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时间:2020-11-25 12:16: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读罢《失去灵魂的卓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刘易斯对哈佛各个方面的忧心忡忡。从教授到学生、从教育到社会,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织构成了一张网,勾勒出当代大学面临的普遍困境,同时也和我国大学普遍面临的困境大抵类似。而这困境又并非一言两语可以解构清楚。

  大学之中,学生和教授是两个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加上教育过程本身,分别是学生、教授、教育三个主体;大学之外,社会对大学的看法、期待、要求统一看作社会一个主体。分析大学的困境就需要我们从上述这四个主体——学生、教授、教育、社会来进行探讨。

  关于学生,刘易斯在书中的若干章节概括下来一共提到了包括追求、沟通与合作、竞争、兴趣爱好、道德在内的几个主题。联系当代国内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环境,虽然不能说完全一致,但也足以作为参考。对未来茫然无知,水课程刷绩点,在校内的小圈子内锱铢必较,同学之间以邻为壑......这种现象背后,不仅仅是学生们追求不清晰、竞争大于合作等表面原因,教授对学生缺乏引导、学校以绩点为排名的导向、社会对学历门槛的要求提高,这些看似间接的原因却是使学生在大学中陷于水深火热的背后推手。

  而至于教授,夹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向上需要发表足够的论文达到指标,向下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这两个任务单独拿出任何一个已经足够教授尽毕生之力颂之,但这两个重担却不可避免得都要压在教授肩上,这样教授一方面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科研,一方面不可能在学生上分太多的神。同样,这种现象背后也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制度问题,学校的制度受到大学的排名计算方式的影响,而社会又会根据一所学校的排名分配给这所学校对应的资源。此时,教授就作为学校用来维持或提升排名的论文机器,教学反而成了不被重视的次要目标。

  教育过程本身也难免于被学生、教授、社会三个其他主体影响。除了分数这种评价标准,根植于当今教育体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在书中也是被反复提到的一点之外,教育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同样不容小觑。例如,惯于接受“有用”知识的学生对那些非学术的课程常常不屑一顾,认为这些课是水课;教授因为无暇对课程做出迭代,要不就是照本宣科将专业课讲的乏善可陈吗,要不就是让助教设计作业,以至于作业难度脱离了教授的控制,常常出现教授无法解答同学们关于作业的提问等情况;而为了满足社会上对于热门专业的需要,学校有时也会推出一系列实验班来满足这一部分需求,这些课程设计往往既不成熟也不合理。

  同时,社会也并非纯粹地将大学看作学校。公司、资本希望大学作为培训机构和研发机构一边提供人才一边提供科研产出;有些家长希望大学作为服务行业可以拿钱办事;有些家长又希望大学可以公平地培养每一个学生。各方需求或有相互掣肘或有利益冲突,但却共同构成了一个合力将大学牢牢束缚在一个中庸的境地。大学看似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所作的多数改革也只是隔靴搔痒,不敢越过由各方利益修筑的雷池。

  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四个主体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使得包括大学在内的教育体系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体系,难以撼动。而这种稳定,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而是以消耗多样性为代价的单一评价反馈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各个教育环节用近乎同一种指标量化一个学生、一个教授、一个学校的价值。本是多元发展的学生、一个教学相长的教授、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校,在这个体系下被一个个单薄的指标量化并拿来比较,以区分高下后安排资源。

  为了争取在这评价体系下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每一个个体都被激励着去优先发展能提高自己在这评价体系下更有优势的方面:学生的天职成了学习,教授的天职成了科研,学校的天职成了学术。这样的鼓励必然伴随着其他方面的淡化和牺牲,毕竟在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得必然有失。而书中提到的多数问题,国内大学面临的多数问题,归根到底,本质都是由单一评价标准引起的片面激励所导致的。

  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改变却不是去单纯地破坏现有评价体系,因为社会资源同样需要按照某一标准分配给每一个个体,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更丰富更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把焦点不止集中在“学习成绩”、“科研业绩”、“世界排名”上,而更多关注综合能力、看到更立体的世界。

  规则往往与思想观念相互成全也相互制约,正如商鞅奖励军功是以民风尚武,也正如多年来的小中高考制度使分数概念深入人心。当衡量学生的进步不再用各科成绩、衡量教授的水平不再用论文引用量、衡量学校的特点不再用院系排名时,或许这个社会也会收到一种信号——这不再是一个仅仅以单一标准衡量个人的社会,学生便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事情,教授也可能用更多的精力优化自己的课程,大学也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这种想象,或许仍需要各方付出巨大且持久的努力,但相比当下日益恶化的困境,却是属于当今教育的“出埃及记”。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相关文章:

1.冬天,失去了灵魂写景作文

2.追求卓越读后感

3.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4.《失去的一天》读后感

5.冬天的灵魂作文

6.失去的友情作文

7.失去友情作文

8.冬天的灵魂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