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演讲致辞>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时间:2024-12-21 15:40:44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内蒙古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蒙古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1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内蒙古导游词2

  美丽的纳林湖纳林湖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爸爸的家乡磴口县附近,纳林湖呈半圆形,长约八公里,宽二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一片淡水湖和重要的湿地之一,年产芦苇二千吨左右。

  暑假的一天早晨,爸爸领我去纳林湖玩,我们到时,那里已经有很多人,有的在照像,有的在戏水,有的在做烧烤,那里的水犹如一面镜子,明亮的.太阳照着水面,看着有两个太阳的湖面上,一丛丛芦苇在风中摇荡,水中的倒影也随风摆动着,太阳烘烤着大地,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但岸边芦苇上的蜻蜓飞来飞去的很享受,一会儿落在苇秆上,一会儿在水中轻轻点击,一会儿和朋友戏耍飞舞,我真想把它捉上来,可惜太远了。湖水清澈见底,清可以看见芦苇褐色的根,芦苇倒影在湖面上,依然清晰宁静,偶有水波,也慢慢散荡开,大家渐渐安静下来,体会着这人间仙境。

  中午下船后,天气热的更厉害了,周围也找不到阴凉地,蚊子像是纳林湖的守卫着,不时出来偷袭我们,所以大家都不敢逗留,赶快逃回了车中,纳林湖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内蒙古导游词3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内蒙古导游词4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我是你们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导游张萌,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啦!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的。这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的小绵羊,还有高大的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开放,还有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花儿上沾满了河水,其真是别具特色,美不胜收的奇景,内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现在我们来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尝品尝内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还有加有羊奶酿的奶酒,和奶豆腐,我来介绍一下手抓羊肉,奶茶,还有奶豆腐。这三样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们的蒙古族同胞习惯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们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掺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内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当然也不是豆腐了,他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盘子里用来当招待客人的点心,比如奶酪,他也是叫奶豆腐的。这些东西都是内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再继续参观更多美丽的景点。感谢大家今天的配合,谢谢!

内蒙古导游词5

  美林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镇内,从赤茅一级公路可直达景区,西距北京299公里,承德87公里,东距赤峰90公里。美林谷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是一个自然形成,以原始次生林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体景观的旅游度假胜地。

  美林谷森林密布,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谷内野兽出没,百鸟栖息,历史上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谷内既有奇峻陡峭的山峰怪石,又有众多的'山泉河流,著名的锡泊河便发源于此。她流经峡谷时汇集了景区内多处泉流,水流量达每秒0.4平方米左右。由于长期地质运动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该区域形成了19处坡积裙和高山湿地冲积扇,它们环形分布于背风向的山脚下,水草丰美,鸟语花香。走进这里,你便有如贴近了大自然的肌肤,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晃如走进了世外桃源。谷内最著名的景区为韭菜楼和滴水壶。自锡伯河源头沿山而上,进果树洼,上百花坡,登白桦岭,过石板天桥,便可见一楼型石峰,峰后大片冲积平原上长年生长着丛丛山韭菜,韭菜楼便因此得名。美林谷风景区由北京美林正大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届时将成为华北地区独具神韵的自然风光旅游风景区。

内蒙古导游词6

  滴水壶景观挂于美林乡敖包梁一侧的石崖立壁上,高约30米,因雨水渗水积在山腹汇集而成,长年滴水不断,峭壁顶上一块壶型巨石凌空悬卧,斜坠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壶。

  滴水壶一年四季,变幻莫测,春秋两季,滴水不止,一里之处就可听到叮咚悦耳、有韵有致的滴水声。夏季的滴水壶最为壮观,此时滴水壶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从崖顶上一泻而下。这珠玑的组合,水流的'跌落,虽没有“忽闻雷声殷前川”的雄姿盖世,却有“温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动秀美。远远望去,洁白水帘,飘飘然然,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图,让人陶醉。冬季滴水壶则结成数丈冰挂,似壁银帘,重新回归渲泄后的平静和爆发后的沉默中。滴水壶的四周也充满生机和惊奇,滴水壶川沟谷狭长,宽约30米,周围天然次生林资源丰富,针阔树种繁多,秋霜过后,黄、绿、紫、红,各色纷呈,绚丽多彩。

