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古诗1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2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幼儿接受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增强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大班幼儿学习古诗的有利条件及分析:
大班幼儿已有小中班的语言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识字、朗读、背诵等语言能力,正处在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古诗同诗歌一样,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短短四句或八句诗,即能融时空、远近、情与景、现实与幻想等于一炉,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幼儿一旦记住,具有终生受益的长期潜力。
大班开设“古诗课程”的目的:
1、背诵古诗,发展语言能力,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通过学习古诗,陶冶情操,进行艺术熏陶,增长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学期,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凸显班级文化。
《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除了幼儿园的有关古诗的吊饰、墙饰,各班级也将创设古诗角,让幼儿在古诗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二、多种通道,拓展活动形式。
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幼儿的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他们的兴趣、经验和能力,不能采用呆板单一的模式进行学习,而应将单向的语言知识的传输变为互动的多通道学习,从而使幼儿在古诗教学活动中有情、有趣、有感受、有共鸣,不仅得到中华古老文化的熏陶,更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将从以下几种形式开展活动。
1、快乐诵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男女幼儿对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幼儿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2、艺术感染:
古诗文与古典民乐、绘画相结合,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使幼儿情感经验激活、审美能力提高,为诗歌配上音乐和幼儿一起演唱或在课余时间画一画,不仅诗歌的情感音韵、意义自然被幼儿接受理解,还能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艺术素养。
4.古诗文表演: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者。有的古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能解读出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表演古诗,将大大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
5.亲子共读:
为了使幼儿古诗文的经验更为广泛,我们将通过召开家长会,网站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努力取得家长配合,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
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九月:《登鹳雀楼》、《游子吟》
十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朗月行》
十一月:《望天门山》、《出塞》、《望庐山瀑布》
十二月:《元日》、《江雪》、《池上》
幼儿园大班古诗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永恒的亮点。幼儿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学习古诗、朗诵古诗,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文化,培养幼儿的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知识、启迪幼儿智慧、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诗篇,我们平时充分利用餐前、饭后、离园时间组织幼儿诵读古诗,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的'高,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含义,我们讲古诗编成一个个便于理解的小故事,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我们让孩子将古诗的图画绘画出来让孩子们的而对古诗的印象更加深刻,还通过古诗新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音乐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孩子诵读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古诗4
活动目标
1、喜欢古诗,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能大胆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动作表演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能让红旗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猜猜它是谁?”
(让幼儿了解风的知识,引出古诗《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看!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
我们一起念解落三秋叶。
2.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学习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教师:谁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教师: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教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课件,加强幼儿对古诗《风》的理解。
教师: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反复念读。
教师:表演得真棒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教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那就更棒了!
三、游戏:听古诗选图片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示范。
教师:古诗里藏着风娃娃呢,老师念一句古诗,你看看它在哪张图片上,
就把这张图片高高地举起来。”
2.适当地提示幼儿选择正确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解落三秋叶。风娃娃在哪张图片上呢?快找找。教师: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片呢?谁能说说?
3.教师出示图片,分句念古诗,幼儿跟读。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句古诗。
4.教师完整地念古诗《风》,幼儿表演风的动作。
教师:风娃娃想请小朋友来表演,我念古诗你们来做动作。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的意思了。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幼儿园大班古诗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大班古诗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幼儿园大班古诗7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等多种游戏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
2、挂图:一去二三里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筷子、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1)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2)提问:你们听说过用数字做的.诗吗?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教师用缓慢的语速朗诵古诗一遍。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叫什么诗?
(2)师出示挂图,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1)古诗中有什么景物?
(2)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3)引发思考并回答: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领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幼儿回答后,跟念古诗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2)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4)幼儿用筷子或积木敲击节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
6、活动延伸:
出示古诗字谱,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认识古诗中的数字)。
幼儿园大班古诗8
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出塞、擒贼。
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准备
相关的音乐;板书
活动流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特别美的画,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并试着讲讲上面都画有什么?
请幼儿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提问:图上有什么?箭长吗?人怎么样?战马怎么样?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的含义。(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
二、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三、放录音
提问:首古诗共有几句?
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五、跟随伴奏唱古诗
活动延伸
听一些历史故事。
幼儿园大班古诗9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古诗10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梅的生长很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细地数一数,就会发现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只有一层,那么它有很大可能鲇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如果它的花有两成两层以上,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红、白色、黄色等多种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顺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调本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事受
中班奥尔夫音乐歌唱《小黄鸭合唱队》优质课视频+课件+教案+音乐
幼儿园大班古诗11
活动设计背景
古诗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显得有点枯燥,但通过故事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先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意义以及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传统活动,明白诗人要写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准备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老师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1.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幼儿园大班古诗12
【教材分析】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庐山瀑布视頻,古诗《(望声山瀑布》,银河与瀑布的图片,教师自备几首古诗的简单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9,“幼儿学习资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1)指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懂了什么?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32 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分别出示《静夜思》、《古朗月行》等几幅古诗的画面,让幼儿观察,教师朗通古诗,请幼儿进行配对
附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幼儿园大班古诗13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3、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送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三月七日,忽逢大雨,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片,是一幅充满生机、生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5、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读者将诗的最后两句赋予生活的哲理,诗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春处,绝胜烟柳满唐都。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7、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此诗可谓印证。
8、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洲;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赏析】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9、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10、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幼儿园大班古诗14
教学提示:
这首歌的歌词是首古诗,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来进行教学。
课堂游戏:咏柳。
活动目的: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咏柳》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随下,小朋友们以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小朋友随音乐的节拍拍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听到中音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
3.《咏柳》
a.老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柳树发芽了” 。老师示范唱,引起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b.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小朋友示范,帮助小朋友熟悉记忆歌词。
c.请小朋友随老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
d.学唱歌曲,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第五课:咏柳)
幼儿园大班古诗1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PPT,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PPT,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活动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课件,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
【幼儿园大班古诗】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02-23
幼儿园大班古诗欣赏:古诗新唱《村居》01-02
幼儿园大班感人毕业古诗09-29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05-26
古诗大班教案01-10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枫桥夜泊》10-01
幼儿园大班中班清明节古诗教案04-05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明日明日复明日》04-05
古诗清明大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