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

时间:2025-03-01 08:44:1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有关春天的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春天的古诗

有关春天的古诗1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鸟鸣涧》

  唐朝·王维人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大林寺桃花》

  唐朝·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春日》

  宋朝·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武陵春·春晚》

  宋朝·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有关春天的古诗2

  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早兴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译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赏析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白居易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白居易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白居易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早鼓正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白居易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白居易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白居易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白居易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白居易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赏析

  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白居易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原因在于刚刚来临的春天实在太美妙,太有魅力了,因而它们忍不住飞舞歌唱。白居易通过写白雁与黄鹂的飞舞和呜叫,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生动地刻画出来。

  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白居易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他却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白居易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

  白居易不仅无心欣赏妩媚可人的早春景色,反而心情郁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而白居易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这种隋况下,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白居易,并没有兴致欣赏早春美景。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爱,就愈让人害怕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白居易面对一派妩媚的早春景色生发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此诗为一幅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早春画卷,堪与作者名篇《钱塘湖春行》媲美。其特点有二:一是精于选景构图。诗从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场景落笔,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的各异情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二是工于锻炼语词。写山杏初发,随处开放,曰“乱点”;因其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故曰“碎红”,显现其天然情致。写水苹新生,则用“平铺”、“新绿”,显示其生长情景。五、六句尤为精警。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慢,写其“翅低”、“飞仍重”,为作者之精心创造。一个“重”字,活现白雁早春懒慵笨拙之神态,可谓“诗眼”。下写黄鹂早春呜叫,说其“舌涩”而“语未成”。一个“涩”字,亦传达出黄鹂初歌口拙之态。“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鹂,各极其趣。描摹情状,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看似平易,其实精纯。

  纵观全诗,此诗的首联描写了初春的各种景物,连绵的冬雨过后,春风悄悄地回到人间,吹散浓密的愁云,带来和煦的阳光。阳光照射着静静的南湖,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颔联写初发的杏花,星星点点;湖面上新生的水草绿叶,一片青翠。此联对仗精工,清丽自然。“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形象鲜明。一“点”一“铺”,一“红”一“绿”,对立相生,极富诗味。尤其“乱点碎红”四字,无一字不情趣盎然,最能体现白居易观察的细致与技巧的成熟。而“发”与“生”的取用,生动地表现了植物的动态与静态。颔联写静态的植物,颈联则描摹动物的情态。白雁羽翅淋雨未干,飞得很低,仍觉得双翅沉重吃力。写“黄鹂”则更切合“早春”,经冬后初发的啼鸣声尚有“舌涩”之感。

  全诗在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特征,令读者感受到早春的气息,早春的色彩,早春的声音,一切都具有早春的特点。另外,意境的清丽,风格的朴实,以及选词用字的精妙浑成,都是这首诗的显著亮点。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白居易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赏析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白居易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赏析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白居易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但春天

  《魏王堤》诗意图不可能没有一点踪影,细心而敏感的白居易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白居易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蹄”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白居易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白居易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有关春天的古诗3

  1、《春行即兴》

  唐朝·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春日二首·阴阴溪曲绿交加》

  宋朝·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3、《春游南亭》

  唐朝·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4、《春远》

  唐朝·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5、《春暮西园》

  明朝·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有关春天的古诗4

  子夜四时歌-春歌

  魏晋-佚名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近代吴歌-春歌

  南北朝-鲍令晖

  朝日照北林。初花锦绣色。

  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

  春歌-其三

  南北朝-萧衍

  朱日光素冰。朝花映白雪。

  折梅待佳人。共迎阳春月。

  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春歌

  唐-郭震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

  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

  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子夜春歌

  唐-王翰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春歌

  唐-陆龟蒙

  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

  望尽南飞燕,佳人断信息。

  子夜春歌二绝

  宋-李石

  瘦玉薄薄衫,晕灯和月冷。

  独夜不禁春,梨花碎帘影。

  春歌

  宋-苏泂

  山人昨日到,野棠连夜开。

  啼鹃背山去,流莺度水来。

  草长留款步,花残劝馀杯。

  于焉早复暮,行坐摘青梅。

  子夜春歌

  明-于慎行

  金屋燕初飞,长堤草已绿。

  春蚕不作茧,思子何由续。

有关春天的古诗5

  1、《杭州春望》

  唐朝·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2、《春日》

  宋朝·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3、《春别曲》

  唐朝·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4、《城东早春》

  唐朝·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5、《早春》

  宋朝·赵孟頫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

  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初日收浓雾,微波乱小星。

  谁歌采苹曲,愁绝不堪听。

有关春天的古诗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可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行寄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绝句》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春兴》

