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汇总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噼啪噼啪,新年来到,女儿要花,儿子要炮。”春节快到了,小朋友在街里跑着唱着,高兴极了。大人们可忙坏了,我爸爸在集里买了很多年货,妈妈和奶奶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准备着蒸馒头和枣山。
大年三十到了,我爸爸开始贴对联,妈妈奶奶包饺子。初一一大早起来,爸爸放炮,妈妈烧香,还拿出来好多好吃的,摆在茶几上让来拜年的人吃。爸爸、妈妈、叔叔、婶婶、我和弟弟去给长辈拜年。奶奶给了我和弟弟压岁钱。中午,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公园玩。
初二那天,我们全家去给姥姥家拜年。姥姥,姥爷,舅舅,妗子,姨都给我弟弟压岁钱,妈妈也给表弟,表妹压岁钱。
十五到了,街上灯山灯海,好多好玩的。晚上放各式各样的'烟花,颜色有红的,有绿的,黄的……飞到空中好看极了,我还放了许愿灯。
过完了正月十五,春节才算是过完了。可我还沉迷在快乐当中,一想马上要开学了,我得收一下玩的心。
明年春节,再痛痛快快地玩吧!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今年的春节果然不出意料,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别人家的春节听的多了,感觉和自己家的春节有大不同呢!
我正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一路上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街上有几位寺庙里的和尚抬着几尊佛像,年龄比较大的大师走在两旁,左手作合十状,右手捻着一串佛珠,双眼微闭,一幅神秘高深的样子。与此同时,人们都会把水果和零食放在佛像前的餐盘上,让佛们先享用这些零食。在和尚回寺时,人们又把沾了仙气的水果和零食拿回来,放多少拿多少,绝不贪心。
往前走,看见几个小孩在玩弄纸龙,这些纸龙都要在元宵节时焚毁。
到了外婆家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外婆家的春节习俗又大不相同,外婆早已准备好了鱼和芥菜。鱼寓意年年有余,芥通戒寓意戒去坏习惯。但是芥菜和鱼是不能一起炒着吃的。一是因为味道不和胃口,二是戒和余连起来就成了戒去年年有余,这是大忌。吃完了年夜饭,小朋友们都去看春晚了,留下大人收拾餐桌。晚上睡觉时也不守岁,因为无人入眠。下半夜0点,也就是除夕与春节交接之时,把家里的'门、窗全部打开。迎接各路神仙(特别是财神),这时候纸龙的用处就到了,纸龙的租用就是,镇住妖魔。不让它们进入家门。大人们给小朋友发压岁钱。就初一至初三,小朋友就至少收获两千元以上。
在外婆家度过了一晚,我回到了家。家里俨然一副枯燥无味的样子。真希望下个春节还可以在外婆家度过!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快过年的几天家里都会准备花、对联、等等的摆设。家里也要搞大清洁,把所有不好的给扫掉,把新的.喜气迎来。
每次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忙着包饺子、弄大餐。每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年三十的那晚都能吃上一顿大餐。初一早上一定要吃饺子和汤圆。晚上会放烟花,很漂亮,很热闹。
从 初一开始就开始四处走亲戚拜年。钱包自然慢慢鼓了起来。会很开心。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今年的春节我又可能不回家了,我已经好几个春节没回去了,不知家乡今年的春节还会不会装故事,不知今年的故事会不会装得比以往更热闹。每个不在家乡的春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热热闹闹的装故事风俗,那是一种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熏陶在其中的风俗,至今想来都回味无穷。
装故事就是以一种亮相的形式装扮历史或书籍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家乡,装故事的风俗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XX后一直延续着,每年从初一晚上开始。那时我们那个小县城只有两条主街道,叫东关街和南关街。实际上是一南一北的两条街。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其中的一条街装了台故事到另一条街,于是另一条街第二天就装两台故事回敬这条街。一来一往,故事越装越多,一直装到正月十五。两条街就在无形中比赛故事的多少和精致。但不管怎么变,每年的故事都是从姜太公钓鱼开始,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每年都会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又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故事。
一到初一晚上,市民们都会在火炉旁边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聊一边侧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大约在九点左右,锣鼓、钹声便会从东关街或南关街的方向飘来,于是人们纷纷朝声音的方向跑去。走到近处,你就可以看到,前面一位老翁打扮的人穿着古装,头上挽着发髻,手里握住一根没有钩子的钓鱼杆。敲锣打鼓和点灯的两三个人都跟在后面。观众这时就会议论开来:看,姜太公来了,这个姜太公扮得还真不错,手势很准之类的。这一行人一直要把整个对方的街走完才息声回去。第二天,对方街道或许就装出峰火戏诸侯和管仲、鲍叔牙两台故事。这样就进行完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接下来两条街道的竞争就一晚不止以一台的数量递增了。大部分的故事人物都以小孩来装扮:把小孩固定在四方桌上,站着或坐着,由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抬着,不用说唱,只通过道具、服饰、身姿和音乐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事件。道具也很丰富,惟妙惟肖,比如打铁的会一路打出火星来。在这延续半个月的XX中,人们可以看到化蝶飞舞的梁山伯、祝英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忍辱负重的苏武牧羊……这一行行的XX队伍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就把历史的神话的天上的人间的故事演绎了一遍,像一条历史的.河流在人们眼前有声有色地流淌过去。人们就在看故事的过程当中走过了上下几千年。
记得有一次我那9岁的小妹也被“借”去装了一回故事。她装扮的是穆桂英,在家早早地吃了饭就去化妆。小妹穿着一身笨重的衣服,身后插着几面旗,样子挺威武的,可是她被固定在桌子上不能乱动。一个晚上下来,她脚都站软了,一回到家就叫苦。不过过后我们再问她这事时,她却说挺有趣的,站在桌子上比谁都高,真威风。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县里面也开始重视起装故事这民间风俗来了。那一年我正好在家,正月十五的晚上从七点钟开始,两条街的近百台故事都汇在一起XX,灯火通明,照得白昼一般。队伍拉了一公里多远,在国道上把过往的车辆都堵住了。不过那些车上的人也一个个好奇地观看整个XX,并无厌烦之色。听说后来为了不堵塞交通就不再游到国道上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场都由县里组织,还发奖呢。
几年了,家乡的“故事”只有在思念和梦里不时地出现,远方的我只能在那想象的壮观场面里数着一台台熟悉的故事,数着家乡人们一张张喜悦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