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古诗(热)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雨的古诗1
秋雨叹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古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秋雨中赠元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不堪红叶青苔地,
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
比君校近二毛年.
秋雨夜眠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
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
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
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
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
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相如今老病,归守茂陵园.
立秋雨院中有作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雨的古诗2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评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文学常识>
体裁:词
类别:宋词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者小传: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雨的古诗3
1古诗赋得暮雨送李曹带拼音版
fù dé mù yǔ sòng lǐ cáo
赋得暮雨送李曹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chǔ jiāng wēi yǔ lǐ , jiàn yè mù zhōng shí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mò mò fān lái zhòng , míng míng niǎo qù chí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hǎi mén shēn bù jiàn , pǔ shù yuǎn hán zī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xiāng sòng qíng wú xiàn , zhān jīn bǐ sàn sī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古诗赋得暮雨送李曹翻译及赏析
翻译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船帆沾湿后沉沉显重,慢慢行走,归鸟迷中缓缓低飞。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尾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句句写雨,句句不离送别情谊,情景交融,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
3古诗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
1、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2、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雨的古诗4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翻译
峦叠翠的绿叶影里,遍地的千叶海棠宛如灿烂的锦绣明霞。紫腻红娇的花儿仿佛永远也扶不起的娇弱美人般惹人怜爱。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此时正是最美好的观赏时节。娇巧的花朵因春寒而没有完全绽放,却被温柔的春光滋养白里透红,仿佛白净的美人涂抹了胭脂红一般。小亭分外寂静,没有人声,可这春日的宁静又被那幼小的黄莺一声婉啭的啼鸣打破。
还记得当初与心爱的人儿携手游于花丛中的'情景,我不时为她撷取一枝美艳的海棠簪于鬓发,风韵在她的神采之间流荡。我们每一个软语温存的细节都没有逃过花儿的眼睛,然而冬去春来,花儿在不断地辗转开放,我们那软语相怜的情景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浅斟低酌,现在只是微微有些醉意,怎么能够就此归去呢?夜深之时我还要与花同眠,即使到了明日我也还要在这里与花儿相守。要不然等春归去之后,又到哪里去寻找诗料呢?恐怕到时即使是愁肠寸断,也写不出什么诗篇来。
注释
念奴娇: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该调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
宜雨亭:亭名,在张鎡的南湖别墅里。
千叶海棠:海棠的一个品种。
千叶:指重迭的花瓣。
绿云:喻指海棠枝叶的茂密。
明霞:形容海棠花的鲜艳美丽。
文绣:绣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形容花叶色彩之美。
紫腻红娇:指深浅不同的海棠花。
扶不起: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海棠娇嫩之态。
好是:正好在于。
胭脂透:指花蕾尖红透。
芳阴:花丛中。
双波:指双目含情。
小语:细语。
争得:怎得。
相守:相伴。
诗瘦:为吟诗而使人瘦。
赏析
上片,首起三句“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总写海棠花叶之美。从宜雨亭上望去,但见海棠枝叶繁茂,如绿云铺地,一片清影。而在这绿云影里,红花盛开,明丽如霞,有如绿线红丝织成的千重文绣。在这三句中,词人连用三个比喻,濡染出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色。“绿云”喻写其枝叶之密,绿阴之浓,点出干叶海棠枝叶茂盛的特征。“明霞”二字,极喻海棠花红艳之色。“文绣”则形容花叶色彩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绘出绿叶红花重重叠叠,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绿云与明霞,又是明暗的对比,实写与虚想结合,立意构思,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接下去的两句,“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写海棠花娇嫩之态。因花开有迟早之分,故色泽有深浅之别。深者紫而含光,浅者红而娇艳。后面以“扶不起”三字承接,便生动地描绘出海棠花娇而无力的情态。“好是未开时候”,是由郑谷《海棠》诗的“娇娆全在欲开时”变化而来。诗人赏花,全在情趣二字,张鎡和郑谷都爱欲开未开的海棠花,是因为那深红的蓓蕾,在青枝绿叶的映衬中显得格外娇美。它蕴藉含蓄,内孕生机,有一种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最易引发人们美好的情思。宜雨亭上,海棠丛里,面对着那含苞欲放的娇花新蕾,愈看愈美,于是再就“好是未开时候”的“好”字刻意描绘,写出了“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具体而细腻地形容出海棠花欲开未开时的特殊美感。那点点蓓蕾,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轻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娇嫩,直养得蕾尖红透,艳丽动人。当此际,词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两句,笔波一折,转得好也收得好,而且一转即收,恰到好处。一声早莺的啼鸣,打破了清昼的寂静,也唤醒了词人的沉思,极富摇荡灵动之感。上片亭中观花的词情至此辞尽意尽,歇拍自然,从而为下片另辟词境作好了过渡。
