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乡的春节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春节作文1
我的家乡在湛江,是一个靠海的小渔村。虽然也是南方,但是过春节的习俗却与其它南方地区截然不同,形式也非常多样。
农历12月23日,这一天对善良淳朴的渔家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起轿送灶王爷上天。村长排在最前面,作为“领轿人”;从村民中精挑细选出来八个孔武有力的壮丁,当“抬轿人”;孩童们各自拿着彩旗,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其余人分别组成随行小队走在队伍的`侧面,也算得上是“护卫”。若问轿里有什么,我只能回答——什么都没有。神明嘛,怎么能让我们这群凡人看见呢,对吧?送灶王上天后的第二天,人们便开始买年货,做糕饼,大打扫……准备过年的事宜。说起做糕饼,那可是村子里的阿婆、媳妇大显身手的时候,炸油角、蒸年糕、闷蒜瓣、捏大饼……这些稀奇古怪的杂碎儿,她们都得在上午做好。如果有嘴馋的小孩偷吃,那是得拿“忌贪尺”打手心的。
除夕我们过得并不隆重,只是一家人草草吃完晚餐就结束了。人们也不会守岁而是早早进入梦乡,为第二天的忙碌做准备。
正月初一,全家人都必须在7点前醒来准备早饭(当然除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外)。早饭很丰富:炸鸡、鱼汤、青菜、松花炒蛋,当然还有饭后甜点——炒年糕。正午时会有一场庙会,那时,多种新奇、有趣、鲜艳的鞭炮烟花都会被男孩子一抢而空,你还能花极少的钱买到平时很难淘到的“宝贝”。傍晚的时候,我们要烧烤,一是为了驱逐年兽,二是象征着红红火火。大概8点时,全村统一在舞台集合,村长会发表新年演讲,诉说对来年的期盼,希望村子能风调雨顺,当然这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也许并不感兴趣。
大年初一过了,大家就又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但对于春节的美好情景的怀念,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个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2
一转眼,又到了春节。我的家乡也热闹起来了。
我的家乡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杀一头大肥猪。
小年那天,孩子们便早早起床,去看大人们杀年猪。只见四五个大人走向猪圈,挑出最大最肥的一头,用麻绳捆住猪的四肢,再一齐用力把它拖到杀猪台上。一把杀猪刀捅进去,猪血就喷涌而出,一个大人赶紧用一个放了盐的盆接住,并用筷子不停的搅拌,防止血液凝结。接下来就是刮猪毛、取内脏、剔骨头,不一会儿,大人们就把猪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每块三斤左右),拿三四块上锅炖上半小时,那原汁原味的香气便弥漫了整个房子,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呀!
既然杀了猪,就会做“活血”。这可是我们壮族的一道传统美食,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品尝到哦!要是过春节没能吃上一碗“活血”,这节都算白过了。这做“活血”可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将猪内脏煮熟后切成细细小小的肉末,加上各种配料,再放进锅里翻炒,等炒出了香味就平分放在碗里,每碗放一二勺就可以了,再放两勺新鲜猪血,然后倒入50~60度的水,边倒边搅拌,三五分钟后,血块凝结,“活血”就做好了。拿一碗来尝尝,又甜又滑又软又香,比果冻还好吃呢。
除夕晚上,好不容易熬到十二点,终于可以放烟花了。我揉着惺忪的眼睛来到屋外,哇!平时晚上又黑又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啦:只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噼啪噼啪”的`烟花炮竹声此起彼伏,无际的天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朵”。我的睡虫一下子全跑了,我和妹妹手举着手拿式小烟花,在院子里开心地跑来跑去。直到凌晨二、三点钟,热闹的气氛渐渐平息后,我才乖乖地上床睡觉。
我家乡的春节,既保留了传统的过年风俗,又融进了现代的过年风格。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春节来我的家乡做客。
家乡的春节作文3
一想到春节,我是既高兴又觉得是一种煎熬。高兴是——可以收红包,煎熬是——到了晚上要守岁,要到12点以后才可以睡,我一个小时都支撑不住,何况是一个晚上呢!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闻到腊肉的香味,原来是奶奶在那里做年菜。我穿好衣服,来到厨房,看到奶奶做好的香喷喷的菜,口水情不自禁地流出来,我偷偷用手捏起一块肉,就往嘴里送,奶奶笑着拍拍我的头:“小馋猫,等会儿一起吃!”。我不好意思的走出厨房,发现爸爸也起来了,他拿着红红的对联在门口贴了起来。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口,新的一年也随看来到。
大概十点左右饭菜都做好了,我忙帮着把饭菜摆在桌子上。爸爸提醒我:“在吃团圆饭之前,要给祖先磕三个头。”我跪在地上,想起了爷爷,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要是爷爷还在该多好啊!爷爷在世的时候,只要有吃的就会给我吃,总是对我无比的疼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爷爷。我磕完头,爸爸便在门外放起了鞭炮。放了鞭炮就可以吃团年饭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鱼、蛋卷、鸡汤、扣肉、清炒笋片等等。我们一家人举杯,共享这团圆时刻。
