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中秋对月古诗

中秋对月古诗

时间:2024-09-10 11:23:4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对月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对月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对月古诗

中秋对月古诗1

  《中秋月》(唐 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中秋夜玩月》(唐 唐彦谦)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唐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中秋对月古诗2

  1、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南斋玩月(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5、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9、(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对月古诗3

  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5、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8、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0、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3、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14、中秋谁与共孤光。

  15、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16、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17、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18、分明不受人间暑。

  19、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20、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2、一轮秋影转金波。

  23、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24、忆对中秋丹桂丛。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6、乘云径到玉皇家。

  27、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28、东篱展却宴期宽。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3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1、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中秋对月古诗4

  [宋]陈舜俞

  秋风清且劲,夜月澄无哗。

  月当澄清间,百倍常光华。

  金盘挂滉漾,水鉴磨痕瑕。

  未离碧海久,渐到黄道斜。

  嫦娥琼肌滑,羞死吴宫娃。

  蟾蜍银窟寒,不穴死水蟆。

  依稀闻兔捣,仿像见桂花。

  岂止数千里,已照万人家。

  都人尤侈盛,时节惜芳佳。

  楼台延皓魄,帘幕去周遮。

  交错宴子女,嘈杂鸣箫笳。

  清影落酒盏,爽气侵巾纱。

  常明复置烛,掷果如散沙。

  而我旅其间,甚贫亦可嗟。

  遂召朋友云,可饮文字耶。

  客来俄满堂,风棱森镆铘。

  主人出对客,衰病植蒹葭。

  所共天上景,能如富者奢。

  污樽荐醅蚁,獠羞错鱼虾。

  释焉帽与带,果止柰与瓜。

  高言抗峥嵘,冲灵坦凹窳。

  情亲弗委曲,论极成纷拿。

  寒棱入吟骨,欢意自天涯。

  不因斗柄转,岂信漏刻赊。

  无端鸡三号,渐引鼓五挝。

  良会诚惜已,同心又何加。

  残辉促坐席,晓意生微霞。

  明发作此诗,遗我异时夸。

中秋对月古诗5

  1、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5、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8、夜闲银汉淡天涯。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蔡伸《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9、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0、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3、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5、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6、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徐凝《八月望夕雨》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9、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2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22、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2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7、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28、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29、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0、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1、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中秋寄远》

  32、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34、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36、对风鹊残枝,露蛰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7、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8、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9、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1、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2、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3、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4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5、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6、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47、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48、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9、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50、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1、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2、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56、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7、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元好问《倪庄中秋》

  58、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9、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60、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6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2、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63、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齐已《中秋月》

  64、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5、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6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7、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0、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71、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曹勋《尾犯·中秋》

  7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75、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陆龟蒙《中秋夜寄友生》

  7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7、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78、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中秋对月古诗6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中秋》唐代:刘得仁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译:不管是世俗中的还是超然世外的,都在期待中秋月明。

  一年中只有这一次,所以唯恐这天有云遮月。

  露水洗净了尘埃,月光照亮了万物。

  正适合高声吟诵诗篇,可惜月亮又西沉,只给人们留下满腹惆怅。

  《中秋》唐代: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译: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中秋对月古诗7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注释

  北里:舞曲名,也是旧事长安的风月之地

  南箕:二十八宿之一

  赏析

  中秋时节人间歌舞,感情免不了叹人生苦短。

中秋对月古诗8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古诗简介

  《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明代词人文徵明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词人飘飘欲仙,想像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的情景;下片写词人返回人间后追忆去年今日。全词想像丰富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翻译/译文

  枝头的桂花像垂着的块块白玉,圆月映照了整个苍穹,夜空好似被洗净了一般。风拂动着眉梢和身躯,人儿仿佛就在水晶宫殿里一样。遥看天际,龙翻偃舞,宫殿如画,一派歌舞升平而沸腾的气氛。白霜月光铺满大地,我想乘着缤纷的云朵腾空而起。

