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端午节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古诗 1
1、但谁赞端午,谁推荐屈原庙。 ——楚朝阳《五线》
2、纵情美酒过节,一酒抵一曲。 ——苏轼《少年行》
3、将粽包分成两个包子,艾条扎上危冠。 ——陆游《乙卯虫吴诗》
4、宜聚集。 一场载歌载舞的盛宴。 端午节每年发工资。 ——张孝祥《红唇》
5、玉兰时节。 菖蒲酒美而纯。 ——欧阳修《渔夫之傲·五月石榴花》
6、四时花争巧,九粽争新。 ——李隆基《端午三宫宴官寻神言》
7、正是玉兰的季节。 ——欧阳修《渔夫之傲·五月石榴花》
8、红玉臂用彩线轻轻缠绕,青云鬣斜挂在小护身符上。 佳人一千年遇。 ——苏轼《浣溪沙》
9、小雨和潮湿的夜晚。 崇武嘉臣一个人关上了门。 ——李志义《南翔子端午节》
10、将五色手臂丝围成细丝。 ——舒迪《小重山·端午节》
11、初五,祝君相守千年。 ——权德裕《端午礼部素斋有衣彩结以诗应》
12、彩线轻轻缠绕在红玉臂上,小符斜挂在青云丫鬟身上。 ——苏轼《浣溪沙端午》
13、端午节临近盛夏,大清人又长回来了。 ——李隆基《龙舟五成宫宴官》
14、涌浪出人和,跳浪争先退。 ——陆照《赛渡诗/兼二江宁观赛渡送袁州刺史程应元》
15、莫唱江南老调,怨恨难招,楚江沉。 ——吴文英《浴兰香林中玉淮安崇武》
16、粽子包便当一份,端午节喝。 ——陆游《春晚叹》
17、裁云雾为御服,跪封至端午。 ——杜甫《别》
18、比爱蒲草处处繁华。 ——舒迪《小重山·端午节》
19、菖蒲酒美而纯。 ——欧阳修《渔夫之傲·五月石榴花》
20、白发垂肩,长约一尺。 距家三十五端阳。 ——尹耀藩《通州端午节》
21、比爱蒲草处处繁华。 谁有儿女,就庆祝端阳。 ——舒迪《小重山·端午节》
22、微汗透碧湾,明朝端午沐芳澜。 ——苏轼《浣溪沙端午》
23、轻风入袖不破尘,玉簪犀壁醉好时光。 ——苏轼《浣溪沙》
24、端午节临近盛夏,白昼越来越长。 ——李隆基《端午节》
25、旧俗传荆楚。 镇江市,梅烟早霞,作崇武。 ——徐继之《贺新郎》
26、初五,龙蛟虚请祭,九关雕虎招魂无功。 ——宋启《屈原祠》
27、曲子冤案自古有之,楚乡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卞公《午看渡口》
28、莫依爱福俗,祈普九平安。 ——殷耀藩《端午节》
29、独写菖蒲竹叶盏,彭城芳草初归。 ——汤显祖《午国午赛》
30、谁有儿女,就庆祝端阳。 ——舒迪《小重山·端午节》
31、崇武好日独闭门。 ——李志义《南翔子端午节》
32、阿房舞厅挽袖,金谷名园玉塔,隋堤古柳龙舟。 ——张可久《卖花怀旧之声》
33、儿女有赞终,新簪是爱护的象征。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节》
34、江山已亡,今何在,世间只剩离骚。 ——张雷《和端午》
35、5月5日下午,给我一根艾条。 ——文天祥《端午节》
36、明朝端午节开始,首宴宜霜。 ——楚光熙《大九得长字韵时安以微》
37、绿杨带下着大雨。 五色新丝包角饺子。 ——欧阳修《渔夫之傲·五月石榴花》
38、久居石溪,思端端午。 我看着邮局大楼前的引擎。 ——陆照《赛渡诗/兼二江宁观赛渡送袁州刺史程应元》
39、仙宫长寿,端午节私密。 ——斗叔对《端午节白索的`礼物》
40、端午三日端午节,蕉叶千春机生日。 ——范成达《鹧鸪天》
41、高永初词付午,天涯匆匆。 ——陈玉仪《临江仙人高永初词赏午日》
42、寻未终,村烟晚。 ——苏轼《端午走遍寺院得禅字》
43、冰糖包小丸子,透明的牛角小米松。 ——张磊《端午节》
44、宫服也名,端午节也尊。 ——杜甫《端午赠衣》
45、辱说赠汨罗一首诗,今生欢喜。 ——赵范《端午诗三首》
46、楚人犹贪儿戏,姜尚年年夺冠。 ——文天祥《端午节》
47、空虚惆怅,谁又挂远香。 ——舒迪《小重山·端午节》
4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青云丫鬟。 佳人一千年遇。 ——苏轼《浣溪沙端午》
49、每年端午节的风雨,似乎都是屈原的冤屈。 ——赵范《端午诗三首》
50、总团桃柳,莺门共饮,刻菖蒲旋于各人。 ——秦观《端午节》
端午节的古诗 2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⑹“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端午节的古诗 3
1、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2、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4、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5、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6、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8、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0、细缠五色臂丝长。——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11、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12、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1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出处: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15、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6、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7、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1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2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6、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7、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28、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29、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处:赵蕃《端午三首》
3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32、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3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4、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3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36、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37、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端午节的古诗 4
1、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4、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6、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10、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11、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3、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5、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端午节的古诗 5
1、《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2、《和端午》宋代: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浣溪沙·端午》苏轼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端午日》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8、《同州端午》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9、《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0、《端午感兴》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端午节的古诗 6
1、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端午
作者: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3、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临江仙
作者: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5、屈原塔
作者: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6、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
作者: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7、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8、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9、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0、南歌子杭州端午
作者: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1、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小重山端午
作者: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3、渔家傲
作者: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14、竞渡曲
作者: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5、贺新郎端午
作者: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端午节的古诗 7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3、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5、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1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
1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0、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2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2、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23、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24、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6、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27、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8、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30、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31、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3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33、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35、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36、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37、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8、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39、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4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4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4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43、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44、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4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6、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7、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48、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49、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50、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51、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52、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53、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5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5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56、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57、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5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5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五日》
6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61、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黄公绍《潇湘神》
62、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
63、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64、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65、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
6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67、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6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6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7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7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7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7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7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5、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7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7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79、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8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8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8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8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8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8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8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8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9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9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9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9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94、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9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96、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9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9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0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0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0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0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0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05、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端午节的古诗 8
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端午日赐衣》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9、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0、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处:李隆基《端午》
14、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1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处:殷尧藩《端午日》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3、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4、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5、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26、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处:苏轼《浣溪沙端午》
28、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色彩沮。——刘禹锡《竞渡曲》
