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16 16:36:4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2

  创业就业背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就业时应注意哪些:简历不要乱投;没投过的公司来电,拒绝之;实习要先交钱的,没门;不签约就让干活的,考虑考虑,多方核实一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

  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纵观如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总结出相关对策如下: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强国、促进和谐的大事。大学生毕业后没事干,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创业就业大学生优先,应该形成共识和行动。一靠政府给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学生自身发奋努力,科学选择,三靠社会提供竞争机会,并能消除性别歧视,男女生均等就业机会。只有三股绳扭成一股绳,我们的大学生才有希望创业和就业。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3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XX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XX-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XX-3000。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4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10级环艺班 姓名:...学号:.....

  一.实践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故决定在这个暑假作此点差实践,

  二.实践时间:20xx.4.1.---20xx.4.25

  三.实践途径:

  通过走访荣成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负责人,通过发放问卷,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四.实践过程:

  在2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调查了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共收回了大约200份有效问卷。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五.实践结果及相关分析: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1.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统计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2.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薪水一项则占据主要地位。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

  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3.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4.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与我们在荣成做调查的局限性有关:在荣成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5.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6.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7.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

  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六.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同时,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七.实践总结:

  通过假期的这次调查实践,我收获很多。不仅更深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更近距离的接触神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在此次调查实践中与我合作、配合的大学生、指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5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6

  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而且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就业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就业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就业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就业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所以,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我过去的一年也尝试了不同类的社会就业工作,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大学四年中要尝试多种工作,争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且鉴于我们学校的自身优劣势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和就业现状不是很理想,而且自身对现在的专业也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我将考虑辅修一些其他专业作为弥补。希望在毕业以后从事其他工作或相关工作。

  因此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就业,而是在一个同学亲戚开的一家会计事务所进行这次寒假社会就业。希望通过这次就业了解会计相关知识,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社会就业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就业工作内容

  我此次社会就业的会计事务所是重庆兢业会计服务公司的分公司,主要承接一些小公司和个体经营户的代理记账。在年前由于大量的工作堆积,在过年的时候也处于忙碌中,我才得到机会和我同学一起在事务所帮忙。

  会计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对会计的工作不了解,我在事务所里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录凭证和整理凭证资料。工作很简单,经过一天的简单学习就基本掌握了技巧,但接下来的工作真的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一连着几个小时面对着电脑,重复着输入收入——成本——费用——结转的数据,按照会计科目表,很多项目都有特定的编号,比如101现金,501经营收入,503销售费用等,工作前我对每个科目编号都要进行记忆,记住了编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停的重复这样的工作还是会让大脑混淆科目编号。刚开始的时候我害怕出错,每一个凭证都录得很慢,打印出来后都会核对一遍。但到了后来自己都懒得再去多看了,但速度提高了不少,为了协调自己的工作,我和我的同学每人录30分就交换一次工作,也就是整理打印出来的凭证资料,并和国税单和地税单合并装订。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我也熟识了事务所的长辈们。

  当然,工作简单,但也容易出错,每次出错都得影响工作进度,做会计得有耐心还有细心,在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之余,我也会去学习了解会计其他的工作,会计讲究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工作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矗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二.就业心得

  1. 我这次的机会是通过我同学得到的,就算我在事务所犯了小错,长辈们也不好加指责,但这也让我感觉到压力,如果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那么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虽然是无薪的新手,但好在我对电脑的操作比较熟悉,很快就能上手,所以在学校多学一点知识是很有用的,我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但可以通过自学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在就业的几天里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去弥补自己的知识,同时更体会到就业中理论的应用是不易的,简单枯燥的工作更要求我们能克服心理的厌烦情绪,也许我们以后的工作就是重复某些无聊琐碎的事,我们抱怨了,但依旧得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2. 在工作中,要多动脑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比如说电脑上某些快捷键的设置,文件的合理放置等,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投机取巧也是可以的,这算是理论在就业的应用吧。同时很重要的就是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3.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税务单我们还可以发现里面含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它记录了各种个体经营户的营业收入,我们利用这些商业价值信息可以做出调研报告,了解我们当地的消费习惯,甚至分析消费心理,找出在当地最有市场的商品,以及分析商店地理位置,季节因素对商品的销售影响。当然作为会计师也必须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不得随意透漏。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合理收集各种信息。

  4. 在社会就业中我们都会发现我们在社会交际方面显得很稚嫩,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和别人接触,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但要真正的锻炼自己就要敢于去接触社会上的人,不怕犯错,克服自己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能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对自己的能力保持足够的自信,但又不能自大,我们作为一个学生,要学会虚心向别人请教,敢于提问,不要等到别人表现出亲和力你才肯去问,那样你会做得很辛苦,同时要尽快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娶耐心、虚心地接受。

