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26 16:02:1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要:

  大学生兼职已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很久,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兼职是大学生交际圈的突破,是大学生生活的润滑剂,也是大学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无论同学们有没有做过兼职,眼下都存在着一条漫漫兼职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该怎样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能对部分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沈阳工程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时,先把政法系的全体同学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类,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从男生和女生中各抽取30名学生,构成一个由60名同学构成的样本。同时,根据沈阳工程学院具体特点,选取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为主要调查地点,以性别、专业方向为分层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此外,为了对调查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调查问卷之外,我们对部分在校做过兼职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发放给的同学均为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的同学,男女人数大体相同,大二的人数居多。大多数的为法学专业的同学,年龄大多数在20岁至24岁之间。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兼职状况。

  原因: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去兼职,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有好的现象也有不好的现象,我们做这个调查就是想看看有什么问题的存在,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研究变量

  从调查问卷研究总结出以下问题:

  您以前从事过兼职活动吗

  A;没从事过25/60=41.7%B:从事过35/60=58.3%

  做过兼职的同学回答的问题:兼职前对工作的了解程度,兼职时间,兼职途径,权益侵害,权益侵害处理,兼职的满意度,兼职态度等变量

  做过兼职的同学的兼职状况

  您在做兼职前是否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了解

  A:详细了解7/60=20.6%B:大体了解24/60=70.6%

  C;不了解2/60=5.9%D:有的了解有的不了解1/60=2.9%

  您以前在什么时间从事兼职过活动最多

  A:寒暑假23/60=67.6%B:周末9/60=26.5%

  C:其他时间2/60=5.9%

  您在做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吗

  A;经常受3/60=9.1%B:偶尔受12/60=36.4%

  C:没受过18/60=54.5%

  大学生寻找兼职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宣传栏和同学介绍、网站信息是大学生获取兼职招聘信息的渠道。同学介绍成为大学生寻找兼职的首要选取(占45.5%)。而网站信息(占18.2%)排在第二,大学生兼职的网站在网站信息方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引导着大学生透过正规有效的兼职渠道获取兼职信息。这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们对待兼职时存在更多理性选取。作为传统宣传形式的校园宣传栏,仍然占据兼职招聘形式相当大的比例(占16.4%)

  学生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对做过兼职的大学生的合法权利方面进行调查能够看出(如表13),有45.5%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在回答如果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您会怎样处理的时候,9.1%的同学选取透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3。7%的同学选取与公司建设或向有关部门反映,27.3%的同学选取不追究、自认倒霉。这说明同学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兼职与权益侵害

  您在做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吗

  A经常受

  %B偶尔受

  %C没受过

  %总和

  %

  如果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您会怎样处理

  A自认倒霉

  %B与公司交涉

  %C向有关部门反映

  %D诉诸法律

  %E其他

  %总和

  %

  小结

  有很多人认为很多学生兼职是由于高额的学杂费跟生活费无法负担,但是此刻大学校园里兼职的许多学生,他们兼职的目的并非完全是因为高额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或者是贫困家境。大多数同学做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透过这个过程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盲目的去兼职有的时候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而入,因而有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惨剧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从大学生自身跟学校以及社会中寻求一些解决的办法。

  我主要是从学校方面看:

  学校就应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多培养学生从事层次更高,技术更高的兼职工作。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用心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

  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设立专门的兼职机构,为学生带给更多的兼职机会。同时,学校就应用心主动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为有兼职需要的同学带给必须的兼职岗位,这也对学生的安全带给了保障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工作报告。

  定期召开一次兼职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兼职的经验,做兼职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兼职的看法。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大学生健康、高雅、有益的休闲,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群体的休闲选择和价值取向。休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 反映出其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因此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以及他们对课余休闲生活所持的态度和阻碍学生选择休闲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为解决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同学们选择更好的休闲生活提供一个依据。

  (三)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问卷分别设计了性别、年纪、主要的休闲方式、休闲活动的目的、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休闲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因素、休闲娱乐的频率、觉得自己的课余时间是否足够等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大学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及回收。

  (3)研究方法。课题问卷统计方式采取数据与总调查人数百分比的方式,以及分类统计方式。

  二、关于大学生休闲方式的概述

  对于休闲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休闲是人们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动,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

  大学生休闲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时期,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除了完成作业、个人事务及满足生理需求的各种活动。我们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休闲行为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从众性与时尚性(这一点在女性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休闲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延伸性学习活动

