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17 09:41:0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九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九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

  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上网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

  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

  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政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所以建设正规的图书馆、图书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单是中学生,还有广大市民,对建设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作为一名中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拒绝、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要在阅读中多思考、多记笔记,虚心向老师、家长请教,或者运用工具书来解答疑问。自身不单要学会自律、自制,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正确地进行阅读。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大学时代纯洁无瑕的爱情,总让“过来人”记忆犹新。最近东莞某高校的学生利用微信对大学生展开情感调查。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2%的受防学生还没有谈过恋爱。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较为放开,80%男生表示很正常,大三女生认为正常的也超过了60%。

  “情圣”仅7.5%

  调查报告显示,42%的学生还未初恋过,有58%已经有过恋爱经历。而在谈过恋爱的学生中,有近半数的同学有两次以上的恋爱经历,有5次以上恋爱经历的“情圣”仅7.5%。虽然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保持孤单”的比例超六成。当然,大部分同学对校园爱情还是充满憧憬的,77%的同学希望在大学谈恋爱。

  数据统计分析,有近7成的学妹更喜欢师兄。“学长,成熟可靠,带我成熟带我飞”的话语,看来“防火防盗防师兄”不过是个玩笑话。近9成的师兄也更喜欢师妹,可谓两情相悦。不过师弟就比较悲剧,几乎没有师姐会喜欢师弟,师弟还是先老老实实呆着,等待属于你们的师妹吧。

  男生主动表白,女生也主动

  表白注定是要男生主动,7成以上男生表示会主动表白,女生主动表白的比较少。不过大一的学妹会更踊跃表白,达到45%;大二女生下降到37.2%;大三45.2%,面临毕业的大四女生临又升到了47.1%。

 挖墙脚方面,愿意的同学并不多。女生基本在6%以下,大一女生表示会“挖墙脚”的占4 .8%;大二降至3.5%;大三女生占6.5%,大四女生则飙升至17.6%。而男生远高于女生,平均(大学各年级)比例超30%,大一男生选择“挖墙脚”的占21.5%,大二男生占15.2%,大三男生占44.4%,大四男生占30%。这个也许跟某种潜意识有关,女生觉得是可耻的。而男生则认为,反正“你俩还没领证,哥敢爱敢恨”。不过到了大四,女生愿意挖别人墙角的人数增加,达到17.6%。

  毕业=分手?

  关于异地恋,大学男生与女生的态度差异不大。大四男生认为“很正常,客观因素影响严重的”占20%。认为“纯扯淡,毕业和分手没什么关系”的占10%。表示“看情况,和感情深度有关”的占70%。大四女生认为“很正常,客观因素影响严重的”占23.5%;认为“纯扯淡,毕业和分手没什么关系”的占5.9%;认为“看情况,和感情深度有关”的占70 .6%。

  婚前性行为,女生年龄越大越开放

  婚前性行为是个敏感的话题。问卷调查显示,男生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在各个年级觉得“很正常,你情我愿”的平均比例超80%,其中,大一新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很正常,你情我愿”的占75.2%,大二达到91.3%,大三下降至76.5%,大四男生则有90%。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则由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大一的女生表示“不太正常,年纪太小”的比例高达60.3%,“很正常,你情我愿”的仅39.7%。到了大二,“很正常,你情我愿”者明显增加,达52.3%。到了大三,两种态度与大一时几近相反,表示正常者已达61.3%;大四女生竟达82.4%。

  当代大学生对情感的交流和看法,已不同于从前。未来大学生的爱情观,势必也会有所改变。尽管处于大学阶段的同学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思维,但在感情方面还算是朦胧状态。学校对学生们情感方面的教育,还是需要重视。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本次调研活动以大学生消费观念为主题,主要从生活开支及来源,生活费剩余,消费结构,网上消费,消费观念四个方面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区的大学生们进行了调研,致力于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消费现状,探究出现经济问题的本质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可行度高的科学性建议。力争在我们调查报告的协助下,同学们可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合理安排自己的经济消费,拥有更舒适的生活。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

