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1
《劝学》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2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3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2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2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3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3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毛诗)
3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0.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
42.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43.好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7.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
50.精城所至,金石为开。
5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 5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59.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6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61.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6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藏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03-21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3篇11-1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03-2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06-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02-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精]07-24
届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06-29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17篇03-22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古诗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