  学习专业性知识,阅读课外书籍,进行科学实验,参加辅导班与培训班、选修课、学术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参观艺术展及博物馆等。部分大学生继续从事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提升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2社会实践活动

  家政服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公司兼职等。这类活动已经不再仅仅是家庭困难的

  学生所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此种活动,熟悉社会、追求独立、拓展能力,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3娱乐休养活动

  户外漫步、逛公园、旅游、野炊、跳舞、唱卡拉OK、观赏影视等。在闲适与轻松中,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舒展,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陶冶情操。

  4体育健身活动

  球类活动、舞蹈、体操、武术、气功、滑翔、冲浪、蹦极与美容等。体育休闲与大学生的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个性相吻合,受到普遍青睐。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展现活力,结交朋友,强身健体,平衡心态,回归自然。

  5社团活动

  由各种大学生社团组织,主要有文化、运动、科技、艺术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这类活动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大学生潜能,让大学生自由意志得到发挥,不断超越自我。

  6消极活动

  睡觉、侃大山、打牌、逛街、沉迷网络、看黄碟、酗酒、放纵自我、甚至违法犯罪等。这部分学生对休闲时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跟着感觉走,从事休闲活动只是为了消磨过多的闲暇时间与过剩的精力。

  不同的休闲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相反,不科学,不合理的休闲方式,则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倡导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

  大学生的休闲方式,精彩纷呈,现代大学生热衷于上网,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等室内活动亦或是旅游等户外活动。

  休闲活动的有多种,如何进行休闲活动,也是当代大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合理规划休闲活动,需要大学生充分认识休闲。

  三、大学生课余时间休闲方式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其中男生57份,女生95份。

  (一) 休闲类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男生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有看书,上网玩游戏,浏览新闻,体育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女生中比重较大的`有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购物,上网浏览新闻。相比而言,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消遣。

  现今,网络休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网络遍布全球世界的同时,与其相关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占据学生的休闲时间,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渐渐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娱乐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相比而言,女生上网更多的是网络社交,各种聊天,而男生更多的是网络游戏。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网所占比重相当大,说明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上网方面。在“一般情况下,您上网时都做些什么?”的问题中52%的人看电影,听音乐,28%的人浏览新闻,通过网络学习,12.0%的人玩游戏,8%的人聊天。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是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二) 休闲娱乐时间

  在“您平均每天的娱乐时间有多长?”的问题中,60%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2~4h,16%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少于2h,12%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4~6h,12%的人每天的娱乐时间为6h以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娱乐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在“您一个月去几次休闲场所?”的问题中, 16%的人不去休闲场所,32%的人一个月去休闲场所的次数不固定,28%的人一个月去2~4次休闲场所,16%的人一个月去1次休闲场所,,8%的人去4次以上休闲场所。从数据来看,大多数人每个月去的次数平均为2次,不算多也不算少。

  (三) 休闲活动的目的

  调节身心

  消磨时光

  增长见识

  从“您进行娱乐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多选)”这道题的调查来看,大学生的休闲目的有:76﹪的人选择调节身心,64﹪的人是为了增长见识,64﹪的人主要是为了消磨时光,36﹪的人是为了增进同学感情,也有20﹪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有24﹪的人的休闲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经过总结分析,休闲活动动机可以分为①健康动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②松弛目的:放松再学习,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身状况;③娱乐动机:消磨时间,寻求发泄;④交往动机:交友,增进了解,增强巩固友谊⑤成就动机: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四) 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

  在“您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你选择休闲?(多选)”的问题中,60﹪的人认为制约休闲的因素是经济因素,80﹪的人认为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60﹪的人认为与时间有关,56﹪的人认为与交通便利程度有关,56﹪的人觉得与休闲地点环境与设施质量有关,还有40﹪的人认为与安全情况有关,以及15%的人认为与网络传媒有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休闲质量的高低直接受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的高消费性和独立性。这也说明了大学生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状况,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达到休闲目的。

  增进同学间感情锻炼身体其他

  (五) 休闲娱乐经费

  大学生还属于消费者,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因此生活费没有很大的结余,从而在娱乐活动方面所花的钱并不是很多。在“您每月娱乐的消费大概是多少?”的问题中,6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1~300元之间,24%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100元以下。12%的人每月娱乐消费在301~500元之间,高于500的人所占比例较小。

