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经典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经典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齐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教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教师素质十分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那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厌恶了,可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必须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十分地高!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2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3
弟子规是国学启蒙经典,也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熏陶,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奋的付出,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弟子规,从中获取国学素养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阅读弟子规,但总是不得空闲,今天我阅读了《弟子规》中的“谨而信,泛爱众”这一句,特别有感触,谨而信告诉我们不仅在做事的时候要谨慎一些,不能麻痹大意,让我们学会从细节着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还要懂得诚信,诚信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这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平时,我们也常说中国人缺乏信仰,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的确,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导致了这个结果,因此复兴国学是多么重要。而“泛爱众”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博爱之心,可见,缺失信仰只是我们没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罢了,并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们要学会关爱同学,推己及人,让自己具有博爱之心,爱自己,也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学生。
读弟子规,就是要传承和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阅读弟子规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对国家的复兴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里,我推荐每个人都阅读弟子规,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领悟国学的奥义,为复兴国学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4
我们聊到了很晚,这时,有人把电开了,不过,我们都很累,睡了!400字作文要是早晨雾大,站在阳台上,不但不见湖水,连苏堤也消失在浓雾中,茂密的绿树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父亲,如果你还在世,我该是多么幸福啊。我等得不耐烦了:“快点垫报纸呀?晚上,哥哥早早的吃完饭去偷青瓜皮了,我们7点钟才吃完。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 ,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百事孝为先,这是先人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应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5
我平时不爱读书,自从教师让每天背一局部,我只好被迫完成作业。到如今已经背一半了。我觉得里面有无数道理都值得我学习。
在求学方面《弟子规》里有:有余力那么学文。告知我们平常有精力、有时间应当多看书学习。其中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整日为生活而奔走。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学问很渊博。他就是利用“三余〞时间来学习的。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古人都是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来读书的。鲁迅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读完之后我觉得我更应当合理支配时间了。更应当自觉去学习。
在对父母、兄弟、长辈方面,《弟子规》教导我:泛爱众、而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那么温、夏那么清。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本来对父母很任性,对自己的姐弟也不知道谦让。学了《弟子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毛病真的该改了。我也要学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我会继续学习《弟子规》,不断完美自我,改掉自己的毛病。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6
谈到珍爱生命的时候,我们总不会忘记强调,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了赋予我们生命,无私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爱与关心,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才能够在一个优异的环境下茁壮长大。
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书房里的《弟子规》拿来翻了翻。当我看到“入则孝”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阵阵好奇与疑惑。“入则孝”说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顺父母吗?我好奇地查了查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在孔夫子那个年代就开始讲究孝道,对于受到父母的爱越来越浓的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了。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冬天要让父母亲穿的暖和,夏天要让父母凉爽。早上要问安,晚上要向父母亲请安。出门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业不随便改变。同学们你做到了吗?
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吃饭时候给父母夹肉,帮父母捶背,给父母端洗脚水。感谢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谢把我们养育成人——父母,大喊一声父母我爱你们!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即使再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张,如果擅自做主张,就违背了做人子女的本分。另一句的意思是:即使物品再小,也不可以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就会让父母感到很伤心。
由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件我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我有一个邻居阿姨,我和妈妈去他们家玩,因跟他们关系很好,每次他们有好吃的都会送给我吃,有一次,他们回家买了很多火腿肠,我看见了,当时很想吃,就没跟他们说,直接拿了一根回家,怕妈妈知道就偷偷藏起来,但是妈妈后来还是发现了,狠狠的骂了我一顿,让我把火腿肠还回给阿姨,妈妈很伤心。我当时哭的很厉害,担心妈妈从此不喜欢我了,也觉得很委屈,一根火腿肠干嘛要骂那么凶。
后来妈妈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告诉我只要是别人的`东西,不管大小都不能自己去拿回家,这会养成不好的习惯。现在看到弟子规里面也有讲这句话,更让我明白了它的道理。也明白妈妈是担心我学坏。
所以我以后一定会记住这个教训,记住弟子规里面教导的东西,跟做的好的小朋友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8
假期里,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会了背诵中国文章《弟子规》。虽然文章中有很多含义我不太懂,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弟子规则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和长辈,照顾兄弟姐妹;其次,所有言行,谨慎,信用;与公众平等仁慈,经常接近道德人,向他学习。假期里,我尊重父母、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未来,我将学习更多关于《弟子规》的知识,更好地理解。
《弟子规》对我很有帮助。将来,我会把他背熟的作为我未来行为的衡量标准。我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认为学习汉学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小学生的成长。所以以后要多读书,尤其是汉学书籍,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长大后,我可以成为一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毕竟,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有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当今时代的高度来判断和学习这本书。继承、抛弃、继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9
