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于春节的作文

于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3-12-31 09:25:09 春节 我要投稿

于春节的作文(精华)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于春节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于春节的作文(精华)

于春节的作文 篇1

  过年了,这一天我终于盼来啦!吃饭、收压岁钱,想到这些开心的事情就让我无比兴奋,真是太幸福了!

  除夕到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千家万户洋溢着欢声笑语,小区里热闹极了,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家里吃一顿年夜饭。瞧!爷爷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有红烧鱼、清蒸桂鱼、排骨汤,还有我最爱的水煮河虾……我的.口水早就已经留下来了。开动!很快,我的小肚子就被填得饱饱的。晚饭吃完了,接下来就是我和爸爸的放烟花时间了。爸爸一下子就点了一大箱烟花。过了一会儿,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开放,像亮起了无数朵美丽的鲜花。绿的花、橙的花、红的花、紫的花……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这时,我感到非常幸福。

  放完了烟花,我们一家人开心地聚在一起看春晚。节目非常精彩,有滑稽逗人的相声,幽默风趣的小品,优美动人的歌舞等等。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小品,因为它能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我们一家人边看边笑,春晚真精彩。我看到很晚才休息。

  到了午夜12点,我和爸爸妈妈站在家门口许下了一个新年愿望。我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祝我自己越来越开心,学习越来越棒!看着窗外无数的烟花,新的一年已经来到了!

于春节的作文 篇2

  我老家在一个很偏僻地方。自从我们在外面买啦房子之后,就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啦。爷爷奶奶很想我们,便邀请我们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早早就贴上啦红对联,挂上啦红灯笼。放完鞭炮后便回老家啦。

  我们车刚驶到村口,就感受到啦一股浓浓过节气息。大人们有在杀猪有在宰羊,还有在挂年画、贴“福”字。小孩子们有在放鞭炮,有在玩游戏。我们一下车,就加入到啦其中。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啦。大人叫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回家吃饭啦。我回到家中,看见啦一顿琳琅满目晚餐。有“剁椒鱼头”据说里面放啦很多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脸就会变得越红,表示你新一年里会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蒸馒头”,吃啦就表示新一年里会蒸蒸日上。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说一些吉祥祝贺词。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里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说。于是我们在大家祝福语中其乐融融吃完啦晚饭。

  吃晚饭后是我们这些儿童最期盼时刻,爷爷奶奶一次给啦我们两个大红包。让我们在新一年里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们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所以额外给啦我们两个大红包。

  发完红包后,我走出家门,发现许多人都往大礼堂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才知道大礼堂里装啦娱乐设施,有音响、CD等等。大礼堂里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婶婶们也加入啦她们行列中,一起欢快跳舞。

  看着这幸福场面,我略有所思。因为在我记忆中,以前大家吃啦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单调。而现在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啦,精神生活也提高啦,这真是一个和谐美丽农村啊!

于春节的作文 篇3

  按我们乡宁的老规矩,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在腊月的初七和初八,人们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记得小时候,我在外公家里的厨房见到一瓶绿如翡翠的蒜,就让外公把它扔了。外公却说这是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的时候,要就着腊八蒜一起吃。

  在接近腊月二十三的那几天,孩子们都会和大人们去街上买鞭炮、烟花等,但主要是买做团圆饭的食材。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家家户户吃糖瓜,送灶爷上天言好事。

  俗语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传说灶王爷上天后,会向玉帝汇报每一家的伙食情况。让他吃了糖瓜后,嘴巴就粘住了,只会说甜甜的话。

  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起,我们乡宁过年的模式就开始了:扫尘土、擦窗户、准备过年的食物。

  说起食物,我要说说我们乡宁的枣花馍。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二十六,家里的主妇们就要开始蒸馍了。大家把面团揉好,捏出花样,一个个蒸出来后,白白胖胖的.,每个馍馍都蒸开了花,像孩子咧开嘴笑一样。

  蒸完馍后,人们去买年货:窗花、春联、糖果……

  到了除夕,大人们也都忙着干各自的活:爸爸在剁饺子馅、妈妈在炖肉、奶奶在做饸饹面。我和哥哥也不闲着,挨个门上贴春联和福字。

  晚上,人们会一大家子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着饺子。叔叔家的小妹妹和小弟弟也往自己的小面团里包硬币,有的还包出奇形怪状,惹得家人哈哈大笑。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过年喽!放鞭炮了!”

  零点的钟声已敲响,天空中一片绚丽多彩,将黑夜照得通亮。

  正月初一大清早起来,人们穿上崭新的新衣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去拜年,小孩也会挣到许多压岁钱。

  很快,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了。乡宁城这一天最热闹!一大早就会听到锣鼓的声音,参加闹红火的人排起了长龙,将乡宁城转了一遍,男女老少都挤上街头看红火,有舞狮、舞龙、踩高跷……

  元宵节,顾名思义,家家户户吃元宵、看元宵晚会,晚上的天空里除了燃放的礼花,还有孔明灯的点缀。

  我们乡宁的春节快乐、热闹吧?

  欢乐的春节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人们兴奋和疲惫的梦中渐行渐远……

于春节的作文 篇4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