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集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春节作文1
我在奉城出生,长大。对奉城过春节的是,从大人嘴里听到一些,也有一些自己看到的,更有一些自己做过的。
一到农历十二月初一,奉城开始做起腊月的事情了。首先是由糯米,有些人家开始做年糕了,浸汤果米了。然后到十月初七晚上,一般人家准备好煮腊八粥的材料:糯米、红枣、绿豆、花生米、再好点还加桂圆肉。等到初八凌晨开始煮腊八粥,天一亮大人、小孩要出的人就吃着热腾腾的.,冒着热气,甜滋滋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我不要吃,奶奶说我没有口福。没有煮的人到外面去,有好心人免费给你一碗粥。而寺院都是在初七的晚上,已过十二点,就开始免费送,中塔寺、岳林寺晚上只施舍腊八粥我跟妈妈赶热闹,真是人山人海,有的人吃一碗,又去盛一碗,还有人杯子盛给人家去,说强身健体。由于人多秩序有点混乱,笑声有,吵闹声也有。怪不得报纸上说:今年杭州灵隐寺暂停施舍腊八粥,这对吃惯了灵隐寺的杭州人打击很大。爷爷说:“这都是上海的踩踏事件有关。”
吃好腊八粥,等半个月,就到十二月二十三,有关烧柴草的大灶人家,有造神之下,摆上:都酥糖、油管小糖、橘子、拜祭灶神。白之前,全家人一起动手,进行大扫除,扫一年来各个角落垃圾,灰尘打扫干净。准备干干净净过年。
过年就在除夕夜,因为正月初一初二,不能动刀,在大年三十夜之前,必须把鸡、鹅杀好,除夕夜用清水把它们灼好,汁水用煮年糕汤,这就是奉城的津津乐道最好吃的鸡水年糕汤。吃好年糕汤,女人们又忙绿了:炒各种东西,炒年糕、黄豆、花生;搓无馅的小汤果和有馅猪油汤圆,这和北方人做饺子一样重要。等天一亮,初一早餐吃汤果,象征新年团团圆圆吉祥大福。男人除夕夜最自由,借口要陪祖宗大人,他们到祠堂、堂前、寺庙去拜祖宗;菩萨。有说有笑到天明。我也跟外公到长汀庵里去“坐夜”,“夜”就是拜菩萨。
一般人,初一在家休息,也有人走亲戚,给长辈拜年。更多人去看戏,乡村里很多村庄从初一开始要在庙里、祠堂里做三天,五天,十五天灯光戏。我跟外婆在长汀,每年都要去看戏。边看边分压岁钱,出手很大方因为除夕夜,小孩子都能从大人手里拿很多钱:四位数,五位数,所以小孩买玩具放鞭炮。因为不玩,只要元宵节已过就开学了。正月十五吃了汤圆,奉城的春节算完美结束。
家乡的春节作文2
我的家乡位于湘桂交界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我们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苗家木质吊脚楼。而我们居住的这个村子,更是典型的苗家风俗小村,屋子是建在半山腰上的,由于村口蜿蜒横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故名“横水村”。村子里家家户户依山而建,每逢雨雾天气,村子便仿佛仙境一般,云雾缭绕,美到让人惊艳。
说起春节,不由得我心头小小地荡漾一下,而我自小就对这个小村有着莫名的情结。虽然未能常年居住于此,但家乡的春节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独特风味,足够让我回味无穷。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有杀年猪,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贴春联、发红包……都是独具风味的。对我而言,苗家的拜年对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记忆犹新的。
家乡的春节,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了,而我也总是在漫漫的日子里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每逢大年初一清早,每家每户都会起个大早,准备好拜年必需品:有一小袋一小袋美味的糖果,有一个个鲜红的装红包的袋子,还有一些黑黝黝的,各式丰满的坚果……家长们都在家里准备这些各式各样丰富的拜年物品,而我们小辈们一吃过早饭,则都会准备几个袋子,是用来走家串户拜年讨吉利用来装糖果、瓜子的,于是成群结伙去村中每家每户拜年。
每到一家的门口,我们都会先放一串小小的鞭炮,然后随着我们“恭喜发财!”“财源滚滚啊!”“新年快乐,我们来拜年咯!”一些用家乡方言说出的祝福语,走进主人的家中。
我们还未踏进门,便迎来了回人的回礼,这家的主人就会在我们的鞭炮响过之后,紧跟着回放一串鞭炮迎接客人的到来。
同时送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糖果,花生、瓜子等一应好吃的……而男生还会有香烟哦!虽然小孩子不能抽烟,但这也算是一个风俗习惯。而拜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红包,这也是我们最最期待的成果了。瞧,你来我往,“战争”就发生了。主人先是在房间里捣鼓了一阵子,接着送出一个略鼓的红包,总是什么也不说,趁我们不注意塞进我们手里。当我们发现时,也总是要装模做样的客气一番,最后半推半就将这份新年的礼物收入囊中。
就这样,村中拜年一圈下来,我们收到的新年礼包多得拎都拎不动。真是新年第一天,就有个大丰收。最让我兴奋的是红包,拜年结束,手里竟然攒着一大把现金红包!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富有浓郁的新年气息。年味就在杀年猪、舞龙、舞狮、写春联、拜年、串门以及喜庆的鞭炮声中久远,直至我们驱车离湘返苏,内心深处依然回荡着家乡的春节,回味那碗甜腻在心头的油茶。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苗家做客,喝一碗热腾腾的苗家油茶,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新年民俗风情,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家乡的春节作文3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携走了记忆中的尘埃,就连那节日的气氛也被岁月悄然无息的带走,使其仅剩一个名号罢。可那些经人们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习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围,存有几分过去热闹的影子。