  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

  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的消费新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实惠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 、大学生侧重时尚性消费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饰、化妆品仍是女生消费的大头,68.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衣着服饰。只有31.7%的人认为无所谓,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学生在品牌的选择上忠诚度高

  国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更受学生欢迎。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购物时,将品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档服装、化妆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学欢迎。

  4 、大学生消费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3、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5、 考证、出国成为大学生消费新增长点

  我粗略数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还有许多职业资格证,像会计证、秘书证、公关员证等,甚至还包括驾驶证。为了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考证补习班,这种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但事实上,很多人是随大流去考的,很多证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像公关员资格证对找工作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同学如实说。除了考证成风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毕业出国留学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许多家庭就将一大笔钱投在了各种出国培训班里。一位正在等待签证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出国必须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雅思,学费1800元,材料费200元,报名费1000多元,连带生活费,光半个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后要申请学校,每所学校的申请费都不同,例如美国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请几所,怎么都将近一万元,加上后面的签证、护照、存档的钱,仅前期准备就要好几万,更别提出国了。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也有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2 、集体影响

  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3、 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和行为会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的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消费自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

  同时,学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官和消费行为应有好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狠抓校风学风。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依赖社会的力量,屏弃不良的消费行为,积极建立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星期六,我和表姐一起去凤凰广场调查环境情况。

  来到凤凰广场,我走到草坪边上,看到了一些垃圾在草坪上躺着,有香蕉皮、牙签、一次性纸杯、可乐瓶子等。于是我把这些垃圾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筒里。我开始寻找丢垃圾的人,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位大姐姐把垃圾扔到了地上,我走过去,告诉大姐姐:姐姐,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样会破坏环境的。大姐姐听了,就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筒里了。

  只要我们人人都保护环境,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家园。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经济社会正朝着纵深处发展。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会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成为当前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超前或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和单位

  合肥学院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

  三、调查项目

  1、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基本生活费:

  基本生活费顾名思义是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经济支出,大致上包括餐饮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等。此项费用是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我们可以正常生活。了解大一新生及大二学生近两年的基本生活费在每月总的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进而了解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可能存在的生活消费的心里特征以及探讨其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2、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上网、交通等休闲娱乐费

  休闲娱乐费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上网、去KTV及其他娱乐场所、旅游等费用的支出。此项费用主要用于在校大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属于额外支出。了解大一新生及大二学生近两年的休闲娱乐费在每月总的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用以了解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可能存在的消费行为导向与消费观念。

  3、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费

  学习费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支出,比如购买书籍、音像物品等费用的支出。此项费用的支出主要用于在校大学生课余之外知识的补充,同时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支出。了解此项费用的支出可以了解大一新生及大二学生近两年的消费理念,进而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的发展状况。

  4、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人情交际费

  人情交际费意旨在校大学生在其日常生活中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需要支出的费用,大致包括班级聚餐、购买生日礼物、同学聚会等方面的支出。此项费用的支出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额外支出,用于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在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开支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了解人情交际费用支出用于了解大一新生及大二学生近两年用于人情交际方面的费用预算及支出,反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观念。

  5、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购物费用

  购物费用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其日常生活中用于购买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衣物、零食、饰品等方面的支出。此项费用的支出普遍存在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中,但也属于额外支出。了解大一新生及大二学生用于购物方面的费用可以帮助分析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导向更甚是他们的世界观的构成是否健康合理。

  6、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电子产品费

  电子产品费是指在校大学生为所购买的电子产品所支出的费用,其中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此项费用的支出主要用于在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或者用于辅助学习。

  7、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通讯费

  通讯费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期间用于互相交流的费用,主要指手机话费。此项费用的支出是现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用于同学、家人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方便学习与工作。