  (六) 休闲效果

  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外参加的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那么在休闲过后,大学生生活都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调查显示,48﹪的人身心得到了放松,44﹪的人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8%的人增进了与同学间的情谊,至于认为休闲对之没有影响,或者认为休闲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正常学习的比例较少。这说明了,适当的休闲娱乐是必须的。

  四、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多大学生休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状况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休闲时间充裕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业负担减轻了,闲暇时间也多了,视野也变宽了,校园生活也更丰富多了。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体现了休闲时间充裕这一特点。每天有3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各种不同方式休闲娱乐活动。

  2、休闲取向多样化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追求物质上的,又有追求精神上层面上的愉悦。主要休闲活动有:逛街,勤工俭学,聊天社交,看书,听音乐,看电影,体育活动,旅游,上网,网络游戏,打牌等娱乐游戏,闲聊,唱K泡吧以及其他活动。

  3、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偏低

  虽然大学生都热衷于休闲,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有高的追求,但是限于经济,学校氛围,校内外设施,学业负担,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状况有待改善。

  4、消费观较成熟

  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家庭条件的不同,能够用于休闲娱乐的开销也不同。但是大部分人的开销都较合理,有了比较成熟的消费观。虽然如此,因为上大学后可支配自由时间和金钱的增多,也有不少人人娱乐花费很大,并不合理。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大学生都开始面对现实,走向社会。打工无疑是很好的途径,甚至在校园内形成潮流。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观念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各种现象则值得我们关注。

  89%的老师和家长支持大学生假期打工,他们认为大学生通过打工不仅可以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让课本知识得到实践。仅有11%的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孩子平时打工,他们认为那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业。有78%的人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17%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减轻自己的压力,有5%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

  在打工时是自己找还是通过中介机构?有的同学是通过中介机构的,他们认为中介还是比较可靠的,虽然收费有点贵,最终还是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不要被一些中介蒙蔽,要慎重。有的是自己在外面贴传单,自己宣传,效果也挺好的,

  打工受骗:

  骗财

  一:中介诈骗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了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乱收押金 有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大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

  三:直销、传销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骗力:

  一:克扣工资

  二:网上欺骗有的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内容发过去之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们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骗色: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把目光盯在女学生身上,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轻易相信人的弱点,进行犯罪活动。

  规范 打工问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社会上打工兼职的在校大学生一旦合法权益被侵害,劳动监察部门一般情况下不接受其维权投诉,大学生要维权,只能上法庭打官司。但昂贵诉讼费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往往令贫寒学子望而却步。

  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症结之一在于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在校大学生包括在调整范围内,在校大学生只能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不过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官司打不起,只好忍气吞声。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来维护呢?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莫小雨认为,解决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制度保障,对现行《劳动法》进行修改,把在校学生包括进其调整范围,切实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一是政府加大力度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二是假期到来之前,高校让大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工商等职能部门在企业办理或换发相关证照时,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督促其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将这一内容作为市场准入门槛。

  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

  一、打工不能放弃学业。大学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打工和学习时,应以学习为主,打工为辅。

  二、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

  三、打工应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质。打工其实也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必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提防一些居心险恶的人。

  大一、大二做家教固然可以,大三、大四仍然做家教,就不太适宜了。一般来说,大学生们开始大学生活以后,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独立。尤其是到外地读书的同学,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所以,大一、大二做一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在这些有益的工作稳固之后,就应该寻找更为有效的兼职工作,为走上社会或者是进一步深造做好实践准备。学习传播的学生适当在媒体单位兼职,学习电脑技术的搞一些小编程,学习外语的做适当的翻译、导游工作。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对学习、对生活、对深造都有极大的益处。既提高了打工的效率和效益,又使大学生从劳动者,转变成了社会的新兴创造者。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种快捷的通信工具,手机的普及率非常的高,现在中学生拥有手机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学生对于性能的选择是十分多的,但我们也能看出,学生们用手机已经不仅仅满足与打电话发短信了,而是把手机当做一种娱乐工具,这种性能不但对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甚至有不好方面的影响,这并不是家长们买手机的初衷。