家乡的春节年味总要浓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饭,便缠着外祖父带我去看“滚龙”。
说是叫“滚龙”,却与人们口中的“舞龙”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在哪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着道具演绎龙腾这一环节。道具嘛?是拿纸糊的一条长龙,那龙身的每一节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节龙身里点燃着一支红烛。还有单独拎出的“龙珠”,虽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导方向,装饰之类的吧。
两手缩进袖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热气,抱怨着这奇冷天气的同时,我更期待的是“节目”的到来。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划亮,随之而来的是爆竹的脆响,身着节日服饰的人们驾着纸龙、伴着击鼓声缓步开始移动,一下、两下……鼓点沉重有力,演员们的步伐错落有致,随着音乐节奏在原地兜圈。举龙首的人表演最为精彩,只见他握紧支撑的木棍,不时的抬手、旋转、动作沉稳。龙身上的纸片在风中呼呼作响。“滚龙”的开场让我顿时起了兴致,不禁从刚捂热的口袋中伸出手来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场的人们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开包袱玩起来了……
鼓声逐渐变得成低沉、沙哑,叫人感到些许紧张和压抑。领队的人步子迈得大些了,有时走两步便来了个急刹车,脚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龙头舞动的幅度更大了,那龙一会儿弓颈、一会儿屈背,像极了黑暗中准备扑食猎物的猛兽。
忽而,鼓声骤然提高了几个分贝,情绪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黄河翻滚、咆哮、一泻千里。那滚龙的方阵中闪进一个手持金色纸球的人,那便是“龙珠”,只见那人在龙身围成的圈子中不紧不慢地闪躲,蹦哒引得龙头随着它移动的轨迹而运动。舞龙头的人舞得更卖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动龙头外,还需跟着持龙珠那人的脚步跳跃奔跑。身后舞龙身的'人呢,则在配合“龙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时地举高一截龙身,滚龙的圈子此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滚到高潮时,小孩子们便可向滚龙的地面上甩响炮,那种鞭炮威力极少不会伤着人,据说这样能够祈福来年顺利。大人身边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龙涌去,人群中不知谁家的小家伙,还往我手里塞了几节爆竹,我也没多想,学着其他小伙伴的样子将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夹杂着掌生、呼声和人们的笑声……
这便是家乡的“滚龙”了。虽因种种原因,已时隔数年未回老家过年。但每当春节来临,仍会想起那片红色的海洋。
家乡的春节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重重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春节一片繁荣之景,在我的家乡春节可是个最重要的节日。
过年了,可是准备是一大难题,看看我的家乡是怎么准备的吧。我的家乡是东北那旮的一个小村落,过年时可有够忙的。去县城买各种食品,像鱼啊、糖果啊、田鸡啊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大鱼要挑活的、糖果要挑甜的、田鸡要挑肥的,这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可有人问了过年怎么不买鸡鸭菜呢?因为啊在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菜园,养着胖乎乎的鸡鸭猪牛。我们过年吃的肉总是香喷喷的,因为他们的饲料就很好,菜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
包饺子,可是有我们特殊的方法。饺子的馅儿也是各式各样的,菲菜鸡蛋的,鸡蛋是山中野鸡蛋;狍子肉,东北特有动物;酸菜猪肉的,传统的酸菜腌制,到处都洋溢着农家气息。形状也有讲究——包的像麦子穗,皮薄馅厚倍香,好看又有含义,预示着明天能有好收成。在煮法上更是别具一格。用大锅架在土坑上,在底下堆上柴火,火焰仿佛呼之欲出,在跳着激昂的舞,浓烟滚滚,驱散着寒冬腊月的寒冷。用天然木头烧出来的饺子另有一般风味,香喷喷的,好吃到仿佛不是人间存在着的美味。
要说过年的时候,小孩子可是最高兴的。给长辈们说上几句祝福的'话,便有红包拿,拿到红包后都乐呵呵的美滋滋的。吃着如宫廷御宴般的美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仿佛家里剩下的鸡、猪、鸭、牛也都跟着高兴起来,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要说小孩子期盼的还是放鞭炮,别看村子小,鞭炮样式可不少。几千响的长连鞭炮、二踢脚、小陀螺……各式烟花甭提多漂亮了。一缕青烟冒出“嘶——”小孩子就欢呼雀跃起来。鞭炮声虽然极其响亮,小陀螺的声音虽机器清脆高昂,但合起来却如一场乐会,在指挥棒的指挥下分外和谐动听、嘤嘤成韵。