  8、其他方面的费用支出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安排

  A.工作筹备阶段:20xx年9月

  B.工作指标设计:20xx年9月

  C.调查报告完成时间:20xx年9月底

  2、调查方法采用采访法和访问表的方法

  (1)采访法

  首先分别选取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中具有代表性的班级若干,然后在班级中对若干学生进行走访询问调查。

  (2)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项目制成调查问卷,然后向合肥学院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发放。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调查的成员分工

  A、2人负责联系合肥学院院学生会,便于协助工作。

  小组成员:王荃孙克凤

  B、2人负责工作中所需要的后勤服务。

  小组成员:马琦刘郝

  C、8人负责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回收问卷。

  组长:陶婷

  副组长:吴庆娇,章璐

  成员:张中耀程刚陈雅雯涂碧丹张帆

  2、调查的工作步骤

  (1)制作问卷,审核问卷,印制问卷等其他备用物品。

  (2)联系各系学生会负责人,确认发放调查问卷的时间。

  (3)确认回收问卷的时间,并安排负责人认真回收。

  (4)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培训

  (1)让参与工作的人员熟悉问卷内容,方便对学生的询问进行解答

  (2)提醒工作人员应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4、调查经费开支的预算:

  A、调查问卷的印制及相关备用物品的费用。约为20xx元人民币

  B、调查期间所需的通讯费用。约1500元人民币

  C、调查期间所需的餐饮费用。约3500元人民币

  D、调查前期及期间所需的搜集资料费用。约100元

  E、调查期间附送的礼品费用。约5000元人民币

  F、其他的意外备用经费预算。

  备注:总计约12500元人民币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摘 要: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多背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教会学生修改文章,鼓励学生多练笔。我们教师更要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生 习作 调查分析 策略研究

  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解目前小学生习作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习作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习作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有力依据。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20日,我们课题组几位老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习作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附后)

  调查对象:对所任5、6年级179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方式:发放调查表、找师生座谈、浏览学生作文本。

  调查目的: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处与尴尬境地,老师怕上习作课,学生怕写习作,习作课上教学内容枯燥保守,教学方式一陈不变,学生习作在表达上了无生气,平淡无味、千篇一律,学生完成一篇习作草草了事,不愿意主动修改习作,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家长,依赖老师的心理。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我们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研究,目前已进入课题开题阶段。为了更科学、准确反映实验有效性,为今后进行推广提供依据,九月份对参与实验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习作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工作。

  调查内容:

  主要通过对学生习作的兴趣情况和习作评改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生对习作

  的兴趣和习作评改的态度,以及学生对习作和习作评改的认识程度,学生在习作和习作评改过程中获得的成就等。然后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掌握小学生习作和习作评改现状,挖掘根源,寻求指导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查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79份,浏览五、六年级学生习作130余本。对小学生习作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一、习作态度消极

  1、你喜欢写习作(对习作感兴趣)吗?

  问卷调查显示:7.8%的学生不喜欢写,一写作文头就疼;79.3%以上的学生老师要求的写,不要求的不写;大约只有12.8%的学生喜欢写作。

  2、习作前,你会认真审题、写提纲吗?

  问卷调查显示:14%的学生会认真审题、写提纲;55.3%的学生有时会认真审题、写提纲;30.7%的学生会认真审题、写提纲。

  3、习作前,你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问卷调查显示:11.7%的学生常常是会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44.7%的学生有时会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27.9%的学生偶尔会认真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10%的学生从不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4、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问卷调查显示:19%的学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38%的学生老师布置才写日记的习惯;40.2%的学生有时兴趣来了就写日记的习惯;3.9%的学生经常写日记的习惯。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习作的习惯,以及习作态度消极的原因。

  二、对习作评语冷漠

  1、你会认真翻阅老师对你习作的评语吗?

  问卷调查显示:60.9%的学生每次都认真读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语;30.7%的学生有时会认真翻阅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语;8.4%的学生不太在意,随手翻翻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语;1.1%的学生从来不看老师自己你习作的评语。

  2、针对老师的评语,你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吗?

