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考话题作文合集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优秀作文:教养的芬芳
夜幕慢慢张开,犹如一张无边的网,罩在校园的上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除了晚自习课间的片刻嘈杂就是寂静。透过窗户,隐约可见雨丝在灯光的辐射中轻舞飞扬,有声无声的雨滴不紧不慢地奏响着属于自己的旋律。如果此刻正躺在卧室里,静听窗外的风雨,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终究是要回家的,在这黑暗的,飘着雨丝的,我最不喜欢的夜晚。
放学了,雨似乎下得更大了,吹打在脸上,冰冷。路面早已潮湿了,可是所有的一切并不能阻挡我们回家的热情,狭窄的人行道除了学生还是学生。
前面的红灯在闪动,脚下的车轮加快点转速,绿灯一亮就可以不用在那十字路口漫长地等待了。心中打着如意算盘,车子却怎么也快不起来。绿灯,闪烁,斑马线,红灯。车子只能停在可以过去又不能过去的令人焦躁的地方了。风声,雨声,自行车铃声,汽车马达声,鸣笛声,永远是十字路口不变的旋律,面对这一切,我早已习惯了。
“这个人耳朵是不是坏了!”
刺耳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虽然声音不大,却很分明,冲进了鼓膜,又钻进了大脑,摧残着心脏,一股莫名的恼怒充斥全身。不知怎的,我感觉这话就是冲着我来的,因为我蓦然发现自己正挡着了一个轿车的右转弯,司机那张生气而变形的脸还没有缩回去呢!
“这么吵,人家小伙子肯定没有听到呢!……”又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温馨,温暖,如丝丝暖流,刚刚破碎的心在瞬间缝合。顺着声音,一位阿姨闯进我的视线,一身红色的雨衣,夹在人群中似乎并不显眼,但是那微笑的面庞,诚挚的目光,让那位司机满脸羞愧。
一定是她!
一定是这位阿姨用仁慈的心包容了我的行为!
怀着万分的感激,我不由得又回望了一眼,那鲜红的雨衣犹如荷塘中亭亭玉立的夏荷,在这样一个阴冷的暗夜,在路灯之下,显得格外分明,我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香,温馨,温暖!
绿灯亮了,人群涌动,我万分难舍,又不得不前进。对面汇聚的人潮也在涌动。一个老奶奶,蹬着三轮车吃力地前行。车后堆着的废品似乎有些不甘寂寞,一个塑料瓶子掉落了,一个又一个塑料瓶子跟着掉落。瓶子的`掉落并没有阻止路上其它车子的前行,老奶奶匆匆忙忙下来了,在呼啸的车轮边蹲下了身子,我有了一种冲动——快去帮帮她!可是,红色的雨衣又一次闯进我的眼睛,那位阿姨已经飘到了老奶奶的身边,在一堆塑料瓶子中间蹲了下来,在老奶奶感激的目光中忙碌起来。
又一股暖流在心中盘旋,温暖了大脑,温暖了手脚,我也麻利地把剩下的几个瓶子塞进了车子。阿姨微笑着望着我,似乎是赞赏,似乎是欣慰,我的眼前再一次浮现了那亭亭玉立的夏荷,似乎又嗅到了那淡淡的荷香。
我知道,这是阿姨美好的心灵发散出来的沁人的芬芳,这芬芳温馨而持久,因为我似乎在为这股芬芳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点评:
习作紧扣文章标题,巧妙地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充满芬芳的教养的真实含义,细节描写细腻,语言干净利落,很具基本功。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在读者分享会上,我总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那么忙,哪有时间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我的答案是忙中偷闲,并且想办法让空闲的时间像烟花一样,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我身边有朋友在事业上升期,为了陪伴孩子全职回家了。但很快,我发现她根本沒做到像辞职之前说的那样,陪孩子去旅行,给孩子读绘本,跟孩子一起画画、弹钢琴。我去她家,经常发现她在追剧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一个人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我没有责怪这位朋友,相反,特别理解。这就是人性。当你有很多时间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精打细算地珍惜你的时间;当你觉得随时都可以陪伴孩子与家人的时候,也不会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提高陪伴质量。所以,如果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千万不要说“等我闲了再做”。这是无限拖延的借口。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开始。忙中偷闲去做喜欢的事,不仅逼你学会管理时间,它带来的成就感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自信。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一部获奖小说《且听风吟》就是忙中偷闲的结果。我喜欢村上春树,不仅喜欢他的作品,更欣赏他的生活态度。他大学没毕业就跟太太一起创业,借钱开了爵士乐酒吧。好不容易还清这家店的欠款,房东却要收回店面。他们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重起炉灶,又背了一身债。开店期间,村上春树忙中偷闲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学的学位。一般人四年拿到的学位,他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开店那几年:除了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当想要写小说的时候,他当天下午就去买了笔和纸,每天深夜关店以后,写一会儿。不到5万字的中篇小说,村上春树写了半年。在村上春树自传体散文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写道:“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每个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闲中很容易将自己放纵到一事无成,甚至连快乐都没有了——不是真的不快乐,而是快乐来得太容易,对它的感觉就会迟钝。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闲成就的事情,我们会永远记得,并且深深感到珍惜与自豪。
