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家乡春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春节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的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我的家乡在新疆和硕县,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也更为热闹。
照习俗,在腊月二十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早已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这天刚黑,家家户户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便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端上了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兴地吃饺子,喜迎新年的到来。
过了二十三,转眼来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对联,红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夕夜,在外的儿女都要赶回家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春晚如同年夜饭的饺子,是大家必看的节目,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男人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在家中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在喜庆的节日里他们可以脱离学习的压力,享受新年的沐浴,同时肯定是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们更是连续不断,相别已久的老朋友相逢在一起,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了,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运行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吃饱了晚饭,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看,美丽的广场上,五彩的烟花已腾空而燃,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
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新的一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在这里,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家乡春节的作文 篇2
按照老规矩,我家乡湖南娄底的人们从腊月起就开始准备过年。
在大家眼里,吃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腊月初八,人们都开始杀年猪,挂腊肉、腊鸡、腊鸭、干牛肉,像要过冬的动物一样储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起,开始有了炮声,春节的热闹气氛也传播开来。
我家乡有一句俗语:“二十七杀腌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这讲的也是春节前准备的景象,在我看来,做糍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糍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先用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拿出来蒸熟,便可开始打了。先在地上放一个石臼,用我们家乡话叫“刷兜框”,有两个人每人拿一个实木做的“粑棰”,两个人双手持棰,交替着打,两人嘴里喊着“一,二”的号子,小孩子也在一旁围观加油,好不热闹。打烂之后,由姑娘们来完成完善工序,她们将糍粑放入有图案的硬板中——上面大多刻着“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等字样。将硬板使劲往下压,糍粑便做好了。
到了除夕,炮声更响了,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热闹的气氛也更浓了。在夜晚到来前,我们要做一种我家乡独有的食物——丸子,这丸子分两种,一种是“雪花丸子”,先搓一个肉团,再放进一个装满米的盘子里,旋转盘子,肉团便沾满了“雪花”;另一种则是“炸丸子”,做法是直接搓一个肉团,并将它放进滚烫的油锅中炸。这两种丸子风味不同,前者香糯可口,后者则外脆里嫩,一咬下去肉汁溅出。我更偏爱于炸丸子,我总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拿几颗,到了真正吃饭时,炸丸子总是少了很多。每当吃到这种食物时,独属于我家乡的.味道便萦绕在鼻尖,口中的幸福感直达心间。吃着年夜饭,看了春晚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祭祖。先在家门口请“天地菩萨”,再到家里面摆起“三鲜酒礼”,目的是保佑来年“人兴财旺,五谷丰登”,在爷爷奶奶说完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语之后,就开始放炮,然后开始吃“守岁饭”,吃完后便睡觉了。
正月初一早晨,大家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我们家乡有个规定,大年初一早晨必须在六点前吃完开年饭,放完开年炮——炮至少要有一万响。之后便是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妈”,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初一是儿女给父母拜年,初二丈夫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给其他亲戚拜年。于是,每天外出拜年的人不同,留在家里等其他人拜年的人也不同。
我们家乡初一到初五要舞龙,小龙13人舞,大龙15人舞,每人手中抓一根木棍将“龙”举起,舞出各式花样,龙的样子栩栩如生。关于这舞龙,还有件趣事,在我爷爷年轻时,他在橡胶厂里当厂长,到了过年的时候,橡胶厂请人来舞龙助兴。我们家乡舞龙有个规矩,舞龙时有人在旁边放炮,炮声不停,舞龙不停。舞龙时,橡胶厂的员工们在一旁放炮,厂里储备的炮放完了,再去外面买炮放。围观的员工们看得不亦乐乎,舞龙的人舞得苦不堪言,有些人都快坚持不住了。一旁的一个老大爷见状,连忙将身上的马褂脱下,草草地往腰上一系,便去接替坚持不住的人。但舞着舞着,老大爷腰上的马褂居然掉了下来,老大爷的脚被马褂绊住了。这一绊,可就坏喽!只见舞龙的人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全场哄堂大笑。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唯一的活动就是吃元宵。这一天也算是春节的终结,这一天炮声渐渐消散,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散去,但家乡春节的热闹还停留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我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这是我留恋的感觉。
家乡春节的作文 篇3
“一方水土一方人”,老家是爸爸妈妈心中的牵挂,也是我“美味”的天堂。今年过年回老家,又闻到了那心系已久的带着泥土味花生的清香。
吃过年夜饭我们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突然从厨房飘来一股奇异的香味。真香呀,真香!我不禁重重的吸了吸鼻子,“这是——花生”我大声喊了起来,记忆中的美食直窜脑门,我激动地一把冲到厨房。
大年夜炒花生这是我们村子传统的习俗,炒法有一定的讲究,要用大泥灶,中间放一口大锅,灶膛要特别大,一次可以放进很多木柴。烧火时要不间断的加柴火,把火烧得旺旺的。然后在锅里放一种闪着油光的黑色细沙,用一把大锅铲不停地翻动,直到黑沙滚烫滚烫,才把带壳的`花生倒入,和着黑沙不停的翻炒。
这不,奶奶正在烧火呢,爸爸站在灶旁不停地搅着。伴着一阵“沙沙”声,爸爸把一盆花生倒进了锅里,花生像一个个小娃娃似的在锅里“哎呦,哎呦”直喊热,可奶奶并没有丝毫“仁慈”,反而把火烧得更旺了。火苗一闪一闪的跳跃着,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灶膛里上蹦下跳。花生在锅中滚来过去,发出一阵阵“啪啪”爆壳的声音。不过这声音传入我的耳里却是那么的动听,因为它代表着花生马上就要起锅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花生的香味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清新的泥土气息越来越淡,花生脆香脆香的味儿越来越浓,馋得我直流口水。还没等花生起锅,我早已迫不及待地伸手去锅里抓了一颗花生。
啊,这花生真香呀,我忍不住放在鼻子下方多吸了几口,轻轻的把花生扒开一条缝,香味更浓了。我拿出一颗花生粒,这颗花生粒又大又饱满,正向我“龇牙裂齿”地挑衅着,不过还是难逃我的“虎口”。我用牙齿用力一咬,花生在我嘴里裂开了,满嘴的清香……虽然它并不是什么名贵的材料,但吃在嘴里,享受在心里。
我又走到灶旁,伸手抓了一把花生,“哎呦呦,烫死了,烫死了!”我一边叫一边不停地交换着双手,把几颗发烫的花生像玩杂耍似的在两只手掌间抛来抛去。
奶奶看着我贪吃的样子忍不住又笑又骂:“皮猴子,快放下,要等凉了才又香又脆呢。”我扮了个鬼脸,放肆地大叫起来:“快来呀!吃花生过年啦!”可是我又不明白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选择花生呢?于是请教了我那百事通奶奶,奶奶微带神秘地说:“吃花生是希望这个家族多子多孙啊。”
是啊,新的一年,谁不图个吉利呢,老一辈人他们哪个不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呢?传统的习俗传递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我们后一辈人继承着……
【家乡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06-10
家乡的春节作文07-07
家乡春节作文10-16
春节家乡的作文09-29
春节的家乡的作文09-29
春节家乡作文12-13
春节的家乡作文11-08
作文:家乡的春节11-08
家乡春节的作文08-04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