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观后感>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

时间:2021-01-04 16:19: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

  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1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2

  “呜——呜——”动车“和谐号”进站了。我、爸爸、妈妈去科技馆玩,乘的就是这班车。

  大约30分钟后,我们到了温州车站(其实也可以开私家车过去)。那儿人好多好多呀!到了中央,我们去买了个一鸣食品就走了。坐公交乘到了科技馆,外面看气势磅礴,一走进去,凉凉的空气迎面扑来,我终于可以避避暑了!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数学区。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容道,我先把其中的两个卒独到另外两个卒后边……。可还是不能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接下来去的是力与科技区,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摸不到的弹簧。原理就是凹面镜把弹簧的影像投射到我们看得到、摸不到。

  我们还去了音乐区。有“无皮鼓”、“声音看得见”等等的“黑科技”。

  最后,我们去了儿童乐园。那儿是我们小孩的“天堂”。虽然还是利用科学的,但有天桥、蹦床三连跳、滑滑梯等设施。

  感觉才玩了一会儿,天快黑了,我们就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我还会回来的!科技馆!

【《近代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讲座观后感】相关文章:

1.于丹讲座观后感

2.于丹老师的讲座观后感

3.艾莫老师讲座观后感

4.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5.《我与母亲的那段日子》观后感

6.《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7.讲座老师的邀请函

8.教学讲座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