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

时间:2022-10-15 09:54:0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观后感

  我今天刚刚看了两个版本的《红楼梦》各两集,从整体上感觉,87版的很朴实,没有声光电的所营造的抢眼的画面,因此有一种百看不厌的养眼的效果,无论从背景音乐,主题曲,还是插曲都能恰到好处的与画面,最重要自然而然的与人物心理活动和表达的感情相融合,人物的表情也随着音乐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让观众的心也一样和剧情里的人物相融合,这就是表演艺术家全身心的投入与剧中人物相融合,而把观众和编者的心如水乳般相融合在一体。而新版的《红楼梦》实景图像比87版的更加繁华,(可能是过了近20年后经济发展见效)声光电营造的`图像让人感到剧中所有人物生活在非人间一样,我说的这种非人间不是《西游记》里如来住的西天,那是鬼魅住的地狱一般,特别是背景音乐听起来和着那样的画面真的是让人毛孔悚然,比如贾雨村审理薛蟠因买英莲而打死冯家公子那一段,雨村听到冯家家仆哭诉刚要秉公执法是却被门子暗示停止办案,然后雨村退堂带门子回后府时那音乐配得简直是令人恐惧。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用旁白,有些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旁白(黛玉进贾府)是演员神态不能把心理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还是观众都是瞎子看不出来,需要这样多此一举的旁白?介绍贾家生活习惯,房屋布局的,这些不需要旁白观众也可以看出来的呀!到现在我找不到加旁白的必要,也许我太愚钝。

  然后从细节再说人物塑造,(87版)黛玉被贾府的船借走的水路上虽然身在船上,但是耳边去回想着父亲苦劝她到贾府时哀愁的话语,对于林如海中年丧妻已是不幸(那个时代)心中唯一的寄托宝贝女儿也要远行,其实他何尝不希望女儿伴他左右,驱赶他孑然一身的寂寞和孤独,但是他又希望失去母亲的女儿得到更多来自母性的温暖,为了孩子的幸福把她忍痛割爱送到了贾府,林黛玉不愿意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她深深的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船上不禁想起父亲临别时的苦劝和伴随着话语那阵阵的咳声,那是声声入耳,声声揪心,不仅泪儿涟涟,她心思很重,不动声色,小心翼翼,还有点小心眼,多愁善感的性格源于自己的家境和身世。进贾府以后与外祖母相见,一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祖母痛失爱女,一个是远离父亲失去母爱的黛玉,相对无语泪先流,贾母携黛玉回坐到座位上让她与自己相依坐下,又一次说:“在众多儿女中,我最疼爱的就是你母亲,如今我看见你就如同看到她一样”那黛玉闻听此语怎不伤心欲绝。这段伊始就为林黛玉定格泪涟涟,凄楚楚的,病怏怏的美。

  87版薛蟠一行带母亲,宝钗和英莲到贾府,欢迎的场面不赘述,特说宝玉与黛玉并肩在门前的台阶上,宝玉遥望到宝钗,那份欣喜和惊异或者是迷恋,使他呆呆的渐走渐近,黛玉顿觉失落也随后渐渐跟过来,而此时宝玉已经意识到自己痴迷的眼神会伤害到脆弱的黛玉,他依然流露着痴迷的目光看着宝钗,但是却情不自禁的拉起黛玉的手,黛玉小性子作怪回避宝玉的手,宝玉这会意识到自己真真的伤害的黛玉了,目光移向黛玉坚决拉着她的手见宝钗,这些细微的小动作都能看出知黛玉者,懂黛玉者,疼黛玉者乃宝玉也,这些细小的举动又怎么会逃得脱聪慧识得大体的宝钗呢?仅仅两集就已经能揣摩出剧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感情纠葛。而在新版里的剧情需要揣摩的却都让旁白的给说出来了!同时演员缺少这样意会神传的交流。让人感到肤浅,乏味。

  新版的林黛玉进贾府与外祖母一行吃饭时,表现照87版的相差太远,虽然黛玉寄人篱下,但是也属于大家闺秀,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透出的是淑女气息,小心翼翼但她心中有数,不动声色,而新版的黛玉在进餐时为了适应贾家进餐规矩,东张西望,显然没有见过大世面,缺少内涵,缺少修养。而此时的旁白又一次补充她心理活动,这需要吗?表演不到位,不能把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再多的旁白都是累赘。

【红楼梦观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教学设计07-20

红楼梦读书笔记09-01

《红楼梦》读书笔记06-21

红楼梦的读后感09-02

《红楼梦》读后感05-23

红楼梦读后感05-17

《红楼梦》的读后感08-20

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03-05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24

中学红楼梦读书笔记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