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时间:2024-03-26 17:12:40 春节 我要投稿

[热门]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的春节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1

  天津是我的家乡,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我爱我的家乡天津!

  家乡的春节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在腊月初八那天,被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这一天也会泡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这样久放也不会坏的!在该过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在新年显示出焕然一新的形象!在这些天里,孩子们个个都开心的不得了:像男孩子们都买一些爆竹在新年里和大人们一起庆贺新年!而女孩子们买一些小礼品作为新年礼物!

  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这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一天,鞭炮声处处都有,,这就是过年的象征吧尽管还没到,但却有了过年的气息~!!这天,在街上,有一些卖糖的,就是现在孩子们所说的“糖瓜”又甜又黏的,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吃它们!二十三一过去,就更忙了,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过年吃的食物都准备充足!作文

  在除夕这天,更是热闹的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人们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着福字,有正有倒,倒的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守岁的习俗,鞭炮声总在耳边响起,这才是过年的气氛嘛这么的热闹!

  等到了正月初一那天就是人们所说的春节。在那天,人们都去拜年了,给亲戚,给朋友……作文

  在元宵节那天,又是春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那天,人们都在叫家里吃元宵呢!一家人其乐融融……那天同样也是耳边总响起鞭炮声,小孩子们同样也燃放炮竹,只不过是那种小的花炮而已……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到这天为止,春节也就这样在欢笑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热闹的春节!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池州,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荣和喧闹,但也别有一番古朴的小城市韵味。说到节日,那我们这儿就数春节最传统不过了,每逢临近春节,那股热闹的气氛便弥漫在大街小巷,即使过完节,也久久不能散去。

  虽说过春节从小年就开始了,但真正算起,春节第一天还是“大年三十”。腊月末的几天,已经有一些店铺陆续关门了,到处都张灯结彩,人们采购年货的热情劲儿也更大了,地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春联,烟火店里的生意也不知道比平时好了多少,人人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的微笑。

  期盼着、期盼着,终于,大年三十到来啦!快到正午的时候,大街上的人就熙熙攘攘,都赶着回家过年了。家中,小孩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衣,大人们忙着大扫除,因为相传大年初一不能打扫房屋和清洗物品。等忙完了一个早上,大家便少少地吃一点饭菜或者干脆不吃,因为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晚上那顿丰盛的年 夜 饭呢!我的家里,一般都是去我的外婆家吃年 夜 饭,所以待到下午三点多时,我们就要准备出门了。在走之前先要贴春联,贴春联是家乡的习俗,春联分为上联、下联,这平音、仄音都是极为讲究的,它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而且春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内容都是吉祥祝福的言语。

  年 夜 饭,顾名思义是在年初的前一晚吃的饭,是为了迎新年、除旧年而准备的饭菜,菜一般为十二碟,象征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在吃之前,要先放一挂鞭炮,称为“开门红”,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吃完饭,大人们往往会齐聚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着天吃着零食,小孩们都带着烟火相约在外面放炮竹,玩得不亦乐乎。

  一晚过来,便是大年初一,在这天早早地便能听到响亮的鞭炮声,道路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红纸屑,尽管寒冷,但人们心中的热情却不减。早餐,人们一般吃甜酒加汤圆,它不仅去寒,还有养胃的功效,再加上年年这时候都会卤的'茶叶蛋,真是再美味不过了。大年初一一般不拜年,只是在家中过年,等到大年初二,大家便都提着礼物互相串门、拜年,街上的人就又多了起来。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便到了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这一天里,人们吃汤圆喝甜酒,到了晚上还能看舞龙和舞狮。

  春节那么快又那么慢,相隔千里的亲人,连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都是这么短。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节日越来越不重视,但我的家乡却把这节日的气氛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让人们还能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与喜悦,实属珍贵。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3

  春节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华夏儿女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佳节。因为我们是多民族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不知道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们家乡的春节可有另一翻特色。我还是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我的家乡坐落在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我们的春节从腊月,就悄悄的走来了。进入腊月后,大家就开始杀年猪了,人们陆陆续续办置些年货,为过年提前做好准备。这一忙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年三十是最值得庆祝的。因为在异乡的游子都陆续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家家户户忙着把春联啊,福字呀,统统的贴到了门上,忙得不亦乐乎。

  吃完早饭后,大家把买好的瓜、果、梨、桃都拿出来,围坐在一起,谈一谈今年的工作成绩,学习是否进步,和家人说一说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了。

