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碛中作的古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碛中作的古诗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碛中作的古诗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初步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熟练地背诵。
课前准备:将两首古诗抄写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诗
(一)《碛中作》
1.释题,简单介绍诗人岑参。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男女生合作读。
5.简单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我远远地离开了家乡,来到西地边陲。广阔的沙漠一直延伸到天边;骑着马儿向西走,仿佛就会走进蓝天。月儿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离家不觉已有两月时间。今天夜晚,我们将在哪里宿营?平坦地沙漠一眼望不到边,没有绿树,没有鲜花,更没有人家居住地袅袅炊烟!
6.小组读
7.同桌读。
8.指名试背
(二)《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1.读题目,理解题意,告诉学生丘员外就是指丘丹。
2.自读古诗,注意属的读音。
3.指名读,理解幽人就是指隐居的人,即丘丹。
4.逐句理解诗意: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想起了在山间隐居的.老朋友.思绪万千。在凉爽宜人的秋月下.我边漫步边低吟着诗句。料想远方的山中,也应是秋色满目:黄叶洒满了一地,松果扑、扑地落下。隐居避世的朋友恐怕还未安睡吧?也许他也在思念着远方的我。
5.多种形式读
6.试背
7.作业布置
8.背诵这两首古诗
碛中作的古诗 2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释
⑴碛(qì):沙漠。
⑵走:骑。
⑶辞:告别,离开。
⑷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⑸平沙:广阔的沙漠。
⑹绝:没有。
译文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赏析
在唐代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这是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的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给人以悲壮苍凉的艺术感受。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令人读来别有神韵。
【碛中作的古诗 】相关文章:
贺知章代表作经典古诗03-27
张籍的代表作经典古诗02-14
柳宗元代表作经典古诗03-26
古诗《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赏析03-31
杨万里代表作经典古诗03-27
王维《归嵩山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4-14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古诗08-23
24节气中的寒露古诗10-23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