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时间:2025-02-01 15:28: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褒禅山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1

  近日读王安石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文章讲述作者与三位朋友同游褒禅山时,作者被山洞中瑰丽的景致所陶醉。当他游兴正浓时,一位同游者的怠惰、胆怯,再三要求出洞,声称"不出去,火把就要燃尽了",其他几个人受了他的感染,也担心火把熄灭的严重后果,就陪他一同返回。这次游览的深度不足他人游程的十分之一,因自己的盲从而没能尽兴,成了王安石此后的遗憾。

  徐志摩先生游览风景名胜时,曾表示不要玩伴,主张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甚至称女性游伴是美丽的花蛇,他的这些话潜藏着隐患。尝闻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人旅行在大自然里,容易发生各种料想不到的意外,遭遇险情将无人营救。此公单人独行秉性,冒险有余、谨慎不足的个性,造成飞机撞击山崖的惨剧,这次意外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以致造成文学巨星坠落尘埃的遗憾。

  一次,我们同事七人去成都学习一项先进技术,期间抽空瞻仰了武侯祠和昭烈庙。因各人的爱好不同、兴趣各异。当我沉浸在三国故事中,与神龛上诸葛孔明麾下的部属一一对号入座,以及欣赏镶嵌在墙上颂扬诸葛的众多石刻,尤其是我熟悉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时,一位同伴催促道"这泥巴菩萨有么看头,不是等你们两个,大伙坐上一乘车子就走了。我本来还想去观赏听鹂馆啼叫的.黄鹂,在游伴催促下只得悻悻离去。

  1958年是火红的年代,我和工友白天漫山遍野的工地上挖炼铁的洞穴,在旷野里架设临时照明线路,晚上参加红专学院的夜校读书。往往附近炼钢炉的鼓风机启动声响,教室里顿时灯暗如鬼火,再加上年轻的我实在劳累,往往上课不久就酣然入梦。尽管夜校报名时,曾以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自己,决心做一块好钢,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绝不到垂老时再悔恨。虽然这夜校环境十分恶劣,但它却不能继续存在,在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大好形势下,红专学院只得停课以钢为纲了。

  六十年代的前期,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三年困难时期,工农业有条不紊地走上正轨,工厂领导号召青年职工参加业余学习,我就积极报了名,学习电工及电子技术,憧憬做一名青年鲁班。在两年的夜校中,我非常认真,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我做了,他没有布置的我也做了。因此为了我一人,额外增加老师改作业的负担,我感到非常内疚。只是让老师高兴的是,每回作业都是100分,成了班上的佼佼者。刚刚我感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无限乐趣时,聂元梓的一篇大字报问世,击碎了我与其他青年求知的美梦。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发出了一篇篇的战斗檄文,仅仅只知道埋头读书就会成为白专道路的典型,革命青年要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伟大的无产阶级。正规的大中小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职工夜校焉能独存于世。

  七十年代末恢复了高考,似乎学习的机会又来了。可惜我从一个享受父母荫庇的小青年,后变成两个孩子的父亲,除了要天天上班养家以外,还要和爱人一起抚养孩子、督促辅导孩子的作业,只能在睡梦中重温学生时期的旧梦。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回顾此生,我仅仅只是没有游完"褒禅山"全程的一名游客,亦是一块没有练成好钢的半成品。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2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这两点讲的虽只是治学,但却反映了王安石那种百折不回、敢于创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风,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王安石在游记中说: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了观察,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东西不加以观察,道路平坦,距离又短,游览的人就多;道路艰险,距离又长,来到的人就少。世界上的奇妙雄伟的壮丽很不平常的风景,却往往产生在艰险遥远、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理想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理想,又不盲从别人停滞不前,走到黑暗得看不清路的地方,没有外力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足力完全可以走到(却没有走到),这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是值得悔恨的;尽了我的心,仍然不能到达目的地,自己可以不后悔,又有谁能讥笑我呢?

  无论办一件什么事,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干,都是成功的,至于结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马家军拥有"东方神鹿"之称的王军霞,在奥运会获得了5000米跑世界冠军,在10000米跑时只得个亚军,但她尽心尽力去拼搏了,仍然是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马庆洲经常说:"干事努力不努力是我们个人的事,成功不成功是上帝的事!"我们只能努力去干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至于结果如何,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就象文学创作,马庆洲在一些报刊上谈到:"写出来是第一种成功,刊登不刊登都是第二种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世界上很多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有些事情今天看来可能是成功的,明天再看时可能就又是失败的;一些事今天看来是失败的,明天再看又是成功的。要以成功论英雄,怎么定这个"成败"?岳飞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屈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万里长城在秦朝就是罪恶的,今天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当时长城就有这么高的荣誉,孟姜女还敢把长城"哭倒"八百里?

  成与败不是我们个人所能预料和决定的,我们要有成功的方向,向这个方向努力,探本索源,查出事情的真伪,发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考虑这些事情合理的成份,哪些是该吸取的,哪些是该舍弃的,认出了庐山真面目,才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上攀登,最终达到山峦的顶峰,览尽无限风光!

  现在我们很多人在干事业上,往往见难止步,或听信了别人的一两句话就信以为真,别人说萄葡是酸的,自己就不敢再尝了,哪怎么知道萄葡的滋味?别人的话不是不可以听,但听了以后要分析、要揣摸,看看是不是有合理的地方,还是有夸大其词的成份。寓言《小马过河》中那只小马在过河时遇一松鼠,说那河深得不得了,千万别过;小马又遇一头老牛,老牛对小马说,那河浅得很,只能湿过脚面。小马没听它们的,自己去试了一下,结果是:那河水没有松鼠说的那深,也不象老牛说得那么浅。小马如不去"探本索源",怎么知道那河到底有多深。遇事要了解它的真相,一是要亲自去试一试,二是要善于思考,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有了这几条,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2-01

《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12-02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诗赏析10-23

游大明山小学作文04-22

关于山的周记08-16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01-23

游喇嘛山读后感11-30

国庆游周记09-04

父爱如禅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