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1
汉乐府《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诗2
《腊日》-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赏析:从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古诗3
1、《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除夜作》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诗4
一、揭题解题。感受着人文关怀
(全班齐读诗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学习学习,要看,要听,更要用心去悟。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两首古诗?
生:《凉州词》和《出塞》。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通过纸。
师:我怎么觉得是一本书?
生1:这是书的一页。
师:对,书是有厚度的,有的时候,书是一页纸;有的时候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本书;更多的时候人生就是一本书。课前请大家预习了。这两首诗写了什么?你了解吗?
生:《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写的是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师:你明白了吗?你明白了什么?是啊,书读百遍——(生:其义自见)书不能不读。接下来,我来考考你们的读。
二、诵读诗文,品味古诗的韵律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朗读。
师:他读的时候,我看到有几个同学也在默读。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要实话实说。
3 学生互评。
师:说得好,诗要慢慢地读。“不教胡马度阴山”,刚才他读什么?听出来了吗?读jiao时,是让、使的'意思;另外,从音律上说也应该读jiao。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诗的韵律,那就是平、仄。普通话里有四声,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如“老师”,平声读长,用横表示(板书一),仄声读短,用竖表示(板书1)。看我的手势,请跟着手势练读。
师:如黄河,是我国第一长河,请闭上眼睛,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边读边想象,那条黄河在流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朗读)
4 诵读诗文。
师:要读出平长仄短,尤其是末尾字。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指名读。(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掌声响起,但不能陶醉。何谓羌笛?
生:我国古代西方羌族人所吹的笛子,是羌族最主要的乐器。
师:因来的是知音。来的是——(生:朋友)所以吹起了羌笛。
(2)挑战读。
师:谁再来读?要敢于接受挑战。
多媒体课件出示: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加上手势,学生齐读。
师:请注意看清手势。注意朗读时的韵律。
师:都读懂了吗?这回要求从题目开始,边读边想: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是相同或相似的,在朗读中找到了,请在旁边写下理由。
(4)学生比较读。(老师巡视,指导)
三、古曲渲染,悟诗情荡涤心灵
1 学生自由发言
生:两首诗中都有“度”。
师:琢磨琢磨,在这两首诗中它的意思一样吗?
生:“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度”是到的意思。“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度”是越过的意思。
师:是啊,如果李广将军在的话,是不让胡马过阴山的,但现在将军不在,胡马已度阴山了。玉门关是边关要塞,多荒凉啊。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板书)
生:两首诗中分别有“玉门关”和“汉时关”。
师: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因此诗中有云:“秦时明月汉时关”。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古时版图,标注上玉门关、长安和内蒙古的位置,配上古筝曲背景音乐。老师结合版图讲解时代背景)
生1:两首诗都有“山”。
生2:两位诗人都姓王,都在唐朝,都生活在唐玄宗年代。
师:开元初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但经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步走向灭亡,所以说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2 配古曲朗读
(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反复练习朗读,自读自悟,感悟诗情) 师:听你们读,我也想来读一读,能不能给我个机会?
(老师示范读后,用手势让学生感受平长仄短,并伴着配乐朗读)
师:玉门关也好,汉时关也好,都是边关要塞,但却十分——(生:荒凉),这里只有——(生:荒芜),这里春风——(生:不度玉门关)。(学生轻轻地读,发自内心地读)
师:这里还是——(生:偏僻的边塞),从哪里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这里是一片孤城。有的是万仞山(板书:孤)。在这一片孤城中,驻扎着怎样的战士?想想再去读读。
生:战士也是孤的。
师:从哪儿看出?
生:羌笛何须怨杨柳。
师: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折杨柳,折的是战士的心啊!(多媒体出示:《折杨柳》配上笛子古曲,老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师:战士啊,你还是耍远行!战士的愁这时已经有了变化,变成了什么?
生:勇气、激情。
师:所以吹奏羌笛。他们心中有什么?
生:怨。
师:怨什么?
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怨皇帝的无能!
师:怎么读?还在怨什么?
(多媒体出示)
出塞二首(之一)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师:让我们敲响铁鼓。(学生激情投入齐读,敲打书桌,响声越来越大)听到这鼓声你会怎样?感觉怎样?(学生再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战斗的场面。(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中,将士奋力搏杀的场景,配上铿锵的合唱曲)古来征战几人回,但是——(生:万里长征人来还)战士啊,你活着,还会继续吗?
生:会的。
师: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想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生:虽然这里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虽然这里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但是你们的心里想着“但使龙城飞将在”!
师:亲爱的战士们,怎一个“勇”字了得啊!
师:下课!