下片由写花转而写人。换头以“犹记”逆入。连写五句,记昔日与情人赏花情景。前三句“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回忆芳阴下携手同游,她鬓边斜插着一枝红艳的海棠花,双眸明秀,秋波含情。后两句“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写两人在花前小语,轻怜密爱,此情当日,花总也得为见证吧。如今花开依旧,而情人不见,深觉情缘之事,“争(怎)得似花长久”!这是词人的感伤,一句又转回现在。词人独自赏花。小亭浅酌,观眼前景,想心头事,流连徘徊,不愿归去。因此吟唱出“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在酒意微醺的朦胧醉境中,思人恋花,情意绵绵,暗中叮咛自己休要归去,今夜与花同睡,明日与花相守,日日夜夜与花作伴。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夜深”句,字面用苏诗,而又自立主意。“同睡”,连下句言相伴守而睡。这几句写得缠绵悱恻,婉曲细腻,对花无限眷恋的深情尽皆倾吐出来。末两句,“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紧承上三句写出。诉说他所以与花相守,形影不离,乃在于深恐韶光倏逝,花与春同去。这样就在爱花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情,感情分量更重,词意也随之打进了一层。意谓若教春去,就要为之断肠,就要作诗遣怀,就要因诗而瘦。“诗瘦”本于李白戏赠杜甫诗:“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见唐孟綮《本事诗·高逸》)这两句机杼自出,翻出新意,技巧亦高,深刻地揭示了一位词人不负韶光的心理活动。读来真挚恳切,直语感人。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张鎡本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浚的曾孙,生活豪奢。他曾历任大理司直、直秘阁、婺州通判、司农少卿等职。曾卜筑南湖,有园林之胜。这首《念奴娇》,就是他在南湖别墅宜春亭上赏千叶海棠时,有感而发,援笔写成。
雨的古诗5
《有美堂暴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清平乐.咏雨》王夫之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朱小迸,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斜阳仍在天涯。
《大浦》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流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雨的古诗6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9、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1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1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1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2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2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2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25、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2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2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8、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30、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3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3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35、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36、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3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雨的古诗7
1、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2、一水鸣东西寺,春雨洗南北山。 ——章甫《题画》
3、西山秀骨濯秋雨,窗户卷帘分远青。——释正觉《送僧归豫章省亲》
4、秋雨雁来急,夜舟人未眠。——梅尧臣《宿邵埭闻雨因买藉芡人回呈永叔》
5、绿苔长秋雨,黄叶堆空阶。——欧阳修《题张应之县斋》
6、满天秋雨落琼花,清溪涨绿浸平沙。——白玉蟾《仙岩金仙阁》
7、尽日无言对秋雨,相敲蕉叶各吟秋。——张耒《迁居对雨有感》
8、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9、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张谓《郡南亭子宴》
10、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11、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12、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王国维《齐天乐》
13、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14、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文天祥《南安军》
15、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16、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
17、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
18、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
19、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
20、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22、风吹雨,草草离人语。——朱彝尊《一叶落·泪眼注》
23、多情管定烟和雨。——张t痢镀腥蛮·芭蕉
24、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25、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2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王驾《雨晴》
