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实用(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昆虫记读后感1
不要以为科学就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颗镭。法布尔告诉我们,其实科学还是身边的一只蚂蚁、一只蚱蜢。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云云,他们都是科学,都是我们身边的触手可及的事物。
法布尔用他的《昆虫记》,让我们明白其实科学离我们一点也不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昆虫记》是成功的。他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简便诙谐,充满了情趣。在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此时,一个个昆虫的故事就像活的一样浮此刻我的眼前。
昆虫无处不在,科学也无处不在,只要你细细观察,处处留心,你,也是一个科学家!
昆虫记读后感2
这个月,我在业余时间读了《昆虫记》,这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杰作。
《昆虫记》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作品。作者法布尔用一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的世界——大自然。我钦佩他的毅力和毅力。
这本书所写的昆虫让我觉得很有趣,这要归功于作者平时的仔细观察。例如,螳螂的大腿下有两排非常锋利的锯齿状尖刺。在这两排锋利的锯齿后面,有三颗大牙齿。松毛虫在8月的前半个月产卵,它们的卵是白色的小圆柱体,像一个小手电筒,大约一英寸长,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宽,包裹在一对松针的根部。鸡蛋的颜色是白色和红色的,看起来像丝织物,层层鳞片,像屋顶上的瓷砖,覆盖在圆柱形鸡蛋上。
昆虫世界非常美妙。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松蛾会预测天气,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正是这本书告诉了我这些昆虫的秘密。有些昆虫的思维方式比人的`思维方式要高,比如赤条蜂。当它们给鸡蛋留下食物时,它们会使毛毛虫失去知觉,无法移动,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食物就不会腐烂,保持新鲜。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昆虫世界里还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让我们仔细观察,深入探索生活,我们可能会在自然界中找到更多的秘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昆虫记》,希望没看过的朋友也能看一看!
昆虫记读后感3
自从读了《昆虫记》,我明白了:萤火虫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麻醉的药;鸽子为什么飞到几百里远的地方也能返回它原来的鸽棚;燕子能够从它在非洲的居住地漂洋过海重新回到旧窝定居;猫为什么能从第一次见到的大街小巷返回家里……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连一个字也不想看。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萤火虫的麻醉的药是从它的哪一个器官散发出来的?我查了电脑,查了动物大全,连一点线索也没有,突然我想起书包里装着妈妈给我新买的'《昆虫记》,我开始翻开书包,哇噻!找到了!我翻开书,第一篇就是写萤火虫的麻醉的药,真是天助我也!我连心读起第一章:萤火虫的麻醉的药。读完了,我拿起笔,把那一章的大概意思写在了试卷上。
还有一次,我不懂蝉吃的是什么食物?我又再一次请教了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知道了蝉既是益虫,也可以说成是害虫,说它是益虫是因为它不对人有害处,说它是害虫是因为它的食物是大树的汁液。
这本书给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4
《昆虫记》是一本依据对昆虫的习性、生活详尽、真实的视察而写成的一本不行多得的书。书中记述的昆虫的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真实状况,而且作者描写手法轻练清楚,文笔幽默搞笑,因此,该书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本人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
打开这本,我首先望见的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和我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这本书的赞扬。这引发了我剧烈的新奇心,是怎样的一本书能让这二大巨匠做出好评呢?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法布尔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视察和探讨,所以他笔下的小虫子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溢了灵性,让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就连一般人厌烦的食粪虫也让人看了觉得妙趣横生。在全部的.昆虫里面我最喜爱豌豆象,它长的小头、大嘴、身着褐色斑点的灰衣裳,长着扁平鞘翅,尾腿部有两个大黑痣,有个和它实际极不相符的名字“象”。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它可以让你增加有关昆虫方面的学问,也可以让大家了解作者那种似散文诗般的写作方式的美妙。
昆虫记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相信这本书对你并不陌生,它的作者法国的亨利·法布尔。单单从书名上看,就已经开门见山,很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一本关于昆虫的书。从内容上看,也是精彩绝伦。
