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四月古诗 推荐度:
- 乡村四月古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村四月古诗(经典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四月古诗1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乡村四月古诗2
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版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板书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山原(绿)川(白)美
子规鸣雨如烟
人闲人少勤
才……又
【乡村四月古诗】相关文章:
乡村四月古诗11-30
乡村四月古诗11篇09-13
乡村景色的古诗10-21
古诗中的乡村作文11-23
《四月》古诗鉴赏11-05
【荐】古诗中的乡村作文09-13
带四月的唯美古诗10-25
古诗中的乡村高一作文09-03
描写乡村炊烟的古诗词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