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春节的作文合集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的春节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1
我在我的家乡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春节,春节的事情要从大年初二开始说起。
我大年初二中午回到了老家,老家的家人看着我说:“长高了没,长高了没?”
我妈妈高兴的说:“当然长高了。”
大家都了呵呵的,大家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噜噜的直响,大家都哈哈大笑,之后我外婆就去做饭,饭菜香及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觉得可以和饭馆比较了,大家吃完饭在外面走走。
家乡的风景如画家画的画,每个人的家乡如画,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事情比如好玩的、有趣的、开心的、难过的都有,很多人都在开心的玩耍,在自己的老家游玩,每一个风景都逃不了每一个人的锐利的眼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过好年。
大年已经过去了但是我的心里永远期盼着大年的家人团聚,和家人一起玩耍,还有鞭炮声的优美的声音,还有过年的红包,家乡的过年我永远记着永不忘记,这就是我的美好的回忆和时光,我会一直等着你:过年。
那些美好的回忆终是不能忘去,应为家乡永在我的心中。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篇六: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东金店,每逢过年,我都要回老家。看到春节这样美好,我便想把它写下来。可这一个多月我不能把他都写下来,所以只好挑这几个我认为最热闹的了。
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又滑又香,味道好极了。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央求妈妈给我熬些腊八粥。腊八蒜是在腊八这一天将蒜瓣泡进醋里,封住盖。如果你用大肉作馅包饺子,用腊八蒜做汁的话,那饺子会更好吃。
大年初一我认为也是十分好的,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在这天,你的姑姑、叔叔、哥哥、姐姐都来了,你会拿到许多的压岁钱。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比除夕夜吃团圆饭、守岁更开心、更好、更热闹。
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了,家家户户差不多都吃元宵。元宵也叫做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大家都是图个吉利。吃完元宵,就去街上看灯,我也会在这几天回到城里来,好欣赏政府为我们举办的烟火晚会和那些美丽的'灯,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让你应接不暇。
春节是快乐的日子,是祥和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庆贺新春,来欢度春节吧!作文
篇七: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篇八:家乡的春节
春节快到了,左邻右舍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对联、买鞭炮烟花、买甘蔗、买香……大家都是大包小袋地往家里搬,买这么多东西,要做什么呢?不急,一会你就知道了。
我的家乡有一种习俗,过年时要把两根连根带叶的甘蔗立在大门后,预示着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烟花、贴春联窗花辞旧迎新。节日里,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每次我都会站在外婆身后,听外婆虔诚地许愿,然后外婆会搂着我,一起向祖先鞠躬致礼。现在我知道了,人们是想感谢祖先,感谢老天爷的关照呀!对了,祭拜时还要供上丰盛的祭品,有鱼有肉,有干果水果,摆满一大桌呢。
春节时,挨家挨户去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不仅能得到大大的红包,还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这可是平时家长三申五令不许多吃的东西,可在过年里,就可以敞开肚皮吃个痛快了。怪不得一想到拜年,我的嘴巴都咧到脑袋瓜上去了。
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啊,盼望着春节快点到来吧!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2
我最喜欢过寒假,因为整个寒假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年味特别浓。年前忙过年,年后忙拜年。我发现这浓浓的年味主要还是我们小孩渲染的。我们吆三喝四,成群结队,一起放鞭炮、玩游戏,夜晚打灯笼周游四方。这年味啊,真正属于我们童年!
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三个重要节日。家乡的人们尤其重视小年、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三日。这三日可真热闹!