  问卷调查显示:28.5%的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很认真修改;62%的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会对自己的作文只修改一些错字;9.5%的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对自己的作文不修改。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老师的评语对学生习作是否有指导作用。学生对教师习作评语的关注度如何。

  三、惧怕习作的原因

  1、你觉得习作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问卷调查显示:23.5%的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21.2%的学生认为缺少好词好句;47.5%的学生认为肚里有话表达不出;7.8%的学生认为习作题目缺乏新意。

  2、你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问卷调查显示:34.6%的学生喜欢习作的原因是:习作能让我获得成功的体验;20.1%的学生喜欢习作的原因是:对习作非常感兴趣;39.7%的学生喜欢习作的原因是:老师、家长的鼓励。

  3、你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问卷调查显示:56.4%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习作很难 ;33.5%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对老师出的习作题目不感兴趣;9.5%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老师给的习作等级(分数)低;0.6%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不太喜欢上课的老师。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喜欢和不喜欢习作的原因。

  四、不善于捕捉习作素材

  1、平时,你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问卷调查显示15.1%的学生观察很仔细,记得很清楚;71.5%的学生知道,但印象不深;13.4%的学生不太留意。

  2、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你会怎样做?

  问卷调查显示:54.2%的学生会告诉别人 ;17.9%的学生会记在日记本上;12.8%的学生会动脑筋想一想;15.1%的学生觉得过了就过了,没放在心上。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平时是否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习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五、习作赏析评价目标不明确

  1、你希望同学对你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吗?

  问卷调查显示:22.3%的学生希望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 ;50.3%的学生无所谓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 ;27.4%的学生不希望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

  2、你愿意对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赏析、评价吗?

  问卷调查显示:67%的'学生愿意对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赏析、评价 ;25.7%的学生老师安排就愿意对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赏析、评价;7.3%的学生不愿意对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赏析、评价。还有27.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希望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

  调查这一内容,想了解学生是否喜欢阅读、赏析、评价修改习作的方式。改进习习作评阅评改的方法。

  六、习作评改方法单一

  1、你喜欢老师用哪些方式来评价你的作文?

  问卷调查显示:20.1%的学生喜欢老师开辟“习作展示区”,贴上你的习作或装订成习作集;50.8%的学生喜欢老师创设情境,开展灵活有趣的作文评改活动,如“作文侦察队、作文医院”等;25.1%的学生喜欢老师现场(课堂)评价;3.9%的学生喜欢老师等级评价。

  调查这一内容,想了解学生喜欢老师用哪种评价习作的方式。改进习作评改方法。

  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

  一、习作态度消极。

  (一)老师指导不力。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些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

  (二)学生生活单调。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习作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对习作产生一种恐惧感。

  2课业负担重,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身上不断加大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写作业,身心疲惫,感情麻木,没有时间玩,更没兴趣研究习作,老师布置了习作大多是简单草率,应付了事,这样习作水平肯定不是非常理想,从而导致习作信心不足,所以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根源还是在于会不会的问题。

  (三)家庭环境影响。

  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证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关。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特点是日工作时间长,使他们难以兼顾孩子的学业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指导不力,更别说习作指导,庭指导不力。

  (四)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

  1、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理念偏落后,他们大多认为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一说起买课外书,买的是优秀作文,阅读内容单一,导致随迁子女阅读兴趣缺乏。受电视、游戏影响,阅读时间也少。再加上家长也很难起榜样作用,随迁子女难以养成阅读的习惯。综合多方面原因,随迁子女课外阅读量少,难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也间接地影响随迁子女的习作水平。

  2、生活积累少,习作素材缺乏。

  随迁子女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生活单调,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有意识的观察,不会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写作素材,不善于选择习作材料,缺少感悟,习作素材缺乏。

  二、对待习作评语冷漠

  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有感情、有错别字等老一套通用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的激情。每次发习作本下来,学生只顾分数,再加上教师批改习作的标准高,学生习作只能得70几、80几分,永远没有进步,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了习作,把习作当成眼中盯,考试时干脆不写。

