和小姑父回来了。他们看见咱们在想春联,便也加入了进来。经过姑姑和姑父的修改后感觉就更好了,上联是:岁岁平安人欢悦,下联是:带带康泰家喜阳。奶奶急忙说:“不行,不行!有一种药叫康泰克,听起来不吉利。”小姑父又说:“那就改成和泰吧!”这回奶奶同意了。这时,奶奶叫我来写春联,我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想:这可是凝聚着全家智慧的春联,绝对不能马虎,写错字。终于,一副新春联又诞生了,这幅春联比去年的那副还要好。
贴春联很有趣,但放鞭炮也是我所喜欢的。特别是滑炮,因为它有许多种玩法,我喜欢的还是扔在河里和放在瓶子里,我就说一下扔在河里得吧!其实很简单,先点燃滑炮,然后放在手里2—3秒,再往河里一扔,就只需等待了。有时会在水面上炸起一小片水花,有时会沉入河底,随着沉闷的一声“砰”那你就只能看见一丝红光了。
春节令我难忘,因为有这些风俗让春节变得更完美。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将一年的收获与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将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与谐与安宁。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3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4
小时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像在天堂。
说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每天都能吃到好东西,二来时这段时间内,大人们都在忙着过年,自然就没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邻家孩子们疯玩,而且很多时候大人们回家时都会给我捎几个小玩意儿。
这段时间里,外婆通常在家里包饺子,灌香肠,拌什锦菜。香肠之类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冻在冰箱里,够着吃一年,而什锦菜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因为大人们说什锦菜是由于一的,什么黄豆芽是如意,荠菜是聚财,芹菜是勤劳,黄花菜是前途似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张是千秋百代代代兴旺……我是从来不讲究什么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这么十来样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时因为菜贩子提前回家过年,少了个一两种菜,外婆就买别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锦菜都有不同的味儿,就有不同的盼头。什锦菜一炒就是一大锅,用铁缸子盛着,从腊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里炒菜灌香肠包饺子,我就在花园里荡秋千和邻居的小胖墩龙蛋玩。有时,外婆会给我几个钢镚儿,让我买点小东小西。这钱通常是用来买掼炮的,掼炮外头用红纸裹着,里头包一点火药,一块钱三盒,这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把这个小炮仗往地上使劲一掼,就“啪”地炸响。最喜欢干的,就是把掼炮朝电瓶车扔,就在离它不到一寸处炸开,热的电瓶车惊恐得警报直响,调皮的我们就会庆祝似的欢呼起来。
每每当玩的正尽兴时,外婆的声音那个会就从窗子里传出“小玉!来尝尝这味儿怎么样?”有些需要“大批量”制作的年味儿,她通常先做一些给我尝尝,等我点点头说好吃时,她就又会得意地用南京话自夸道:“啧啧,这是顶呱呱!好得一沓带一抹!”又愉快地给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后哼着小调套上棉袄淋上小宝带我去“五条巷”买点小杂货。
新年即将来临,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处都装点着红色,就连再小的烧饼摊也挂上了红灯笼。路边的小贩子们将各种各样的“金童玉女”“招财进宝”“福“……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贴纸摆在地上,于是路旁边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烂漫。除了卖红贴纸的,小巷里还有推着车子走来走去的卖韭菜盒子的,糖葫芦的,酒酿圆子的……就是平时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买糖人的也来了。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叫卖声,使这大冬天里的巷子顿然暖和了起来。
如果巧的话会正好赶上巷子里头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浆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诱人地弥漫在空中,叫人闻不够,吸不够。他们把超好的花生均匀地洒在大砧板上,金黄的糖稀就这么滚烫地浇上去,不一会儿便凝固成了一整块,系着围裙的`大婶利落地又小心地将其切成薄片,这时的花生糖,脆脆的,还温热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腊月里不断的预热升温,到了除夕,我便会异常的兴奋,也许是兴奋地有点累,我总是熬不过八点就睡了,比平时还早得多!因为睡得早,大年初一总是五点多就醒,不安分了起来,爸爸妈妈总叫我再睡一会儿,可实在是没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厨房指望灶台,那里的糖年糕我馋了好几天了,家里人总不给吃,说必须留到正月初一,这样才“节节高”。待到家里人都起来后新的一年就要在走亲拜友中开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新城市里过年的次数越来越多,却越发怀念从前在故乡老房子里的年味儿。
【介绍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介绍春节的作文02-07
英语作文介绍春节06-10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05-21
英语介绍中国春节作文08-11
(优秀)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12-18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热)05-21
【优秀】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05-25
[优]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06-16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精华)06-16
【精选】介绍的春节作文六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