到了晚上,奶奶把火生起来,一家人坐在椅子上烤火,我坐在椅子上又暖和又犯困。我的头像一个笨重的石头似的`——抬起来又垂下去。好不容易熬到了12点,我艰难地挪着沉重的脚步,一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起来。
后来我知道了守岁的来历:从前,有一个叫岁的怪兽,每到正月初一就出来陷害人类,危害庄稼,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一件事。就叫年下凡来把岁赶走,最后年赶走了,可是怕岁又回来,所以就有了守岁这一风俗。
这样一想,我觉得过年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家乡的春节作文4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团圆的代名词,是热闹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泽州县的农村。在那里,人们把春节当作一个最为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一进入腊月,村里的人们就开始一趟一趟地进城,新衣服、新床品、……,一件一件搬回了家真是不厌其烦。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浓,这一天是传统的小年,家家户户都在祭灶、接神,总结着一年的好日子。紧接着是第二天的“扫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扫卫生,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吃的、用的、玩的,……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午饭过后,大家就开始忙着贴春联了,你可别小看这几副不起眼的对联,身着红色衣服的它们,可是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傍晚时,全家老小都围坐在饭桌旁,包饺子、炒菜,里里外外忙成了一团。饭菜准备好以后,一家人会聚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屋里屋外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十二点了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放鞭炮、拜年、……,有的一晚上都不睡觉,大人们说这叫“守岁”。
年三十过完后,新的一年就真正的开始了,初一早上,我早早地来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向他们表达我真诚的祝福,祝他们健康长寿,他们开心的拿着准备好的红包,给我“压岁”。正月初二到初五是人们走亲戚、探访朋友的日子,每一个人都会拿着准备好的新年礼物,互道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家乡的春节是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5
学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春节美食——腊肉
过年,贵州家乡的每家每户都要把养了一年的猪杀了,把猪肉切城一大块一大块,在中间戳个洞,用绳子穿过,把一块块肉拴起来,再往肉块上抹盐、撒花椒、擦大蒜和生姜,之后拿到院子里晒几天,然后把它们放在火上烤,直到流油出现黑斑,发出一阵阵幽香就行了。每逢春节,乡里会举行“腊肉大赛”,各家拿出腊肉切成小丁装在盘子里,评委们每人吃一块,把参赛的腊肉都尝个遍,最后评出腊肉冠军,做了冠军腊肉的.家庭就特别有自豪。
裁判也会考孩子们一些问题,大人不能帮忙,否折扣一块腊肉,如果小孩答对了,就奖励一块腊肉。比如裁判会问:“为什这种肉叫腊肉。”记得有个小女孩说:“因为它是肉,而且是猪肉。”“那如果是鱼,我们是不是叫腊鱼啊?”裁判接着说:“因为在以前,我们粮食少,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有一天,山上起了大火,烧死了许多动物,那时候在十二月多,十二月又称腊月,这些烤熟的动物肉,让村民们挨过了寒冷的冬天。所以,我们要在腊月做腊肉。”
大年初一,是我们小孩的节日,那时,我们便是强盗,要抢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的钱,不给红包不许走。到了下午,我们会偷偷割下一小块一小块的腊肉,聚在一起烤腊肉,拿着一个小碗,里面放了胡椒粉、辣酱等调料,把烤熟的腊肉放进去蘸一蘸,就可以享受另一种美味了。
现在,在绍兴过年,老妈也会跟我们做腊肉,一样是猪肉,一样的做法,可为什么我就是吃不出老家的味道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6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过年特色,而在广州里,却颇有一番独特的过年风俗。
腊月中下旬,人们也就陆陆续续地去准备年货。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挑选新衣服,买鞭炮什么的玩意儿,还买了一大堆好吃的。而大人们也不停地准备糖果、瓜子、花生、开心果、饮料、鸡、鹅、爆竹、桔子等等。