  三.就业意义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就业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就业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就业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就业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就业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就业活动范围,挖掘就业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就业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就业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通过此次社会就业,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就业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就业,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就业相结合,另一方面,就业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今的中国发展是飞速的,世界的变化是飞速的,所以,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从就业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的更好。

  同时这次就业也让我对会计也有了新的认识,并意识到会计师并不适合自己,虽然我们现在的专业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但只要我们继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用更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我相信无论什么专业,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没有过硬的基础,即使是最热门的专业,也无法成功就业,因此,我们应从自身找原因,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在未来的社会中寻到一处立足之地!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总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7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中国的再就业问题。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

  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

  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要重视,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可靠食品保证;

  2.促进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

  3.再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引进市场机制,调动县全社会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积极性。

  4.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难点有所突破。

  在扩大社会保险参统面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政策调整到位,宣传到位;

  二是通过区县把目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

  三是抓住配套环节,加大执法力度;

  四是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在工作中,劳动部门一方面注意加快社会保险的社会化进程,解脱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多元化就业的新情况,研究制定个体经济组织、非正规就业和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解决了这一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

  然而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容乐观,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后重新就业信心不足,在这方面的开拓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下岗职工择业、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仍存在误区,一些下岗职工怕与企业断绝关系,不愿离开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一些用人单位歧视下岗职工,不愿招用下岗职工或故意提高招聘条件,压低下岗职工报酬;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下岗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关系理不顺,市场就业机制不好建立,但由于缺少处罚措施,解决的难度很大;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只在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和实行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尚未实行;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尚未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

  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8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9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特别是三类院校的成立,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1、性别:( )

  a.男 b.女

  2、学历::

  3、所学专业名称:

  4、学校所处层次:( )

  a一本 b.二本 c.三本 d.专科

  第二部分 正式问卷

  1. 毕业后你的打算是什么? ( )

  a、直接就业 b、继续深造 c、自主创业 d、先工作,后深造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多少?( )

  a.很熟悉 b.了解 c.一般 d.不了解

  3、你认为应届毕业学生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4、你对今后职业的期望是什么?( )

  a、专业对口,但不一定强求 b.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行 c、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d、非本专业不干

  5、你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什么?( )

  a、岗位 b、薪酬高低 c、公司名气 d、个人发展空间

  6.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 专业 ;b.学校 ;c.个人能力 ;d.其它_________

  7 .对于将来求职,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 )

  a、对企业用人标准不了解 b、欠缺求职技巧 c、没有工作经验 d、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8.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

  a. 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9.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a.掘自我潜质的工作 b.偏稳定的工作 c.挑战性的工作 d舒适安逸的工作

  10. 你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 ( )

  a、有 b、没有 c、一般 d、不清楚

  11.你认为你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

  a.很有前途 b. 较有前途 c. 无所谓 d. 较无前途 e. 很无前途

  12.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13. 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

  a. 会 b.不会 c.不知道

  14.你对求职薪酬的考虑(试用期后的工资):

  a.800-1000元 b.1001-1500元 c1501-3000元 d.3000元以上

  15. 节假日中你有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 )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16. 你觉得你应该如何提升你的就业能力?( )

  a 提高职业技能,积累就业技巧

  b 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就业心态

  c 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d 获得更多就业渠道,深入了解企业

  17. 简谈一下你的就业或兼职经历,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18.面对现今的就业压力,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求职准备?

  19 .应届毕业学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地位如何?有没有优劣势,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0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对大学生和就业青年的消费调查数据今日出炉,此次调查以南京和盐城十余家工厂的社会就业青年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的4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超过社会就业青年。

  同学庆生搓几顿,大学生无奈入不敷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7.6%的社会就业青年每月伙食费不超过300元。而大学生校外就餐也成为了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7.1%。

  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许多大学生反映说他们有时候也颇有些无奈,同寝室的同学过生日自然要到饭店去“搓一顿”,可是鉴于每月的消费总额限制,一旦每月遇到三个或者更多同学生日,当月就会入不敷出。

  数据显示,90.1%的大学生在每月花费透支后选择向父母讨要,而社会就业青年有76.1%的选择向朋友借。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整个社会的引导,消费观的自我约束也需要加强。

  大学生精神、娱乐消费超过就业青年82.9%的社会就会就业青年每月在购买书籍、培训方面花费50-100元,5.8%的人为50元以下。而67.3%的大学生每月在购买书籍等消费中花费200元,10.2%的大学生此项消费为100元。