  在本次调查对象中表示手机是家长购买的占总比的85%,其次是亲戚购买的占总比的12%,由此可见,中学生在手机方面的消费主要是依赖于父母。

  对于新事物接受较快,现代青少年追求时尚、前卫、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也喜欢追赶市场潮流,对于手机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32%的学生是要求手机的性能配置能够高端点,28%的学生是会跟随潮流选择手机,26%的学生对手机的品牌是有要求的,会选择购买自己心仪的手机,只有11%的学生会考虑手机的价位,这可能与不是自己直接支付有关系,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父母该考虑的事情。

  大多数初中生购买手机的原因是为了与家人、朋友联系的占总比例的60%。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父母都是持肯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购买手机行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是因为看见周边同学买了手机产生攀比现象而购买手机的占总比例的23%,只有12%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学习,方便有时候查阅单纯,对于这种购买手机的行为我们是赞同的。还有5%的学生购买手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通过此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手机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70%的学生在生活中是需要手机的,16%的人觉得手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般的,只有11%的学生是觉得手机是不重要的。

  现在很多中学生并不是一定需要购买手机,对于手机使用的必要性也不是很大,并不能让他们对手机产生一种依赖的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亲情、友情、爱情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3日至20xx年12月27日

  调查地点:青岛理工大学

  调查人员:潘尾、鹿贺伟、刘思铭、张成龙、艾承一

  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范围: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校区

  调查主题: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青岛理工大学学生为主体,采用网络制表,在线填表的方法进行随机调查。数据均来自热情的同学们的真实填写。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三情”观的调查,来了解现在大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大致看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对大学生目前普遍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目前大学生“三情”观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让大学生在求学生涯及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理性的对待和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一、关于亲情

  亲情,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从古至今,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莫不赞颂亲情。许多关于亲情的故事被人传扬,每每想起,心窝尚暖。如古代有“卧冰求鲤”、“孔融让梨”,今有“为给烧伤儿子植皮忍痛取股皮”;因为亲情,我们被赋予生命。在亲情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亲情,当之无愧是众情之首,因为你最先拥有的只可能是亲情。这是亲人之间互相的关爱,是父母之间的血脉之亲,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包含着长者对幼者的养育和疼爱,包含着后辈对长辈的孝顺和敬爱它如一条涓涓的河流,流过人的一生,滋养人的一生。

  即使在当今被称为亲情缺失一代的大学生的心中,亲情也是毫无疑问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和分量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亲情最重要的大学生的比例为59%,更在友情和爱情之上。亲情能在大学生的心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原因有二。一方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人对于亲情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春秋战国时代论语中便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的言论,清朝《弟子规》中将孝的概念完善成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要求。而孝道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逐渐深入天下百姓内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北魏孝文帝更是将孝道作为治国之策,可见孝道在中国文化中流传时间之久远,地位之高大,影响之深刻。第二方面,除血缘纽带联系作用外,更多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使得很多的当代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就使得很多孩子都被视为家长心里的宝,不像以前的时代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母的爱也不会有偏袒,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这一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以上两点是亲情占据很大分量的主要原因,当然,从我们的调查问题以及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个问题,大学生是否常与家人通电话,只有66.6%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还有27.3%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有急事才会打电话,剩下6%的大学生选择了从不打,都是等家人主动打过来。可以看出有33.3%的大学生并不是认为自己需要主动关心家人的,他们不常常主动给家人打电话,只是认为自己才是需要关心的那个人,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很多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度宠爱造成的不良影响。与上一辈人不同,这一代大学生很少吃苦,而且通常童年都是在被溺爱中度过,这就造成了这一代的大学生在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这方面的感情是有些缺失的,他们总是容易忽略为他们付出最多的父母,然而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些只为他们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这些问题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是当他们在社会上走的跌跌撞撞的时候,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真正对他们好的只有父母,或许那时他们才会改变自己对于父母的态度,真正回报父母。

  从表中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属相和生日,年龄的问题上,只有72.3%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剩下的27.7%的学生在过了十多年之后仍然不能记住父母的生日。这在当今社会中其实是一个很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的学生都记得他们的朋友或者同学的生日,有些人甚至在朋友过生日的前一个月就开始思考要送什么礼物,他们能记得一个只与自己相处了几年的人的生日并且精心准备礼物,然而他们不知道父母在过生日的那天是多么期待的等待在电话旁边,只为了他们那一个问候的电话,这不能不说很让人心酸。同样,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也只能等到大学生们真正的踏上了社会,真正的见识到了生活的坎坷与辛酸,真正的体会到了他们认为的不会改变的感情是怎样一步步的褪色,他们不怎么在乎的人是怎么一直陪着他们一路走下去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看法。