“等有时间再做”的真正含义是,闲得无聊再去做。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应该被摆在这样的位置。那些你喜欢的事、对你重要的事,无论多忙都可以抽时间去做。
【素材运用】
时间不是等来的,而是挤出的。时间倘若有人性,那一定是个偏心的人。对珍惜时间的人,时间走得很慢,成就一个个生活高手;对拖延时间的人,时间跑得很快,稍纵即逝,留下一世世唏嘘遗憾。有梦想就去追,像村上春树那样,忙中偷闲,提高自己的行动力,抓住时间,就已成功了一半。
【速用名言】
1.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现在就开始。——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
2.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文学家歌德
【适用话题】忙与闲;抓住时间;行动力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每年的高考的都格外受到关注,始于作文,终于状元,今年也不例外。还没有开始,网络上就谣言一片,开考当天上午10时40分,辽宁高考作文题被曝为《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正热议非凡的时候,却又被辟谣说消息有误。随着考题的逐步被公布,讨论愈加狂热。
高度的信息化进代,一切交流和传递都变得简单。跟风式的讨论,从来不缺乏围观者。在“曝光率”和“关注度”代表经济效益的当下,商家、媒体早已把高考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当成一种营销渠道来推广。不知道是高考加剧了围观,还是围观放大了高考,反正高考已经泛化成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
集体讨论高考作文,倒不是作文本身占据了多少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这仅是因为作文人人皆会,又映射着时下的社会现状,在数理化难以成为大众话题的情况下,作文就成了全民讨论和参与的一个契合点。于是人人皆有发言权,参与权,都可以有模有样的评价一番,至于教育圈者,各路专家也可趁机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由此,相应的满分作文,创意作文就会浮出水面并得到社会的热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命题作文辅导和专家培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个人素养已被忽视,作文也因“轻道重术”而成为一种功利产品。历年高考作文中,有靠背功而“抄袭”和“仿写”的,有以“文言文”另类取胜的。X年媒体报道,四川某报社记者X4年前发表的杂文《桃花源祭》,被人抄袭后摇身一变成了X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无独有偶,西安高考满分作文《豆角月亮》,与当年的《故事会》上袁炳发的《弯弯的月亮》一文在故事情节和结构上完全相同,只是一些细节和文字有了改动。
讨论的结果带来的恰是作文的同质化。当一个选题如何写成为一种社会公识,当一个文章如何做有了固定的套路,作文就成了一种工具。《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调查显示83.3%的人承认上学时写过撒谎作文。一个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由此看,在现行教育模式下,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在“造文”或“编文”更为合适。
令人不解的是,在高等教育已成普及的情况下,高考作文还让人如此牵肠挂肚,甚至动用一切社会资源,这背后的'社会心态极不正常浮躁大于理性,功利多于长远,炒作多于实际。其实,在这众多的作文题中有一个属于全民命题,那就是在时下这个狂躁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做好自己。
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回归生活常识,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高考作文,也更容易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辐射,找到一条更为普适更为开阔的道路。
离现实近一些让高考作文走出封闭
如今高考作文命题提倡的却是像“成长”、“时间”、“期待”这类空泛、浮华的文章内容,这类题目本身就不太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视角,即便写出来也极易言之无物。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无法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
批判精神让高考作文回归真性情
我们需要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当然不能仅仅靠一篇高考作文就能立竿见影地培养出来,还需要考场之外的长期熏陶和培育,但是这种熏陶和培育何妨从影响力非常大的高考作文开始。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我想告诉你一些关于我的童年。当我六岁的时候,我是一个可爱的女孩!
一天,爸爸在河里看见了一些鱼,他问我:“为什么鱼只能活在水里?“我想了一下,我就给了他答案,”银行里有一些猫,“我爸爸听到那个时候就笑了。”。然后他说:“你是聪明的!“我很高兴听到这个。
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现在,我想,它是非常有趣的'。现在我很聪明。我的父母非常爱我。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童年。
【高考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08-14
高考话题作文02-29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01-24
高考话题作文(必备)11-14
秋天高考话题作文09-23
以高考为话题的作文11-29
历届高考话题作文04-17
高考话题作文15篇08-10
高考话题作文(15篇)12-13
读书的好处高考话题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