27、水村上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28、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9、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葛立方《卜算子·席间再作》
3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描写雨的诗句——王维《山中》
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雨的.诗句和诗人——。孟浩然《春晓》
3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
33、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3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5、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36、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37、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3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39、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40、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4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2、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43、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4、淅淅沥沥的雨,只因无边的等候,潮湿了我的心,如果能寄情于雨,希望你能感受到。
4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佚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46、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47、春雨路易乾,雨止即可行。
4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长恨歌》
49、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沪上杂书》
50、沾衣欲干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1、勃然大怒,凭栏处,潇潇雨歇。
52、欹枕闻春雨,闭门见绿阴。可人歌扇底,犹有惜春心。
雨的古诗8
叙雨
宋代·张耒
西山之泉兮冽以清,淳注万古兮无亏盈。应龙蟠守兮谨防扃,有神司之兮帅群灵。
神君曷处兮山之穹,云郛雾阙兮都邃宫。腾驾逸景兮驭清风,上友仙圣兮佑帝躬。
惟今之旱兮非神曷愬,家无馀粮兮麦不庇雨。土飘尘扬兮迷行错步,魃威孔张兮炽莫予禦。
挹水一勺兮荐羔豚,曷求于水兮神实凭。土有蔬兮林有实,芼馨香兮菹芳郁。
神我飨兮临我堂,酌芝醑兮御椒浆。巫甚祇兮时甚良,哀我疾兮降我祥。
神君仁兮念下民,抚民灾兮号帝阍。帝念神君兮诏雨官,叱驭六龙兮奋互飞。
骞掣飞电兮鼓雷震,俾霈尔泽兮正无限。山灵川怪兮更腾奔,角毛羽鬣兮烂鳞鳞。
前幢后旆兮玄双轮,椎轰喧呵兮翻乾坤。神龙九鬣兮杂蛟鲲,瞠眼飞涎兮翻腭龈。
伏潜羲和兮止星辰,一洒万里兮倾河津。妖风失威兮敛以奔,魃濡厥裳兮伏以蹲。
槁苏焦泽兮息惔焚,优渥润沃兮无涯垠。菽麰诜诜兮奋裳绅,秋种既即兮农则勤。
既足而止兮披雾昏,朝阳清明兮敛游尘。功成不居兮驾归云,空山寥寥兮夜无闻。
灵泉幽幽兮湛奫沦,竭诚莫报兮仁哉君。
雨的古诗9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1.诗歌前两句 、 两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2分)
12.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雨晴阅读答案:
11.初见 全无 (2分)
12.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同时,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出一种或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分)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4分)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4分)
雨的古诗10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天,苏轼和弟弟苏澈、妹妹苏小妹以及朋友秦少游一起去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
正当大家玩得起劲时,苏轼发现手中的酒杯荡着少许波纹,于是,伸手一接——咦,下雨了!这时,偌大的西湖就像被一层白纱笼罩了起来,迷迷蒙蒙的,好似仙境;仿佛整个湖只有一只游船,只听得见其他游人若隐若现的说笑声。雨中的西湖就像披着白纱的仙子,美丽至极。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那层迷茫的雾气消失了,阳光下,呈现在眼前的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让人眼前一亮。而西湖的景物也因雨的洗礼而变得更加苍翠、美丽。湖面散发着闪亮的光芒,使人不由自主的喜欢它。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心头的万千思绪组合在一起,他马上取来笔、墨、纸,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而诗歌的名字就叫——《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一个拥有着无与伦比美景的美丽的湖泊,就是因为它的美,所以这时候,我和我的朋友拿上酒,泛舟湖上,坐在乌篷船里,一边欣赏着西湖的景色,一边小口小口的饮着酒,真当是惬意至极。
早晨的湖面上生起了一层层薄雾,像少女的纱巾一样,穿插飘渺围绕在远处的山峦之中。这些薄雾若有若无,朦胧的山峦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秀美的身姿显现出来一样。
湖面细观,看到南北走向的苏堤,它像一条玉带一样,镶嵌在清澈的湖面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波光闪烁,堤上的柳树枝条像少女柔软顺滑的青丝一样随风摆动。
当我走在苏堤南端上的时候,在柳浪闻莺处,看见游人在向河中抛撒鱼食,那鱼极其灵巧,迅速的像一个五彩球一样团在一起,为抢食,有的鱼跳出水面。又让我想起了古时女子嫁娶时在闺阁上所抛的花球,那球抛弃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接着又以双龙戏珠的场景在闺楼下变幻莫测。
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细雨,雨点就像一滴滴晶莹的珍珠落在西湖之上,使得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涟漪,打伞的游人急匆匆的奔向前方,把西湖衬托得更显妖娆,不禁我想起了美丽的传说——白蛇传故事。美景催人思,那么美妙的环境中催生出那么动人的故事,也在情理之中。
傍晚,当月亮从远处那山峦窜出来的时候,湖面上像洒下了一片片、一层层的鳞光一样闪烁着、跳跃着映入我的眼帘,景色非常迷人。那湖中的三潭像宝葫芦一样矗立在湖中央——真是美极了!