  时钟迈着快乐的步伐,天很快的黑了,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大家品着美味的`果品,喝着香甜的果汁,快乐的欣赏着这视觉大餐。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过年喽!大家喊着把爆竹搬到外面点燃,绚丽的烟火升到空中,把夜色装扮的更加美丽。燃放烟花后我们就开始吃饺子了,这顿年夜饭别提多丰盛了。吃完年夜饭大家开始下一项活动――祭祖。在大人的带领下我们一同祭奠我们的祖先,来祈福我们明天健康平安。这一夜大家都特别兴奋。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出门到亲戚和朋友家拜年。走在大街上人们都相互问候,吉祥的话儿传遍大街小巷。到亲戚家拜年当然少不了红包了,嘻嘻,一个个的大红包可就进入我的囊中了,这可是我一年的收入啊!年拜完了大家也不爱在家中闲着,出去走走,三三两两玩玩溜冰,滑滑雪什么的,也放飞一下自已心情。我们北方春节也长,一直会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元宵节的过法几乎都一样,吃吃元宵,玩一玩。我这边可不一样哦,这里还有灯会呢,到处可以见到带着灯谜的彩灯啊,还有北方特有的冰灯,这里真是一个流光异彩,灯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们共同的节日。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4

  作者/河南李立军

  【文题】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____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可以选择某个节日的一个习俗或几个习俗为描写对象,交代习俗的渊源、蕴藏的文化内涵,写出习俗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或叙述相关事件,或表达独到见解,也可以抒发喜爱之情。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应以较为熟悉的节日为写作对象,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观点。

  二、语言生动,写法灵活。不但要叙述有关节日的习俗,更要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言要生动活泼,最好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有时代感,情感真挚。作文要反映真实生活,不可否认,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传统节日或习俗正在遭遇时代的挑战,写作时要真实地反映情况,不能一味地去迎合。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追思先人、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会举行龙舟大赛,纪念文化名人屈原。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源自拜月的乞巧节原本是女性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圆,月饼圆,每个人心中都追求美好的团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各地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美文欣赏】

  唤“年味儿”回家

  肖复兴

  如今的春节,许多传统民俗的精髓都被扒掉了,只剩下了吃和玩,这年味儿能不日趋变淡吗?

  何谓年味儿?年味儿就是几千年来渗透进民俗里的传统。当然,那些传统诞生于农业社会,时代变迁,岁月淘洗,许多已经无可奈何地流失,难以重新拾起。比如祭灶、接神……但是,有些传统是不应该随着时光流逝被随意抛弃的,因为那是我们的民族之根。

  在我看来,如果春节的其他传统难以保留,起码年夜饭不能丢。传统春节里的大年夜,特别注重和讲究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年味儿,首先体现在全家人在一起,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亲情与年的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和年的意义。(写作技巧 )这大概正是年味儿里最重要,也最别致的味道吧。

  传统的年夜饭,远不像现在早早到饭店里预定一桌酒席那样简单。过去老北京有这样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年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安排好的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把年的气氛烘托得足足的。

  这一切准备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达到高潮。那时候,案板上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欢快传出,成为大年夜最动听的前奏曲——年夜饭就这样被烘托出场,成了过年的一场大戏。吃罢年夜饭后,放一通鞭炮,落得红纸屑满地,这样才能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带着一身的红火和喜庆,去给亲朋好友拜年,一步迈进了春里。

  年夜饭不仅仅是吃,更是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年味儿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怎能删繁就简,让过年仅仅沦为吃或玩?对年文化的.简化,必然冲淡了年味儿,让传统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形散神也散”。

  如果我们对春节多一份念想,就能挽回更多美好而又独具魅力的传统民俗。比如,大年三十前,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头上……如此色彩缤纷,比西方万圣节点南瓜灯,圣诞节装饰圣诞树丰富多彩得多。如果春联是自己写的、窗花是自己剪的,而不是买副现成的印刷体千篇一律,买份现成的窗花千人一面,那春节岂不过得更加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春节的世俗化,在于每个人的亲自参与;春节对于未来一年所有的祝福和愿景,更体现在亲力亲为的亲情互动和交融之中,而年味儿,自然会随之浓郁起来。

  看来,这年味儿,在传统中,也在我们手中,它们本来就是我们放飞的鸽子。如今飞得有些遥远,该唤它们归家了。

  (选自《人民日报》)

  【美文品咂】

  题目中的“唤”和“回家”等字眼儿充满温情而又不乏强烈的期待之情。文章主要通过对年夜饭这个最具“年味儿”的传统习俗的回味,说明年夜饭不仅是物质盛宴,更是文化盛宴,不能删繁就简,而要沿袭亲手准备、在家享用的古老传统,才不至于冲淡了“年味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年文化的留恋及期待其回归的强烈愿望。

