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常用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作文 篇1
春节过得可真快呀!来说说春节里我都干了些什么吧!
小年的那一天,我去了姥姥家。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讲的是那一天要送走灶王爷,临走之前,得给灶王爷的嘴上涂上麻糖,让灶王爷对玉皇大帝说点好话。正玩呢,妈妈打断了我,说:“先别玩了,姥姥要发压岁钱了!”我高兴得不得了!领压岁钱是要表演节目的,我表演的是葫芦丝演奏,妹妹表演的是演唱“新年好”。
初二那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天可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去看外祖母!”我眼睛快蹦出来了,谁是外祖母呀?!爸爸笑着说:“外祖母就是爸爸的'外婆,是爸爸的妈妈的妈妈。今天呀,外祖母今天让我们去她那儿拍全家福。”“哦哦哦!真……的?”“真的。”“哇,我可不想上镜啊。”爸爸问:“为什么?”“因为,因为,我的脸上长出了一颗小痘痘!”爸爸晕倒了。哈哈!(这是苦笑)
初三那天,我去我姑姥姥家,她家种的有美味可口的白菜!姑姥姥又说:“这白菜可以直接吃!”我说:“真的吗?我要尝尝这白菜!”我咬上了一小口,仔细品尝……又突然,我大喊了一声:“真是太好吃了!”姑姥姥就说:“喜欢就多吃点。”结果我吃了好多生白菜。
我非常喜欢过年!不过就是时间太快了,寒假很快就要过完了呀!
春节的作文 篇2
春节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也有很多春节习俗。今年,我们又回了老家,体验了很多当地特有的春节习俗。
除夕那天,大家都很忙。妈妈和舅舅在厨房忙着做年夜饭。舅娘带着我和表弟贴对联和“福”。我们先把胶水刷在对联的背面,再粘到前后大门的门框上。贴完大门的对联,我们就去房间给小门贴“福”。我正准备贴“福”的时候,舅娘突然说:“你贴错了,‘福’应该倒着贴。因为倒着贴就是‘福到’的意思。”我连忙把“福”倒了过来,然后贴到小门中间。贴完了所有的门,我看着焕然一新、喜气洋洋的家里,情不自禁赞叹道:“啊!真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太喜庆了!”
然后,我们挨个用柚子叶煮的'水来洗头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中不好的运气,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洗完澡,我和表弟、表妹都换上了红色的新衣服,别提有多开心了。
那天,我们很早就开始吃年夜饭。年夜饭很丰盛,有喷香的各种肉,有新鲜的蔬菜,还有甜丝丝的果汁。外婆说:“过年一定要吃鱼,鱼代表年年有鱼(余)。”“那么,”我说,“鸡代表大吉大利。”大家听后,哈哈大笑。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蹈,使人赞不绝口;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
十二点整,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连绵不绝,持续了快半个小时。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古时候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它就出来觅食人肉,残害生灵。后来,人们知道“年”有怕响、怕光、怕红的弱点,于是想到了抵御它的办法。之后,这些办法就演化成了放鞭炮。
十二点过后,大人们纷纷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红包又叫“压岁钱”,古时候叫“压祟钱”,是用来驱邪祟的,帮助小孩子平安过年。我收了红包,美滋滋地放到枕头底下,然后睡觉了。
除夕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我太喜欢过这样有仪式感的春节了!
春节的作文 篇3
临近我的快乐春节,家家户户忙活着买年货、包饺子、包春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卷吧。
我的快乐春节前四天,爷爷张罗着我和奶奶包春卷,每个人都领到了工作。开始我先扯皮子,“呀,这个皮子破了”,“怎么办?怎么办啊爷爷?”我焦急地喊着,“不着急,慢慢地扯,一定会好的。”爷爷头也不抬地说。嗯,果然不出爷爷所料,一会儿功夫我就可以扯出一张完整的皮子了。
奶奶端上了一碗用面粉做的东西,“奶奶,这是什么东西,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我好奇地问,“这是浆糊,平时我的快乐春节我们贴春联用的。”“欣怡,来帮我包春卷吧。”“OK,这就来。”我看着爷爷的`步骤来包,可怎么也包不好。“爷爷,你包得怎么又瘦又长,可我呢,包得又胖又短?”,“哦,可能是你的馅放多了,也可能是你包得太松了。”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把馅放少了一点儿,又包得紧了,可是,这次又太长太瘦了;后来我把馅放多了一些,包得紧了,这才好了一点儿。“咦,爷爷,为什么以前我的快乐春节时你们从来都没有包春卷给我吃?”“那是因为爷爷没有时间包,你奶奶又不会包,所以你从来都没有吃过我们包的春卷。你现在长大了,爷爷可以教你自己包春卷了。业英,你看,欣怡比你能干多了,第一次就可以包得这么好。”
包春卷真有趣,明年我一定在帮爷爷包春卷。
春节的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每年春节在外工作、生活的人们便会回到老家,见见自己的父母。
大年三十早上,每个人都早早起来,在大门口贴上醒目的大红"福"字、精巧的中国结、朱红金粉的春联。爷爷会在每个窗户前挂上大红灯笼,我呢就和兄弟姐妹们拿起扫帚打扫每一个角落。
中午,我们会去预约饭店,然后和亲戚们加起来将近五十个人,按照辈分坐满每个圆桌。一个挨着一个,十分紧凑。家里辈分最大的是我的爷爷,每年他都会在开饭前站起来讲几句对未来的展望,然后举起酒杯,大喊一声:"干杯!"这时大家才能开始动筷。大人们大多喝酒,就连小孩在向长辈敬酒的时候也会拿起一小樽白酒表示尊敬,一家人聊着天,聊到尽兴处就哈哈大笑起来,还真有股把酒言欢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家的团圆饭,热热闹闹的气氛总会一直弥漫着。
晚上,看春晚也是道传统,虽然现在多少有些不屑,但依然会坐在客厅等着八点节目开始。按传统来讲大年三十是不应该发红包的,但现在有了手机微信,全家四十多人建了群,不知谁挑了头发了个红包,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争抢,比手速,连爷爷奶奶们有时也拿起手机看看运气。抢了几块钱的红包也会开心好久。累了就看个节目,然后就又拿起了手机。整个房间都充斥着高兴的笑声,和没有抢到红包的笑骂声。虽说过年回家应该多聊聊天不应该看手机,但只要一家人都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快到凌晨十二点时,街道上布满了人。我们早早的下来抢片空旷的位置摆放好鞭炮。我盯着手表,等到指针指向十二点时,便大喊一声:"放炮啦!"紧接着就听"嗖"的一声,一个个亮点窜入空中,"啪",空中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就是这一阵阵烟花将黑暗的天空,装点的五彩缤纷,就是那一声声炮响,炸开了20xx的大门,展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大年初一,我们迎来了最喜欢的活动——拜年。人们穿着新衣出门走亲访友。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到红包里给晚辈。摸着兜里厚厚的红包,心里美滋滋的。
逛庙会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老家那里因为经济条件一般,庙会里的东西就很少,只有几个唱戏的,所以我们到了逛庙会的时候,就会去ktv一起唱歌,然后家人同唱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而我们老家最著名的便是古城墙上的灯展。登上古城墙。四周全是美丽的灯光,闪烁着变幻的色彩。那光芒仿佛照洒在大地的每个角落。各式各样的灯栩栩如生,让人激情澎湃。
因为这个节日,全家人才有机会团聚在一起。是这些传统,带给我们快乐。这就是我们家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