年二十八,更为忙碌。俗语“年甘八,洗邋遢 ”。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把屋子清理后,还要洗鞋子、椅子、被子,把家里布置得焕然一心。到处散发着新年的味道。人们通常都去行花街。俗话说“花开富贵”啊!花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彩缤纷,千紫万红,使我应接不暇。花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香味。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百合花就如同在张大嘴巴笑哈哈,美丽而高贵;郁金香就如一个杯子,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除夕热热闹闹。家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吃丰盛而有意义的团圆饭。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天真可爱的笑容,他们个个穿着新衣服到处嬉闹玩耍。家长也融入在这热闹的气氛,忙忙碌碌。屋里谈笑风生,外面鞭炮齐鸣!当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放爆竹,噼里啪啦,连夜不绝。
年初一,一家人在家吃喝玩乐,边嚼着瓜子,边聊得津津有味。还有那么一个规矩,大家都不能在这节日里说脏花,不可借东西给别人,不能哭,不可以扫地。如果谁家的孩子违背了,大人就得教育孩子。在这一天里,大家最喜欢去拜神了,很多人都去千里迢迢的“南华寺”求神。然而,走在大街上,看见亲戚朋友就送几句祝福语,压岁钱就这么到手了,挺有趣的!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都是带着好吃的,需要用的给妈妈。大包小包的,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欣赏那夜空中的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家乡的春节作文7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儿的春节似乎比别处的春节都要热闹。
一到年底,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腊肠了。一大清早人们就挑着筐上镇上去买来上好的猪肉和小肠。虽说是腊肠,但家乡的人们通常都是在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做的。这样时间久,天气也不冷,腌出来的腊肉才香。
把猪肉切长条,洗净,往大盆里放上盐、白酒、白糖等调料,再把猪肉码上就可以了。腌制数日后,把肉用结实的绳子穿上,挂在提前搭好的木架上。等腌制好的猪肉自然风干后,再“灌腊肠”。就是把晒好的腊肉装进小肠中,这项活可不容易,是个精细活。弄不好小肠会被腊肉撑破。
腊肠做完,转眼就到了腊月。腊八节是小孩儿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因为这一天,可以喝到香甜的腊八粥啊。家乡的腊八粥熬的`时间很久,用料也很多,一提到家乡的腊八粥,嘴中立刻就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
腊八一过,人们便开始陆陆续续准备年货了。到镇上买各种坚果、糖、茶叶和酒水饮料,以便招待客人用。
腊月二十六起,家家户户就提前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家乡的年夜饭上必有圆子、蛋饺、鸡、鱼和腊肠的,这些都需提前准备。这一天,家家都散发着酒肉的香味。孩子们呢,则拿着自己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到小店去买各种各样的烟花。有一种往地上摔的摔炮和细长细长的烟花是孩子们特别热衷买的。
转眼间除夕就到了啊。这一天是最忙的,家家赶做团圆饭,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到了晚上,孩子们匆匆吃过年夜饭便放烟花去了,大人们则围坐圆桌边有说有笑。大年初一的早餐是要吃汤圆的,只不过没有馅罢了。大人们提前包好汤圆,在里面放上硬币,谁吃到了就会在新的一年走好运,发大财。
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十五就伴着元宵的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走过了。元宵节后,大人们上班的上班,孩子们上学的上学,新的一年开始了。
家乡的春节在我眼中,无疑是热闹的、喜庆的。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8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我的家乡满洲里更是有不少讲究,“年味”十足。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过一个“东北味”十足的春节吧!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民谣道出了家乡春节的习俗。春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购买年货。购买年货是最让人激动、兴奋的事了。到了周末全家总动员,吃的、穿的、日用品,一直买到大家都拎不下为止。虽然家里碗筷已有很多,可在置办年货时,为了人丁兴旺的彩头还是会买些碗筷。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忙上了。看,奶奶和妈妈准备丰盛的午餐,有鸡,有鱼,有排骨……哇!好吃得可真不少。爸爸和我正忙着贴春联,爷爷哼着歌给奶奶打下手。我们一家人一直忙到中午,饭桌上已经摆满了好吃的,看的人眼花缭乱,直流口水。这顿饭意味着阖家团圆之意,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席间,老少互相祝愿,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大家开始打扑克进行娱乐活动,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八点,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边看春晚边包饺子。这年三十的饺子来历可真不小,因为我们过年要“守岁”,到了半夜12点,新年钟声敲响后要放鞭炮,吃饺子。而且有一个饺子会放进一枚硬币,谁若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一年财源广进。每次我都能幸运的吃到这个饺子,嘿嘿,原来是大人们吃到这个饺子都会偷偷地放到我碗里故意让我吃到。看,我家人对我多好,我会拿这枚硬币换压岁钱。