内蒙古导游词7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内蒙古导游词8

  韭菜楼风景区,位于喀喇沁旗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处,山形东北平缓,西南陡峭,主峰海拔1860米。由于山高林茂,泉水从山脚处冒了出来,顺沟而下,一路上汇聚着其它山泉,形成了滚滚奔腾的河流,这就是锡伯河的源头。清代,韭菜楼属木兰围场。因为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从康熙皇帝开始,木兰围场辟为习武狩猎、避暑游玩场所,现在在韭菜山顶有时还可以见到残瓦碎陶、箭簇矛头等遗物。

  再往前走是百花坡,这里盛开的鲜花主要有石竹子花,浅黄色的癞毛子花,还有纯紫色的高乌头花,蓝白色的山苏子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过了百花坡转过阳坡小洼,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修长挺拔的白桦树,这就是著名的白桦岭。

  走出白桦岭,我们看山梁上立着的一块长有双耳的奇石,说明韭菜楼的主峰就要到了。从山下仰望,山顶呈平台状,南北各有一峰,南高北低。北峰脚下的“骆驼石”、“石门岩”、“椅子石”等景观,与对坡林海中的几处石丘隔谷相望,天然成趣。

  北峰顶部有处醒目的石岩,一东一西,对峙而卧,东岩伟岸奇崛,西岩小巧别致,上边有两个石笋,似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所以被称为情侣石。

  最美当属“南楼”风光,走过弯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几米、长五十余米的石峰,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桥”。“天桥”宽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对人的`胆气既是一种压抑又是一种挑战。

  过天桥不远处,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鸳鸯洞”,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对不甘父母之命的恋人,不畏世俗,携手逃人这深山,毅然跨过天桥,隐人林间,靠野菜野果在这“鸳鸯洞”内度过一个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在距南楼北峰一里之遥的地方。生长着一片片的山韭菜和筒葱,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韭菜楼”就是因在楼顶似的山巅生长着田园里的韭菜而得名。

内蒙古导游词9

  五一放假前,大姨说要带我到内蒙古的大青沟去旅游。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内蒙古?真是太棒了!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呢,那里会是什么样呢?看到我兴高采烈地准备着行李,姥姥走过来说:“大青沟我以前去过,可没什么好玩的。住在蒙古包里,周围什么都没有,感觉很荒凉呢。”妈妈在旁边说:“您那是十年前去的呀。这些年西部开发、边疆建设,到处都不一样了。大青沟也一定变样了!”听了她们的话,我的心里又好奇又期待,更加迫不及待地想去大青沟看看了。

  第二天一清早,我和大姨坐上车开始了我们的旅程。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地、水塘、农家,我心想:大青沟也会有这样美的春景吗?时间过得很快,几个小时后,开车的叔叔说:“咱们到了!”我赶紧趴在车窗边向外看:啊!这不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嘛。一座座大楼鳞次栉比,平整的马路上车水马龙,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绿意盎然。向远处看,沙漠上矗立着许许多多的风车,那是风力发电站吧······虽然春天的脚步刚刚走来,这里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去了大青沟景区。在这里,我们骑马、滑草、漂流、坐沙漠越野车在沙海中驰骋,玩得痛快极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景区里的很多叔叔阿姨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我悄悄让大姨问过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蒙古族,以前都是以放牧为生的。为了保护草原环境,减少牛羊的`放牧,他们选择了定居,来到大青沟景区做起了导游。看着大青沟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仿佛也看见了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看见了内蒙古到处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三天的游玩转眼间就结束了。坐在回家的车上,我回想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整洁的城市、漂亮的绿化、繁华的商业街、美味的烤全羊,这些和姥姥说的大青沟相比真是完全不同呀。十年的时间里,大青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在更多爱家乡、爱祖国的人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下,大青沟、内蒙古、我们的祖国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昌盛!

内蒙古导游词10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走入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可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

  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

  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级别是“待诏”。

内蒙古导游词11

  来到清城的杏花村,只见那树上开满了朵朵鲜艳的桃花,它们粉嘟嘟的脸蛋儿,中间像抹了白白的防晒霜呢!你们一定会问为什么七月的夏天还有四月盛开的桃花呢?告诉你吧,这些花都是假的,他们把花画得剪得惟妙惟肖,用绳子绑在上面的。呀!那里还有古代的织布机呢,让我坐上试试。

  脚在底下踩木板,手在上面推,梭子动起来了,线穿梭起来了,布也开始织了——我成了古代的'织女了!哎,看,那边好热闹哦,挤进去一看,原来我们来到了红楼。上面的“新娘子”正拿起绣球,准备抛呢!啊!“新娘子”抛下来了,喜庆的唢呐声中我猴跳马奔地抢,不过可能是我太矮了,所以被一个叔叔抢到了,那些人就迅速地给叔叔穿上“新郎官”的衣服。开始三拜了。

