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59: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作者王春易。本书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结合数十个案例,提供众多实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让核心素养目标落地。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教学理念:

  看见学生 授之以渔 教学相长

  最近有幸拜读了王春易老师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深受启发。本书立足核心素养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从我们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我们提供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当我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核心素养”一词,便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呢?通过阅读与学习,我明白了,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那么,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本书从七个维度向我们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学习与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从课程标准的核心地位出发,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将宏观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课堂上,注重单元重构,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真实体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让学习真实发生。不要盲目地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设计能驱动教学目标实现的、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核心任务。

  第三,建立“大资源观”。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大资源观”:一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切能支撑学生学习的环境、人员、材料、工具都是资源。教师应该做好甄别和筛选,做好优化与整合,以服务学生学习。

  第四,注重过程性评估与指导。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员。结果检测固然重要,但我们更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敏锐地捕捉不同学生的认知动向,并给予个别化指导。

  总之,在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生的体验、体悟,更强调学生的深度参与,“从教走向学”成为必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积极探索,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