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

《家乡的春节》作文

时间:2023-11-19 16:40:01 春节 我要投稿

《家乡的春节》作文(集锦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春节》作文(集锦10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更是我们小孩子们期待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穿新衣,拿红包....还有那鞭炮的声音,那饺子的味道,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大年夜的晚上,我刚吃过年夜饭,就听见外面“碰碰碰”的声音响个不停。我连忙出去一看,只见天空中的烟花就像各色的.星星一样,不停地眨眼睛。有的烟花像几颗流星,闪着耀眼的光彩,在漆黑的天空上一掠而过;有的烟花像闪亮的照明弹一样,把天空照的亮堂堂的,这些漂亮的烟花呈现在我眼前,好美啊!我连忙叫爸爸也给我放。爸爸拿出烟花,放在外面的空地上,点燃导火线。哇!真不敢想象,原来烟花绽放是这么美丽和神奇,简直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奇形怪状的烟花络绎不绝地在天空绽放,让我和爸妈看得眼花缭乱。

  接下来我最高兴做的事就是贴“春联”!今年的春联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因为今年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马年事事如人意,羊岁时时报福音”,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我们全家一起装饰屋子,在客厅里,我挂了一个红艳艳的小灯笼,爸爸又在别的屋子里挂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灯,一闪一闪,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礼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还有的带着细细的尖儿。它们有的红艳艳,红得像冬天的糖葫芦一样,有的黄澄澄....。我心想:“新的一年来临了。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进一层楼。

  初一,初二我们就要各家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我起床后,先向爷爷奶奶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然后爷爷奶奶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我,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家乡的春节。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作文网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男孩子看来,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莫过于那些爆竹、烟火了。 作文网

  正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中学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着到来了。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春节虽然很热闹,但是月光却不够明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有的红,有的黄。形状也都不一样。

  转瞬间,又到了残灯末庙。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使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其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春节莫属了。我的家乡如东处于江苏的东南部,这里过年的一些习俗比较有意思。

  年前的几天家家户户就在为过年做着准备,过年一般要蒸馒头,倒年糕,小的时候,家里几乎年年都要蒸馒头,倒年糕,回想起那时候,记忆里全是热气腾腾的厨房,忙忙碌碌的大人,开心的笑脸,那时我最高兴的事可以用筷子蘸着红色的颜料在刚出锅的馒头上摁上红点。

  蒸过馒头,倒过年糕,年味就弥散开来了。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了,回家是奏响春节的主旋律,这一天,在外打工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回了家。全家一起“掸尘”,“贴喜庆”“贴对联”。年三十的中午“烧经”(祭祖)是最严肃的时候了,堂屋里,桌子横过来,摆上酒菜,米饭,这时候小孩子是不允许乱走动的,点上祭祀用品,顿时烟雾缭绕,晚辈们便在烟雾中回想起逝者的音容相貌,磕头祈求祖宗的保佑。

  吃过午饭,我们小孩子便沉浸在“砰砰嘭嘭”的炮仗声中了,天擦黑,厨房里就奏起了协奏曲,准备着团圆饭。天一黑,全家人围着桌子团团坐,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这个团圆饭也是有些讲究的,荠菜,寓意“聚财”、年糕寓意“年年高”、豆腐寓意“代代富裕”等等。吃过年夜饭,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看五颜六色的烟花了,璀璨的烟花预示着新一年的即将到来!

  第二天正月初一眼睁开便去枕头下去掏红包,里面装着长辈的压岁钱。穿上新衣新鞋,就去给长辈们拜年,这一天,不吉利的话是不能说的,见面都说着“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早饭照例是吃的泡炒米,是不能吃米饭之类的!家人还会早早的起床,放上几个“开门炮”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正月里忙着走亲戚,大家好不容易有时间聚聚,大人忙着话家常,小孩子们就忙着比压岁钱了!因为现在人们上班的时间普遍比较早,正月初九要忙着上班了,年味似乎淡了些,不然得过了十五落了花灯,这个年才算过完呢!