我在阅读《昆虫记》的时候,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生物百科全书,书中处处充满了文学气息。《昆虫记》不会像其他的百科全书一样枯燥,乏味。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巧妙的将人类和昆虫联系在了一起,把人类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放进了昆虫世界里。他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昆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见解。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无论强大还是柔弱,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虫这些飞行于天地之间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过它们。因为它们的生命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读了这本书心中深深受到了感动。原来众生平等,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昆虫们和我们一样,也在不继地说着话,唱着歌,跳着舞。在属于它们的乐园里。在城市或田野中行走时,一座被遗忘的花坛。或是一段尚未整修的河堤……。也许都有它们的身影,或许连草根底下也会成为它们的乐园。
我十分敬佩法布尔,他为了探索大自然而勇于付出的精神,让世人铭记。
昆虫记读后感6
在暑假里不经意的翻开一本《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作家法布尔写的。里面描写了很多很多栩栩如生的昆虫。我以前很讨厌昆虫这类东西,因为我觉得他们很恶心,但自从我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就对昆虫产生了兴趣,经常蹲在路边看蚂蚁。
《昆虫记》这本书的用笔优美,写了很多很多小虫子的活动经过。而法布尔观察的特别仔细,比如说“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这句话就描写的很仔细,让人易懂。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松毛虫这个地方了。他讲的是松毛虫的卵被装在一个小小的筒子里面,这个筒子是用白色的丝做的,带了一点点淡黄色,中间还有一层红色的丝,Verybeautiful。上面还覆盖了很多很多的'小鳞片,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有一次法布尔把他们放到了花盆上面,然后他们就一直绕圈圈,绕圈圈绕了半天,还是没有碰到,后来一些冒充走累了就跑到了花盆里的土上面。后来终于有一对松毛虫,慢慢的往下爬了。最后这些松毛虫终于脱离了这个噩梦。我觉得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当然《昆虫记》里
还记录了其它很多有趣的昆虫,比如织网大师蜘蛛,建筑大师蟋蟀,酿蜜大师蜜蜂等等。他们都让我着迷。
读了这么一部好书,又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个寒假真是没有虚度光阴啊!
昆虫记读后感7
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昆虫,有一些我们都没见过,连它的名子、外行、大小和形状都还不知道。但从我读了《昆虫记》,对于昆虫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而且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的昆虫学家,所以他一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奋斗。但那时候他爸爸和妈妈都不让他去进行一些危险的`观察,他就偷偷的去。
记得有一次:他去爬一座离他家很近的山,在这座山顶上,有一大片他很感兴趣的树林。那次爬山,他用了很长时间。突然,他发现在他的脚下有一只十分可爱的小鸟。很快他就找到了这只鸟的巢。这个巢是用干草和羽毛做成的,里面还排列着六个纯蓝色的蛋,十分光亮美丽,他就拿了一个。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一个牧师,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牧师。牧师说:“这种鸟叫萨克锡柯拉,你不可以这么残忍,去抢可怜的鸟妈妈的蛋,从现在开始,你要把蛋送回去,以后不能再碰那个鸟巢了。”回家时天已经很晚了,这件事让他一生难忘。
我想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时候一定非常着迷,常常会忘记了时间,可能他还会把他看到的写在一张纸上。《昆虫记》我虽然才读了一点,但我已经知道了许多昆虫的名字、外形、大小和种类。
现在,我真想告诉法布尔,我会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会把他写的《昆虫记》认真读完。
昆虫记读后感8
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在田野中捉小虫子,因为我那时认为它们是我在童年是最重要的玩伴,正是怀揣着这种情感阅读了达尔文的《昆虫记》在这部作品中我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昆虫王国,在这里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昆虫上的知识弥补了在昆虫科学上的欠缺。达尔文倾注了许多心血在这本《昆虫记》中,他对那些昆虫的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处理的非常到位,所以说他为我们世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昆虫世界并且《昆虫记》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全书大概描述了32种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在这些中有一种令我印象深刻也许是因为那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我才会对螳螂记忆颇深,螳螂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更要长一些。总而言之它拥有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体并且它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可以说它是一种温柔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对这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昆虫记读后感9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更是文学家,他将昆虫们谱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丰富了我的眼界,让我懂得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更懂得了它们的皮囊下还有“有趣的在灵魂”。原来昆虫的世界也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的!