吃完饺子,伴随着外面漫天的.烟花,我该开始拜年了,盼望好久的压岁钱终于要来到了。将近凌晨一点大家开始休息了,因为明天初一还要继续去拜年呢!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过法,怎么样?是不是又热闹又开心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9
“三!二!一!新年快乐!”伴随着最后一声钟响,新年喜气洋洋地到来了。人们的微信、QQ也都在一瞬间不停地闪动,新春的祝福洋溢在人们的指间,也荡漾在人们的心头。
春节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空气里虽带着浓浓的寒意,但又夹着一丝丝暖融融的气息。听,大街小巷都是一片欢笑声人们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沿街的玻璃一个比一个亮,大红的灯笼一个赛一个艳。对了,在这一天里,怎么少得了鞭炮的响声呢,这响声,把平日里那热闹的大街变得更是喜气洋洋,让人特别振奋。
看,一群小朋友正蹦蹦跳跳地放烟花呢,伴随着他们的倒数声,几只五颜六色的.烟花齐刷刷地冲向天空,绽开一朵朵漂亮的花。看着天空中多彩的烟花,小朋友们都拍手欢呼起来,烟雾虽然在叫声中慢慢消散,但我想,那一份快乐,一定会永远地留在他们的心中。而这一份快乐之中,不仅有烟花的绚丽,更有那令他们如痴如醉的与年相关的神话传说。
这不,那棵村里头最大的榕树下面,已经聚着一群小朋友了。原来,他们在听一位老爷爷讲述关于“年”的故事呢。故事还是那些故事,但年复一年的讲述,却并没有磨灭故事的精彩。老人讲得十分生动,小朋友们听得还是那般津津有味。那神奇的神话世界啊,让我们如此留恋,这童年的岁月,这新年的憧憬。
此刻,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各家各户也都燃起了礼花。色色俱全的礼花飞向天空,真是漂亮极了!瞧,红的、紫的、黑的、黄的,数不胜数的颜色,把天空装点得绚丽多彩。而那一盏盏飘向天际的孔明灯,更是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我爱春节,爱她的喜气洋洋,爱她的五彩缤纷,爱她的大地回春。
家乡的春节作文10
家乡的年虽然没有北京那么长的时间,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过年前的十天半月,家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女人们忙着打扫卫生,男人们聚在一起杀猪,孩子们跑到松林里摘松针,他们将松针铺开,将水气晒散,铺在家中,可以在上面打滚玩耍。摘来的松针还有一个用处,女人们将它们洗净,包在用石膏做的豆腐上晒干,到年三十豆腐里就会散发出一阵清香。
一眨眼便到了除夕,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飘香,年画和对联是要在除夕才能贴的,表示“除旧迎新”。到了晚上,家家灯火通宵,此时,一家人围坐在铺满松针的地上,其乐融融。年夜饭里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吃完饭,大家便到院子里放烟花,放鞭炮,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大家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愿意早睡。在凌晨还要到井边打一桶水,名曰“请水”,希望第二年风调雨顺。
大年初一,人人都穿上新衣,街上喜气洋洋,小孩子们衣兜里揣着压岁钱,买各种新玩意儿,水枪、风筝、玩偶……大一些的男孩子爱冒险,他们爱买响炮,把响炮放在纸船上,放进水里,点上火,一秒、两秒、三秒……水像突然开启的喷泉喷出,随即又“哗哗”落下,跑步慢的小孩子,没等跑远,身后便湿了一大片。
拜年在正月初二才开始,这一天家里的女人们比较忙,要在厨房里准备接待客人的`食物,男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
正月初三要打糍粑,打糍粑要提前把糯米泡上一夜,放在蒸锅里蒸,蒸好后放入容器里,用木锤子将糯米反复砸成糯米团,再做成不同形状,如小鱼儿等等。冷却后的糍粑放在火上烤着吃是我的最爱,一口咬下,豆沙夹心立即流了出来,香糯可口。
家乡的春节虽然不长,却十分热闹。
家乡的春节作文11
爷爷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习俗。今天,就让我介绍一下我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春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隆重,最欢喜的传统佳节。不管出门在外的家人离家多远,总是千里迢迢,不辞辛苦的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家陪家里人过大年。