我的家乡最大的特色——酒。老人们从地窖里拿出了珍藏三四年的酒。有白酒和葡萄酒。白酒用自己家最好的高粱酿制而成,葡萄酒是山上的野葡萄和城里最好的冰糖泡成。特别是葡萄酒——浓郁的酒香中夹杂着葡萄的香气,仿佛飘出了酒坛勾引出人对美酒想喝的渴望念头,摊称酒中之极品,莫一口酸溜溜的莫一口甜滋滋的。豪爽的东北人用大碗喝酒,喝完之后借酒助兴,两个人就高唱着二人转,两个人的声音完美交融,婉转动听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吃完饭后小孩子总是唱着老人给他们讲故事,小孩们听着听着忽而高兴、忽而紧张、忽而害怕仿佛深入其境,老人们也不厌其烦的讲着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最爱的节日。
家乡的春节作文5
今年的农历腊月没有三十,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除夕之夜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就要欢欢喜喜的送走马年,迎接羊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我们的院子非常热闹。每个单元门口早就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金字的大幅对联;院子里摆满了各种鲜花;家家户户的门窗里都飘出年夜饭的香味;每家每户的门上也都贴上了春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尽情的追逐着、嬉闹着,有的在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和鞭炮。
我们家的门上,也早早就挂上了父亲买回来的大红灯笼,贴上了我写的春联。我今年写的春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岁新年新景”。横批是:“春意盎然”。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客厅的茶几上放着鲜花、水果、点心、瓜子和糖果。在北京上大学的姐姐也回来了,我们全家团团圆圆。我们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等着看春节晚会。父亲、妈妈今天显得特别高兴。父亲端起酒杯,首先感谢妈妈一年的辛苦,赞扬姐姐去年考上了大学,祝贺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又被评为三好学生。姐姐也说了许多祝福父亲、妈妈的话,表示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的决心。我也端起杯子说:“祝父亲、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活得快快乐乐、踏踏实实”。我们全家都碰了杯,我和姐姐喝的'是饮料,父亲、妈妈都喝了酒。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围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父亲早就把春节晚会的节目单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了。我们一边拿着节目单,一边看着电视。今年的春节晚会可精彩了。有歌曲、戏曲、杂技、舞蹈、小品、相声、魔术等40多个节目。尤其是赵本山的《心病》、黄宏的《足疗》、冯巩的《马路情歌》,逗得我们都笑痛了肚子。整个晚会的节目真是一年比一年精彩。
到了晚上十二点,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门外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们全家都来到楼下的院子里看热闹。院子里的人可多了,大人小孩都在放着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我和姐姐早就捂起了耳朵。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烟花直冲云天,然后爆炸、散开,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院子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和一群小朋友笑啊、跳啊,手掌心都拍红了也不知道。
那满天的礼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直延续了好久好久。那幸福之花,既是对马年的告别,又是对羊年的欢庆,它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大人和孩子们的心中。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家乡的春节作文6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都要回德会爷爷奶奶家过年。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农村有好多我不熟悉和我向往的事。奶奶说过年也
是她最高兴的事,儿孙们可以回来多住几天,平时各种事情使你们脱不开身,只能趁春节放假回来陪陪我们。爷爷在一旁忙着烧水,又给我去仓子拿好吃的。爸爸,爷爷的脸上又有好多皱纹,我望着爸爸 ,看他听我说完,脸色有些难过,可他还是笑着对我说:你爷爷都76岁了,这皱纹是岁月在他脸上勾勒的画卷。奶奶也笑了,老孙子,你看我儿子这书没有白念,出口成章,将来你也要象你爸爸学习,超 过你爸爸考个好大学。奶奶,一定,为我加油。我和奶奶击掌,69岁的奶奶也随我喊了一声:耶!满屋子人都笑了。