大自然中,除了有我们人类的世界,还有昆虫的世界。让我们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好奇。这个多彩的昆虫世界,是在他在“荒石园"里一点一点发现的,他不怕来自太阳的暴晒,不怕来自风的咆哮,也不怕来自雨的呐喊,他与自己家人或邻居的帮助下,孜孜不倦地去观察它们,用勤劳的汗水把它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了下来。
在这本书中,有为了保护自己而装死的大头黑步甲,它们可是昆虫世界的装死专家,有用湿土造房筑窝的蝉,它们用自己机智的大脑制造了畅通无阻的'通道;有名叫“米诺多蒂菲”的甲虫的昆虫中忠诚夫妻的典范:美丽的大孔雀蝶是个结婚狂,可以在黑暗中,越过障碍找到自己的煮中人,还有能工巧匠一一圣甲虫,它们的梨形粪球十分有名,每一个看起来都很像一个件艺术品,非常漂亮。
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勤劳的蚂蚁竟然是一个捡食者,为了得到蝉的食物而将蝉“五马分尸”,蚂蚁竟然会这样残忍,真是让我不敢相信啊!
它让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对昆虫的世界流连忘返,让我对昆虫改变了认知,让我不再伤害它们,更让我在大自然中展翅翱翔!
昆虫记读后感10
这本《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亨利.法布尔。他写的《昆虫记》里面,有好多昆虫的名字,有很多是我连听都没听过的,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两种蜂的名字:竹蜂、马蜂,但没听说过什么采棉蜂、采脂蜂……
竹蜂和采脂蜂的居住之处颇为有趣,它们是住在遗弃的蜗牛壳里。那些爱捉弄蜗牛的朋友们可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倒霉的正好拿到的是已经居住了采脂蜂的蜗牛壳,那就只能怪自己了。采脂蜂往往选蜗牛壳中大小适宜的一节做它的巢,它们常常用细砂嵌在树胶上做成有图案的膜。在用树脂和沙粒做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沙拉、细枝等做的壁垒。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有两间房间,一间大的给雄峰住,一间小的给雌蜂住,因为采脂蜂的雄峰比雌蜂大。
有时候,采脂蜂筑巢的`时候,会因一个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剧。如果采脂蜂在一个蜗牛壳中筑巢,但它却不知道蜗牛壳已经有主人了,等巢里的蜂长大了,它们咬破了胶膜,冲破了防线,想解放自己。但是,它们的通路被一个陌生的家堵住了,因为这壳原本的主人的幼竹蜂还在孕育。就这样,可怜的幼采脂蜂就因母亲的一个小疏忽就结束了生命。
这一个小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小小的错误是不可忽视的,它可能会酿成一个让自己终生后悔的结果。
昆虫记读后感11
“我在实验室里养了几只狼蛛,它们被我安置在泥盆中。我经常观察它们,见过许多它们猎食时的场面。它们把强壮的身体藏在洞中,只露出半个脑袋,眼睛四下观望,非常警觉。为了能够随时跃起,扑向猎物,它们把腿缩在一起。这种姿势它们一保持就是几个小时,耐心地等待着猎物经过。可能大半天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只要有机会降临,它们就能把握住。无论是蝗虫、蜻蜓,还是什么其他昆虫,只要它们从洞口前经过,守候已久的狼蛛便迅速窜出来,跳到对方身上,同时用毒牙狠狠地扎在对方的要害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一瞬间结束战斗。”
这一段令我感触更多。我从黑肚狼蛛的捕食可以看出,他是那种一击致命的杀手,那种非常理性的动物它在洞口耐心地守候。许多昆虫都没有耐心,没有恒心,但是狼蛛知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也明白,如果自己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恐怕早就饿死了。所有我们应该学习狼蛛这种精神。
虽然狼蛛是一个很可怕的冷血动物,可是他的智慧与生活方式,真的给我上了一节十分重要的课。
昆虫记读后感12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知识是课堂上学来的,也要从课外书里学,《昆虫记》就是一本好书,它里面记载了法布尔每天观察昆虫的点点滴滴,《昆虫记》是法布尔观察日记。
