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时间:2024-05-02 16:02:33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是呀,按照山城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冬至就开始了。一过冬至,大伙就开始杀年猪,灌腊肠,熏腊肉,准备各种年货,一直到腊月底。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大伙在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神。大大伙早早地买好糖,天一擦黑,大伙就会把灶台打扫的一尘不染,把锅洗的闪闪发光,将锅里的水擦干,再在锅里点燃一盏油灯,并在灶台上点燃蜡烛、香,把糖果放在灶台上,然后烧纸钱、放鞭炮,把辛苦了一年的灶神送上天去过年、游玩。在腊月三十这天,再把灶神接回来。听大大伙说,谁家要是这天不送灶神,否则来年你家的饭都煮不熟。

  过了小年大家更忙了,忙着买年货,忙着大扫除,忙着叫亲朋好友们吃团年饭,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

  到了除夕更热闹。家家户户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贴上了各色的年画。家家都在赶做年菜,到处弥漫着酒肉的香味。一大桌丰盛的菜品真是色香味俱全,鸡、鸭、鱼肉、红枣糯米饭必不可少。鸡表示来年大吉(鸡)大利,鱼表示来年年年有余,红枣糯米饭表示子孙满堂。在我们重庆,过年烫火锅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滚滚的火锅里,红的是辣椒,麻的`是花椒,香的是香油,真是又麻又辣又香。麻得你舌头打颤,浑身舒畅;辣得你涕泪交流,满头大汗;香得你频频回味,经久难忘。用“麻、辣、烫、鲜、香、嫩、脆”来点出我们重庆火锅的妙处,真是概括绝了。一大家子围着红红火火的火锅,有说有笑,边吃边贺。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通常是一边打牌聊天,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到了夜晚,更是灯火通宵,各种照明灯、彩灯、灯笼,真是金碧辉煌。新年钟声一敲响,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院子里,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花炮,什么飞龙在天呀,直冲云霄呀,长挥金鞭呀……真是五光十色。只听“嘭、嘭、嘭”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真是五彩斑斓,笑声、鞭炮声、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

  过了除夕就是年。大人、小孩儿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天不见亮就起了床。孩子们穿上新衣,给长辈们拜年讨红包。个个口袋里撑得鼓鼓囊囊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大大伙就起来忙着包汤圆,煮汤圆。吃完汤圆,大家相约来到街上看热闹。街上耍龙的,耍猴儿戏的,抬花轿的,扭秧歌的,卖玩具的,到处是谈笑声,到处是吆喝声,好不热闹。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据说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还不能睡午觉,如果有人睡了午觉,大伙就称为“霉睡”,就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大伙就开始走亲戚拜年了,当地人称为“走人户”,也称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了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差不多要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到处张灯结彩。大伙在这一天要包汤圆、猜灯谜、逛庙会,热闹极了。我们当地还有一习俗,十五这天要“偷青”,就是正大光明地去别人家的菜地菜青菜,预示来年清清静静。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一切又回到了正轨,大伙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春节的的作文 篇2

  我是南方人,很少看到冰天雪地的美景。当听说妈妈要带我去南通看冰雕时,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冰雕?南通怎么会有冰雕呀?它不会融化吗?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和妈妈来到了南通体育馆。买好票后,我和妈妈各租了一件羽绒服,打开了通往冰雕世界的大门,顿时一股凉意迎面扑来。“真是太爽了!”我大叫起来。据妈妈说,这儿有零下10 °C。天啊,我们一下子从炎炎夏日来到了寒冷的冬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可爱的小矮人,他们微笑着看着我们,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做客!”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只见它张开双臂好像正在欢迎世界各 地的朋友们。在海宝的对面,就是最最热门的中国馆,呵!和我在上海世博会看到的中国馆一模一样!“妈妈,快看呀,南极的企鹅也来了!”我一边欢呼着,一边拉着妈妈朝憨态可掬的`企鹅走去。我 们边看边不由地赞叹起雕刻家们的高超技术。

  看着看着,我感觉全身越来越冷,越来越冷,上下牙齿也不由地打起架来。毕竟这里是零下10°C,尽管穿着羽绒服,可还是冷得吃不消了,我赶紧狼狈地冲了出去。

  哈哈,这一下,我又从寒冷的冬季来到了炎炎夏日了!看冰雕真够刺激的!