《弟子规》,这部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虽字数不算多,但短短的360句话,却包含了古代儒学所提倡的孝、谨信、泛爱众、亲仁等主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有余力,则学文”,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多的就是“有余力,则孝悌”。首序说的好:首孝悌,次谨信。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孝敬(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理解他们;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上当受骗,要讲信用,对他人的承诺一定要按时做到,不可以把诺言当作是在开玩笑。父母在我们身上付出的辛苦与爱,远比对他们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父母不理解我们,管我们管得太多了,太严了,如此这般那样。可,一句话,不管他们错了,还是没错,我们都不能忘了,即使是错了,他们对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你考虑过的.?错可以改,爱却不能回。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思想升华的过程,而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必要的。爱周围人,爱这个世界,这所到之地,便会多一份宽容和仁爱。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0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事做好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典籍,以获取对自己有益的学问,使自己变得充实。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无常,业无变”这一段,它的意思是说: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问好,下午到家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并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放心。外出离家时,必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让父母放心。
平日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规律,做事也要有规矩,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读到这,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安逸幸福了,每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去玩从来不和父母禀报,等玩累了,天都黑了才不情愿的'回家,回家后父母如果唠叨几句就会觉得烦躁,觉得他们管的太多,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啊。父母这么做都是为我们好,而我们却没有做到子女的本分。但至少现在改变还为迟不晚,我以后一定要多读国学启蒙,要尊重父母,对人有礼貌,不能出言不逊,要懂得体贴关心别人,真正从国学中受到人生的启蒙。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1
〈入则孝〉这一篇,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读完《弟子规》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弟子规》每一条,我几乎都做不到:在家中我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做家务活。妈妈辛苦了一天,还让她帮我检查作业。在奶奶家,总是跟哥哥抢东西,因此总吵架……我在学校显然成绩良好,但是我在家中却如此表现,真不能称为一个好学生。从此我要多读《弟子规》。体会其义,让自己要做到孝敬长辈,有一个好习惯,然后用余下的时间认真读书。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2
窗外的北风呼啸着,昔日高大威猛的大树,也得低声求饶。独自一人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在暗黄的灯光下,翻阅着《弟子规》。眼前似乎浮现出孔子老先生正吟读着那代代相传的经典名句:“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那声音如魂牵梦娆,在我耳边久久回荡。我知道,那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我不是什么伟大的圣人,但我至少知道一个做人的根本:诚信。
细细体会,我才发现这个世界成功的背后也有恶劣的一面:有的人为了得到丝毫的回报,两个原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互相欺骗;为了得到利润,企业利用虚假的赞美、包装过的慌言随便欺骗善良、纯朴的'老百性;看着沿街乞讨的乞丐,忍不住给他们一些钱,可又有谁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人们同情的心理,来为自己谋财。
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朋友,我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其中有一个叫婷,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她很诚实,值得我去信任。如果在你的道德观里没有“诚信”二字的话,那我相信,你的身边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理睬你;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试想,一个政府、机关部门没有了诚信,那么社会上还有多少诚信?
我认为,诚信甚至比孝更重要。因为一个人不会诚信,那他如何去孝?所以,请赶快乘坐诚信的地铁,开往那美好的春天!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3
暑假里我把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深感相见恨晚,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我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价值体系产生了很大怀疑。
《弟子规》讲述的是看似很浅显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可这些貌似浅显的语句做起来很不容易。如果从小时候就学习《弟子规》,会对孩子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小时候不懂具体的意思,会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弟子规》是帮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4
《弟子规》它是一本书,我们把他叫做“宝贝”,因为它里面的每一句的句子,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能认真的按照里面的每一句话去做,那你肯定是个大贤之人。
自从老师给我们每人一本弟子规后,我们就每天都要学习它,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感兴趣,可慢慢地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真正的去把我们学到的每一句话做到。将它当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身有伤,贻亲忧;德友伤,贻亲羞。”这句话我们身体有了伤害,会让爸爸妈妈担忧的,而如果道德上出现了问题会让我们蒙羞的。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在学校的小店问口,进了小店,发现自己口袋里没有钱了,便偷偷的将一本小本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中,老板眼睛闪亮闪亮的,一会儿就被老板发现了,本来老板想告诉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但是最终那位老板选择原谅他一次的机会!他的妈妈知道了之后,感到非常羞,她在心里想:我怎么会生下一个这样的孩子呢?后来跟小孩子讲过之后,小孩子改正了,因为他学过了《弟子规》这本书。
你们看《弟子规》我说的没错吧!这就是一本真正的“宝贝”。我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的说“我”董芳琴,一定要做到里面的每一句,感动大家,让大家都做一个“孝”字在心的人。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15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育我要当一个勇敢,聪明,诚实,孝顺的人。对照《弟子规》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情不自禁地低下头一阵面红耳赤,
我经常跟父母顶嘴,不听他们的'教导,他们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我没做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一次,妈妈叫我吃早饭,可我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就随便应付了一声马上到,然后继续睡觉了。等到我醒来已经是11点30了。我飞奔到客厅,见妈妈已经早早地吃完了早饭等着我起床。我愧疚地低下了头,尽管脸再红也没有用。
还有一次,我上英语补习班晚回家了半个小时,妈妈说我是不是不会背书留了下来?可我没有一点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妈妈便去找老师问一下,老师说我英语课文不会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妈妈再一次问老师,可是老师说的还是原话。我只好承认了。后来回想一下,这件事不应该欺骗妈妈,我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真对不起妈妈。
《弟子规》是我启蒙我好老师,教会我很多,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人。
【弟子规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解释05-31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教案01-02
《弟子规》的教案 03-23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心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