  对于网络消费时间,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至7小时,30.1%的学生为8至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至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

  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上网按2元每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社会就业青年在上网消费这方面78.2%的人花费每周10小时,多用于淘宝,打游戏。

  在走访的大学生中,有两名大二的男生说到自己大一时经常通宵打游戏,导致现在的身体不能熬夜,一熬夜就容易面色苍白,第二天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症状。

  恋爱消费:70%以上大学生每月花费500元说起恋爱消费,30.3%的社会就业青年花费只有每月100元左右。转观大学生,70.4%恋爱,且每月恋爱花费都在500元左右,有不到10%的大学生恋爱消费在100至200元,这笔开销占每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多为男生。

  进入大学校园,很多学生一下子不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全都花在上网、逛街、吃喝、谈恋爱上。若能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认识到挣钱的艰辛,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消费。

  数码消费:81%大学生用高档手机,就业青年只占3%34.5%的社会就业青年使用的是800元以下的手机,24.3%的人使用的是中档手机,3.0%的人使用的是苹果手机。而80.9%的大学生使用的是20xx元以上的手机,如三星,苹果等。

  在采访了一位盐城师范学院的女生时,问及为何使用价格高昂的手机,她回答道:“因为大家都用的这个啊!”在调查中很多男生说如果使用国产手机会没有面子,心理上感觉没有人家高贵。而社会就业青年对于手机的要求并不高,多数采访者认为只要能打电话发信息即可。

  此外,98.3%的大学生有电脑,39.5%的大学生拥有平板电脑,40.1%的社会就业青年没有采购电脑。原因有工资不够支付电脑费用的,也有认为没有闲暇时间使用电脑且没有必要的,不如找网吧用电脑。

  大学生尚未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来源,对于这些数码用品多是靠家里的支持购买,有的大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攀比心理和价值观的扭曲。

  同学寄语参与调查的学生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对大学生及家长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思想转变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有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努力报答社会,感恩父母立志成才。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xx)》,分析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下。

  “叛逃”多与学校有关。

  “在家上学”是一种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可以看出,其中有四项都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

  被调查家庭中,62.01%在家上学的孩子曾经在传统学校学习,后来从传统学校中转了出来,而37.99%的孩子则一直在家上学。多数孩子是在幼儿园小班到一年级之间开始不在传统学校上学的,占51.23%。

  年龄集中在小学阶段。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

  另外,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17岁的孩子最少。可见,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教育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考、高考仍是我国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坎儿”。

  此外,调查显示,多数在家上学的孩子喜欢该学习方式,其中43.02%的孩子表示非常喜欢,38.55%的孩子比较喜欢。家长则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其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水平。对于很多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孩子来说,多数家长选择“继续在家上学”,而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家长最多。

  家长多具有高学历。

  实施在家上学的被调查家庭中,45.81%的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24.58%的家庭主要由父亲负责,另有24.02%的家庭由父母一起负责,仅有1.68%的家庭由家庭教师负责。

  从学历来看,实施在家上学家庭的家长多具有高学历,其中75.42%的家长有着大专及以上学历。从职业来看,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63.13%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专业人员(如教师、医生、技术员等)和自由职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发现,被调查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收入主要集中在2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高低两端,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最多,占56.73%。在时间投入上,多数家长认为父母不需要全职。

  20xx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中国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我国每个中小学生都将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湖南省教育厅近日下发《湖南省加快推进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全省中小学纸质学籍信息表的数据录入、审核和报送工作。

  全国系统在湖南部署实施后,将全省所有中小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录入或导入全国学籍系统,并完成数据审核上报和问题学籍的处理,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数据库。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首次数据采集范围包括全省境内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在校学生。

  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学校将组织班主任及有关人员将学生基本信息表发至每个学生,由学生及家长填写并签字确认后交回班主任审核,班主任将核对无误的班级学生表格提交给学校学籍主管负责人审核。没有居民身份证件号的中国公民学生,须由学校开具《无身份证号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