  【唐代】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更漏子·柳丝长》

  【宋代】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传来了流莺三两声鸣啭。

  《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有关春天的古诗7

  1、《暮春有感寄友人》

  唐朝·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2、《春庄》

  唐朝·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3、《长安春》

  唐朝·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4、《残春曲》

  唐朝·白居易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

  5、《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宋朝·晏几道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有关春天的古诗8

  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7、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1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有关春天的古诗9

  1、清平乐·凤城春浅(宋代-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独倚一作:独上)

  2、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宋代-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cōng)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gū)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bìn)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yú)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3、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宋代-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lí)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yīng)吹折数枝花。

  4、春意三绝其三(宋代-李彭)

  日日映阶春草香,春风到处着胡床。梅梢何许蜂酿蜜,来采幽园宫样黄。

  5、春日(宋代-吕本中)

  春风未雌雄,尊酒自贤圣。燕巢楼阁间,莺语花柳静。

  6、春贴子皇后阁五首其三(宋代-真德秀)

  柳眼窥春煖欲眠,梅妆点雪斗新妍。一年好处如今是,远滕清明寒食天。

  7、最高楼(春恨)(宋代-毛滂)

  新睡起,熏过绣罗衣。梳洗了,百般宜。东风淡荡垂杨院,一春心事有谁知。苦留人,娇不尽,曲眉低。

  漫良夜、月圆空好意,恐落花、流水终寄恨,悲欢往往相随。凤台痴望双双羽,高唐愁著梦回时。又争如,遵大路,合逢伊。

  8、艇子冶春词其四(唐代-全祖望)

  番山刬去禺山削,南汉荒唐不待论。只合三春明月夜,花田花下吊花魂。

  9、上春词(唐代-韦庄)

  曈昽赫日东方来,禁城烟煖蒸青苔。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

  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

  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南山摧。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10、晚春过崔驸马东园(唐代-张籍)

  闲园多好风,不意在街东。早早诗名远,长长酒性同。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

  11、春日村居(清代-许爱堂)

  湿云浓雾压村低,暖盎花畦与菜畦。林角软风双燕语,柳阴斜日乱莺啼。

  荐饥岁转安耕耨,劫火灰消罢鼓鼙。何处人间无乐土,结茅拟近小桥西。

  12、锦帐春元夕和孙夫人(清代-申蕙)

  银烛澄辉,星毬熠熠。挥象管、淋漓香墨。舞霓裳,歌锦瑟,此乐难重得。

  闲情堪惜。

  蟾兔纾青,鱼龙吹碧。莫辜负、太平春陌。剔灯花,听玉漏,探紫姑消息。

  嬉游永夕。

  13、恼春(清代-顾印愚)

  门外风沙恼乱春,闭门且似谷居人。火圆茶乳铿铜钵,墨滑烟毫引素筠。

  身世醉多便泛蚁,故乡书远仗修鳞。帝城三月无花看,丝柳绯桃未簇新。

  14、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清代-陈维崧)

  蔻绡衣霓裳。配羿妃清冷,媭女苍凉。夜夜长歌寡鹄,短歌愁凰。

  摧短鬓,为秋霜。染啼痕、眠芊幽篁。叹海碧天青,蟾孤兔老,六十载共姜。

  筑柘馆,连芸窗。更授经帐底,画荻帘旁。机声中搀洛诵,书声琳琅。

  剪玉树,成佳郎。羡季心、词坛擅场。侠哉女公孙,萱花柏舟千古香。

  15、朝中措(客中感春)(宋代-赵孟坚)

  担头看尽百花春。春事只三分。不似莺莺燕燕,相将红杏芳园。

  名缰易绊,征尘难浣,极目销魂。明日清明到也,柳条插向谁门。

  16、溪上晚春(明代-区怀年)