奶奶家的院子真大,大门的左侧有猪圈、羊圈。羊圈后墙与西厢房中间还有两棵苹果树,麻雀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它知道要过年了,在为我们演唱歌曲,果树下地上有一个小门,我 好奇的问二伯,他告诉我这是地窖,用来储存冬天的蔬菜,二伯打开盖子,我一看,好深好黑呀。大门的右侧是很大很大的园子,二伯告诉我春天可以种大白菜、葱、豆角、辣椒等等。二伯抓住一只小 羊:大侄子,你敢骑马?敢。我骑上了,二伯拽着,其实我也很害怕的',可是我是第一次骑羊, 我可高兴了。二娘还带我去喂猪,喂鸡。小羊、小猪、小鸡、小鸟的叫声混在一起就像交响乐一样,给春 节增添了很多乐趣。
年三十白天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在贴春联,我虽然冻得哆嗦,但还是抹浆糊,取春联,让哥哥姐姐贴。奶奶带领二娘和妈妈忙着把老祖宗请出来供奉。这是农村的一种风俗,每年年三 十开始,将一张流传下来的家谱挂在北墙上,下面摆上饭菜,点燃蜡烛,表示对已逝先人的敬重。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是我们一大家正忙碌的时候。老祖宗前的蜡烛燃烧旺盛,美酒已斟满,奶奶首先双腿跪地向老祖宗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还说我们儿孙满堂,生活红火,家人平安都有老祖宗 的功劳。接下来二伯、爸爸一一向老祖宗跪拜,转过来又向爷爷奶奶叩头祝爷爷奶奶健康、快乐。二娘、妈妈依次、最后轮到我和哥哥,刚开始我还不习惯,问爸爸这是为什么啊?爸爸告诉我这是祖宗 留下的规矩,是对长辈最大尊敬的表现形式。我明白了,恭恭敬敬的给老祖宗磕头。然后给爷爷奶奶磕头。祝他们永远健康。年迈的爷爷奶奶脸上始终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同时我也感到了尊重和孝敬长 辈是件快乐的事,贺岁的鞭炮鸣响,午夜的钟声也响起,我们欢呼祝福着。
时间催促我们不得不离开奶奶家,春节来得晚些又走得早些,爷爷奶奶舍不得我离开,我更舍不得爷爷奶奶,春节快点到来吧,我还回家乡过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节日、活动、吃、穿等都会有不同的习俗。
而我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家乡的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在腊月二十二就已经开始了。二十二到二十四这几天啊,家家户户的特别忙,打扫房子、买新衣、好在过年时显出一片万象更新的气象。
到了腊月二七、二八,大家都开始去挑选鸡鸭、羊等年货。有一些自家养的鸡鸭也都挑选出最大的一只,用笼子来关着,好生喂养着,好在过年是宰来吃。
新年到,福就到,想福到,福就“倒”,大年三十家家都开始贴上对联,这时候孩子们可就闲不住了,帮帮这家贴一下,看看那家贴的怎么样。这时候能听到一些孩子奇怪的声音:“妈妈,妈妈,不对,福倒福倒了。”旁边的大人都笑着说:“对了对了,福倒福到。”
除夕这天啊可是大有讲究的,家家户户的开始赶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的穿起了新衣,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连连不断,一群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有说有笑。有些孩子都找人打起扑克,大人的们吃完饭后都围在一起喝茶,而老人们都再一起听京剧,那叫一个热闹啊。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除夕这一天,孩子大人们都得要守岁,为的是洗去前年的旧尘。
正年初一,亲朋好友都来拜年,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时候了,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压岁钱。当时的心情可真是快乐无比了,个个都在攀比看看谁得到的压岁钱多。大街上,小贩们都开始拿出零食,玩具,来卖,时不时都可以听见一声呦呵“冰糖葫芦耶,又大又甜耶。”“糖人哎,刚刚画好的糖人哎”晚上,大人和孩子们则是买各种烟花来放,什么“满江红”“仙女下凡”各种各样,给天空也过过年,让天空也和我们一起开心。大家都可以去看春节举行的比赛,那加油声可是比打雷还大,但是人们都不在意输赢,图的就是一个快乐。这一天大家都还得吃饺子、橘子、鱼,象征着大吉大利,年年有余。
元宵夜更是热闹,大街上都举行着花灯展览,游园会,大人们都紧紧握握着孩子们的手,生怕他们会走丢,可孩子们看到这么好玩好看的东西可就按耐不住了,挣脱大人的手要去买。当然,元宵少不了的肯定的汤圆啦,象征着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的。
元宵一过,孩子们上学的上学,大人们干活的干活,可惜的是外地的一些人士都还没有过完元宵就走了,有一些则是连年也不能回来过,而一些孩子也是年都没有过完就去上学了,虽然说呢,人虽不在,但心意一直在,情意永在。
我的家乡不是这么的闻名,但是它的春节也是一样的热闹,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8
年前,我们校的牛老师带领我们班同学和四五年级的同学一起,上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春节风俗民情》的调查研究。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对家乡的春节有了一些了解。
在我们这,春节是从每年的阴历腊月初八开始的,俗称“腊八”。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腊八、腊月十五、腊月二十四、腊月三十、年初一、初五、十五都是比较特别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里,人们会做许多不一样的事。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年三十。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从吃过早饭就开始忙碌。最先做的事是女人包饺子,男人打扫院子。饺子要包成圆形,象征团团圆圆发大财。有时为了测试一下来年谁最有福气,还会在饺子里放上一个硬币,谁吃到就说明谁最有福气。打扫院子是为了干干净净迎新年。