  我看爸爸抢坐了右边的椅子,当了“新娘”的“爹”,那我也去抢坐在左边的椅子,当了“新郎”的“娘”。爸爸瞪着眼叫了一声,示意我不能坐。可我不管!我好自豪啊,心想:“虽然没有抢到绣球,可我做了那个抢到绣球叔叔的‘娘’,比他还厉害100倍!想当年,我可是抢椅子的冠军。

  不过现在我是不听老爹一声吼了,该抢椅子就快抢哎,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呼呼,这大白天,我怎么闻到一股__味,转身一看,原来是斗鸡呀!一只秃脖子鸡,另一只是有毛鸡。只见那只有毛鸡三下两下飞起来就咬住秃脖子鸡的脖子,秃脖子鸡又转圈,把有毛鸡甩掉,它俩又用爪子打架,最后不分上下。无聊!我叫起伙伴走开了,来到牛魔王住的洞里,一进去,我就看见有一只假老虎和一个虎皮做的椅子,我坐老虎背上,准备带领它冲锋,它那副尖尖的牙齿,连骨头都能给你咬碎。走进对面那个洞吧,哇,满是“金银珠宝”,金光闪闪,我全身都趴到“金子”上面了,感觉棒极了!走出洞,看见了拉洋片的,我们五个孩子,刚刚有5个洞,我们各站一洞看了起来,猪八戒取媳妇……

  镇北堡影视城好玩的真是应有尽有,可惜时间有限,导游只给了我们二个小时,否则我要逛它个天昏地暗。

内蒙古导游词12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内蒙古导游词13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内蒙古导游词14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因此,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内蒙古导游词15

  响沙湾,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从呼和浩特到包头转包东高速可达,南距包头市区50公里。属于沙漠类自然风景区,为新月形丘链或格状丘地貌。1984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辟为旅游景点,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线景点,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又名“银肯”响沙。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从沙湖向西约3公里处,有一高出沙漠的高地,海拨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库布其银肯敖包。神秘的沙歌现象吸引中外着游客纷至沓来,沙响妙音春如松涛轰鸣,夏拟虫鸣蛙叫,秋比马嘶猿啼,在冬日则似雷鸣划破长空。关于响沙的成因众说纷纭,科学工作者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得出的理论有筛匀汰净理论,摩擦静电说,地理环境说,“共鸣箱”理论等等莫衷一是,响沙之谜还在探索中。

  响沙湾融汇了雄浑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蕴,汇萃了热情的沙漠活动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拥有罕见而神奇的响沙景观,浩瀚的库布其大漠风光,世界第一条沙漠索道,中国最大的骆驼群,中国一流的蒙古民族艺术团,有几十种惊险刺激独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动项目。游客可以乘坐沙漠观光索道,鸟瞰沙漠的壮观景象,滑沙与沙共舞,也可以骑骆驼,乘沙漠冲浪车,玩儿沙漠滑翔伞和沙漠太空球,近距离亲近沙漠。大漠深处独具特色的'沙漠住宿体验,蜚声中外鄂尔多斯婚礼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会,热情的沙漠—大漠篝火晚会,原生态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会之祭敖包等特有的深度体验类活动将带游客亲密接触神秘大漠,领略蒙古族别样风情。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隆重的婚礼形式。响沙湾民族艺术团排演的大型歌舞“鄂尔多斯婚礼”,融风俗、礼仪、服饰、歌舞、音乐于一体,寓情予舞,寓情予歌,充满吉祥、喜庆、热烈的气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国·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节”,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沙漠文化服装大赛及服装展”、“蒙古民族服饰魅力秀”、“沙漠摄影大赛及摄影展”等多种文化活动及赛事以及为游客安排的大型主题晚会、焰火晚会,“沙漠寻宝”乐翻天、沙漠狂欢夜等活动精彩连连。响沙湾不仅是神秘的自然奇观,更是一个融汇欢乐的沙漠世界。

【内蒙古导游词】相关文章:

内蒙古景点的导游词12-19

内蒙古草原导游词08-14

内蒙古导游词15篇08-23

内蒙古导游词(15篇)10-27

内蒙古草原导游词范文06-20

内蒙古白桦林导游词07-03

内蒙古的春天作文01-03

内蒙古的冬天作文11-29

内蒙古的冬天作文 - 体裁冬天作文01-28

内蒙古高考必背古诗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