  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其实大学生们都明白,只不过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只有真正的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才会知道亲情的可贵,知道什么不该抛弃,什么不该忽视。

  二、关于友情

  友情,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来源于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人和物。人生路漫长,我们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某些仿佛注定会遇到的人,在与他们的交际中,会产生一种感情,这就是友情。我们的旅程不会孤单,因为我们总是不断的解释了那些新的朋友。在与人的交往当中,友情显得尤其重要。古有一语如是云:“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足矣说明了友情的重要性。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独自前行,所以今有言“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何为朋友?古人把朋友划分为了四大类:以道理相互砥砺,有过失相互劝诫,为胃友;不时相互关照,危难时全力相助,生死关头可托持依靠,为挚友;甜言蜜语相奉承,吃喝玩乐相来往,相聊相嬉,玩乐亲昵,为昵友;有利相争夺,有福可同享,有患不同当,为贼友。这里面的“昵友”、“贼友”都算不上朋友,只“畏友”、“挚友”才算是真朋友。然而后两种朋友在世间极其难觅。

  大学里,每个人都变得相对独立了,选择朋友完全凭自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呢?对于交朋友这一方面,他们现实中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在“选择朋友时,你最在乎那种因素?”这一问题中,有43.94%(29/66)的人选择了“道德品行好不好”这一项,比重最大;有39.39%(26/66)的人选择了“是否能互相理解和尊重”这一项,比重第二;然后一次是9.09%(6/66)选择了“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6.06%(4/66)选择了“可不可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学习”,1.52%(1/66)选择了其他。从这几组数据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选择朋友方面比较在乎人的是道德品行,这是很自然的。从古到今,对于择友都会将道德品行放在靠前位置。儒家有句话叫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教育大家向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学习。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旨在让大家远离品行不好的人,与优秀的品行、作风优良的人交往。这是值得欣慰的,人们总会向那些品行好的人学习,接近他们并与之为友。

  在“你是否会善待自己的朋友?”这一问题中,有98.48%(65/66)的人选择了“是”,只有1.52%(1/66)的人选择了“否”。这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人在对待朋友这一方面都很积极,几乎所有人都会用真心去对待那些自己认可的朋友,毕竟好与不好都是互相的。然而那剩下的1.52%的人,他们选择了不会善待自己的朋友,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如果深度剖析一下他们的选择的原因,或许是有以下几个方面,从这些方面里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他们刚刚从一段失败的友情中走出来,或许是上一段友情中朋友的背叛让的他们对于这个世界都充满了恶意,在他们的伤口没有完全愈合之前,他们不会再去轻易相信他人,他们只是默默地冷眼旁观着他人,他们冰冷的态度使得他们将想接近他们的人被拒之门外,而这样也使得他们陷入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圈子,他们最终很难从伤害中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等待另一个能够再次走进他们内心的人,只有一段新的友情,才能治愈这种伤痕。原因之二,就是他们生而自闭,不喜欢和他人交朋友,这种人只是

  喜欢一个人默默呆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去参与别人的生活,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这种人在当今社会也是会很吃亏的,他们不懂得怎么和他人交际,怎么合作,所以他们的机会也就比他人少了很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他们去见识交谈的美丽,合作的愉快,让他们去看看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这样,或许会打破他们心中的壁垒,让他们去体会友谊的珍贵。

  三、关于爱情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分年代,不分国界。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接触最多的,也可能就是关于爱情的了。古今中外,对爱情的定义浩如烟海,不可估量。无论是抒发内心对爱情的渴望的,抑或是对爱情的伤痛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命因爱情更加芬芳。有人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还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代对爱情的诗也数不胜数,《诗经》里也记载了许多关于民间爱情的诗,或哀怨,或凄婉,或朦胧。每一个文人,也都会记载自己对爱情的点点滴滴。那是他们自己对爱情的体悟。外国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不可否认,爱情必然是人类最最复杂的情感,你说不清楚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但是,当他来临时,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大学时代,对学生恋爱算是“合法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应该开始萌发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想法时,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调查显示,在爱情、亲情、友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上,受访的66人中,仅有2人表示爱情最重要。可以看出,受访者中很少有将爱情放在第一位的。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爱情?他们相信爱情吗?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近七成表示他们相信有永远的爱情存在,这样的数值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相信有永恒感情的存在。爱情的本质就是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或许这个浮躁的社会有许多乱象让许多人失去了这种信仰,但很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这种信仰,说明很多大学生还是有着正确的爱情观念。