其次是贴春联。贴春联有讲究,若是家里有钱,不欠债,早贴晚贴都一样,只要在晚饭前贴上就行。若欠债的'就早贴,别人看见你家贴上春联,就不会去要债了,如果还去,你给人家的钱就变成了压岁钱。
贴完春联,还要贴“老灶爷”,“老灶爷”就是一张带有灶神的画,是为了供奉感谢锅一年的辛劳。
待快吃午饭时,要先上香敬神,表示对神灵的尊敬,祈求神灵的保佑,然后再开始吃饭。这顿饭会特别丰盛,名叫“团圆饭”。全家团圆,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既表示来年平安,又是为了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
晚饭后还要上香、点蜡烛、在门外烧纸钱。桌子上放上三个饺子三个馍,一家老小在对着叩三个头,说是接神仙回家过年。
忙完后,长辈就开始给晚辈掏压岁钱了。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磕头,表示尊敬,长辈给晚辈掏压岁钱,祈求晚辈平安。
接下来就开始“熬棉袄”了,又叫“守岁”。全家人都围坐在燃着的火柴堆旁烤火,烤到出汗为止。这样可以防止来年生病,因为驱走一年的寒气。
上床睡觉时,还得记着不能把鞋子放在地上,老人们说这是为了免遭虫子咬。
此外,通过大家的交流,我还知道了腊八那天,我们孩子拉剪子和葫芦的原因。每年这天,奶奶都会在葫芦和剪子上栓根绳,我们兄妹每人一个,拉着满屋跑,嘴里还要唱着:“腊八拉剪子,老鼠娶个瞎眼子;腊八拉葫芦,老鼠娶个瞎媳妇。”原来是在诅咒老鼠。
我还知道腊月十五会杀许愿猪和许愿羊,腊月二十四要杀鸡,出嫁后的闺女不能在娘家;年初一要吃饺子、吃面条、喝甜茶;年初二到年初十要把亲戚走个遍;年初五要“补窟窿”;正月十五要“扛布袋”等等。
家乡的春节可真有趣,欢迎大家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感受一下。
家乡的春节作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瑞安的春节在腊月下旬就开始了。瑞安的春节总是热闹、欢乐的。
腊月下旬,家家户户开始了大扫除,妈妈请来钟点工帮忙打扫,爸爸赶着去买对联、灯笼。爸爸总会把沾满灰尘的旧灯笼换成崭新的灯笼,然而一对对联贴在门口的两侧。奶奶总会去买一些年糕,我很奇怪地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买年糕啊?”奶奶笑呵呵地说:“买年糕意味着年年高,我们希望孩子们年年高,爸爸妈妈的事业年年高”……除了买年糕,还会晒肉干,家家窗前会有一些腊肉,牛肉......等着除夕以用来招呼客人用。理发,打扮是表示辞旧年薪呀!全家人都去理发店理发,在家里打扮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准备好水果,瓜子之类的,应该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家中准备的热闹极了,街道上气氛更加热闹。到处张灯结彩,挂满红红的灯笼,贴上喜气的对联。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街上的人身穿新衣,赶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店门口来来往往,应接不暇,络绎不绝。
转眼间腊月过了,除夕来了,妈妈煮过午饭,我们吃年夜饭,到了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了,就是收压岁钱,一边说:“谢谢。”一边收着红包,就马上藏起来独自数着压岁钱,我自言自语道:“有压岁钱就可以买许多玩具和零食了”。接着是年年都有的春晚,一边看一边耳边响起了鞭炮声,烟花五花八门,只听“嗖”的一声,一颗“流星”冲上了青天,突然在半空中像仙女散花一样绽开了,五颜六色,巍然壮观!鞭炮像火箭一样冲向空中,它们可能想遨游太空。“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一段优美的交响曲忽然被奏响,突然它像百万花朵儿一样绽开了迷人的笑脸,然后又一朵、两朵、三朵……地扑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新年的夜晚过了,正月初一来了,一声声鞭炮声震耳欲聋,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拜年,给亲戚送礼,妈妈在家中接待客人,摆水果给客人吃,所有店门关闭休息。店门前都是昨夜燃放的'纸皮,我不禁觉得这样好不环保。
新年的又一个高潮来了,那就是元宵节。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家人团聚,一起吃着汤圆。汤圆意味着全家团圆。元宵节有灯会,灯笼里藏着灯谜来给我们猜,当人们猜出来的时候,总会笑着庆祝,笑声感染了每一个人。鞭炮声响彻云霄。黑暗暗的天空闪着五色的光彩。
新年一闪而过,正月十六,大人们即将开始去上班,我们则马上要开学,瑞安热闹的春节就此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号。
家乡的春节作文10
老家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挂满了诱人的笋干、香肠、鱼干、鸡鸭、腊肉······啊,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过了小年二十三,家里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全家总动员,外公拖地,外婆擦油烟机,爸爸擦各种电器、桌椅和洗马桶,妈妈整理衣物,我也不甘落后,把他们清理出来的垃圾倒掉。果然人多力量大,家里很快就变得干干净净,地板都可以当镜子照了!
