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父爱> 父爱的作文

父爱的作文

时间:2025-07-02 07:01:15 父爱 我要投稿

父爱的作文汇总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爱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爱的作文汇总3篇

父爱的作文 篇1

  我们会很自然的接受母亲的爱,却难以察觉到那无言的父爱。特别是在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不仅不能体会到父爱的深沉,还会很轻易地将它忽略。待到年纪渐长才能够慢慢感受到父爱,待我们懂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已经暮年将至了。

  虽还没有历经很多的人事变化,却能够渐渐明白爸爸的付出与对我的疼爱。我此刻的心情,父爱一次像是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坎上。

  若隐若现中,这座大山上不曾有任何草木,只是一堆石。可它却又是那么地高大,直插云霄,凛然一鼓雄浑的正气,不可轻谈。正如朱先生所绘的那一幕:“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乍一看颇有点儿滑稽的味道,细细品来却又是另一份深情。

  父亲已是中年之人,儿子即将回学校,对几个熟识的茶房再三嘱咐,一定要帮忙照顾好自己的小儿,终于还是不放心,又亲首将儿子送上车。临分别时,还要去买几个橘子,恨不得替儿子打点好一切。这便是父亲了吧!尽管自己肥胖的身子使他在翻越栅栏时困难了些,可父亲并不在乎这些,儿子竟可以安危大于父亲的一切。父亲竟可以如此地忘我!在这简单的其中也透出一丝伟大的父爱!

  我不禁想起有一年,我独自从上海回故乡时与我的爸爸在车站分手的'场面。爸爸本来是要和我同回的,可我固执地想要锻炼一下,拗不过我,他只好同意。好一会没见着他人,我便以为他走了,等到车快发动时,他又很急地跑上车,给了我一袋儿东西,有报纸、水、零食之类的。想来他是怕我寂寞,给我打发时间的。我这才发现爸爸是个极细心的人。随着爸爸走下车的一刹那,我感到鼻子一阵酸,他朝我挥了挥手,转身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久忍的泪终于流下

  朱先生时常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父亲和的背影。无论多远,无论多久,父亲会一直在他心中,父爱一定会照亮我们人生的路途!

父爱的作文 篇2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又是一位按摩师。他很爱我。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

  今天中午放学时妈妈不在家,因为今天是妹妹的生日。人们都说:“孩子的第二个生日去姥姥家过。”妈妈和妹妹去了姥姥家,家中只有我和爸爸。爸爸问我:“今天中午吃什么饭?”我说:“吃方便面吧。”我拿了俩包方便面,当去拿碗时看见锅里有俩只大螃蟹,我吃惊地问爸爸:“爸,这谁弄的大螃蟹?”爸爸说:“哦,忘了和你说,那是你妈去市场买菜别人给了四个螃蟹,你妈拿走了俩个,说是捎给你姥姥,留给你两个。”

  我一看到盘子里的螃蟹,一个大一个小,我把那个小的螃蟹津津有味地吃了。我又说:“爸,我给你一个,我吃一个。”爸爸说:“你吃了吧,我不吃。”我慢慢地把大螃蟹吃了。

  我知道爸爸是舍不得吃,留给我吃的',我更深知这就是父爱。

  我是一个充满父爱的孩子。

  我爱我的爸爸。

父爱的作文 篇3

  《向日葵》讲述了一对父子的故事,影片的叙事结构严谨缜密,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间段:1979年9岁的向阳,1987年20岁的向阳,1999年32岁的向阳,20xx年成为父亲的向阳。张庚年代表着老一代的中国人,代表着经过那个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向阳代表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叛逆却又不失向上的精神。

  贯穿电影始终的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融合,从影片开始时弹弓的一射,映射了后来儿子的叛逆。父亲严厉的管教,那蛮横的爱决定了儿子的一生。