  爷爷说,他小时候的年更有意思,会在家里的场地上用石灰“打囤子”寓意来年的丰收,那时候物质匮乏,就盼着过年穿新衣裳,吃饱!年总是在焦急的等待中姗姗来迟,现在的年味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啊!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真希望能够将中华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走出家门,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大街上,到处都喜气洋洋,欢声笑语。春天的气息把花儿般的喜悦映在人们的脸上。

  除夕晚上,外面的爆竹响了一挂又一挂,霹雳巴拉的.响;家里面,大家都谈笑风生,热闹极了!

  在这几天里:早上,人们一般都在看电视、玩电脑,只有少数人在写作业。下午,很多人都在陈毅广场玩,我也去了,我是去放风筝的。首先,我把风筝放在地上,风一吹来我就开始跑……可是,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陈毅广场里还有旋转木马、小火车、上下飞机、海盗船和旋转椅,我和弟弟玩了很多,可好玩了。一旦到了晚上,大家都出来放烟花,我和妹妹也不例外。我们先玩了变色烟花,它的外表是红和绿交叉而成,点燃后,开始是红色的,慢慢的就变成绿色的,可有趣了!我们还玩了很多烟花,其中,有一种叫“吉祥七彩雨”的烟花,点燃了,就会有许多“雨”飞上天。有一次,我把两个“吉祥七彩雨”黏在一起点燃,飞的可高了!

  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次的春节,真是热闹呀!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5

  家乡的春节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家每户都期盼着春节的到来。这样,每家每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我的家乡在南方,风俗和北方的不一样。

  除夕夜那天早晨,我们全家凌晨2,3点都爬起来,先是在一起聊了一会儿,然后人到齐了,时间到了,我们开始轮着烧香,拜佛,因为以前我比较小,所以一直跪着磕头,有的.时候,夸张一点,还会把头磕肿。现在长大了,明白这种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天稍微亮一点,我便听见了四周邻居们放鞭炮,点烟花的声音了,我便问:“我们家什么时候才开始放烟花啊?”叔叔说:“别着急,现在正在放鞭炮,一会就点。”大概过了3分钟左右,我便看见爷爷跑过去点鞭炮,“噼里啪啦,啪啪啪……”地响着,除旧迎新,人人开心啊!结束了,我们跑到被窝里睡觉了,7点了,我们开始去串客了。

  在这一年里,我最喜欢串客了,为什么呢?有的人甚至认为那样很累,厌恶去串客,但我就是喜欢。因为这样我还可以赚上一笔(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有了“财迷”的称号)

  到了晚上,一家人早早的就到饭厅里去了,一进饭厅,我就闻到了饭香(因为太饿了,所以有点夸张),大家都并排等着,等着饭菜上桌。但是,我还是比较惨!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孩子里)所以,即使饭菜上桌,我也要最后吃。但值得高兴的是,吃完饭后,我们排着队领压岁钱……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你们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但最隆重的、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我家也不例外——爷爷和爸爸忙着买肉、煮肉、做好吃的。奶奶和妈妈忙着打扫家、洗衣服。我也不闲着,忙着给他们当助手。

  除夕早上,爷爷和爸爸早早的起床,把红红的对联贴在墙上。中午,奶奶炖了猪排骨,爷爷炖了鱼。我问爷爷:“做这么饭,能吃了吗?”爷爷笑笑说:“今天的饭就要做得多些,代表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爸爸把爷爷张罗了一下午的菜端上了桌子,我一看,啊,好丰盛的夜宵呀!我们一边吃团圆饭一边看精彩的春节晚会。不时的敬酒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对方。我还为家人表演了一曲舞蹈,博得了全家人的掌声。铛铛铛,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村子里的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天上,五彩缤纷的'礼花四射,十分美丽。

  初一早上,爷爷奶奶早早地就起来包饺子了,等我和妈妈醒来,饺子上桌了。我还吃到了一个包着硬币的饺子,我好高兴。奶奶也高兴地说:“哎呀,我孙子将来考清华大学呀。”吃过饭后,爸爸妈妈带着我给长辈拜年,我还挣了好多压岁钱呢。

