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父爱> 父爱作文

父爱作文

时间:2024-01-07 17:07:00 父爱 我要投稿

父爱作文经典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爱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爱作文经典8篇

父爱作文 篇1

  一只调皮可爱的小鸡,钻进鸡舍里的稻草堆,它狡猾地问大公鸡:“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调皮吗?”“不知道。”大公鸡淡淡地回答。小鸡踢了踢大公鸡的翅膀说道,:“因为这太无聊了!”

  大公鸡知道小鸡很无聊,于是想给小鸡做一个玩具。做点什么呢?他想。大公鸡漫无目的走出鸡舍,他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踢毽子,好像玩得很开心。 大公鸡精神大振,他决定忍痛拔下自己的尾羽给小鸡做一个毽子。

  以前有着美丽的.大尾巴的大公鸡神采奕奕,自从尾巴被自己拔掉后,他突变,无精打采,呆若木鸡,和以前判若两人。

  小鸡得到了心爱的礼物,非常高兴,坚持每天踢毽子。有一天,小鸡终于连踢了一百击。这时候,正在打瞌睡的大公鸡听到了小鸡兴奋的喝彩。他准备去叫一下小鸡赶快睡觉了。

  小鸡正玩得起劲,根本没有发现大公鸡的存在。终于,小鸡看到了大公鸡,他兴奋的大叫:“太好玩了!爸爸”。大公鸡从来没看见过小鸡那么高兴,小鸡模仿着小朋友,抬起一只脚,用力地往上一举,然后再用脚掌接住毽子,再往上一抬。小鸡踢得又好又准,大公鸡为小鸡感到非常高兴。

  大公鸡看小鸡那么高兴,又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觉得很值得,他并没告诉小鸡,这是用他的尾羽做的,这就是默默的父爱。

父爱作文 篇2

  父爱如山有人说母爱似水,哥哥的爱似画,姐姐的爱像云一样绵延,可我却觉得父爱如山!

  父爱的含义,是我的爸爸像一座大山,给了我依靠。我的`爸爸,虽然他言语不多,可是他总是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的爸爸是一名收派员,在快递公司工作。无论风吹雨打,他总是早出晚归,我爸爸脸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长的个子高高的,瘦瘦的。当我生病时,他总是第一个把我送到医院;当我成绩骤然下降时,他会耐心的教导我;当我成绩进步时,爸爸会用掌声鼓励我继续努力。爸爸总是在我需要帮助时,伸出那双温暧的手呵护着我。有一天半夜,我正在睡觉,可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雷电交加,乌云密布,突然发现自己发高烧了。我便告诉爸爸妈妈,爸爸赶紧背起我,妈妈打起雨伞往医院跑去,妈妈把雨伞往爸爸那里靠,可是爸爸总是把雨伞往我的头上靠,自己却淋着大雨。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退了烧,爸爸抹去脸上的雨水和汗水,露出了笑脸。我这时才发现爸爸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这就是我的爸爸,他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他就像一座大山,给了我们依靠,是我的好爸爸。

父爱作文 篇3

  父爱如一坛美酒,在岁月的酿造下,会愈发甘洌香醇,回味无穷。

  ——题记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关于他的许多记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模糊起来。

  数日前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已买了火车票,准备在暑假回老家。我捧着电话的手激动得微微发颤,向南方远眺茫茫重山,似乎那些尘封了许久的画面,再次鲜活起来。

  记忆中的父亲,高大魁梧,有着朴实而又略显严肃的面容,双眼炯炯有神。儿时的我常坐在父亲肩头,揪住父亲的一小撮头发,在公园里东张西望。那时候,流云在日暮里红晕,黄昏正吹着风的软……

  父亲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深远的思想。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却格外注重我的.学习。当别的小朋友还在看动画片时,父亲早已省下钱,为我买来各种课外书。当别的小孩子还在草地上打滚时,我却被父亲带到书桌前,提笔写起了作文。每当我冥思苦想,终于写完一篇作文并交由父亲检查时,他总会皱着眉头叹息道:“啧啧啧,这文章太烂了……”接着便逐字逐句帮我耐心修改。我虽万分不服气,可多年后在翻开当年的作文本,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修改过的痕迹,我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文笔确实很烂。父亲修改过的地方,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优美的语句,他一直叮嘱我,写文章要写真话,抒真情。

  初夏时节,那座南方的城市常常下着雨。清早,父亲会骑着电动车,把雨衣往我头上一盖,便飞快地向学校驶去。细密的雨丝洒在马路上,风吹得路旁小树瑟瑟发抖,我在电动车后座上,正大声背课文。到了十字路口,父亲会停下来转过头问我:“淋到雨了没?”