除夕这天既忙碌又热闹。外婆一大早就从菜场抢回满满一小车的菜,吃完早餐后就忙着清洗。外公磨刀霍霍,负责杀鸡杀鱼。至于虾蟹等各类海鲜的处理和烧煮,自然是“吃货”爸爸义不容辞的事了。下午,厨房里就飘出一股股令人馋涎欲滴的各种香味,撩拨得我好像饥肠辘辘似得。美食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趁大人不注意,我会偷偷地先吃点解解馋。妈妈发现了会憋着笑意假装严肃地批评我,而慈爱的外婆这时就是我的护身符,总会站在我这边不许妈妈教训我。外公也会边忙边探过头来说“干嘛干嘛,小孩子贪吃很正常,又没事”之类的话。不但妈妈想借此对我进行教育的事不了了之,我还能在外婆满含笑意的宠溺的眼神里理直气壮地吃她特意为我准备的东西。
简单祭祖后,外婆就招呼大家上桌吃一年里意义非凡的年夜饭了。当大家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时,我却只能望“食”兴叹了,因为我之前已经吃得肚胀腹圆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然后我就盼望着观赏除夕夜的美丽烟花。等啊等,五颜六色的烟花终于绽放在夜空中了!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孔雀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兰溪装点的绚丽夺目,整个兰溪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大年初一开始,我就要跟父母去长辈家拜年。这也是我喜欢的事。因为拜年有好吃的.,可以和亲戚家的同龄小朋友一起玩,最让人高兴的是还会有红包。我常常一领到红包,就连忙躲到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打开红包看看有多少,只要是达到或超出预想,我就很兴奋,觉得这个长辈对我真好,真大方。当然,不管多少,最后我都会乖乖地主动上交给爸爸妈妈,因为我是好孩子。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乡的元宵节要舞龙灯,那景象,美丽壮观极了!龙头威武高大,龙身有好几十节,长的甚至有上百节,身上色彩斑斓。每节龙灯里都点着蜡烛,在漆黑的夜晚,特别明亮炫目。长长的龙灯在很多年轻健壮的小伙子肩上扛着,有时穿街走巷,有时在空旷处盘桓,有时龙头还要叩拜祈福、求财、保平安呢。
元宵过后,我们又要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大人们早就已经开始上班了。热闹喜庆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谁能告诉我,下一个春节可以早点来吗?
家乡的春节作文11
看到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气洋洋,大家都会想到过节了。而令我最难忘的节日是——家乡的春节。
在家乡,每当临近春节,到处都会张灯结彩。每家每户的门窗上都贴上对联、“福”字和窗花,有些人家的门上还会挂两串鞭炮。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老老少少的心中都欢乐无比!
我的家乡在南方。北方过节必不可缺的是饺子,而在我家乡,过年必不可缺的是自家做的米糕。我家乡的米糕,有咸、甜两种口味:咸的里面有梅菜、猪肉等食材,外面用一层米皮包裹着,咸淡均匀、汁液鲜美又酥软可口,可以称之为美味珍馐;甜米糕的制作就犹如点心一般,在梗米研磨的浆液里加入白砂糖,放在家乡特有的蒸碗和蒸杯里,搁在灶头蒸架上蒸至米糕表面露出“笑开口”的状态,就可以出炉了。这甜米糕又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甜甜糯糯的,奶奶说,是过年的味道!
拜太公和祠堂祭祖是家乡过年最隆重的仪式了。在年三十这天一大早,大人们煞费心思地准备了许多祭品和各色瓜果糕点来拜祭祖先。黄氏族人们按房头和辈分先后跪拜、烧香,在大人的一些隆重的仪式完成后,令我印象最深的“重头戏”——“点火龙”便开始了。大人们用扎过的爆竹摆了长长的一路,在蜿蜒的山路上,几乎看不到尽头,像极了一条盘旋着的红色的龙。接着从一端开始点炮,鞭炮点燃了!“龙”开始咆哮起来,那声音“噼噼啪啪”连绵不断地,从这头一路响过那头去,震耳欲聋,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仿佛远山上的高塔都被震得摇摇欲坠!我从未见过这样震撼的场面,我兴奋极了,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兴奋得跳了起来。鞭炮炸开的红屑和着浓浓的火药味儿洋洋洒洒几乎铺满了整个山路,真是令我至今难忘啊!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辞旧迎新。在穿上喜庆、暖和又漂亮的新衣裳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洗艾澡”。“洗艾澡”指的是用泡开艾草的水来洗澡。这么做的是洗掉身上的晦气,好迎接新的一年。
我最忘不了的还有放鞭炮。我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呼朋唤友地拿着零花钱去买鞭炮玩。其中有一种我们喜爱放的烟花叫“火箭炮”。大家都站在小溪的这一边,用石头搭建一个“发射台”,然后点火,“火箭炮”就能发射到对岸去。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我爱家乡的年!