  【学生佳作】

  家乡的春节

  淮阳县齐老乡第二中学 魏宁宁

  过年是一件让人非常期待而又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精彩节目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特别是小品、相声常常引得一家人大笑,爸爸还会时不时地穿插几句解说,他的幽默也常常让家人笑疼了肚子,此时此刻,幸福的滋味充溢在每个人心里。零点一过,春晚的节目也快结束了,在爸爸放过关门炮之后,我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上床睡觉。这时,妈妈会把新衣服放在床头,让我能在新一年里有新的“形象”。

  熟睡中的我听到 “咚、咚、咚”三声炮响后,便知道这是爸爸放的开门炮,该起床了。放过炮后,爸爸便忙着煮饺子。据我观察,这是这个“大男人”一年中最勤快的时候,我们则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男人”的服务。妈妈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过年时就得当家的男人伺候一家人。

  开始吃饺子了,妈妈会嘱咐我和妹妹先给爷爷奶奶分别端一碗,爷爷奶奶一边接过碗,一边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们当然丝毫不会谦让,把崭新的票子往兜里一揣,感觉就像成了千万富翁。然后,我们各自端起饺子小心地吃起来,虽然已经知道会吃到妈妈提前放在我们碗里包有硬币的饺子,但吃到时,我和妹妹还是要炫耀一番各自的“幸运”。

  饭后,爸爸妈妈会到村里的长辈家拜年,我家也少不了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人,大家见面说的都是吉祥话,喜庆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我和妹妹则跑出门去,找小伙伴玩,用压岁钱买点儿零食或小玩意什么的,这样的自由、快乐能一直持续好几天。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大人们“年又跑远了”的感叹声中,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点评】

  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家过年的经过,反映春节中的各种传统习俗。从除夕夜看春晚、放鞭炮等写起,交代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给老人拜年、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等习俗,有详有略,生动活泼,叙述之中表达了一个小少年的喜悦、期盼之情。

  非机动车

  某大龄剩女在一次相亲时拐弯抹角地打听男方家底: “你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男方回答: “飞机、动车。”

  婚后却发现男方是个民工,骑一辆破自行车上班。

  女怒斥道: “当初你居然骗我!”

  男茫然答道: “没骗你啊,我说的就是非机动车啊。”

  局部地区

  村里的李伯不识字,但喜欢听收音机,因

  为他种几亩地,天气预报,每天必听。一天,李伯问邻居大明:“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你知道局部地区在哪儿吗?那儿差不多天天有雨。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5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也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9岁时,离开家乡,从此以后稀有回去,如今,我独自在遥远的北京谋生。离家越来越远,故乡在记忆中也日渐模糊、依稀只剩下那青山白云下的小桥流水和两鬓白发的父母,然而家乡春节的习俗却在我脑海留下深深的烙印。

  贴春联、门神,是除夕日一件大事。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拿出买好的春联,或有雅兴者,自铺纸墨,挥毫写下自创或选好的对联,等墨迹一干,就拿了去贴,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也有在大年初一再贴的。春联的内容常以发家致富和喜庆吉祥为主,不同人家,从其所贴春联可看出他家的特点,如经商做生意者多喜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春联。春联的起源在《蜀[木寿]杌》内有记载,五代时后蜀的君主孟昶在新年命令翰林们作门联,自己也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家乡过年的风俗多姿多采,乡土气息浓郁。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杀猪宰鸡,购办年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除尘,就是进行相当彻底的大扫除清洁活动。平常懒散的家庭,这时也绝不含糊,定要大干一场,弄个里外一新,用最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别有一番过年气象。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渠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可见“除尘”之俗宋代已有。

