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天的作文 篇1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不约而合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呢?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悄悄地汇成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了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行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得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了江南岸呢!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在放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为春天增添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之处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儿们,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去掉那枯黄的冬衣,你会更新奇的发现,哇!里面还是绿也!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们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春天的作文 篇2
家乡的春天,一直在梦里。也许是远离家乡的日子太久了,总是在梦中见到满山的翠绿,红艳艳的杜鹃。
家乡的春天,在记忆中已经是模糊的碎片。家乡的春天永远是一份情愫。
一朵花;一颗野果,看了;尝了,把美留在眼里,把甜记在心里。
家乡的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的笑颜。想念家乡,更加想念她的春天。
在风起的时候,摘一枝蒲公英,顺风一吹,那些飞起来的小伞花,把思念带到了远方。
捧起一把泥土,闻一闻它的气息,是否还是那种熟悉的味道?或者,在山野之中,俯身于草坪上,耳朵紧贴着土地,静静地聆听,是否还能听到大地的声音?在山谷间呼喊,是否还有传递给我的'回音?
重新置身于家乡的春天,我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感受。我想,至少会有一种感受,那是一种醉。如春天的百花盛开;如春天的和煦阳光;如春天的湛蓝天空。这种醉,是一首不朽的春之曲。
我期待着在春天回到久别的家乡。
春天的作文 篇3
绿,到处是一片耀眼的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我张开双臂,抓住春姑娘绿色的`衣裙,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在绿色的大地上。
瞧,太阳公公把自己几缕金黄色的胡须向大地抛去。一只美丽的小白兔提着篮子,踩着好像绿的地毯铺成的草地向我微笑着走来,我急忙向他招手。一只小熊揉着惺忪的眼去摘果子,它醒了。
看: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怒放,一群群辛勤小蜜蜂,扇动着透明的小翅膀在花丛中忙碌着,它们在干什么呢?在采蜜吧?瞧,那朵最艳丽的一簇杜鹃花是否有两片会飞的花?不,不是。她们是美丽的花蝴蝶。这不,她们正玩耍呢!
听:“哗,哗哗……”我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几乎能照见人影来。河里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哞哞……”一阵阵的牛叫声把我吸引住了,抬眼望去,河边的几块田里一只小牛在耕耘,土地上还有歪歪斜斜的脚印。“喂,可爱的小牛,你这么小,何不趁这美好的春光玩一玩呢?”我问道。小牛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说:“不,我要趁着这大好时光学本领呢。”
我随着春姑娘来到田野旁,眼前是一片碧绿的麦田,麦苗正茁壮生长。我问:“朋友,你们为什么这样生长?”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我们趁着春天,去沐浴春雨,接受阳光的洗礼。”似的,我们也要趁着春天去好好学习吗?
再见了,小兔、小牛:再见了,这块神奇的土地。我要趁着年轻,张开理想的翅膀,向着目标飞去。
【春天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天的角落作文-春天作文01-25
春天来了作文 - 体裁春天作文01-25
小区里的春天作文-春天作文01-25
画卷般的春天作文-春天作文01-25
春天来了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06-07
快乐的春天作文_快乐的春天作文05-08
春天的到来_关于春天的作文02-15
春天的榕树_春天的景色作文03-27
春天的作文(精选)07-07
春天的作文(经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