  三、习作赏析评价目标不明确。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而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还小,不会改。重点指导学生习作、构思、选材、立意等方面,而却忽视了习作评改方法的教学,挫失良机,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也加重了老师的劳动负担。

  四、习作评改方法单一。

  习作评改方法单一,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喜欢的评价习作的方式来评价,打消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几点思考:

  1.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习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切忌枯燥无味的写作知识讲解。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学会收集素材,真实快乐的表达。

  2.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指导他们学会习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一定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一句话,不会观察,就不会习作。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是学习习作的基本功,学会观察是写好习作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洞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习作的条理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在做有序记录。也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点之处加深印象,更用利于学生写得具体,写得详实。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并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简单、或详细地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没东西可写了。

  3.要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注重积累为我所用。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只有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还要养成阅读课外书籍和背诵的好习惯,因为语言积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记忆。

  4.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而作为学生往往是写完后交上,没有想过修改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中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可见,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不会修改习作也就不会写习作,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学生亲自修改习作时,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在反复动脑修改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思维,使表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受益。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修改,让每一个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要改善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让教学适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比如把习作课上成劳动课、美工课、表演课、唱歌课等,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习作课才会上得更丰富多样、更精彩别致,才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习作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他们的习作教学之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配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我就六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做了一个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加强朗读教学,有效提高朗读水平,设计了本问卷。

  2、调查内容

  (1)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

  (3)家庭及学校对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

  (4)学生的朗读能力

  (5)对学校开展朗读活动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给本班48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本班学生对朗读意义有充分的认识,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蕴含的读书方法。48名学生,10人选择非常喜欢朗读,27人选择喜欢朗读课文,11人选择“一般”。46人都选择了非常积极、主动或有时主动朗读时举手,占全班的96%。48人不同程度地希望课堂上老师叫他朗读,占全班的100%。

  2、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

  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开朗的学生喜欢个人朗读,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分组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有14人选择当主角,25人选择当配角,9人选择读群众话语。对于喜欢朗读诗歌的17人,喜欢朗读散文的17人,喜欢朗读小说的11人,喜欢文言文的有3人。他们都喜欢在安静的气氛下朗读。19人在朗读时心态轻松,19人有点压力,9人紧张,1人无所谓。朗读时100%的学生都能发现精彩文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36人选择读熟为止,占全班的75%。

  3、家庭及学校对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

  从问卷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让他们朗读的时间一般多,26名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朗读水平比较满意,另外22名学生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看来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学生(39名)认为学校经常或者有时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29人先后在活动中获奖。

  在家庭教育中有3人选择家长对其朗读进行经常指导,42人选择偶尔指导。家长对其朗读水平比较满意的有20人,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有27人,还有1人选择家长没有评价。

  4、学生的朗读能力

  从10个指标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般或者较差,造成原因大多数(31人)选择紧张,5人选择胆怯,12人选择马虎。42人非常想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6人选择一般想。

  5、对学校开展朗读活动的建议

  大多数学生都提出希望学校多开展朗读活动,争取让全员参与。

  四、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高度重视早读及语文课堂朗读情况,多给朗读时间,尤其多给中下游孩子锻炼的机会;

  2、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品味、揣摩,不能包办代替;

  3、结合学校“七彩园”读书活动,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增长知识,丰厚底蕴,提升体验和感悟能力;

  4、多开展与朗读相关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作文演讲等形式,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

  5、在班内开展帮扶队,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带领、指导朗读水平较低的孩子;

  6、通过家长会、电话、QQ等方式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明确朗读的重要性,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孩子的朗读,最好也能和孩子读一读、赛一赛,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 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

  2. 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

  3. 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 4. 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5. 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

  6.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 恋爱心态健康,择偶标准个性当先。现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健康的。

  2. 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3.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4. 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九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8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7篇

4.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8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十篇

6.【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合五篇

7.【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8篇

8.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六篇

9.【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六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