  教育部为身份认证无误且全国范围学籍查重无问题的学生,分配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并将学籍号下发给各省(区、市)。湖南在教育部学籍号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教育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发放全省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号。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1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2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浅谈大学生“就业难”(英语0511的BLOG)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就业的收入差异大,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差异大;体制内与体制外二元结构———体制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等)就业与体制外(民企、私企、个体户)就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性差异大。这样的二元结构,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职介市场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20xx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0000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由此可以看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的“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必须经过数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缓解。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多,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当代大学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其就业形势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与大学生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层次比较,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整体仍相对落后。虽然高校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前沿阵地,但在大学生中“一次性择业”、“稳定性第一”、面子问题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到大城市去、到体制内单位去、就业岗位要令人羡慕等等,仍是现今大学生就业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是否能够用其所长就不再被考虑了,这也造成了学不致用、才不所专等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外部因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现在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加强劳动市场的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活化”市场。三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引导,使之提高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位转化能力,并大力促进“灵活就业”和“储备型就业”。而从内部因素来说,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摒除“一次性择业”的观念,不要总希望“一步到位”。假设大学生选择的是一次性就业,那么大城市的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必然首选,但做出这一选择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残酷的竞争。而大学生如果选择“多次就业”,打破传统的观念壁垒,先到竞争较弱的小城镇小单位就业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后再向更高层次迈进,成功概率一定会更大。笔者就很提倡这种“边就业边择业”的思路。许多大学生常抱怨大多数用人单位总是在招聘时加上一条“有相关工作经验”,使他们应聘无门。这固然是一种人为障碍,但是这种“多次就业”的思路显然要比“一次性择业”更易跨过这道障碍。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3

  会计在公司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平常在学校学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为了积累关于会计专业的工作经验,我在唐山三友集团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就业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就业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这里的同事对我非常和气,他们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也是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录入业务、记账、登帐、填制记账凭证、使用打印机等好多的知识,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之道,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的了解了会计专业的特点,发现电算化在公司的使用日益普遍等等。以下就是我的实习收获和所得。

  公司里凭证的填制已经基本上由电脑生成打印机完成,很现代化,而且我发现这里所使用的用友软件很方便快捷,网络已经能很好的为公司服务了。

  一个月的实习我基本掌握了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结账以前必须先对账,对账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纠正记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而且差错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如记账凭证填制中的错误、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实物保管过程中的疏忽等等。因此,在会计期末将账簿同会计凭证、其他账簿、实存物资相核对,可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同时为报表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账中的错误让我又重新温习了查找错帐的方法:差数法、尾数法、除二法、除九法。除二法是查重复账用的,除九法是查数字颠倒的,差数法是查少计账的,尾数法是用来查少计尾数的。还可以这样分成两种方法,

  一、查找漏记、重记错差的方法。总帐与分帐不平时,如果差错数是72,就得先看凭证上有无72这一笔数字。如果发现有这一笔,就应看有关帐户是否有漏记、重记的情况。

  二、查找反方向差错的方法。这种反方向的差错数,一定是偶数,可用“2”除尽。所得的'商数就是差错数。

  电算化在公司的普及使用,让我对电算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因为公司分工较细我是在销售部实习,所以涉及到的都是和资金流入有关的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很常见,使我对应收账款有了认识。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应收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1、扩大销售,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就业性。还有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就业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感谢唐山******有限责任公司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更感谢同事们一个多月以来对我的悉心照顾和耐心指导。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致使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同时,我国正面临着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这三股难题碰撞的局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现状,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西安市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研究分析表明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毕业生群体庞大、人才需求不确定、教育体制不健全、政府服务不完善、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观念较落后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影响重大,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高校、政府、企业、毕业生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形成合力,以期协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

  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一)、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

  经过了20xx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

  据《20xx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xx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xx年的招聘量减少7.3%。

  20xx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xx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今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xx至20xx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2、20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 (本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09&ZD058]”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由岳昌君教授执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准确了解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无论对接下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是对教育相关部门和高校的教育决策都能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

  (二)、毕业生落实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落实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0.3%、74.0%、58.1%。

  (三)、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毕业生为3278元;硕士为5461元;博士为8800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3579元,女性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重点高校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层次高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入,收入差异主要因学历、职业、就业地点等而不同。另外,统计结果也与所选样本有关。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地区之间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379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033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265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518元和2485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4620元;(2)三资企业4420元;(3)高等学校4025元;(4)国有企业3703元;(5)国家机关3536;(6)其他事业单位3195元;(7)其他企业3121元;(8)医疗卫生单位3030元;(9)中小学2983元;

  (10)私营企业(民营、个体)2914元;(11)乡镇企业23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97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6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4501元;(2)金融业为4181元;

  (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3770元;(4)房地产为3590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3576元;(6)文化体育娱乐为3469元;(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310元;(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285元;(9)采矿业为3221元;(10)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109元;(11)教育为3090元;

  (12)建筑业为2956元;(13)制造业为2935元;(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2907元;(15)农林牧渔为2876元;(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36元;(17)批发零售为2718元;(18)居民服务为2708元;(19)住宿餐饮为2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73倍。