  门神更是乡下人不可缺的宝物,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恭请这路神仙,用意是驱除恶鬼,镇压凶邪,保佑平安,常请的门神一般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里面的桃符也就相当于今日的门神,可见门神在宋朝早已经流行。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吃团圆饭是最重要的大事,在外地工作者,无论远近,务必赶回。有实在不能回家的,家人们也总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此时厅堂上红烛高烧,摆上丰盛菜肴,由主事之家长拈香,带领全家男女一齐向列祖列宗跪拜,恭请祖宗降临饮宴,并祈保合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之后,打响早已准备好的爆竹,俗称“关门爆”,就可以关上大门,开始吃年夜饭了。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年糕、家酿米酒等等,尤其是家酿的米酒,香醇甘美,在外面一般是喝不到如此佳酿的。如果人问,故乡的味道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就如那家酿米酒,只要喝过一次那味就永留心底,难以忘记,在外面是再怎样也尝不到家乡那个味道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吃过年夜饭,收拾一下,合家大小围坐一起,或闲聊或看电视或打牌搓麻,在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开始熬年夜,准备辞旧迎新,俗称“守岁”。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在守岁的过程中,小辈们会给长辈们行大礼、恭祝长辈安康,长者往往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晚辈们,里面多是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就是压岁钱,同时说一些期勉的话。伴着你一岁一岁的长大,收到的压岁钱面额也会越来越大。当有一年你不再收到压岁钱,那就证明你独立了,你要开始给小辈压岁钱了。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大年初一,鸡叫头遍,三乡十里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俗称“开门爆”,很有趣的是这中间爆竹声间连不断,一直会持续到天大亮,实在是热闹异常。大人们早早打响“开门爆”,将昨夜关好的大门打开,叫做“开门进宝”。只有开门爆打过以后才可以出行,所以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可以出去玩啦!孩子们大都穿着新衣服出去,带着平常少有的玩器钱物,呼朋唤友,或三五一群,或聚在一块,爱 怎样玩就怎样玩,没人干扰你,即使搞点恶作剧什么的也只会得到大人们宽容的一笑。不过出门前各家父母都会再三嘱咐小孩,见人都说好话,不可乱问,不可乱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在喜 庆气氛中更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

  拜年在故乡可大有讲究。

  大年初一,要向长 辈们拜年,除了自家的父母、祖父母之外,依次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四奶五叔八姑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数量不等的压岁钱。初二是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的日子,这一天,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往来不绝, 穿行于山青水秀之间。

  初三或初五是拜大 年的日子,所谓拜大年就是给近三年内家有白 喜事的人家拜年,亲朋好友、四方乡 邻,都要准备好白喜事的礼品 ,前往祭悼亡魂。这个日子是很有讲究,错不 得的,否则,你选错了日子去拜年,很可能会被人家赶了出去甚至被痛 打一顿。

  除上面几个特殊的日 子外,正月里其他日子倒没有什么忌讳,可随便串亲戚。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月可以好好的轻松享受一番,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往往就在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中逝去。

  至于放鞭炮,当然是一个过年风俗。在过去,不 放鞭炮这年哪过得去?冷冷清清是不吉利的。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随便放鞭炮在很多地方已经有明文规定了。至于老家,现在过年大概还是能放鞭炮的。

  在中国,最大的流行或许就是这席卷国家和 民族的春节了,我内心深处,回家过年的情节也颇为顽固,挥之 不去,所以,每一年的春节,无论有多艰难,我 都尽力及时赶回家。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直到现在 我依然还怀念在故乡那小山村过春节的岁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在民 俗的东西里才有点真正的原汁原味,这也是写下上面这些怀旧文字 的一点理由。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6

  春节快要到了,我十分想念在老家过的春节,那是令我难忘的'春节,除夕那晚吃完团圆饭,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和烟花,那晚我和爷爷可能春节晚会还一起放了鞭炮,我和爷爷都可能到12点多,半夜了还听见有鞭炮的声音。一直在持续。当新年钟声响起,爷爷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十分开心,对爷爷说,祝您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和爷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吃完饭一家人开开心心去逛了公园。从年初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亲戚家拜年,他们给了我好多红包,就这样一直到元宵节才结束。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 篇7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亳州地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就准备,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春节活动延续达一个月之久。

  腊月初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货了。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圆,除旧迎春,还要到坟地里祭祖。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门上贴春联。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充满了融融的天伦之乐。晚上吃过饭,亲人团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饮料、水果等都摆在茶几上,然后一起看春晚。晚上还要“守岁”,年轻人很少睡觉,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为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床,穿着新衣,向神主、祖先、长辈拜年。这一天早晨只准吃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饺子里包的钱币,谁就在这一年里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小孩子们要给长辈磕头要压岁钱。吃过饺子,男的要去邻居家串门拜年,女的则在家里接待客人。到了中午,亲人们仍在一起吃团圆饭。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灯节。晚上人们在街上放烟花,每一户人家都要在门前放两盏灯,街上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另外,在春节期间,我们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如过年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正月初五不能动剪刀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家乡的春节真是热闹有趣!

【家乡的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乡的春节作文07-19

家乡的春节作文06-12

家乡的春节作文【经典】07-27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7-28

(经典)家乡的春节作文07-25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8-02

【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08-03

家乡春节的作文08-04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7-24

家乡的春节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