西湖的景色说不完道不尽,而又能把它比作袅袅婷婷的美人西施,来与之媲美,西湖的景色,真的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晴天中的清雅西湖还是雨天中的艳丽西湖都是那么的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来到了杭州西湖。
我们来到了西湖岸边,欣赏水光如镜的西湖,湖水无暇翡翠、碧波荡漾,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远处看,西湖的风景尽收眼底,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多孔桥,还有那重重叠叠的山峰,古塔名寺,处处皆景。几艘游船在水中游玩,他们有三人一船的,有五人一船的。他们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任凭小船在水中飘荡,显出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在湖的.中心,有一个小岛,岛上楼台小亭、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这就是西湖有名的湖心岛。往近处看,湖边种着一排排柳树,柳条一根根的垂下来,柔软的枝条随着风在空中微微的摆动,树叶碧绿碧绿的,长长的,尖尖的,象女孩子的长辫子一样。垂柳倒映在水中,使西湖的水更绿了。
正当我们欣赏这美景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烟雾弥漫。我漫步堤岸,霏霏的细雨下着,西湖的水涌上岸来,发出啪啪的声音。我深吸一口气,感到十分舒服,空气像被过滤似的。看,远处的山朦朦胧胧,他们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别有一番奇景。近处,湖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大的圆盘子。露珠在上面滚动,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粉红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艳丽。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
雨的古诗11
原本就令人寒心的清明在今天这种阴雨绵绵天气的陪衬下越显死寂,本来早上纠结着起床,鼓起勇气去自习,结果,咱伟大的西油大图书馆中午闭馆,我本不想呵斥这种事情,不过,我还是的唠叨几句。
蓉城或者香城的春天怎么找不到春暖花开的感觉?或许是我对春天的要求过于苛刻吧,但是,这座城市确实给我一种不好得印象,这里不曾找到家的感觉更不要说家的温暖。每天午夜闭上眼睛时感受不到城市的脉搏,清晨睁开眼触摸不到城市的呼吸,偶尔的警鸣声和爆破声着实让人增添几分不安,虽然,毫不避讳的说这是在危言耸听,不过,总比什么感觉都没有的好!
清明假期一晃而过,未曾留下什么,回想起来觉得惜兮,这种失落感让人觉得悲壮。惋惜的是,我连离我最近的.桂湖没有前去涉足或者观赏,;悲壮的是,时间从我的指尖溜走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如此麻木,唯一念念不忘的是承诺,对的,我至少完成我的那份工作,这让我还有点侥幸的“功绩”呈现。
或去几十个春秋之后的清明,我沿着生命的轴线拼命地向后奔跑,沿途所见的无不让我感觉触目惊心、瞠目结舌。我把青春的绚丽冠冕堂皇的丢弃在无人的街头,风吹雨淋慢慢的风化,从此湮没在耀眼的阳光下。
总有一天我会坐在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面露微笑的翻阅哪尘封在心房的日记本,然后,用眼角的泪水唤醒沉睡的记忆,我不敢想象那时的我会有怎样的表情,或许荣光满面或许羞愧无比亦或许泪流满面。是的,岁月流失是不会顾及任何人的感受;是的,生命就是在阵阵喧嚣中启航而在悄无声息中陨落,有的人,终生本分老实与世无争,到最后,徒有虚名于人间,我不想刻意的夸耀某人更不要随意的诋毁别人,所以,在生命中我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青春留给我的不只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日记更是一部让我不敢回头的电影
雨的古诗12
[唐]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簏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注释:
【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2】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
【3】玲珑:空明。
【4】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
【5】香袅:香气浮动。
【6】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
【7】金堂:华丽的厅堂。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蓬莱山上,银阙金堂,神仙圣人并在其上。”
【8】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毛传》:“萱草令人忘忧。”
【9】簏(lù)簌(sù):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
【10】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称眉为眉黛。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
【11】远山绿:指眉黛颦时之美。远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与小山眉并为入时之妆。
【12】渡:雪本《花间集》作“度”。
【13】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销,失散。一作“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女子伤离怀远之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过片二句回到现实:女主人公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结拍二句写女子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这两句化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词意,因目接绿水溪桥而忆昔年于此桥上之离别。
此词上片写梦中情事,景美情欢,更反衬出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与凄苦。所以,词的下片写梦后的愁思,尤为痛苦,也尤为感人。整首词中,无论是写梦后所见之景,还是写女子愁眉不展、眺望之思,都充溢着怨与恨、凄苦与哀伤。全词章法跳跃灵动,意境缠绵凄艳,语言精工秾丽,如“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二句,情辞俱美,贴合温词密丽秾艳的风格。
雨的古诗13
《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前言】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注释】
⑴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⑵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⑶幌:帘幕。
⑷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翻译】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赏析】
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黄昏时节,淫雨绵绵,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作者只觉被褥无一丝暖意,有如水泼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积成堆了。“堆盐”,即堆雪。用盐喻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后世诗人都喜欢效用,如白居易《对火玩雪诗》:“盈尺白盐寒。”作者“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一联,亦世称咏雪名句,但历来有歧解。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东坡雪诗”条以为,“此所谓‘五更’者,甲夜至戊夜尔。自昏达旦皆若晓色。”据此解,则“五更”应总指分为五更的一整夜。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盐”,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误以为天将破晓。直到天色放明,借着雪光,看见了垂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这才省悟,原来是雨转为雪,所以有这“半夜寒声”。上句写地面上积雪的反光,下句写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紧扣“雪后”的标题,且又与末二句意思连贯。“扫北台”、“看马耳”,是天明以后所为。马耳,山名,在北台的南面,“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水经·潍水注》作者扫除积雪,登上北台,观赏雪景,只见一片银白世界,唯有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峭兀立,没有为雪所封。原本应首先被雪覆盖的高山顶却“未随埋没”,可见这双峰如马耳一般陡直,连雪花也无法驻留其上了。
雨的古诗14
1、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3、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4、窗外芭蕉窗里灯。——万俟咏《长相思·雨》
5、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6、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悲歌行》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志南和尚《绝句》
8、《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1、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徐祯卿《在武昌作》
12、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
13、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5、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8、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其二》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20、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21、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22、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23、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2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2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26、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27、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2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9、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3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1、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3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3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4、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3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36、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37、五代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3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39、《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40、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41、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卢纶《长安春望》
