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幼儿园古诗教案

幼儿园古诗教案

时间:2024-02-01 12:44:0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幼儿园古诗教案15篇[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古诗教案15篇[热]

幼儿园古诗教案1

  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出塞、擒贼。

  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准备

  相关的音乐;板书

  活动流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特别美的画,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并试着讲讲上面都画有什么?

  请幼儿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提问:图上有什么?箭长吗?人怎么样?战马怎么样?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的含义。(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

  二、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三、放录音

  提问:首古诗共有几句?

  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五、跟随伴奏唱古诗

  活动延伸

  听一些历史故事。

幼儿园古诗教案2

  诗仙李白有首诗,告诉我们最长的头发有多长,大家能不能猜到?

  一、初读知诗意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首《秋浦歌》是在公元753年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

  二、细读解诗句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缘:因为。

  个:这样。

  秋霜:指白发。

  整首诗意思: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三、精读想诗境

  这首诗用“白发三千丈”夸张说自己的白发很长,又告诉读者是因为“愁”而生长的白发,再次对着镜子提问,为什么会有这萧萧白发,进一步强调了“愁”。

  四、美读悟诗情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已经五十多的李白,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真的是使人心生白发,鬓染秋霜啊。

  五、吟读记诗文

  我们在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对于每句的停顿、韵脚、节奏都有一定的体会了,让我们更好的记下它吧。

幼儿园古诗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1、现在正值冬季。寒风凛冽,腊月到来,紧接着就要过年了,跟孩子们恣意地想象年景,畅谈过年的欣喜。引出许多游子过年“过节”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利用本诗激发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长辈。

  3、以此谈论家中“唯我独尊”的现象。

  4、计划过年。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的心境。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入情入境的通顺、流利的朗诵诗歌。

  2、激发积累古诗的愿望,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难点:基本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思乡情结。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了解冬季植物、天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静夜思》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歌曲里描写了霜、月光等景物,随着作者思绪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清秋季节,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凉风习习,让人倍感寒意,那么夜幕降临,李白独在夜里,从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静夜思》。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静夜思》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寒意,给诗人带来了忧思。和幼儿一起感悟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

  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学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幼儿园古诗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活动准备:

  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相关诗句字卡。

  古诗CD、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

  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幼儿园古诗教案5

  活动内容: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 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幼儿园古诗教案6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幼儿园古诗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古诗教案8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等多种游戏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

  2、挂图:一去二三里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筷子、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1)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2)提问:你们听说过用数字做的`诗吗?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教师用缓慢的语速朗诵古诗一遍。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叫什么诗?

  (2)师出示挂图,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1)古诗中有什么景物?

  (2)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3)引发思考并回答: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领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幼儿回答后,跟念古诗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2)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4)幼儿用筷子或积木敲击节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

  6、活动延伸:

  出示古诗字谱,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认识古诗中的数字)。

幼儿园古诗教案9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解决词语

  6、“远芳”用组词法解决;“侵”直接告诉;“晴翠”出示图片结合理解。

  7、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同桌练习说一说。)

  8、你能想像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

  9、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10、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11、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可以直接告诉。)这里的王孙是同一个人吗?但他肯定是诗人的朋友。

  12、读诗句。

  13、作者是第几次送别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吗?)

  诗人第一次来送别友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二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三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时溢满了离别时的哀伤和诗人的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15、送朋友那天,郊外的景色是如此美好?难道是“芳草不知愁滋味,只作好景向春生。”作者的`心里明明是如此的悲苦,却为何还把景色描绘得如此美丽?

  16、配乐再读古诗。

  四、完整读全诗

  1、出示全诗,再指名读。

  2、全诗前半首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半首用一个“又”写出了诗人离别时满怀的忧伤。

  3、请大家再读读古诗,想想白居易既然是写离别时的诗,为何还要写野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呢?(出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配乐再读古诗,在古时候,诗人写完一首诗后往往用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今天也来试着唱一唱这首古诗。

  5、第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诗中的画,画中的诗。

  6、第二遍如果你能勇敢一些,就跟着唱一唱。

  7、第三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让学生扮成顾况对白居易的诗作出评价。

  你们学完了古诗,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你是当年的名士顾况,读完了这首古诗,会怎么评价这首古诗呢?

  六、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后来果然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留下了《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千古流传的名篇,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古诗,读一读。

幼儿园古诗教案10

  《春晓》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幼儿园古诗教案11

  【教材分析】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庐山瀑布视頻,古诗《(望声山瀑布》,银河与瀑布的图片,教师自备几首古诗的简单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9,“幼儿学习资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1)指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懂了什么?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32 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分别出示《静夜思》、《古朗月行》等几幅古诗的画面,让幼儿观察,教师朗通古诗,请幼儿进行配对

  附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幼儿园古诗教案12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活动准备

  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欣赏古诗《登乐游原》,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诵读古诗

  师:小朋友,老师念的这首古诗好听吗?我再来念一遍,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好吗?

  2.教师再次朗诵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3.教师解释古诗大意这首古诗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告诉你!

  傍晚时侯,诗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驾着马车车去登乐游原。等她登上乐游原的时候,他看到了夕阳,夕阳多么美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读感悟,分段理解诗意1.品读诗人心,理解前两句古诗。诗人何时驾着马车去登古原?心情怎样?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前面两句古诗吧。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感诗景美,理解古诗第三句。介绍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丽的太阳

  教师创设情境,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夕阳美景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3.悟诗人愁,理解古诗第四句。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美丽的景色短暂的感受呢?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呢?

  师小结:原来因为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美丽的景色马上就看不到了。

  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四、读诗韵。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幼儿模仿朗读。

幼儿园古诗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幼儿园古诗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幼儿园古诗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动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一幅古诗的'画面,古诗字卡。

  活动过程: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出示古诗的大纸)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5、幼儿操作:桌子上的小篮子里也有这首古诗的字宝宝,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诗的顺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给后面的老师检查,你排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幼儿园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古诗教案01-03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08-25

《村居》古诗教案08-30

古诗《清明》教案09-12

古诗《风》教案10-11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枫桥夜泊》10-01

幼儿园古诗07-03

幼师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清明古诗》01-09

古诗幼儿中班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