古诗5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立春日感怀》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古诗6
1、荷花
宋—宋伯仁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
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2、《南乡子》
【前蜀】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3、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4、荷花
宋—司马光
平湖漠漠芰荷稠,水国芳春不胜秋。
空有棹歌人不见,晚风一曲去悠悠。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诗经·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四望亭观荷花
宋—姚勉
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
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
9、《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0、荷花
宋—杜衍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古诗7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
《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古诗8
念奴娇(冬至夜作)
朝代:宋代
仲并
原文:
灰飞山解竹。庆群阴消尽,新阳来复。云物呈祥连瑞霭,烟气纷纷馥馥。紫陌香衢,朱檐影里,罗绮花成簇。岭梅惊暖,数枝争绽寒玉。
有人袅袅盈盈,今朝特地,为我新妆束。娇倚银床添绣线,长喜修眉舒绿。不道多情,锦屏罗幌,难得欢生足。谁知今夜,玉壶银漏催促。
朝代:宋朝|项安世
深知道长属仁贤,甚爱阳来复旧氈。
凤历新灰浮缇室,牛星初度转青天。
五云嘉气书周典,七日灵文验孔编。
忽忽穷愁休怅恨,东风已到玉梅前。
古诗9
1、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寄黄刘二尊师》
2、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游含鄱口》
3、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4、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湖上望庐山》
5、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瀑布》
6、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别东林寺僧》
7、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登庐山》
8、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别草堂三绝句》
9、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0、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瀑布》
11、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13、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14、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寄白阁默公》
15、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16、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
17、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庐山》
18、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江上送客游庐山》
19、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
20、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庐山桂》
21、佛手灵崖作道场,仙人洞里祭纯阳;华胥梦里十年相,簪笏门中百味伤;漫步蓬莱羡美境,常游庐岭爱风光;千年苦守不离去,只为清醇一滴香。——《清醇一滴香》
22、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庐山桂》
23、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湖上望庐山》
24、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庐山独夜》
25、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26、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宿东林寺》
27、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28、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29、新诗准备,庐江山色。——《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30、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寒食江州满塘驿》
31、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升天行贻卢六健》
32、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庐山诗》
3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
34、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35、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自咏示客》
36、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江上送客游庐山》
37、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38、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彭蠡湖中望庐山》
39、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湖上望庐山》
40、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
41、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42、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3、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江行无题一百首》
44、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4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庐山诗》
46、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印雨风啕。——《远眺龙首崖》
4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4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听郑五愔弹琴》
49、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元稹《庐山独夜》
50、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瀑布》
古诗10
说到这个词,有人会烦恼,有人会感兴趣,有人会无所谓……这个词就是古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智慧,也是文学家才华的展示,今天,我们就玩了一个关于古诗的游戏。
规则就是一边头顶书本走路,一边背诵古诗,走完两米长的路。
想要一心二用,这可不简单。第一位同学慢慢地走了起来,用童声念了起来,把大家都逗笑了,身体还有点颤抖,生怕书掉了下来,刚走了一半,书就掉了下来,顿时全场大笑。
第二位用了一种怪怪的声音朗诵,一开始跟蜗牛一样走路,小心翼翼地走起来,还不时用搞笑的动作来逗笑大家,可是诗快念完了,路还没走完,于是直接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像个千米赛跑运动员一样,一下子跑了起来,书就“啪”地一下子掉在地上。霎时,刚刚静得连一根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的房子,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笑声淹没了其它声音。
我也上场了,用标准的普通话背诵古诗,不紧不慢地走起路来,背到最后一句却忘了,有人同学提醒我,我正想继续背,就在这时,书便掉了下来,又是一片笑声。
这个游戏带给我们欢乐,也告诉我们,古诗能带给我们力量,所以不要讨厌古诗,要喜欢上它。
古诗11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唐】孟浩然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
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唐】许浑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
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老圃堂
【唐】曹邺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谷雨
【宋】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牡丹图
【明】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谷雨
【明】方太古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古诗12
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二、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三、与你一别经年企期再遇,流光追不及。
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五、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九、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十一、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十二、风绕空被沉沉醉,幽幽召唤多少魂?
十三、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十四、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还归各自门。
十五、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十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七、胡人落泪边草白,漠使断肠对归客。
十八、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十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二十、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二十一、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二十二、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二十三、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二十四、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二十五、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古诗13
《秋日·其二》
秦观(宋)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秋凉晚步》
杨万里(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西塍废圃》
周密(宋)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清平乐》
张炎(宋)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江上》
王士禛(清)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古诗14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褔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阳归雁尽,白萍红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儿,作诗骗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哭妓徐素》
清波双佩寂无踪,情爱悠悠怨恨重。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裏逢。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七律诗咏齐云山》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古诗15
原文
九日重阳节,
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
若个是陶家。
关于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xx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九日》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古诗】相关文章:
很经典的古诗03-11
经典的古诗11-15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冬天的经典古诗03-19
对雪的古诗03-13
蝴蝶的古诗03-17
季节的古诗03-20
爱情的古诗03-14
经典爱情古诗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