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05 12:52:2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1

  近期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

  记得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2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曾几何时,书籍也让我废寝忘食。而今,因为种种原因,很少有时间去细细品读一本书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书仍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前进途中的一盏明灯。

  暑假时买了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直还没看。寒假到了,有的是时间休息,我也该给自己充充电。今天天气不错,就在太阳底下看了起来,这一看顿时产生共鸣,心中那把阅读之火再次被点燃。

  书中有多个章节谈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一个人可以不懂得数学、物理和化学,可以不会说外语,甚至可以淡化其他的兴趣爱好,就是不能没有阅读。当然,这种见解略显偏激,但也道出了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丰富的学识,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有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先有一桶水。可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不对。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相信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的经历。毕竟,人脑不是电脑,总会有知识漏洞。“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因此,开凿一眼泉,是当务之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通过广博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自己应该把阅读当成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当成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更要有责任使我们的学生也走上这条可以寻觅到人之幸福的道路。就如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不但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所有教师也都是读书人,而这一个由读书人组成的教师集体共同把孩子们带入了阅读这个阔大、迷人的世界。

  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难题,教会了我如何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对于这类精华,我们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写读后感和摘记,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便于日后比较,分析和总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多读文思泉涌,多写笔下生花。多想多写多记是读书的好方法。

  故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有一节提到“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也让我产生无尽的思考。常读书,常思考,常积累,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反思,从读书中提炼精华,并写下来,也能让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人生的一种目标,把生命的浪花融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教师的魅力、威严、智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书中获取的,所以读书时幸福着,写作时亦幸福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学记》读书笔记03-31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03-08

《教育学》读书笔记08-10

初中生跟老师顶嘴检讨书11-15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03-14

《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12-18

跟老师承认错误检讨书11-19

教师读书笔记08-26

教师跟岗培训心得体会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