  春光不可留,春事淡悠悠。野钓寒烟迥,溪舂宿雨收。

  故人劳寤寐,芳杜满汀洲。欲侣云中鹄,高鶱碧海头。

  17、嬉春词(明代-沈愚)

  酒尽情无极,花深眼欲迷。

  拂鞭归去晚,月在画楼西。

  18、谢冷架阁春日东麓见怀(元代-范梈)

  空谷白驹消息迟,东风杨柳万烟丝。佩环忆为同心赠,书榜传看俊手施。

  曾以陋居追往昔,却因嘉遁感今兹。相思恐涉山灵怪,不遇仙人不记诗。

  19、夫人閤春帖子其二(宋代-胡宿)

  浴种宜蚕事,修禖尽燕祠。资生迎木正,蕃衍纳春祺。

  20、春步岳园二首(宋代-董嗣杲)

  将军墓域在杭州,如此家园入梦游。

  谁惜再传无嗣续,至今匙钥属官收。

  21、春闺怨(唐代-程长文)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

  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22、春秋战国门。淳于髡(唐代-周昙)

  穰穰何祷手何赍,一呷村浆与只鸡。

  以少求多诚可笑,还如轻币欲全齐。

  23、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唐代-耿湋)

  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当从庾中庶,诗客更何人。

  24、咏司农府春幡诗(南北朝-徐勉)

  播谷重前经,人天称往录。青圭禯东甸,高旗表治粟。

  逶迟乘旦风,葱翠扬朝旭。平秩庭春司,和气承玉烛。

  岂伊盈八政,兼兹辩荣辱。十千既万取,利民谁不足。

  25、和周仲容春日二绝句(宋代-杨万里)

  春半花全退,诗人尚道迟。

  惟应读书苦,声调作吾伊。

  26、春半久雨走笔五首其一(宋代-方回)

  月馀不浴不梳头,垢服埃巾独倚楼。万古事销閒里醉,一年春向雨中休。

  天时才暖又还冷,人世少欢多是愁。治乱无穷如纠缠,华山高卧最为优。

  27、昭君怨·夜雨剪残春韭(宋代-辛弃疾)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28、春(宋代-范镇)

  春入长安百里家,湖边无日不香车。

  一林柳色吾无分,看杀庭前荠菜花。

  29、木兰花慢感春,和苍虬(清代-朱祖谋)

  问东阑瘦雪,尚消得,几清明。是拆绣楼台,差池燕羽,佻巧鸠鸣。

  金铃。未知系处,更苍苔、颠倒藉红英。禁断寻芳意绪,交加中酒心情。

  多生。有客惜香盟。愁检瘗花铭。渐数尽番风,强扶倭堕,还忍伶俜。

  阴晴。问春未准,怕到头、开落总无声。梦里催归杜宇,香车不劝逢迎。

  30、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十一(明代-陈恭尹)

  潮长潮消不辨门,域中唯有水轮尊。乾坤万里通呼吸,日月双丸自吐吞。

  岛近仙人多大药,州从神禹贡瑶琨。百川依旧朝宗在,谁信天南正气存。

  31、春閒(宋代-冯山)

  好景虽心赏,多情半睡降。春声蜂绕屋,晴意鸟临窗。

  渐老依花径,无机付酒缸。人生求适性,何苦自枞枞。

有关春天的古诗10

  1、《春思诗》

  南北朝·萧子云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

  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

  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2、《春思诗》

  南北朝·谢朓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3、《春思》

  南北朝·王僧孺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4、《晚春·其二》

  唐朝·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5、《春怨》

  唐朝·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有关春天的古诗11

  1、《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朝·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2、《春山月夜》

  唐朝·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3、《早春》

  近现代·陈志岁

  天行地运譬流丸,革旧更新亦有难。

  风暖百花繁盛日,须经一再倒春寒。

  4、《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宋朝·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5、《代春怨》

  唐朝·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有关春天的古诗12

  1、《泊船瓜洲》

  宋朝·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咏柳》

  唐朝·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春晓》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钱塘湖春行》

  唐朝·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有关春天的古诗13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有关春天的古诗14

  1、次韵杨廉夫冶春口号八首其四(元代—顾盟)

