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春节的古诗词

春节的古诗词

时间:2024-03-01 11:19:18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春节的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古诗词

春节的古诗词1

  《立春诗》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是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的诗。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的柳条新。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的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的`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的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

  【宋】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春节的古诗词2

  新年作

  刘长卿〔唐代〕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赏析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这两句是说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乡心”,思乡之情;“新岁”,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两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岭猿”,岭南山间的猿猴;“旦暮”,从早到晚;“风烟”,晨风暮霭;“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凡是写景抒情的诗,用字遣词总是十分讲究。或是一句写景,一句说情,或在一句中既写景又抒情,或是前联写景,后联写情。此诗伤感的成分较多,因此抒情语句较多。前两句是情,三句是景,四句有景有情,五六两句是即景生情,七八句又是抒情。其中“新岁”是景,“几年”是情。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春节的古诗词3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宋代〕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安尉龉隆保急感Хㄋ献哟挥谔樱约旱碧匣氏砬甯A恕/p>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春节的古诗词4

  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的古诗词5

  1、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

  迎春歌(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5、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

  屠苏酒(明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8、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9、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0、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11、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2、

  新年有感〔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3、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4、

  春节的诗句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5、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6、

  《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7、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8、

  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9、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春节的古诗词6

  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春节的古诗词7

  《守岁诗》

  苏轼

  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玉楼春 己卯岁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春节的古诗词8

  1、 众星已穷次,青帝方行春。永感易成戚,离居难重陈。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或念无生法,多伤未出尘。广庭日将晏,虚室自为宾。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储光羲《秦中守岁》

  2、 爆竹声中又举觞,光阴荏苒感仓皇。寒潮卷地天如晦,冷雨敲窗夜未央。李白狂歌长醒醉,杨朱歧路独迷茫。旧符待换新桃出,会看神州百卉芳。

  3、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4、 炊烟袅袅,家的味道。分外妖娆,冬的`味道。天荒地老,爱的味道。喜上眉梢,笑的味道。两肋插刀,情的味道。美酒佳肴,年的味道。新年快乐,祝你安好。

  5、 山寺冷月孤无睡,驿馆寒灯独不眠。板桥清霜单未赴,古道冰风只莫朝。

  6、 祝健康长寿: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7、 春迎新绿花渐浓,节是年非处处红。快马如烟山水跃,乐将意象换颜容。

  8、 春风十里,贺卿良辰,平安喜乐,得偿所愿!

  9、 公证之道,秉承“公正勤勉谨慎和谐”之道,此乃行之于心也。以公心立世,乃为人之道,唯知足者常乐,乐其所乐。恭祝您新春吉祥如意,事事顺达,阖家幸福。

  10、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 寒光照,炊烟升,恰逢一年春秋尽。万响炮,挑红灯,共享除夕合家欢。

  12、 旅馆椒花红欲然,椒盘愁向客中传。如何才听金鸡唱,便唤今宵是客年?

  13、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14、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15、 先生待人平等,从不以成绩待之。每逢资质者,不弃,用心督导,解其惑,提高其成绩。其信勤能补拙,他日定令之刮目相看。谓吾等曰:常读书,以为有大益,才可立足于当今社会。

  16、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1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 岁满,似无惊涛骇浪之举,非风平浪静,偶生事端,亦心力交瘁,尤为不堪。

  19、 新春新事唱新歌,年岁增轮奈若何。快把烦恼皆丢掉,乐逢盛世莫蹉跎。

  20、 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

  21、 烟雨江南花万树,知还倦鸟途中,家人凝睇小桥东。草青围老屋,桑梓月明中。浊酿洗尘多笑语,灯前情意融融,辛劳不悔日方隆。满园桃李发,故里稻梁丰。

  22、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23、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24、 灯光灿烂照宽衢,掩映红旗舞且歌。无数火星如网散,人间原自有银河。

  25、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6、 恭迎祥瑞金牛年,祝福美好满心间。大爱无疆彩云翩,家家欢舞笑开颜。新春喜迎新气象,年终岁尾财富旺。幸在盛世扬风帆,福满人间艳阳天。快逸美甜身康健,乐享万年绣锦篇。