42、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黄庚《雪》
43、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4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47、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48、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50、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1、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2、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5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4、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55、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怨》
5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7、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58、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59、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60、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吕温《冬夜即事》
6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62、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63、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64、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65、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66、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67、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一一 (晋张协《杂詩十首》)
68、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69、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7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7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7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5、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7、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78、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79、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80、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8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82、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8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84、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一一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8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87、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88、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89、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90、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1、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郑谷《莲叶》
92、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9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94、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95、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96、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
9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98、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
99、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10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01、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0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0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04、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薛逢《长安夜雨》
105、父老应相贺,丰年兆已成。
106、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107、是否要定格在一片翠绿?
10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10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0、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1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14、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1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17、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11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19、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
12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2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122、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1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124、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临安春雨》
126、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27、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出自:《春寒》
128、东城与西陌,晴后趣何新。
129、一夜不闻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晁补之《浣溪沙》
130、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出自:(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31、丝丝杨柳丝丝雨。——蒋捷《虞美人·梳楼》
13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3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34、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35、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3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宋] 赵蕃《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13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9、双调望江南寿张粹翁宋·刘辰翁
140、你洗去了冬的.灰尘。
141、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142、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14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14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45、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14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7、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48、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苏轼《南歌子·寓意》
14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50、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薛逢《长安夜雨》
15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5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
雨的古诗15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的诗中雨,更是令人动容。
“呼啦!呼啦!”每当我听到窗外这些欢快地在雷与电的交相辉映中飞奔的雨滴怒号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响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我看见那阴沉的天洒下如豆粒般可爱的浑圆的雨珠时,心中总是会浮出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
雨啊,你早已融入历史,浸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春风和着细雨,与杨柳一阵耳语,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过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是那么寂静,那么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拴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也看不见。但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头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赶走了寒冷而凛冽的冬风,春雨携来了无穷的生机,无尽的绿,但却又是那么容易令人忽视。
春雨就好似泰戈尔说过的话:“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
【雨的古诗】相关文章:
《雨》的古诗02-15
雨的古诗08-30
雨相关的古诗07-27
写雨的古诗05-22
描写雨的古诗10-10
描写雨的古诗12-01
描写雨的古诗05-01
(精华)雨的古诗08-31
关于描写雨的古诗04-10
古诗中的雨作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