  近得玄洲餐玉法,不用采石登昆仑。景纯解道游仙句,海上鹤来传到门。

  2、春草碧次韵酬复孺(元代—钱应庚)

  折冲尊俎谈兵略。还记五湖船,烟波约。东邻有客归来,应讶山翁瘦如鹤。问讯旧玄都,今非昨。当年锦里依稀,青山似削。天地一蘧庐,从栖泊。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阑药。白首友于情,同忧乐。

  3、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其七(元代—耶律楚材)

  四海从来皆弟兄,西行谁复叹行程。既蒙倾盖心相许,得遇知音眼便明。

  金玉满堂违素志,云霞千顷适高情。庙堂自有夔龙在,安用微生措治平。

  4、冶春口号(七首。寄昆山袁、吕、郭三才子)(元代—杨维桢)

  鲛卵兼金传海上,海人一尺立阶前。

  娄江马头天下少,春水如天即放船。

  5、【黄钟】人月圆春日次韵罗(元代—张可久)

  春日次韵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搂。

  中秋书事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鸿都人远,霓裳落,鹤羽天宽。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子昂学士小景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淡烟浑似,三高祠下,七里滩头。

  6、春日二首其二(宋代—吕本中)

  谁将旧日狂蜂蝶,误入春风桃李蹊。咫尺风光不相贷,无因乞与上天梯。

  7、春日即事次韵(宋代—曾几)

  李花如许,殊胜灼灼红。

  只言开似雪,不道去随风。

  胜日从吾党,衰年念此翁。

  诗情犹可强,杯勺不能同。

  8、望海潮三分春色(宋代—陈德武)

  三分春色,十分官事,令人孤负芳菲。歌燕簧莺,语花舞柳,园林好处谁知。还忆旧游时。对海棠驻马,红药题诗。一别东君,回顾又是隔年期。相思远在天涯。镇海填恨臆,山锁愁眉。杜宇能言,鹧鸪有泪,慢劳蝴蝶于飞。景与少年宜。把榆分新火,香透罗衣。风月常存,双鱼报道早来归。

  9、过龙门(春愁)(宋代—曙祖)

  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

  寄信问晴鸥。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10、春日亭上观鱼(宋代—朱淑真)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11、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春(唐代—王质)

  但听清圆不觉喧,松床纸帐坦便便。草深雉子争烘日,树暖蜂雏懒趁烟。

  无事石头频打睡,有时村店暂逃禅。寻花问柳山前后,隐隐钟声暮已传。

  12、春词(宋代—毛滂)

  腊寒辟易沉香火,春意侵寻玉灰。

  阴德承天专静厚,发生有助到根。

  13、春词(宋代—毛滂)

  精华初结惯,璧水再逢春。

  杞梓扶疏见,君王自作新。

  14、春日五首(宋代—刘克庄)

  晓风细细雨斜斜,书生屋角花。

  想见水南僧寺里,一株落尽病山茶。

  15、春游乐(唐代—李端)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16、早春晚归(唐代—白居易)

  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

  鼓声闲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

  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

  17、绛都春元日(明代—高濂)

  雪色初晴,看海月流红,楼台清晓。鼓吹千门,和气催促春回早。

  桃符爆竹都门道。太平风景依然好。朱屋笙歌,青楼人醉,红尘欢笑。

  吾老。四十年来,见人世、风雨阴晴多少。有梅花,清寒不改当轩好。

  良辰相对怜倾倒。任散澹、无烦无恼。总红尘有事相干,道胡涂醉了。

  18、春郊即景(元代—叶)

  微雨弄晴天气,轻寒酿暖时光。柳外凉飙满袖,花边香露沾裳。

  19、春日杂感其二(清代—曹昕)

  早暮惟闻鸟雀喧,小桃红蒂已衔残。庭前欲探春消息,二十四番风尽寒。

  20、季春寄友生(宋代—释契嵩)

  湖上无烟昼,人间寒食时。阴晴春易变,花月候难齐。

  未畏青蛙乱,先愁紫蕨衰。云山向渐热,相勿应迟。

  21、春日楼望(清代—黄景仁)