  “没有。”我答道。

  “在后面坐好了,别半路上掉了啊……”父亲加快了速度,电动车飞驰着,驶过一个个水坑,溅起层层水花。

  往往是到了学校,迟钝的我才发觉父亲早已淋湿,他漫不经心地抹掉脸上的雨水,拍拍我的肩膀:“瞅啥嘞?快去上早读……”我背着书包进了教学楼,泪水已和着雨水,打湿了我的眼底。

  父亲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苦干,默默付出。他无法像母亲一样常常陪伴我,为了我的学费,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只能独自在外打拼,在夜里守着一缕月光久久不眠。也许,正因为父爱是如此深沉而又静默,我才会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细数起来,清浅的时光里,那些零碎的片段所拼凑成的父爱依旧弥足珍贵。

  小时候,父爱是一个忙碌的身影,我在梦里,父亲在上班。

  长大后,父爱是一张薄薄的车票,我在家乡,父亲在远方。

  后来啊,父爱是一座高高的南岭,我在北侧,父亲在南侧。

  ……

  八月一日,是建军节,也是父亲的生日。此时此刻,我唯愿时光可以走得慢一些,让我用一切,换您岁月长留……

父爱作文 篇4

  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巍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

  那是一个黄昏,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令人回忆的黄昏。

  我走在一条小路上,对面的一个大坑中笑声吸引了我。我跑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只和我一样只有八九岁的小孩。其中一个认识我的小孩大声喊道:“喂,你玩儿不玩儿?”我没有说话,只是飞快地跑来加入了他们。

  我们便玩起了瞎猫捉耗的游戏,可在一声声笑声中,我已经对这个听上去好玩的游戏彻底失去了兴趣。

  其中的一个同伴说:“大家快来看!我发现一块儿铁皮,我们来找一找铁皮的源头,看看它有多长。

  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大家纷纷点头。

  我跑过去拉住铁皮,一个同伴拉着我的衣服,一个接一个像一条长龙一样。我大喊道:“1、2、3!拉!”“啊!”惊起身边的同伴,他们跑过来,却又慌忙跑开。

  血一滴滴往下流。一个高大的身影跑到了我的身边,抱起我赶忙往最近的诊所跑。我抬起头一看一张慌张的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不禁心中一愣,心想:一个平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没有,我每次都是冷言冷语。可为什么这次就变了个样子呢?

  我看着父亲脸上缓缓流下的晶莹的汗珠,心中不禁有了答案:父爱如同一个暖水瓶,外面是凉的,里面却是热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父爱作文 篇5

  父亲这个词汇,实在有点平凡,平凡得有时会让人忘记父亲背后的血泪和汗水。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多么的平实呀!这个背影,多么像父亲为我报考外国语初中的背影……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由于外国语学校身处复杂之地,父亲不能坐公交车或是打车去,只有骑自行车去找,来来回回一共走了不下三趟,才为我办好了准考证。到了考试的前一天,父亲带我去看考场,我才知道外国语学校在一座山顶上。从我家到外国语学校最起码有50公里。父亲为我报考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呀!

  天公不作美,在考试的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父亲来到考场后,父亲不能进去,只有站在外面等,坐在考场里的我早已瑟瑟发抖,可想而知,父亲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考完试后,我走出考场看见父亲挤在人群中显得是那么的弱小,走近了,我发现父亲身上早已湿透了,双脚泡在雨水里已经开始褪皮了。我看后,眼泪不禁涌了出来。此时,我的泪水已与雨水交织成一片。在此,我想对父亲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

  我已深深地感到父亲对我的爱,对我的用意。在爱的'鼓舞下,我一定要奋发读书,漂漂亮亮地“打”好在一年后的升高中的这场战,来报答父亲对我的爱。

父爱作文 篇6

  父亲,一个熟悉的词;父爱,一份熟悉的爱。 都说严父慈母,不错的。我的父亲也不例外每天都是严厉地对待我。

  我知道,父亲对我的严厉里,包含着一片深深的父爱…… 记得那是一年前的一个早晨,我正准备骑车去上学。父亲叫住了我,对我说:“天气预报说,下午会下雨,你带件雨衣吧?”我心想:天气这么好,不会下雨的,带雨衣多麻烦啊!我对爸爸说:“不了,天气这么好,不会下雨的。我走了。”我蹬着车子走了,留下爸爸的一片叹息声…… 到了放学的时间,老师正在布置作业。窗外传来了啪啦啪啦的声音。

