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千字文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字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字文读后感1
之前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看到书上说,应该看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之类的,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于是就想到了看童话寓言。然后我兴冲冲的问言君要书单,言君推荐了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还有便是国内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千字文等节奏感强的作品。
千字文推荐周兴嗣著的,声律启蒙推荐吴冠中插画版,安徒生童话推荐叶君健版,格林童话推荐杨能武译本。选书的原则是:原作者+好译者+靠谱出版社,比如:上海译文,人民文学,中央编译等。
根据言君的推荐,去淘宝选了千字文,声律启蒙,安徒生童话。在看简爱的时候,也在断断续续看千字文,因为千字文比较简单,已经通读了一遍。千字文的每一章都是一首四言诗,配翻译,再配上和诗有关的小故事,是一部袖珍版的.百科全书。
读第一篇的时候,开篇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股熟悉的陌生感扑面而来。熟悉是因为很多小说,都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开头的,尤其天地玄黄还是很多武侠小说喜欢用的桥段命名;陌生是因为,一直不知道天地玄黄的出处和故事,以为是很高深的内容,却没想到原来是文化的启蒙。多读书的好处,就是把很多耳熟能详的的句子和故事,找到正确的注解和出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是中国神话里讲述世界起源的故事。我很好奇盘古的那把斧头是哪里来的,照理说,混沌的世界里应该什么都没有,矿石之类的都是后来盘古变的,那么,盘古开天辟地的斧头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在盘古之前,曾经有过世界,只是因为发生了变故,世界又变成了一片混沌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难倒我了,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朋友可以帮我解答的。
感觉千字文还是很值的看的,虽然很多的道理和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依旧能从这些故事里,汲取营养。
千字文读后感2
我从中《千字文》中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和内涵,它是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有 000个不同的生字组成,四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它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对人类最好的诠释。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学生在朗读学习中,无论思想、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明白了,人世间的万物是从哪来,随什么而失去。让我明白,一个人不光要靠书本知识,而且要亲身实践。
比如让学生会读、会背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这四句千字文和这四句千字文包含的道理(我们对待别人要心胸宽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我们要守信用,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
在教学中我采用快乐互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内容,我在给出一些要求。读完后师友交流这篇千字文的意识,汇报交流结果,学生通过师友合作交流弄明白这篇千字文的意识,了解了它是寓意。我紧接着就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今后怎样与身边的小伙伴相处。这样让学生把课本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加强学生对这篇千字文道理的了解。
通过千字文的教学,让我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明白了,人世间的万物是从哪里来,随什么而失去。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人不光要靠书本知识,而且要亲身实践。
总之,我现在真的是爱上了《千字文》这本书,希望永远记住这本文化,吸取精髓。感受国学瑰宝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应在学生诵读经典,熟记名句,提高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的学问方法,明确中国传之千古的道德精神,感受中国诗礼传家的特色文化,在辩证学习、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一个有君子风范和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人。
千字文读后感3
暑假里,妈妈推荐我读一本好书,让我细读慢品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我半信半疑地接过书,原来是《千字文》。带着疑问和妈妈的任务,我走进了《千字文》的世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乐趣!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的周兴嗣所编,太有才了!四字一句,一共250句,刚好一千个字,故名《千字文》,而且是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啊!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生活饮食、学习品德等各方面知识。虽然它有很多内容我感到不好读也不好懂,但我看了它的注解和配写的故事,又在妈妈的解说下,总算把《千字文》读懂了,它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读完这本书,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首诗,每一个故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读“知过能改,得能莫忘”,我懂得了:知道自己有了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也一定不要放弃!读“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几句我明白了:我们的身体发肤,来自于父母,我们要感激孝敬父母,要好好爱自己,不能损坏它!读“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我知道了水蒸气升华可以化作雨水,露水遇寒可以结成冰霜……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当惜分阴》讲的是陶倪,从小刻苦读书,长大做过很多大官、大将军,无论多么繁忙,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要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书习武,取得了卓越的军功和成绩,成为了一代名人!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珍惜分分秒秒,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这样长大才能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不能再贪玩了,不然真的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妈妈说“古人的道理、智慧都凝聚在一本本经典国学里,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古为今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书、读好书中享受不一样的乐趣吧!
千字文读后感4
在我生日那天,收到了亲朋好友的很多礼物,其中最让我心动的便是小姑送给我的那本《千字文》。
以前,就听爷爷讲过《千字文》的来历: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
我想,如果这是真的,那也太神奇了吧?今天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于是,我对它爱不释手。但是很难理解,所以我必须认真地看,慢慢地阅读。《千字文》里内容丰富多彩,构思新奇。全文四字一句,共两百五十句,刚好一千个字,怪不得是“千”字文啊!
我从《千字文》中学到了很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古人很早就有了惜时的意识:“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都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说明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还有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膳餐饮,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是说平日生活要节俭,一日三餐只要口味合适、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吃饱了的时候,大鱼大肉也可以吃,没东西吃的时候,酒糟糠皮也可以充饥。这让我想起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挑三拣四,真把自己当“小皇帝”、“小公主”,一味地娇惯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喜欢这样的经典之作!我期待,下次生日,小姑会不会再次给我这样的惊喜呢
【千字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读后感_读后感05-06
堂吉诃德读后感-读后感07-07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 读后感03-0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21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9-22
读后感06-23
关于意林的读后感 《意林》的读后感08-07
活着读后感12-31
雷雨的读后感01-06
穷人读后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