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

时间:2024-04-02 07:57:44 古诗词 我要投稿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1

  【原文】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予人g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拓展延伸】

 乐府诗的文学成就:

  一、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的日常生活

  在汉代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以统治阶级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作为以民间创作为主体的汉代乐府诗,则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两汉时代下层民众的生活状貌。如《妇病行》描写一个妇人久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嘱咐丈夫要好好养育孩子。她死后,孩子们无衣无食。父亲到市上去乞讨,回到家,见孩子不懂母亲已经死了,还哭着要母亲抱。这是最底层人最普通的生活,又是最充满苦难与辛酸的生活。这样直接站在贫苦者视角上,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貌直笔摹写的诗歌,在汉乐府前不曾有过。同样写孤儿,还有《孤儿行》。诗中的主人公,原是富家子弟。父母死后,却成为兄嫂的奴隶。他被迫远行经商,饱经风霜,归来后“头多虮虱,面目多尘”,也不能稍事休息:“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使我早行汲,暮得水来归”。平日“冬无复襦,夏无单衣”,从“三月蚕桑”,到“六月收瓜”,什么都得干。使得这位孤儿发出了“居生不乐泉,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的悲痛呼喊!这也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景象和生活矛盾的细致而充满感情的再现。

  《东门行》描写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走向绝路的场面: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无衣无食,又无任何希望的艰苦生活,逼得诗中的男主人公再也不能忍受,宁可铤而走险。而女主人公则苦苦解劝,希望丈夫忍受煎熬,不要做违法而危险的事情。这幅画面,是对汉代城市贫民艰辛生活的真实描写,由此一家,可想象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具有悲辛的感人力量。

  《艳歌行》描写远离家乡谋生的流浪者生活中细琐的小事,同样浸透了汉代贫苦者人生的辛酸: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其他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凡此种种,都写出了孤苦无助的人在人间的悲惨遭遇。在汉乐府民歌中,这种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生活状况第一次被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创作题材。在后世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二、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以抒情诗为主。在《诗经》中,也仅仅存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宣告了叙事诗在文学史上的正式出现。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汉书·艺文志》说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色,主要即指乐府诗中的叙事诗。汉乐府中的叙事性,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达人物事件自由灵活。在结构方面,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为短篇,这类作品,常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如《东门行》,写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背后蕴含了十分深广的社会内容。《艳歌行》只写了女主人为游子缝衣、男主人倚门斜视的片断,却能使人联想到流浪生活的无数艰辛。《十五从军征》在这方面更为突出: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天灾人祸,亲人凋零。老人白头归来,只能面对荒凉的庭园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全诗仅十六句,却写得内涵丰满,感情真挚,且从容舒缓,绝无局促之感。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很大程度上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分类上一般都归属于乐府体。

  三、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在表达感情方面,汉乐府民歌呈现出了浓厚的楚文化传统特点。无论表现战争、表现爱情,乃至表现乡愁,都尽量地释放情感。叙事诗是如此,如《战城南》描述战争的惨烈,楚辞中的《国殇》,犹有所不及。又如《上邪》是热恋中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写得很简单,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的毁灭。《诗经》中即使最强烈的表达,如《唐风·葛生》中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相较之下,也显得平静而理智了。

  对于背叛爱情的人,《有所思》又是毫无留恋,毫无《诗经》中常见的忧伤温柔哀怨,而是果断地愤怒地表示决裂: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

  诗中主人公听说对方“有他心”,立即把准备送给对方的宝贵的爱情信物折断摧毁并烧成灰,这还不够,还要“当风扬其灰”,以示“相思与君绝”。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次情感表现的释放。后代情感强烈的诗人,常从汉乐府的浓烈情感中受到启发。如李白的《战城南》,就是对汉乐府民歌的模仿。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2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的其中一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这首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是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不可取。

  ⑺百川:大的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是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3

  原文

  《长歌行》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注释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3、犹当:应当。表愿望。

  4、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5、枭(xiāo):杀。

  6、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7、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8、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9、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10、岂其:难道。表反诘。

  11、寒螿(jiāng):寒蝉。似蝉,体较小。

  12、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13、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14、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5、剧饮:放量喝酒。

  16、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17、顿:立刻。

  18、匣:剑鞘。

  19、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20、何当:哪时能够。

  21、凯旋:胜利归来。

  22、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创作背景

  这首七古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陆游五十岁,离蜀州通判任,闲居成都,住安福院僧寮。回想一生走过的路程,想到自己从前方被调回,杀敌的希望落空,他心中很苦闷,因此借这诗抒发胸中的抱负。

  赏析

  《长歌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评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诗中诗人抒写了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由实现的悲愤;还对驱逐金人,尽复失地的令人神往的情景作了热切的憧憬。全诗感情热烈充沛,气势豪迈奔放,一如长江出峡、骏马奔驰,是陆诗中独具风格的抒情佳作。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名家点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称之为陆游诗的“压卷”之作。

  清马星翼《东泉诗话》云:“放翁《长歌行》最善,虽未知与李、杜何如,要已突过元、白。集中似此亦不多见。”

  补充

  放翁还创作过几首《长歌行》的诗作:

  《长歌行》

  人生宦游亦不恶,无奈从来宦情薄。

  既不能短衣射虎在南山,又不能斗鸡走马宴平乐。

  惟有钓船差易具,问君胡为不归去?

  片云雨暗玉笥峰,斜日人争石旗渡。

  渡头酒垆堪醉眠,白酒醇酽鲈鱼鲜;

  菰米如珠炊正熟,蓴羹似酪不论钱。

  翁唱菱歌儿舞棹,醉耳那知朝市闹。

  城门几度送迎官,睡拥乱蓑呼未觉。

  《长歌行》

  我无四目与两口,但在人间更事久。

  死生元是开阖眼,祸福正如翻覆手。

  消磨日月几緉屐,陶铸唐虞一杯酒。

  既非狗马要盖帷,那计风霜悴蒲柳。

  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

  判知青史无功名,只用忍饥垂不朽。

  《长歌行》

  不羡骑鹤上青天,不羡峨冠明主前,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

  一朝胡运衰,送死桑乾川,胡星澹无光,龙庭为飞烟。

  西琛过葱岭,东戍逾朝鲜,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

  黄头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鋋,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

  《长歌行》

  燕燕尾涎涎,横穿乞巧楼,低入吹笙院,鸭鸭觜唼唼,朝浮杜若洲,暮宿芦花夹。

  嗟尔自适天地间,将俦命侣意甚闲。

  我今独何为,一笑乃尔悭!

  世上悲欢亦偶然,何时烂醉锦江边?

  人归华表三千岁,春入箜篌十四弦。

【长歌行古诗及译文】相关文章:

长歌行的古诗译文01-26

长歌行古诗原文及译文03-30

长歌行的古诗译文及赏析推荐03-30

《长歌行》古诗赏析01-25

长歌行古诗是什么意思04-01

小池古诗译文及赏析01-22

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01-21

《征人怨》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03-29

《铁杵磨针》古诗原文及译文04-01

柳中庸《征人怨》的古诗赏析及译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