  27、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8、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9、 新历掀来一页红,开元晨始曰光浓。虽说寒冷心却热,喜悦逢年赞世荣。

  30、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

春节的古诗词9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5《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

  1《上元夜》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千门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4《诗曰》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春节的古诗词10

  1、《癸巳除夕偶成》

  清·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4、《南乡子·除夕又作》

  宋·李处全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

  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5、《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6、《庚辰元旦试笔》

  宋·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

  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

  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7、《除夕吴子充诸人集旅寓有感》

  明·谢榛

  一年忧喜今宵过,两鬓风霜明日新。

  书剑自怜多病客,江湖同是放歌人。

  宫中烛映西山雪,笛里梅传上国春。

  他日听莺怀旧侣,不知谁共醉芳晨。

  8、《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清·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9、《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1、《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2、《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13、《除夕》

  明·文徵明

  白发婆娑夜不眠,孙曾绕膝更翩跹。

  已知明旦非今日,不觉残龄又一年。

  旧事悲欢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

  更阑人静鸡声起,却对梅花一灿然。

  14、《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5、《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16、《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17、《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

  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18、《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9、《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0、《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春节的古诗词11

  《立春日》

  宋 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立春致语口号》

  宋 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宋 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卖花声 立春》

  清 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立春诗》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唐: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宋:范成大

  其一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其二

  草木沾云露,峰峦近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其三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其四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春节的古诗词12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5、《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6、《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7、《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8、《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9、《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0、《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1、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2、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1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除夜二首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15、除夜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春节的古诗词13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9).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人日思归》

  1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阳城》

  11).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1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黄鹤楼》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16).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悲歌》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19).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

  20).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

  2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22).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2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令》

  2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25).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

  26).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题大庾岭北驿》

  2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2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3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

春节的古诗词14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绝句。前两联对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却没能为官表示哀伤,后两联对和农夫一起推测天气,表现出自适之情。诗人借诗抒情,隐隐透露了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指南,天下皆夏;

  指西,天下皆秋;

  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推测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

  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

  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

  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

  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

  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译文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作品鉴赏】

  《除夜》是唐代诗人来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除夜》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考取功名一直不顺利。文征明考到了53岁,都没能考取“生员”,生活非常窘迫。54岁那年,文征明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经过吏部考核,让他在翰林院就职于一个俸禄比较低的职位。但因同事排挤,他并不满意,上任一年便提出辞职。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而他已经57岁了。辞官后文征明回到了苏州老家,专攻诗文书画,经过长期的积累努力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诗歌赏析】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这里所言的“谒”和“名纸”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这句话是说,友人们前来拜年都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贺年卡)来问候,从早上到现在我的屋中已经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贺年卡)。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简”是省掉、略去的意思;

  “虚”是不实在,虚套的意思。我也跟随着潮流学吧,向他人投送拜贴,用这种方式拜年,人们只会嫌弃简易,而不会认为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过大年,你忙我也忙,都是文人,交换个“名片”,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那今年你拜贴了吗?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春节的古诗词15

  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赏析:

  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律诗。

  第一、二句,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

  第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有了些老态。

  最后两句,写春节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即为反衬手法。

  除夜·乾坤空落落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赏析: 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起句突兀,却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长夜枯坐,举目无亲,又有谁来问寒问暖。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曳作伴。“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赏析: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乐成张少府(子容)的官邸度过的。孟浩然与张子容,既有同乡之谊,又是通家之好,更加两人年青时曾同隐鹿门山,晨夕相处,亲密无间,此次孟浩然专程远道来访,张子容当然热情接待。除夕之夜,张子容的官邸,灯火辉煌,画烛高烧,筵备珍馐,酒斟柏叶。他们一边品尝着新酿的柏叶酒,一边畅叙着别后离情,当时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席间还有卢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转歌喉,更增添了两位诗人的兴会。

【春节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春节古诗词03-15

春节祝福的古诗词12-08

描写春节的古诗词01-18

立春节气经典古诗词04-01

描写春节的经典著名古诗词12-19

迎新春古诗词02-08

经典古诗词08-26

经典古诗词07-29

立冬古诗词11-04

立夏的古诗词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