  向日葵偏爱艺术,更偏幸人格。

  父亲爱向日葵,在自家不大的院子里拿着小铲子为那些绿色的花芽松土,看向日葵在某一日挺拔俊朗;家中也常年挂着向日葵的仿真油画。

  或许,父亲在对向日葵的热爱中也变成了它——刚正、偏执、精神洁癖。而影片的三条线更是透彻地展现了张庚年的痴顽与不化。

  父亲对儿子的管教,一句话来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一种把孩子当作自己财产的思想,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要把儿子的未来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画画。儿子的接受是无奈的,对父亲的服从是不要理由的,而且母亲作为第三方并没有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所以儿子和父亲的冷战始终没有停止。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如大多数这代中国人经历的那样,儿子用自己的力量反抗,以求在父亲要求的原则下面获得最大的自由,并且想尽办法离开父亲的控制。父亲的威慑力在一天天的减少,儿子等待完全自由那天的到来。可是当儿子成家立业后,生活依然被父亲的阴影笼罩着,尽管矛盾冲突不再那么剧烈。儿子终于在是否生孩子这个问题上,说出来心中的死结,他希望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向阳得知父亲逼迫女友流产后的离家出走。一夜过后,父亲找到了向阳,而向阳看到父亲后拔腿就跑向河水凝结的冰面。张庚年在追逐过程中不慎掉进了冰窟,向阳闻声回头,却有些漠然地看着在冰水里挣扎的父亲,过了许久,才终于伸出手将父亲拉上冰面。在这里,与其说是儿子对父亲憎恨与爱意的胶着,我更愿将其看成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拉力赛。向阳最终因为亲情又一次选择放弃自我,回归父亲的严苛与专制。

  每一个孩子,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对这样的父子家庭都体验至深,父母老了,儿女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甚至不在同一个国家,每年的春节才回家一趟。周围的人都称赞他们的父母养育了一个好儿子/女儿,可这样的父母内心真的高兴吗?人老了到底需要的是亲情,希望儿女在自己的身边。我的姥姥以前和我说过:你的妈妈一到我这里来我就恨高兴,很想吃东西。就是这么平常的一句话,透露出多少的亲情爱在里面。

  张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一个狭小的家庭里的故事放置在社会的宏大叙事里,并令观众由此不自觉地扩展到整个父权社会的历史中去。让观众不仅惊叹于导演对于故事本身的驾驭能力,更有感同身受的认同感。正如导演张扬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二十年的时间也是我成长的二十年,我亲身感受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对这种变化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慢慢地就变成了这部电影……”在向阳的画作前,父亲和向阳平等的握手。这次握手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意味着父亲的渐渐隐退。年老的父亲在年轻的向阳身上找到了令他觉得自己可以消亡的东西。他伸出了手,却永远的失去了作为父亲的标志。

  影片的后面,向阳用DV记录了自己的孩子出生的过程,真实的画面不仅透露了向阳已经做好了成为父亲的准备敢于面对近乎残酷的出生,也传达了某种讯息——生命的传承和繁衍是在父亲的窥视中完成的,要打破这种窥视是需要孩子的.不断成长以及与父亲的不断模仿的。向阳的父亲消失了,他可以远离父亲的阴影和窥视了,但是他自己却又成为窥视孩子的父亲。父子的角色转换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圆满的终结。

  影片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物。比如说父亲的邻居。他总觉得在那个年代里亏欠了父亲,所以一直帮助他们,把该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父亲。这是一个朴素的人物形象,甚至可以说有点平庸,甚至我都没有记得他的名字。但是,我记得清楚地是他一向宽容平和的心态。也许,他的安排就是为了让观众在不断对比中产生对父亲的深刻认识。他对自己的儿子就没有太多的奢望和要求,更多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教。这是一种未尝不对未必不可的态度。年迈的他和父亲相互依靠,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相互支持,在棋局的对弈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许他是糊涂一世,也许他是看破世事的大智若愚,当他死去的时候是那么平静,但是这也是生活的一个玩笑,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玩笑。

  一年后,张向阳的孩子终于出生。父亲默默的在门口插上一盆向日葵欢迎他们回来,一如30多年前张向阳出生时的情景。可父亲他,并没有出现。

  “他一定,在这世界的某个地方,静静的注视着我们,注视着我们的孩子。”电影的最后,张向阳无限感慨的这样阐白。我想,他再见父亲的时候,必是乖乖的做出补偿,好好爱父亲,也好好读懂父亲的如山大爱。

【父爱的作文】相关文章:

父爱 父爱作文精彩11-24

父爱作文《父爱的温度》07-01

父爱如山作文父爱作文04-05

关于父爱的作文:伟大的父爱04-16

父爱如山的作文_父爱如山作文作文01-07

父爱的作文01-02

父爱的作文08-29

父爱的作文12-19

★父爱的作文10-25

父爱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