29、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3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3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3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3、细缠五色臂丝长。——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34、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3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空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37、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38、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3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40、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41、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42、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3、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4、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端午节的古诗 9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3、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6、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7、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黄公绍《潇湘神》
8、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11、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2、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1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4、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5、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6、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17、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8、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2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
2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4、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5、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6、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27、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2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0、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3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2、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33、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34、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7、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8、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39、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4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41、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4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3、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4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45、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4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47、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48、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
49、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50、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51、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5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53、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5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5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56、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57、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五日》
58、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59、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6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6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62、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6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64、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6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66、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端午节的古诗 10
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5、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6、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9、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0、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1、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12、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3、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4、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5、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6、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7、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8、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9、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2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2、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23、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24、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25、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7、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8、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2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1、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4、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35、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36、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7、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38、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39、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0、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4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4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4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4、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4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4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4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49、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50、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51、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5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5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4、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55、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56、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出处: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57、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58、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出处: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端午节的古诗 11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处:李隆基《端午》
3、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4、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5、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9、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2、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4、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5、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6、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7、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18、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1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21、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23、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24、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6、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27、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8、细缠五色臂丝长。——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29、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3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处:陆游《乙卯重五诗》
3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3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36、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7、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端午节的古诗 12
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6、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宋·范成大《如梦令·两两莺啼许》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8、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腼,满槃角黍细包金。——唐·杨巨源《谢人送粽》
9、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宋·胡仲参《端午》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2、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宋·戴复古《扬州端午呈赵帅》
13、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宋·杨万里《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其一》
14、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宋·方回《午节》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宋·黎廷瑞《端午东湖观竞渡》
1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唐·殷尧藩《同州端午》
21、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2、老大偏多故里心,一逢佳节一沾襟。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明·李祯《嵩县遇端午》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端午节的古诗 13
1.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2.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自李之仪的诗《南乡子》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出自苏轼的诗《浣溪沙端午》下阕
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
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自王充的诗《满江红》
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文秀的诗《端午》
8.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出自钱琦的'诗《竹枝词》
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自万俟咏的诗《南歌子》
10.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出自陆游的诗《三峡歌》
端午节的古诗 14
1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宋代〕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2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轼〔宋代〕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端午节的古诗 15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0.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1.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端午节古诗4
1.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
2.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4.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5.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6.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7.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8.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9.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10.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1. 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12.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3.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4.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17.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8.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9.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2.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3.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24.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5.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6.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7.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28.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9.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0.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端午节的古诗 】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古诗[精选]11-21
端午节古诗01-26
端午节的古诗07-17
端午节的古诗06-22
端午节古诗12-04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01-11
关于端午节古诗05-27
端午节的古诗屈原05-21
小学端午节古诗10-31
(精品)端午节的古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