  仍记得旧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畅饮,望云飘月移。过往的情境如刚消逝的梦,转眼却到了去年此时。自西而来的青雀与嫦娥都告知我中秋佳节到了。我寄托旧知好友捎信于你,万万别辜负了这月宫甘甜的香醪。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等,双调,正体为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风泛:风吹。

  水晶官:龙王住处,这里指神仙居所。

  偃蹇(yǎnjiǎn):高耸的样子。

  嵯(cuó)峨:这里指楼阁高峻的样子。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或吹笙唱歌。

  霜华:皎洁的月光。

  酾(shī)酒:斟酒。

  青雀: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俦(chóu)侣:伴侣,朋辈。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从二十六岁至五十三岁共九次应试,但每次都榜上无名,此词似是词人为表达期盼榜上有名之意而创作的.。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飘飘欲仙,似乎亲历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那里桂花飘香,美好的月色将天街笼罩。一阵风吹来,浑身寒冷。“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三句描绘了月宫里蛟龙盘旋、楼阁耸立和仙乐萦绕的景象。之后的“欲跨彩云飞起”则表达了词人远离人世烦恼,追求美好自由境界的超俗之想,无奈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下片写词人返回人间,追忆去年今日,与友人在溪亭斟酒赏月,如今秋光依旧,而佳期难再。好在嫦娥派青雀报信,告诉他美好的时光将要到来。最后的“莫负广寒沉醉”一句透露出词人的感伤情绪。

  全词想像丰富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天上人间,浑然写来;仙骨凡心,错杂表述,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态淋漓吐出。

  念奴娇中秋对月翻译2

  《念奴娇·中秋对月》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文征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前言」

  《念奴娇·中秋对月》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沉醉”,又感伤显,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翻译」

  枝头的桂花像垂着的块块白玉,圆月映照了整个苍穹,夜空好似被洗净了一般。风拂动着眉梢和身躯,人儿仿佛就在水晶宫殿里一样。遥看天际,龙翻偃舞,宫殿如画,能感受到那儿歌舞升平而沸腾的气氛。白霜(月光)铺满大地,(我)愿意乘着缤纷的云朵腾空而起。

  仍记得旧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畅饮,望云飘月移。过往的情境如刚消逝的梦,转眼却到了去年此时。自西而来的青雀与嫦娥都告知我佳节(中秋)快到了。(我)寄托旧知好友捎信于你,万万别辜负了这月宫甘甜的香醪。

  「赏析」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中秋对月古诗9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虽是咏月这种诗人们常常歌咏的`主题,但此诗之咏却别有妙处,写得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颇得前人的称赏好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此诗算是唐诗中少有的中秋佳作,这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堪称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中秋佳节漂泊在外的游子离人!

中秋对月古诗10

  《月》原文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月》赏析

  这样的诗,一味推砌典故,虽是闲情逸致的题目,却是应制诗的口吻。对此,前人就有评论:“诗多咏物之作,凡天文地理,禽鱼花草及文具什物,无不入诗,惜少情趣”。说得倒是十分中肯。

  然而,李峤毕竟还是有几分才气的,他的诗也有不俗之作。本篇选的这首小诗就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中秋的明月高挂天空,有人可能就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人不像我们,想念友人情人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互通情谊。而古人分离之后,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日,本当团圆欢聚,但远隔山水的人们却只能对月遥思,来换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然而,较之别人,李峤却更多了一层忧虑,圆月跃上寒空,都说此时此刻四海相同,但千里之外却难免会有风有雨,从而连月亮也看不到,连这千里共明月的愿望也将无法实现。而且,这“雨兼风”也隐喻着现实中的波折风雨,从这寥寥二十字中,不难读出李峤焦首煎心的挂念,以及对世事难料、祸福难言的忧虑,实在是首意味深长的'好诗。

  《月》的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中秋对月古诗】相关文章:

咏月的古诗01-27

带月的古诗05-21

带月字的古诗04-02

带月的古诗(推荐)05-21

带月的诗句古诗06-17

古诗中的月作文03-07

带月的诗句古诗(精选)07-11

中秋节古诗07-08

有关中秋的古诗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