家乡的春节作文12
江苏——鱼米之乡。我的第二故乡。在这我就讲讲春节那些事。
话说,江苏的春节,也约定俗成地从腊八开始。这一天早上,所有孩子都会比闹钟还灵,没提鞋就跑下楼,因为腊八粥的浓香早已经从门缝中探起头钻出来,冲孩子们的鼻子里拼命地跑去。这里的腊八粥分甜口和咸口。咸口较简,只要青菜和油即可。可更受贪嘴的小孩子们宠上天的是甜甜糯糯的口味。选小米,红豆,红枣,葡萄干等食材一口气放入一个大锅中。只听得“噼里啪啦”,就好像那一锅粥,在那怒气冲天得像要冲出锅来。趁着热气腾腾,抿一口,不用嚼,食材在口中畅游,回味无穷,只让人大口大口,大碗大碗欲罢不能。
转眼,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行人们总加紧踏入春节的脚步,屯起大堆年货。孩子们悠然走在大街上,买来香脆的糖瓜,哄得乱成一锅粥,疯狂地你争我抢。也难怪,吃一口,糖就让人不由自主地眯起眼儿,粘牙的'糖像个淘气的孩子,紧抓住你的牙不放,但这恰恰是一种特色。
终于,在万众瞩目的这一天,除夕被等的早已不知多久的人盼来了。孩子们,大孩子们在一大早就开始掸房尘,把晦气拒之门外,做好新一年的卫生。也使得我家一向冷清的大院分外生机勃勃。这一天你更会发现怒气与悲伤消失得无影无踪。大中午,院中架起了大锅灶。黝黑的大锅,被人洗得锃亮如新。他仿佛也在为春节撸起袖子加油干。人人换上了清一色的红色新大衣,门上是副副对联,桌上是道道佳肴,窗上是张张精美的窗花。
全家人早已经就位,在饭桌上谈笑风生,而且其中就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叫“掘元宝”,就是将荸荠放入饭中,再找到并吃掉。早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那能抗拒掘元宝的诱惑,个个抄起筷子从饭中挖掘,挖到了就会高举“元宝”再大口吃下去。这一夜,孩子们挣扎着不让自己睡觉,一定要守岁。只听得屋外烟花四起,绚烂缤纷,人人基本上都会点上自己的烟火。大家紧盯着夜空下如印象派画作的五彩缤纷的烟火,每个人都好像默念着什么,万人的希望,随烟火排云绽放。
狂欢后的大年初一,四周又恢复了短暂的宁静。四周的泥路上只留下燃放后的爆竹纸屑。一切仿佛又沉睡了。不过多久,人们又活跃了,家家穿街走巷,拜亲访友开始新的一年。怎样的春节令人神往?江苏的春节!它给了我快乐与温暖,给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乡的春节作文13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年中的春节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我们这个家乡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我们家乡春节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父亲母亲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我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父亲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父亲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时,奶奶就对父亲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父亲夹了一口鱼吃。
吃完团圆饭我们看了一下闹钟,已经8:00了春节联欢晚会要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边谈谈家常,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越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亲叫我不要收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母亲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大家都在享受春节的沐浴!春节里,红包是红的,鞭炮是红的,灯笼是红的,对联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家乡的春节作文14
家乡的春节过的比女孩子出嫁还要隆重,里里外外事情多着,忙也忙活不过来。
春节早在春节前十几天就开始忙活啦,田里没收拾好的也在急急忙忙的赶着收拾,大人们收拾完地,就回家准备去集市,这个时候是孩子们最为热闹的时期,因为可以跟大人们去集市,准备年货,还能给自己买些小玩意儿。老人们也会去采购一些东西。
集市上张灯结彩,到处店铺都开着门前摆放着许多的对联,年画,烟花爆竹等等。大人们进店里买年货,小孩子啊,就去买烟花爆竹啦,什么冲天炮,迷雾炮,旋转炮,五花八门,一个劲的往怀里拿。老人们也不关什么,就进店买了几把香火,转着看看就好了。
等挑完了年货,自然就到了挑衣服的时候,小孩子们倒是乐意,一个个都挑好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老人们也半推半就的去买了几件新衣服。便回家啦。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一转眼间就到了腊八,天气最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熬腊八粥,一条路上都有粥的香味,孩子们都趴在灶边等着喝粥呢。