小年那天,每家每户都会请祖,也叫“接祖宗”。“接祖宗”是以堂轩为活动场所。如果是大屋,每家每户会抓阄轮流值年。轮到哪一家值年,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由这一家摆香火接祖宗。傍晚时分,人们会将所有地方的灯全部打开。还会准备一条鱼、一块生肉、一只鸡和一碗米饭放在托盘上,由当家的端出去,并从家中拿出几刀香纸烧,燃几把香,放一挂鞭炮,磕三个头。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内供有祖先排位,需再次敬香、烧纸、放鞭炮、磕头。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也有在正月初七晚上的),人们会拿着供品去逝者的坟前祭奠。
大年那天是人们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但也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大人们要置办年货,小孩子们则忙着去买玩具和烟花。太阳下山之前,人们会贴春联,听爷爷说:“春联蕴含日子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还能渲染节日的喜庆。”贴完春联,人们会买几枝假花和几盏灯送到列祖列宗的坟前,有时还会烧几刀香纸,燃一把香,放一挂鞭炮,以此表示人们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先人的尊重。
元宵节那天,人们会用糯米粉、灵芝粉做圆子。将粉和好后,分成一块一块的小团,趁它未干裂,立马将它搓成圆的。可以用香油、葱、酱油、鱼或肉等作料炸着吃,也可以用红糖当佐料炒着吃。吃圆子时,一定要趁热吃,凉了会影响口感。
听老人说,以前的元宵节特别热闹。热闹的原因就是闹花灯。从正月初几就开始“戏灯”,一直到元宵节晚上才燃灯。有一首宋词这样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昼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寥寥几句,给人多少美的遐思!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元宵节的那种味道造就消失殆尽了。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机,电视节目可谓是百花齐放、赏心悦目。手机、电脑把人们带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一部小小的手机,内部的虚拟世界广阔无垠,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要什么有什么;还有浩若繁星的网络游戏,更是吸引着年青一代。我一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年味正在一代一代逐渐变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故事,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独特魅力。
家的春节的作文 篇3
农历年过年即将到来,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除旧布新,浓浓的过节气氛弥漫整个社区,让人心中充满期待!
过年前几天我们家也忙着大扫除,因为爸爸妈妈都要上班,今年这个重责大任就由我和姐姐负责,不论扫地、拖地、清洗玻璃、整理橱柜,我们都一手包办,妈妈觉 得很欣慰,我们也很开心能成为真正的小帮手。爸爸妈妈为了犒赏我和姐姐,晚上特地带我们去吃日本料理,店内优雅精致的装潢、轻柔的音乐,加上各式各样美味 佳肴,我们边吃边聊天,几乎忘了一整天打扫的劳累,心里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除夕前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办年货,采买送给爷爷奶奶、外婆家的礼品,以及送伯父母、阿姨们的伴手礼,这是我们家族每年固定的习惯,每个家庭都会精心准 备自己居住地区特有的'名产或特色商品,与其他家庭分享,非常有趣。大卖场里挤满了办年货的人潮、工作人员吆喝声,还有充满喜庆的过年歌曲不断重复播唱,整 个卖场热闹滚滚。之后我们又去了百货公司,妈妈帮我和姐姐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还到美食街享用我最爱的乌龙面,哇!我觉得自己真是幸福!
除夕当天,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回爷爷奶奶家,爷爷为了不让奶奶、伯母和妈妈忙进忙出的张罗晚餐,特地向附近一家餐厅订了围炉餐,我们大约二十人围成一大 桌,很壮观,菜色精致又美味,大家边吃边话家常,二伯父还跟大家分享当年在海上遇到海盗的经历,真是惊险又刺激,奶奶也説了很多伯父和爸爸他们小时候的糗 事,大家都笑得东倒西歪。
吃完围炉餐回家后,也就是除夕夜,爷爷、奶奶、伯父和爸爸开始发红包,我们这些小孩都很兴奋,也很紧张,因为伯父们总会想出各种新点子来考验我们,现场气氛热闹极了!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们离开了爷爷奶奶家,再度北上前往外婆家,高速公路上挤满了许多南来北往的车,长长的车阵像一条彩色的游龙,真壮观。我们走了 很久,车潮仍不断的增加,蜿蜒好几公里,但是为了赶快看到好久不见的外婆,我们都耐心的等待,而这些等待在看到外婆慈祥的脸庞,和爽朗的笑声后,早已烟消 云散了。
今年过年,虽然看似平凡简单,但是过程却是充实而有趣,借着年节的假期,看到很久不见的亲戚朋友,尝到许多地方特色美食,听到亲人惊险神奇的经历,欣赏到期待已久的电影,我觉得自己好幸福,能拥有这么令人羡慕的假期!
【家的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家作文12-24
春节家的作文09-22
家的春节作文09-22
【精选】家的春节作文09-11
[精选]家的春节作文08-16
家的春节作文(精选)10-01
家的春节作文09-23
[经典]家的春节作文08-25
[经典]家的春节的作文03-22
家的春节的作文【精选】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