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节作文(优秀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春节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于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将一年的收获与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将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与谐与安宁。
于春节作文 篇2
今天是腊月三十,昨天奶奶就说要包饺子。
腊月三十早晨我一起床就问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和奶奶包饺子啊?”妈妈回答:“嗯,吃饱早饭以后吧!你和我们一块儿包饺子吗?”我高兴地说:“好啊!好啊!”
包饺子需要的材料有:面、擀面棒、饺子馅、刀。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用途吧!
面:是用来包饺子的`;擀面棒:把面擀成圆圆的。
吃饱饭以后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步骤如下:
我们先把面加上水用手揉;揉成面团团以后就开始揉成条条;揉完以后再用刀切,切成差不多大小的面筋;然后再用擀面棒擀成圆圆的;就可以包饺子了。
过了一会儿我就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可所谓: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啊!以后我还要包饺子。
于春节作文 篇3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咱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咱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咱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咱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咱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咱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咱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于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春节作文:春节09-13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1-13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过春节的春节作文03-24
春节的的作文(精选)08-08
《的春节》作文08-04
于春节的作文08-05
《春节》作文[精选]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