  正月十五,更有一番情趣,我们吃元宵、看花灯、放烟花、放孔明灯……

  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算结束了,我们又开始了一年新的生活。

  过春节真好,我期待着20xx年的春节快点到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夜家家热热闹闹。主户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饭后,大大小小必须”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祷祝。最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能体现出家乡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绝。烟花”嘭”一声,响彻云宵,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扬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么喜气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讲脏话,不能哭,不能打架……这一天还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到了晚上,长辈要给小辈钱,而且都是用一块红纸包着,这称为”压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小辈期望。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饼干呀,什么糖果呀,什么瓜子呀……虽然礼物都颇薄,但礼轻情义重,表达了对家乡的切切思念。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个角落。几百个灯,各有各色,各有各图案,各有各形势,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新的一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在这里,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8

  世界上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美丽,让人陶醉,或是自然奇景,或是文字世界,或是丰富生活,又或者是简单的一幅画……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那么美。

  简简单单的一个春节,被人们过得不再简单,它美好温暖,是远方游子与家人团聚的佳节,而我们家乡的春节正是让我陶醉。春节,让人一听心中就蹦出一个念头——喜庆。那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忙着呢!街头熙熙攘攘,人群来来往往,街边大大小小的铺子整整两排都摆出了自家丰富的库存:一箱箱喜气洋洋,一身红外衣的送人好礼,过年的年货等等。那大包小包的货物像打包好的胖娃娃,笑眯眯的跳入‘爸爸妈妈’们的怀抱。那街上不仅有‘胖娃娃’,还有小孩最爱吃的糖果坚果,一上街,那叫一个开心,一阵阵糖果醉人的腻香萦绕在鼻尖;大片的火红在你眼前跃动,似要跃进心中;人织成的人流在在街上流淌,那水中还散落着片片红花,向着温暖的家流去。我想那一箱箱年货,那一条条人流正是游子们对家乡的亲人一点点的思念,才汇集成河的吧,有着思念的陪伴,再冷的天是不是也有了一丝丝暖意呢?

  我们这儿在除夕夜也非常有趣。当地人大多信佛,我们家也不例外,常常要守夜到11点多,等大家都开始放炮仗,我们家也放,那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大朵大朵地绽放,争奇斗艳,给暗淡平静的天空也添了几分光亮生气。放完炮,就得去寺庙转转,寺庙离我们不远,一路走去,一辆辆车子停在沿途的马路上,寺庙里一片火光,蜡烛整齐排列,像哨兵一般挺立,一尊尊大佛神态安详,接受着人们的供奉。去时通常已经是人挤人了,每个人手持点燃的蜡烛和香,一尊挨着一尊地拜过去,小心翼翼地将香插入装满了的香炉中,许着来年的愿望。自我长大后,也被分到三支香,学着大人的.样儿,这儿瞧瞧那儿拜拜,也许下自己内心的小愿望,总之学的还真有几分像样儿呢。尽管烟雾缭绕,但人们还是络绎不绝,纷纷而至,是为什么呢?是希望,是企盼吧,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祝愿吧!

  我爱家乡的春节,或许是那热闹的街道,或许是香甜的糖果味,又或许……无从知道。但,感谢家乡的春节,让我快乐沉醉!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9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春节,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开心春节。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开心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春节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0

  新年是中国最隆重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家乡的新年_作文。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新年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是新年的彩排,这天刚擦黑,家家户户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便响起,家家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转眼来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对联红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夕夜,在外的儿女不是迫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8:00左右,新年联欢晚会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

  ·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男人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在家中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是他们可以脱离作业的压迫,享受新年的沐浴。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们更是连续不断,相别已久的老朋友相逢在一起,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了,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运行了。

  · 正月十五来了,新年的另一个高潮上市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元宵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正月十五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童心、得到快乐、可以无拘无束的过一个日子!

  · 新年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学生该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正月和腊月是农村最闲暇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