腊八之后便是大扫除了,大人拿个扫把,小孩子拿个抹布,大人扫地,小孩子就擦桌子,窗户。忙活一阵子,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气,空气都是新鲜的。
等待大人们小孩消停之后,便是老人的时间了,老人们都拿着一撮香火,有的还会拿一些酥饼,糖果去祭拜灶王爷,有的老人还拿着麦芽糖把灶王爷的嘴巴给糊上,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一些好话,保佑明年风调雨顺。
在正月初一的`前几天在外工作,大人们都要回来一起过春节,一起吃团圆饭,这这几天几乎没有大人不会回来,除非有事真的走不开。
春节真是热闹,人人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走在大街上。早餐中餐晚餐都吃的特别丰盛,杀鸡宰羊,每个小孩子吃的满嘴都是油,满口都是吃的,一刻也不想停下来。外边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轻,满大街都是鞭炮的碎屑,远远望去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晚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待家里,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每个人都在开怀的大笑。
第二天,人们都到处走家串门个个拜访一下,孩子们最开心的莫过于这个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呀,有好多的红包可以拿呢,孩子们在春节这几天从不会觉得累。因为拿到红包的时候,谁都是开开心心的呀。
春节在正月19号的时候就圆满结束了,孩子们要去上学了,大人们也要去上班了。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15
烟花:我的人生在于绽放自己而不是为了留下痕迹。——题记
大年初一,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还是人们忙碌了一年后难得并心安理得放纵自己的日子。不绝于耳的拜年声、举杯痛饮的碰杯声甚至搓麻将的哗哗声、打扑克的啪啪声交织成新年的气氛。就连空气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在这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里怎能少了放烟花呢?
晚上八时左右,第一束烟花划过沉浸在喜庆气氛的安详而恬静的天空,人们或站在窗前或站在门口翘首期盼那艳丽而凄美的绽放。“嘭!”绽放就在一霎间,随着这石破天惊的一声炸响,天空变得五彩斑斓,随后,十几、二十几各式各样的烟花争相腾空,随着一声声炸响,一次次绽放,天空霎时变得五彩缤纷,明亮得如同白昼再加上流光溢彩的街灯使整个城市变成了以座不夜城。看到眼前这盛世繁华的景象,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院子里放烟花的情景:兴奋的红扑扑的脸,小贼似地把一炷香伸向导火线“哧”的一声响,连忙捂住耳朵尖叫着跑开,随即“嘭!”,绽放……
呵,还真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可惜长大了,对烟花已经失去了兴趣。
烟花在人们严重无疑是热闹的象征,它把节日装点得五彩斑斓、艳丽无比、有声有色。以至人们无视禁令偷偷燃放。
呵!我看烟花高高地腾空而起,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形象,然后钻进浓浓的夜色中。我心一动,这就是人们眼中的烟花吗?为什么我看她那么寂寞?它是那么的美,却不是华美,更像是凄美,她一定是美丽仙子的化身,至在远离尘世的高高的天空绽放,恰似月宫姮娥独自轻歌曼舞。呵!烟花是寂寞的,热闹的仅是天空。那么,人呢?有一位哲人说过:“伟大的人总在孤寂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平凡的人相信热闹的假象,和别人一起低低绽放,享受喧闹,但是没人知道谁是谁。伟人忍受孤独,承认寂寞,甘愿在高空绽放,冷清但绚丽。
在我看,烟花的绽放,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突然又不突然。烟花的怒放是酝酿良久的绽放,即是凄美的绽放又是由生到死不可计量的一瞬间。呵!凄美的烟花。
当一切安静下来时,已经是深夜。抬头仰望那几分钟前还轰轰烈烈的天空,如今却如此安宁,恬静得让人窒息。呵!这简直像一幕戏剧:天空是幕,缀着许多装饰的大幕。烟花是主角,它在这里匆匆登场又匆匆谢幕。随之而来的清洁工利落地把她们的“残骸”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反差大得令人惊心!“我的人生在于绽放自己而不是为了留下痕迹。”我记得,烟花曾这样说过。
我们欣赏烟花,指点烟花,我们悲怜她的生命如过眼云烟,也许烟花也在感叹我们不懂瞬间华彩。你看那天空中零星滴落的火花,是烟花在为我们流泪吗?
【家乡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1-22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07-03
家乡的春节作文10-26
家乡春节作文11-12
家乡的春节作文12-21
春节的家乡的作文10-05
作文:家乡的春节08-14
家乡春节作文10-06
春节家乡作文12-19
作文家乡的春节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