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自学生字词。
2.通过赏画、吟诵、想象与写话,理解词意,并能投入词中感受意境。
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思路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而丰实的语文实践,还原张志和这位诗词书画大家作品中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介绍张志和。
2、揭题,读准词牌“渔歌子”。
3、看到“渔歌子”这个词牌,想到什么?
二、诵读词文,初感词义。
1、生自由读词,要求把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有层次地指名诵读,点评,齐读。随机渗透词和诗的区别。
三、想像意境,读出词中画。
(一)说说对词的初步印象。为什么觉得美?
(二)预设a:读出词中的景物
1、边圈出词中景物,边借助课文注解理解。
2、学生交流景物,并随机理解。
3、边想像边美美读9种景物
预设b:词中有画,通过词看色彩。
1、你看到了词中哪些绚丽的色彩?
2、带上缤纷的色彩再读词。
(三)走进西塞山,走进让张志和流连忘返的白鹭谷。(课件播放西塞山风景)
1、说说现在的.感受。
2、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汇成了《渔歌子》中这样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自由练读,读出美。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四)静静地走进词中这幅迷人的画卷。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写此时脑海中最清晰最动人的一处画面。(配乐)
1、交流。
2、小结:渔歌子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画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四、贴近词人,品位“钓”之意。
1、师配乐范读《渔歌子》,生想像词人的神情。
(1)用快乐、惬意等神情指名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感受情景,齐读整首词。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讨论: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3)有层次地引导生齐读全词。
4、张志和鱼钩上不放鱼饵,不为钓鱼。他钓到了什么?感受张志和清闲飘逸的心境。(板书:心志平和)
5、结语:读出了词中的画,还读出了词中的人。古代的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还可以演唱。播放歌曲《渔歌子》。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师简介
1996年毕业于南平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十余年来,多次在市、区课堂教学比武和演讲赛中获奖;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究,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自己自然质朴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
设计说明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重点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具准备:
1、音乐
2、 图片
3、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感知词的内容
1、由张志和的别号——“烟波钓徒”引入教学,板书揭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
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渔歌子教学设计12-20
古诗教学设计04-20
古诗的教学设计06-04
古诗教学设计(经典)07-01
【经典】古诗教学设计05-15
(精)古诗教学设计05-15
[热]古诗教学设计06-15
古诗诵读教学设计07-24
【集合】古诗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