中国人都很期盼过年家人都能团圆,这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心愿。从农历腊月23开始,过年的序幕就拉开了,这一天也俗称小年,农村的习俗是送灶爷,烙灶干粮,相传是送灶爷上天路上吃的。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但大多数还是为了招待亲朋好友,好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到了腊月26,家里里里外外都要彻底搞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腊月27,爷爷从集市上割回了一年中最多的一次肉,美美的炖了一锅,我早馋的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到了腊月28,大清早奶奶就发了一盆面,准备包包子,馒头。有豆包,菜包,糖包,还有好看的花馍。这些都是为了招待客人准备的。大年三十下午,爷爷开始给每个门上都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火红的大灯笼。到了傍晚,家家赶着做年夜饭,整个村子弥漫着酒肉的香味儿,做好年夜饭,家族的人把做好的菜都端到一起享用,互相敬酒,互拜新年。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色,吃过饭,家人们坐到一起拉家常,聊聊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一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俗称守岁。大年初一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每家门前都点起年火,预示着一年的好兆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春节就这么热闹的过去了,我尝到了可口的饭菜,看到了精彩的春晚,观赏了绚丽多彩的烟花,还收到了长辈们的祝福和红包,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幸福的滋味!
家乡的春节作文12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年糕。”唱着怒气洋洋的歌谣,有一个新年向我们走来。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样的盛大,但从腊月初八直到 正月初五,关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他不但是人们休息一年后欢欣心境的流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妙祝福。
按着我们过的习俗,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咸米饭,即用小米、绿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煮成,粥稠味香,寓意来年五谷丰收。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春联、年画、饮料、糖果、鞭炮等,都要在这几天内置办完全。
到了二十三,过大年,它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又称“祭灶节”。以为在二十三,人们都要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世是非。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放鞭炮,吃汤圆 。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必需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还要出油锅,蒸枣花儿馍,理发等。
大年三十又叫元旦。那一天,要把灶君请回来,还要贴春联,年画,门前。到了早晨,一家子聚在一同,一边吃汤圆一边说话。寓意为一家人团团聚圆,和不和睦。还要守岁,就是指一夜不能睡觉 ,由于神仙姐姐在十二点要赐“福”,早睡就没有福了。等候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都拿去鞭炮往外赶,鞭炮声一个接一个。
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换新衣。洗刷终了后,首先要放开门炮;其次晚辈向晚辈磕头拜年,则晚辈也要给晚辈压岁钱;最好,人人都要吃饺子,只要一个饺子里有钱,谁吃到谁就是有福的让。当前这 几天还有走亲戚,串门,正月初一也不例外,由于要走干亲……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纷繁回娘家。女儿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牛奶,鸡蛋,苹果……虽然礼拜多,但礼轻义重。
初五早晨也要放炮,由于初五俗称“破五”,谐音——破无。要放炮吧穷赶走,把富迎来。
怒气洋洋的春节,虽然隔得的习俗不同,但中华民族的五十六朵花,心连心,渡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13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腊月二十一左右,处处便开始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在我们这里,腊月二十一,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七这三天都是赶集的日子。
腊月23,是我们祭灶的日子,人们会提前买一些饼干之类的食品,在准备一些瓜果在这一天的放碗放灶爷画像前面。随后不久便把灶王的画像烧掉,再放一串鞭炮,这算是把灶王送上天了。
让人心生欢喜的还有腊月二十七,这天人们早早的起床,收拾好后便去赶集。街道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人们在各种摊点中选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东西讨价还价。大家都想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在这样喧闹的声音。中还不时会冒出一些吆喝声。路边还摆着不少玩具,这是孩子们对每年的赶集更加的上心。