  (四)、就业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3.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2.4%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5%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再次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2)高等学校;(3)科研单位;(4)国有企业;

  (5)三资企业;(6)其他事业单位;(7)私营企业(民营、个体);(8)其他企业;(9)医疗卫生单位;(10)中小学;(11)乡镇企业。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

  (3)专业技术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农林牧渔;(3)文化体育娱乐;(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6)教育;(7)房地产;(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建筑业;(1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2)采矿业;(13)批发零售;(14)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15)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16)制造业;(17)居民服务;(18)住宿餐饮;(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五)、就业分布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2.6%,在地级市工作的占33.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1.2%,在乡镇工作的占2.2%,在农村工作的占0.5%。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私营企业占38.2%;(2)国有企业占30.2%;(3)三资企业占7.6%;

  (4)国家机关占5.8%;(5)其他企业占4.0%;(6)其他事业单位占3.9%;(7)医疗卫生单位占3.5%;(8)科研单位占1.6%;(9)高等学校占1.4%;(10)中小学占1.2%;(11)乡镇企业占0.6%。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1)专业技术人员37.7%;(2)商业和服务人员16.2%;(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2.4%;(4)企业管理人员11.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7%;(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9%。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1)制造业为13.9%;(2)金融业为13.0%;(3)建筑业为11.5%;(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1.1%;(5)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6)教育为5.0%;(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4.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3.6%;(9)房地产3.3%;(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1%;(11)批发零售3.1%;(12)农林牧渔3.0%;(13)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0%;(14)采矿业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6)文化体育娱乐2.0%;(17)住宿餐饮1.5%;(18)居民服务0.9%;(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0.7%。

  前4个行业比例合计达到49.6%,接近一半。这4个行业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金融业)。教科文卫体等事业部门合计占比为15.4%。

  (六)、就业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0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了解自己,扬长避短;4、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5、形象气质好;6、学历层次高;7、应聘技巧好;8、就业信息多;9、学校名气大;10、热门专业;11、学习成绩好;12、老师的推荐;13、朋友的帮助;

  14、亲戚的帮助;15、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6、学生干部;17、拥有就业地户口;18、性别为男性;19、是党员;20、送礼买人情。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七)、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2.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

  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

  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3.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

  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4.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5.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

  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四、对高校毕业生的建议

  高校毕业生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能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一起顺利实现就业。另外,大学生也可以自主创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

  1.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求职经验

  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阅历。现在企业招聘90%以上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优先的要求,大学生要提早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以后求职打牢基础。

  2.树立正确就业关于择业观

  在当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环境下,作为高校毕业生一定要抛弃旧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需要决定职业与择业地区的选择,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3.加强身心与道德修养

  健康的身体与正常的心理是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是自己人格魅力的体现。毕业生主动加强身心与道德修养,增强自身形象与魅力,有利于自己顺利实现就业。

  4.毕业生努力实现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积极性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毕业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受资金、经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奋发向上的青年毕业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有自主创业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激发自身的创业激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舞出奇迹,创出辉煌。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极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难题,它的解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有力协调配合、毕业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形成合力,方能奏效。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15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麦可思公司连续两年调查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描述。调查发现,虽然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较低,但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明显上升。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企业或单位接受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不同,不同专业、职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不同。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率 工资水平

  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一. 大学生就业率

  (1)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2)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

  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 元以上的有8 个,2500 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 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xx 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xx 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 元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3)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10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10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平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平。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10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10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 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

  (1)薪资水平与预期。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为32.4%;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为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平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949

  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282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34.1%。

  (2) 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月薪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月薪水平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反映出了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的月薪差异。

  三. 总结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的就业率较低,但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就业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不应该只针对在校的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和就业促进机构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应该延续至大学生离开校院之后,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次的一个发现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人数有所不同,以及各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不符合本专业的工作的比例和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各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有所差距,如果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确定更多考虑市场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的可能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发现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其薪资水平预期已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低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平均工资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期待过高工资而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说法不完全成立,目前这一因素已不是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得现象,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很大,金融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和其它一些新兴技术行业的新就业者收入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同时又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新就业者的收入则偏低。比如,在基础教育行业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行业的新就业者的薪资明显低于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而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并不低,较资深的教师和医生可称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对新进入者采取低工资的策略,有可能会降低这类行业未来的人才素质。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社会调查报告

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社会调查报告

4.新失业群体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5.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6.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7.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8.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上一篇:调查报告
下一篇:环境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