  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安逸,没吃过什么苦头,但从小娇生惯养的这个群体较之过去多了很多的坏毛病,好逸恶劳,喜欢追求刺激。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有过早恋经历,或者迫于学校的严格管理想谈恋爱而未能如愿。进入大学之后迫切想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一次成功的恋爱经历应该是以正确的爱情观念为前提的。若是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就想谈一次,搞不清楚自己的恋爱需求和恋爱目的,这样一份随随便便就能给出的感情并不能算是一份真情,也对人生毫无益处。大学校园里确实开放了很多,走在校园里常常会看到许多情侣,手紧紧的牵在一起。可是他们的心就真的在一起吗?爱情不是找一个朋友那么简单,它的真谛是能有一个灵魂伴侣陪你渡过这一生。而大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进入社会,不会背负一系列的经济压力,不需要去面对很多的现实问题。当一切事情与现实发生冲撞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大学生的爱情,没有经受金钱的考验,没有经受风雨的洗礼,其成活率往往比较低,所以唯有认真对待,耐心坚持,才会修成正果。

  大学生在学校谈恋爱虽不反对,但也不应该被大力提倡,爱情是一种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东西 ,并不是一种随便的感情。只有以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明确的恋爱目标为前提,才能真正收获一份人生的爱情。同时,若是在恋爱中没有调整好心态,使得恋爱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负担时,那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若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作为指引,很有可能会在学业与感情两方面都遭遇失败。

  爱情是人生中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历来都是被诗人作家歌颂的主题,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群体,爱情的种子悄然在每个人心中萌发。希望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这

  种内心的渴望 ,不要为此而死去活来,也不要对此不屑一顾,小心翼翼得呵护,总会有个明媚的人在远方等你。

  四、总结

  从此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三情”基本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恰当的处理三者的关系,但也有一小部分不能处理好它们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最注重亲情其次是爱情最后是友情,这与我们当前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当前我们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来自父母,可以说父母给了我们现在的一切,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同学们对亲情、爱情、友情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识。

  我们的一生本来就应该是这三种 情感的交汇,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正确的处理好其关系尤为重要 ,大学不仅仅学知识的地方,我们还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继承起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让我们用心感悟亲情的柔和似水,爱情的美丽如霞,友情的纯洁同玉。感恩亲情,把握爱情 ,珍惜友情。享受生活,不给青春留下遗憾。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的背景

  消费观是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生活观念。现在网上的各种评论主要都是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进行批评的,这引起了我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兴趣,于是我于20xx年4月15日到20日在贺州学院A栋教学楼及贺州学院学生寝室对一百余名同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二.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的一百名同学中有42名男生58名女生。总体上接受调查者中有79%的同学每月的消费在500到1000元之间。

  这些被调查者有82%的同学经济完全来源与父母,有11%的同学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几奖学金,还有少数同学的经济来源是自己勤工助学或学校等机构的补助,其中女生拿奖学金几自己勤工助学的比例比男生要高。在电话费的消费上女生普遍要比男生高,但在网费的花费上男女生的比例相当,但男生上网时间普遍比女生长,消费相当主要是因为男女生带电脑的比例相近(我校拉网线后网费每月39元或42元不计时间)。在被调查者中有58%的同学表示其每月的恋爱经费为0元,在有恋爱经费支出的同学中也只有个别同学的消费在300元以上。在服饰消费上女生要大余男生,但大体同学的消费都在100到200元之间,而且百分之90以上的同学表示服饰只要适合自己就行没必要在乎是否为名牌。在娱乐方面消费主要在100元之内。在自己生活费开支的主要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的一年消费在5000到10000之间。有7%的同学消费在3000之内。被调查者中有7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消费是合理的,还有27%的人认为自己的消费不合理。在认为自己消费不合理的同学中中有30%的同学表示非常希望对自己不合理的消费进行改变,48%的同学表示希望,另外有19%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在“是什么影响自己的消费观”上有36%的同学认为是家庭教育有45%的同学在家庭和同学之外选择了其它,他们中的多数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认为他们的消费主要是由具体情况而定的。