在腊月二十七之前,人们还会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来迎接新春。
转眼就到除夕的晚上,家家都很热闹,家家围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联欢晚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就这样一直到半夜十二点,名曰: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互相拜年了,这段日子里一般孩子们跟着爸爸去拜年,妈妈在家里招待客人,这段时间孩子们异常开心,因为既可以跟着爸爸一起去拜年,还可以收到不少的红包。
不知不觉就到了元宵节这天,家人们也会坐在一起吃汤圆,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过了正月十五,外出打工的人也就开始陆陆续续出门了。上学的孩子们也要准备开学了,春节就这样结束,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家乡的春节作文14
春节是是喜庆的日子,团聚的日子,是轻松惬意、开心难忘的日子。因此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也无论常年在家还是出门在外的人,无一例外都对春节充满了期待。
腊月廿四,这是春节的一个开幕式,每家每户都要来一个全家总动员,齐心协力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壁、窗户、天花板一点灰尘、垃圾也不能留。
旧年的'最后一天是大年三十夜,又叫除夕夜,家家户户门口都要张贴红纸对联,挂起红灯笼,大人小孩都要穿起新衣裳,到处一片喜庆洋洋的景象。最为隆重的仪式是吃团圆饭。一家大小坐在一起,鸡鸭鱼肉摆满桌,晚辈给长辈敬酒、夹菜,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互相传递祝福,席间酒肉飘香,谈笑风生。
晚饭过后,小孩子们拿上一个小袋子,提着小灯笼,约上小伙伴,到每家每户去辞年。小孩子们只要对主人说一句恭喜辞年。主人就会回一句恭喜不经呀,然后给每个小孩发一份零钱或零食。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贵重,但每一个小孩都无比向往,并且乐此不疲。
辞完年后,小孩子们一个个满载而归,边吃零食边看春晚。晚上十二点,在新年的钟声敲响那一刻,家家户户都要燃烟花,放鞭炮,到处是噼里啪啦的响声,争奇斗艳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升上夜空,把城里城外照亮得如同白昼。
从正月初一开始,大人们都要带上小孩,到各家各户拜年,走亲访友,大人们要带上拜年的礼品,小孩照样可以收红包,这道程序大概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六。
家乡的春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那好吃的、好玩的,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总是让大人、小孩都特别期待和向往,以致很久很久之后仍然回味无穷。
家乡的春节作文15
虽然好久没回老家过年了,不过上次在老家过年的景象,我还记忆犹新。
我们村大概从腊月初就变成红色的了。人们贴红春联、穿红袄、贴大红的窗花……到处是红色的海洋。
我们每天串门,到朋友家聊聊怎么过年,去亲戚家谈谈今年的收成。
到了大年三十儿才更是热闹起来。女人们在家做饭,男人和孩子们都到村头等“大鼓”。八九点钟的.光景,突然听到了锣鼓声响。“咚咚锵……”春节的锣鼓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四个人抬着鼓面,后面的都拿着小鼓,擎着铜锣。人们循着声音越聚越多,随着锣鼓队走到村广场的中央。摆好鼓,架好锣,便再次奏起着春节的音乐。那些爱表演的人们,也跟着这音乐扭了起来,好不热闹!
吃完午饭,大人们就开始包小包子(在我们老家,管饺子叫做小包子),小孩子们就聚成群放爆仗。我玩玩你的,你也玩玩我的,我们再玩玩他的。
晚上,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小包子。包子里放着硬币,谁吃到了,就代表着来年会发财。吃过包子,就不能出门了--年兽即将出没。人们便在自家院子里燃起爆仗,来驱赶年兽。到了夜里,没有了炮声,家家灯火通明,谁都不准睡觉,吃着瓜子看着春晚来守岁。到了晚上的23点59分又59秒,忽地炮声重又响起,大家一起欢呼。有人还到大街上舞蹈,小孩子们提着各色各样的灯笼,到路上嬉戏。孩子们提的万千盏灯好像人们的心,连成一片。可以说,这才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除夕在万籁俱寂中离去,新的一年在欢声笑语中赶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1-22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07-03
家乡的春节作文06-16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经典)07-29
【经典】家乡的的春节作文01-07
家乡春节的作文[经典]03-29
(经典)家乡的春节作文04-18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1-22
家乡春节的作文【精选】01-10
[经典]家乡的春节的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