《昆虫记》是著名学家法布尔写的一本昆虫资料,里面描写了蜘蛛、蜜蜂、蚂蚁等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常常都在什么地方出现,长什么样,进食、产卵、睡觉都有,不管是哪种昆虫,无论品种有多少,法布尔都把它们写得清清楚楚,就连他们怎样说话都写下来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拥有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长大后要像法布尔一样,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我知道,不论成为什么科学家,缺少学习、勤奋和观察是不行的。如果缺少这三点,你甚至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从现在开始,要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创新,多动脑动手,创造一些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受到了启发,给了我一个梦想,让我懂得了要去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法布尔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昆虫记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读完之后,我就对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十分敬佩。因为法布尔观察得十分仔细,把昆虫的细节和特点都详细的描述出来,如果换作我的话,我可能早就不耐烦的`走开了。
《昆虫记》这本书里写了几百种昆虫,详细的介绍了它们的特点。有蜜蜂、蟑螂、屎壳郎、飞蛾……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好比半个手掌,小的好比指甲盖。作者把每个昆虫的外形、颜色、食物、特长、生活环境以及像什么都写的非常清楚,让人读后如见实物,一目了然,可见作者观察的是多么细致,多么认真。而且书的内容一下子就让读者沉迷其中,一看就停不下来,比如飞蛾类,作者就写了好多种蛾,有色彩斑斓的大孔雀蛾,有小阔条纹蛾等等,作者对每种蛾都描述的一清二楚,这也反映出,作者法布尔在之前的观察中,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大群孔雀蛾在一起飞来飞去,它们身着栗色蛾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好似一双双“大眼睛”,这是它们典型的标志,这场景就像一幅画,真是美极了!
《昆虫记》这本书写的真是太好了,如果你也感兴趣,那就赶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昆虫记读后感14
刚看到这本书,感觉封面十分有趣。打开这本书阅读之后。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里面写了许多我不知道的昆虫,它们有些是有趣的,有些是很可怕的,有些是爱劳动的,千奇百怪!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采脂蜂和黑走甲。我们先来看看采脂蜂吧,采脂蜂是一种很聪明又狡猾的昆虫,它们利用别人现在的房子作为自己的房子。比如它们喜欢用蜗牛壳做自己的房子。它们还喜欢用小碎石,把它们牢牢地固定在蜂巢上。那用什么黏合剂呢?原来是琥珀黄,这种黏合剂还可以溶解酒精,具有浓烈的树脂味。
再来看看黑步甲,它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会装死。它每次感受了危险,就会进入假死的状态。如果你不信,你可以用手把它摆弄一会儿,接着把它夹在手指头中间,最后转动几下。你就会发现此时此刻,它的触须、触角都会纹丝不动,很多时候,这种假死状态让很多动物和人信以为真。它还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不过,我一直很好奇,尽管是很厉害的昆虫,金龟子都得让它三分,为什么它还是喜欢假死呢?
昆虫世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15
《昆虫记》一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十分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能够看,可是,他却从小就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读《昆虫记》时,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足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
法布尔的《昆虫记》里,那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自我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一下子聚拢过来。我明白了原先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动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我的儿子养,而是为了自我的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的读后感03-10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04-06
《昆虫记》读后感09-25
昆虫记读后感07-03
昆虫记的读后感10-15
《昆虫记》读后感10-27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14
昆虫记读后感06-13
昆虫记的读后感09-21
《昆虫记》优秀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