  我往窗外望去,吃了一惊: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心想:真是不听老爸言,吃亏在眼前啊!这下我该怎么回家啊? 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拿着伞、雨衣回家了,就剩我一个人在教室里。这时,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爸爸。我拥入了父亲的怀中。没想到父亲推开了我,还数落了我几句:“让你带雨衣,你却不高兴,现在好了吧!走!”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父亲见了,更加严厉地说:“有什么好哭的,最见不得的就是哭了。快走!”雨越下越大,我的心也越来越凉…… 终于回到了家。看见母亲,我搂住了她,向她诉说委屈。母亲对我说:“你不要怪爸爸。他今天有一件大事,因为你,他都没去办。”

  听了这番话,我的心像是被猫抓了一下,十分疼痛,我感受到了父爱…… 那天晚上,爸爸做了好几个小菜,还向我道歉,说不该那么凶地对我,不能把他的烦恼都怪在我身上。我对父亲说:“爸爸,您没错。您批评我,确实是我错了。我知道,这是您对我的爱。”我上前,一把抱住了爸爸…… 如果说,母爱是柔绵海;父爱就是坚定的山。父爱是严厉的,但父爱更是一种不能失去的爱。

父爱作文 篇7

  在我的家中,有一双粗大有力的手,给我快乐和温暖,为我撑起一片天,就是我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不像妈妈的手那么柔软细腻,也不像爷爷的手那么粗糙,但是,爸爸的手很有力,也很有安全感。

  在我小时候,每次跟随爸爸外出,只要有爸爸拉着我,我心里就会很踏实。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爬山。我一路蹦蹦跳跳,很开心。突然脚下一滑,身子向一边倒去,这时我感觉有一股力量把我拉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一直跟随在我身边,看到危险他就用他的大手一把拉住我。当时我吓坏了,爸爸又用他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说:“没事!不用怕,有爸爸在!”然后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继续向上爬,直到山顶。现在,尽管我已长大了,但外出时我仍然会让爸爸牵着我的手,在爸爸的那双大手里,我感到很温暖、很安全。

  爸爸的手还很神奇。我每次做手工的'时候,只要爸爸一帮忙,我的手工做得既快又好,经常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

  爸爸的手其实也很普通,但却让我和妈妈很有安全感,他那双手为我们撑起一个幸福的家。

父爱作文 篇8

  父亲,用一生建起了我们的家。直至五年前,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地停留在了我对家的记忆里。多少年来,不管异乡的繁华如何迷离,流浪的心思怎么失落,我总无数次忆起,那槐荫下的些许阳光,温馨而又清凉,默默的融入我的眼帘,怅怅的倾入我那隔断天地的念想。

  ————题记

  我耐不住对家的思念和对孤独母亲的担心,回到了家里。

  没有了父亲的家,就好笑缺失了什么。地里的禾苗不再旺盛青翠,低垂着头,无精打采。院子里少了噼里啪啦的劈柴声,也少了昔日欢快的笑语。空旷的房间里,只有母亲默默地望着黑黑的灶台,摩挲着在房间里寻找着过去的点滴。

  擦干紊乱的泥泞脚印,仿佛越过了几个年轮。在淡淡的槐荫清凉中,我想起了从小陪伴我的父亲。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出门。每次回来,他的头发都乱糟糟,但衣服的补巴却横竖相间、齐整别致,变色的解放鞋面上看不到一丁点儿泥巴,口袋里总是鼓鼓的——那是我们的希望和欢愉。我们几个小孩子围在父亲身边,一个口袋、一个口袋地翻着,拿出向阳花(土家语,葵花)、瓜子、花生什么的,放在用废旧报纸铺得满满的桌上。然后,父亲一粒一粒地分配给小伙伴和我。我总是很委屈,为什么我得到的总是比别人要少那么几颗。又一次,我哭述着反对这种分配制度的不公。父亲告诉我,因为我年纪小、认的字又少,所以才得的少了。为了证明自己能念很多字,我将皱巴巴且并不完整的报纸,小心翼翼地抹平,面对着父亲,从头到尾诵读起来。从那时起,熏黄了的报纸,成了我认字和寻找答案的记忆。