  三. 对大学生消费观原因分析及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为90后,除来自农村的同学中的一部分同学外其他同学基本都为独生子女,多数家长都是在尽力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所以大学生在消费支出上不必担心透支于是就很少有同学会去计划自己的消费,不计划也就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2.大学生价值观,现在大学生主要集中年龄在18到22岁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一些年轻人容易赶新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且会产生与同学攀比的心理。而且大学生刚步入社会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大学生作为有自己独立思想的社会群体,部分大学生也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这部分大学生能自己寻找自己的平衡点,自己分析自己的价值观问题,也就会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些学生就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于是就不会在平时生活中大把胡乱话钱。

  3.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明显偏少,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课外积累的不重视,这部分学生中有一部分认为大学的学习仅仅是以最后的大学毕业证书为目的,有部分同学认为当今中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不适合自己,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他们错误的认为不学习去做别的就会有出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各方面技术的发达,如电脑的普及使的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依赖于课本及老师,更多的是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学习,这也就减少了同学们在购书上辅导课等的开支。

  4.学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学校积极提倡节约这对在校学生的消费观形成将起积极的作用。学校尤其是大学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影响,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以育人为目标。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首先作为父母现在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的行列,作为家长应当让自己的孩子尽早的懂得生活的不易以及工作的辛苦让自己的孩子对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要在将自己的孩子像公主王子似的宠着,那样会使得大学生生活在温室里无法了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对此学校应加强对在校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进行及时的引导。作为大学生自己也不应该在一味的依赖父母与学校应当自己学会自立,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及习惯提出抗议并积极的调整自己,多计划自己的生活,多体验生活。

  四. 经验及总结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帮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反映了新一代青年的消费观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同时也和青年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此次调查由于时间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只在我校小范围内进行因此我也只是对我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粗略的了解,看法难免有些片面,但在此次调查中我自己个人的收获确实很大。

  此次调查也让我对我们的消费观进行了思考,我们大学生在父母老师的庇护下长大,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出生在90年代,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90后。现在对80后的消费评价基本是批评性的,有人说80后是挥霍的一代,出生的时代对90后的影响使得90后存在虚荣,享乐主义,自理能力差等缺点,但90后也有着自己特有的优点如做事凭感觉,不喜欢复杂的人情是非,90后的不成熟主要是因为社会阅历的不足相信在经过磨砺之后现代的大学生将会以自己崭新的一面来面对社会的考验。

  五. 附录

  1.调查问卷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同学:首先谢谢您填写我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不会公开仅仅是为了了解当今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请您放心填写。

  1.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级 (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的专业()理工类 ( )艺术类 ( )文科类 2. 您平均每月生活费()

  A.500以下B.500-1000 C.1000以上 3.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限选两项)()

  A. 父母给予B.勤工助学 C.奖学金D.学校等补助4.(1)您每月话费()

  A.50元以下B.50-100C.100(2)您每月的网费()

  A.20元以下B.20—40C.40以上 5. 您平均每月的恋爱经费()

  A.0 B.100以下C.100-300 D.300以上6.(1)您每月在服饰上的消费()

  A.100以下B.100-200C.200-400 D。400元以上 (2)您对衣服的态度()

  A.只穿名牌,因为质量好,耐穿B.只穿名牌 ,有面子C.不一定要名牌,适合自己就行D.不穿名牌,太贵7.您每月在娱乐旅游的消费()

  A. 50以下 B.50-100C.100-300D.300以上 8.您每月在学习(如买书)上的消费()

  A.20以下 B.20-50C.50-100D.100以上 9.您对每月的生活费有没有计划怎么使用过()

  A.有B.没有 C.偶尔有

  10.(1)综合以上各题您认为自己一年您生活费主要消费在哪方面()

  A.个人生活消费(如自己的伙食,衣着等) B.学习(如买书,上补习班等) C.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您大致计算一下您在这个消费的重头一年的消费大概是多少( ) A.3000以下B.3000-5000C.5000-10000D.10000以上 (3)通过以上两题您认为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 A.合理B。不合理

  (如您的回答是不合理请回答下一题)() (4)如您认为自己的消费不合理您是否希望进行改变

  A.非常希望 B.有想过C.无所谓 D.不希望 11.您认为影响自己的消费的原因是什么?()

  A.家庭教育 B.同学的影响 C.其他 _ ________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2. 原始数据

  女生(总人数58人)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

1.【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九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六篇

3.【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

4.【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十篇

5.【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七篇

6.【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八篇

7.【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5篇

8.【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10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