春节的的作文 篇3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十几二十斤、少则七八斤的豆子做豆腐。因为所需的豆腐量多,且有一些做豆腐所需的工具是平常人家没有的,所以必须得叫豆腐坊帮忙做。于是在过年的前一个月左右,就得去豆腐坊订好日期,以便在过年的前几天,去豆腐坊做豆腐。做豆腐的原料--黄豆及青豆是自家准备的。还需要自家准备的有做豆腐所需的柴火。

  每年到做豆腐的那天,我们家就像是过了一个小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忙碌的,包括家里排行最小的我。做豆腐最忙的是之前的准备工作,轮到我们家做豆腐的时间,妈妈已经把豆子和装豆腐用的簸箕都送到豆腐坊里去了,我和姐姐就跟在后头像蚂蚁搬家似地一点一点往豆腐坊搬柴火。东西都送过去了,前一家做豆腐的也差不多做完了。我们听着妈妈的吩咐,洗豆子、称豆子、磨豆粉、腾出豆腐框、洗滤豆腐的纱布、取水、把柴火搬到灶前准备生火……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余下的就都是大人们的活。我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急着去找小伙伴们玩,都只为了等待豆腐快出炉的时候,眼馋地看锅里像白云一样散在淡黄的碱水里的豆腐花,等着大人们的准许,一饱口福。大人们一般不让我们小孩子生火,因为掌握不好火候,做出来的豆腐口感就不好了。我跟姐姐围坐在灶前,一边在融融的'火光取暖,一边看着大人们忙碌,不时地起身去锅前转转。豆腐坊的师傅大声地吆喝着:小妹妹走开咯,等一下好了我会叫你们。

  锅里的豆腐花终于慢慢成形了,这时候妈妈吩咐我们:回去拿碗吧,多盛一点,带一点回去给你们爸爸吃。妈妈的眼神里、口气里,是对我们满满的宠爱。而贪吃的我们早就准备好啦,把碗递给豆腐坊师傅,踮着脚尖眼巴巴地看着他一勺一勺地从大锅里盛豆腐花。刚出锅的豆腐花冒着腾腾的热气,轻轻地撒上一层白糖,那一口口嫩滑的豆腐花,比平日里任何一种零食都有着更大的诱惑。

  吃完豆腐花,该是第一锅豆腐起锅的时候了,妈妈和豆腐坊师傅把豆腐花用一个大大的瓢舀起来,倒进事先铺好纱布的井形木框里,直到高出木框些许,然后把纱布里的豆腐花包得紧紧的,用一块石头压住。差不多三十分钟后,纱布里面的水分被压出来了,豆腐花也在井形木框的里被压制成了一大块方形豆腐。解开纱布,豆腐坊师傅用一把专用的豆腐刀把大方块豆腐均匀地切成十六片小豆腐。至此,第一锅豆腐顺便完成。妈妈把井形木框拿开,送给豆腐坊师傅做下一锅豆腐,再把豆腐一块一块小心地放进平底簸箕里,架在箩筐上面挑回家。

  家里,爸爸已经把油锅烧开了,只等妈妈把豆腐挑回家,然后把豆腐整块整块地放进油锅里炸,炸得豆腐皮金黄金黄的。炸好的豆腐先拿几块去敬奉各路神明,而我们,又开始大饱口福,享受美味的豆腐。拿一个碗,用筷子捅一块刚炸好的豆腐,或放糖,或拌些酱油,咬一口,脆香脆香的豆腐皮,新鲜热乎的豆腐心,空气中弥漫的,全是香喷喷的油炸豆腐味。

  把所有的豆腐都做好后,撒上盐存在缸里,等过年之后慢慢吃,或煮汤,或炒红烧肉。这样的豆腐一般可以吃到正月十五左右。妈妈说,这样做豆腐是因为每年的春节后那半个月里是蔬菜的空缺期,有些青菜季节刚过,而有些青菜则种植的时间未到。年前做的豆腐,刚好补上了这半个月的蔬菜空缺。而这对我们贪玩贪吃的小孩子来说,过年,又多了一项有得玩又有得吃的绝好节目。

【春节的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1-13

春节作文:春节09-13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我的春节春节作文04-05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推荐春节春节作文04-20

(精华)春节春节的作文04-29

《春节》的作文11-04

《春节》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