  一碧招魂水涨津,远山浓抹雾如尘。忽风忽雨春愁客,乍乍寒天病人。

  芳草远黏孤骑没,绿杨低罩几家贫。天涯飞絮归何处,不到登楼也怆神。

  22、春日过金冲垣涤烦坞(明代—雪溪映)

  踏沙春路迟,柳倒却如眉。

  因入竹间室,闲吟壁上诗。

  护花常换土,割水暂通池。

  延赏欲终日,涤烦茗苦时。

  23、徙南白足掩关书了义经春暮过喜而赠之(明代—纪青)

  铜雀台荒坠瓦空,高流磨墨写圆通。

  窗前括子添清影,捉笔常移一两弓。

  24、迎春和俞四府(明代—黄衷)

  □□呈岁错时羞,戢戢芹芽胜玉钩。此日有花迎曙色,谁家无力控春愁。

  东郊鼓角青皇令,上国楼台树头。邑里总祈宽诏,物华浓处是宸游。

  25、春愁送刘侯归云中六首其四(明代—孙绪)

  念君不可留,春夜不成寝。月落星历历,风来树凛凛。

  孤琴系床头,尘埃没囊锦。乘兴时一弄,古调愧题品。

  西邻张华筵,筝笛正豪饮。万事只如此,洗耳且高枕。

  26、立春日饮任氏西园(明代—袁凯)

  把钓归东海,开筵近北台。

  千林残雪尽,万里好春回。

  中散调琴坐,山公待酒来。

  更须花满树,终日此衔杯。

  27、时雨试步寄员子春(宋代—李新)

  与竹他年仅有衣,敢愁天赋鲜岐嶷。

  拿{父少右丶}不拜浑闲事,踉初行吏效谁。

  莫道汉家飞将种,那知天上石麟儿。

  若令新岁能翻舌,先寄城东老员诗。

  28、春日(宋代—郑刚中)

  朝来弄日花蛙,暗里窥春柳眼多。

  任是老人情意薄,个般时节奈愁何。

  29、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唐代—郑谷)

  锦帐名郎重锦科,清宵寓直纵吟哦。冰含玉镜春寒在,

  粉傅仙闱月色多。视草即应归属望,握兰知道暂经过。

  流莺百啭和残漏,友芳樽藉露莎。

  30、春日旅寓(唐代—杜荀鹤)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31、浣溪沙光明顶春雾(近现代—吴灏)

  雾茫茫隐乱峰。野梅初发见殷红。山泉繁响落天风。

  今日光明能重到,莲花无分与君同。行吟携杖自从容。

  32、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其三(明代—方献夫)

  促步追趋度锦芳,殿名清馥御炉香。重承左室温纶下,满袖薰风带宠光。

  33、立春日(明代—边贡)

  多病逢春笔懒拈,草堂高枕病垂帘。故人恰送鱼酒至,野老不愁年岁添。

  冉冉雪云虚照水,晖晖晴日乍经檐。衔杯自笑还成醉,吏隐谁能得两兼。

  34、伤春四首其一(明代—宗臣)

  岁华何荏苒,芳草又参差。云断关河色,烽连杨柳枝。

  羽书千里急,鼓角万山悲。紫陌纷相问,黄尘失所之。

  羯胡频聚散,将总安危。多少关心事,空将涕泗垂。

  35、春还轩(元代—陆仁)

  阴阳无停运,太极体自常。复造化枢,日月天地房。

  凝寒一已消,煦煦春载阳。曲塘鱼上冰,层汉雁北翔。

  潜心验物候,斋居情味长。容色当少壮,岂不惜流光。

  流光不待人,抚时且彷徉。

  36、自题春消息图(元代—邹复雷)

  蓬居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半缕烟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

  37、新春感怀五首其三(宋代—薛)

  自悔中年废读书,馀生可业樵渔。青山白屋笑归去,从我高眠百事疏。

有关春天的古诗15

  1、《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唐朝·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2、《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宋朝·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3、《春日偶成》

  宋朝·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阙题》

  唐朝·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5、《春雨》

  唐朝·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天的古诗】相关文章:

春天的古诗12-29

与春天的古诗06-13

春天的古诗05-24

春天古诗02-26

春天古诗大全12-02

描述春天的古诗06-04

描写春天古诗08-15

写春天的古诗12-11

关于春天的古诗11-15

春天的古诗大全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