  我从别人那里听到一个关于父亲小时候的故事。解放前,在父亲大概十多岁的时候,家里特穷,他只好跟随别人光着脚丫、背着草鞋,迈着一尺多深的积雪,从云阳、万县一带贩盐来卖。有一次,同伴受伤了,他放下担子,将同伴背了三十多里,找到歇脚地后,再去挑同伴和自己的担子。等挑完同伴的担子,再去找自己的担子时,天亮了,担子也不见了。后来,他们两人一副担子,走了半个多月才到家。东家以为他们途中私卖了,用扁担捶打他直到晕死过去,父亲没有哭、也没有争辩。从此,我有一种父亲为人软弱的印象。

  在大办钢铁的年代,父亲成了我们大队的大队长。在一次炼钢铁的时候,木架垮塌下来,将父亲和一个社员压在木头下,父亲用身体顶住木架,保护了社员。从那以后,父亲背上永远地烙下了疤痕,右手拇指也从此残缺不全了。社员说,是父亲“钢铁一般的身体”救了他。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钢铁”会留下疤痕,还会断了手指。

  上小学以后,打猪儿草(土家语,割猪草)成了我的.常事。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去打猪儿草,由于贪玩,打的草少,我们反复试想了一个办法,将背篼(背篓,土家族用来背装杂货的竹篾框)用小树枝从中间穿抬起来,背篼下面疏疏松松的,上面的草料却满满的。回到家,我故着镇静地唱着歌儿、哼着曲,依偎在父亲的身边。父亲仿佛看穿了我,眼盯着背篼,没有平时的笑颜,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理了理他那依然蓬松的头发,将树枝一根一根地抽了出来。顿时,草料沉下了篓子,浅浅的背篼暴露无遗。我不敢看他的眼睛,也不敢再唱歌哼曲了。

  再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别人家地里打了猪儿草。第二天一大早,人家便找上门来,硬说是我“打了刚出土的洋芋苗”。来人走后,委屈的我将整背篼的草全倒在地上,一根一根地数给父亲看,父亲也没有说什么。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卖了小猪崽,买了肥料去赔给人家。那以后,更加深了我对父亲软弱的印象。

  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考了中专。正值教育改革年代,从初中时的几十块钱学费,一下子陡升到数千块,我的第一笔中专学费成了家庭有史以来的天文数字。村里人凑了三天,加上父亲卖光家里的猪、牛和山上的树等所有值钱的东西,也还差两三百块。父亲冥思苦想了几夜,才想到早已搬至数百里外、曾称他为“钢铁”的社员兄弟。来回几天,父亲用坚硬的脚板,替我凑足了学费。因为脚伤,他请一位亲戚替他送我到外地上学。临行前,他笑着对我说,走出去就好了。我渐渐感到,他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未来得及去构思今后的梦想,我们又遇到了一大坎坷。那是我学成就业的一个春节早上,我晨练回来。匆匆赶来的邮递员送给我一份加急电报(那时候电话都是奢侈品,电报是主要的及时通讯工具):“家已烧完,速回”。短短的几个字,让我云里雾里,不知何意。但“速回”两个字,让我寒意顿生,“家里出大事了”。我匆匆赶回家,看着依稀暖暖的家成了烟雾缭绕、残墙断垣的废墟,看着目光呆滞、一脸黝黑而又似乎从未见过的父亲,我忍不住大哭。父亲没有哭,也没有说什么,只用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

  收拾了残余的粮食,搭建了简单的宿营,不久,我回到了单位。虽然上班,可微薄的薪水怎么也没有办法积蓄起来支持家里,我也渐渐地担心起父亲和母亲的身体来。好不容易熬到年底,我回到久别的“家”,远看着熟悉的斑驳老槐树下,立起来两间岩房。同行人告诉我,那就是我们的新家,只是“还未搬去住”。到家了,父亲的头发还是那样蓬蓬松松、乱极了,身体也低矮了许多,走路蹒蹒跚跚的,仿佛随时要摔倒下来,但他坚持不拄拐。我与父亲周周地看了一遍我们的新家,又看到他残缺的拇指似乎又短了一截,眼泪不自觉就流了下来。父亲还是那种无所谓的感觉,他说,“家建好了,就好了”。

  有了家,就有了欢乐,更多了我们谈论的话题。老槐树下,些许阳光、些许清风,时而暖暖、时而清凉,父亲和我面对面地谈论起他的一生,也让我第一次真实地看清了他。

  从此,田里的谷穗越来越晶莹,地里的苞谷也越来越饱实,壮实抖擞的庄稼却慢慢地湮灭了父亲那逐渐低矮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