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古诗(实用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秋节气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秋节气古诗1
1、《立秋》
宋朝〔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2、《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朝〔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3、《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元稹 〔唐代〕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4、《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 〔唐代〕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5、《立秋》
夏云英 〔明代〕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6、《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朝〔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7、《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朝〔杨万里〕
雨後林中别檨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8、《立秋》
方岳 〔宋代〕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9、《立秋日登乐游园》
白居易 〔唐代〕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10、《舟中立秋》
施闰章 〔清代〕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立秋节气古诗2
1、《次韵立秋》
宋朝·杨公远
白帝交承下令时,蒲葵絺葛竖降旗。
书亲灯火儿曹喜,雁过沙场士卒悲。
夜月一帘虽旧识,西风半榻是新知。
从今景物皆清致,多办吟笺剩赋诗。
2、《立秋后病作此写怀》
宋朝·强至
卧病喜秋至,昏烦庶以平。
清风不少济,宿疢仍相撄。
凉叶犹未振,阴蛩已先鸣。
四时顺万物,奚独戕吾生。
3、《和项公立秋韵》
明朝·程通
梧桐飘一叶,四海总知秋。
已喜河山静,还惊岁月流。
籁声风不定,凉气雨初收。
借问衡阳雁,飞飞若为谋。
4、《立秋日作》
宋朝·林景熙
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颜。
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
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
城头遥望累累冢,辽海荒寒鹤未还。
5、《立秋后有感》
宋朝·杨齐
一雨助凉天气醒,夜来残叶报秋声。
人歌曼倩书重发,客笑相如赋未成。
惊破鹤心宵露重,送他鸿翼晚风清。
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
立秋节气古诗3
1、《送夏大理归省其母寿九十六月二十一初度明日立秋》
明朝·韩雍
綵衣仙子下青云,拜舞萱堂喜气新。
时近新秋先一日,岁周花甲又三旬。
罗轻叠雪恩袍丽,杯满流霞寿酒醇。
积善从来享遐福,加封还儗荷丝纶。
2、《立秋日川上作》
宋朝·邵雍
富贵固难爱,贫寒易得愁。
休将少时态,移作老年羞。
既有非常乐,须防不测忧。
谁能保终始,长作国公侯。
3、《丁亥立秋》
明朝·李梦阳
火多常病热,残暑特相欺。
今日凉风至,飒然竹林披。
闻鸡每起早,省稼独归迟。
天地萧条意,何须一叶知。
4、《立秋后一日助甫见访得霜字》
明朝·李先芳
屏居对芳草,同病喜相将。
阑暑人如醉,新秋鬓有霜。
虫鸣风雨夕,萤点薜萝墙。
后夜看牛女,还期就一觞。
5、《立秋日·畏景流庭过》
宋朝·史肃
畏景流庭过,凉飔即坐来。
物随时共换,人觉老相催。
憩蝶依丛稳,嘶蝉抱树哀。
玉簪香好在,墙角几枝开。
立秋节气古诗4
1、《立秋》
明朝·丁肇亨
一叶初飘六月秋,终宵雨泻火西流。
夕阳弄影轻烟暝,卧听邻砧不耐愁。
2、《六月二十九日立秋》
清朝·乾隆
昨夜梧声到枕边,晓看物色又推迁。
但过此日无长夏,可识今朝判半年。
露草蛩音听去爽,风荷珠颗较来圆。
四时潇洒惟金令,若论诗情我亦然。
3、《立秋有怀陈上舍》
宋朝·白玉蟾
没巴没鼻落一叶,发颠发狂何处风。
九十日暑扫地去,满怀汗珠寻已空。
却烦察判潘孺子,说与上舍陈元龙。
来宵无雨必好月,一樽还要与君同。
4、《乙未立秋》
近现代·林英男
身陷炎方蒸暑溽,敢期木叶动秋声。
殷勤喜鹊迷津路,银汉难逢一夜明。
5、《高堰立秋》
清朝·张增
晶晶秋光水上过,微茫树影下陂陀。
地连吴楚湍澜阔,天入淮扬风雨多。
沙际渐看飞鹳鹭,湖心犹自走鼋鼍。
清霜白露沾衰草,萧瑟应回万里波。
立秋节气古诗5
1.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5.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6.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7.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8.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9.
《立秋日怀方员外》
[明]杨基
几日西清昼掩屏,绿尘幽藓遍闲厅。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里愁多只愿醒。
误响閤铃飞夜鹊,偶摊书卷落秋萤。
萍踪已办东南别,风雨长更各自听。
10.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11.
《宣府逢立秋》
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12.
《新秋》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3.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14.
《立秋》
朝代:明代作者:周玉如
白帝严金驾,乘风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辉。
乍惊青梧落,将催赤雁飞。
何须赋团扇,恩顾似君稀。
15.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16.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17.
《六月三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18.
《次韵张慵庵立秋有怀》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西风一叶未为稠,积雨寒添客思秋。
试以物情观燕垒。可无心事寄菟裘。
砚何堪办三钱水,竹岂能逾稔楼。
真是先生有归兴,不应如我雪盈头。
19.
《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
(唐)李景让
关河豁静晓云开,承诏秋祠太守来。
山霁莲花添翠黛,路阴桐叶少尘埃。
朱轓入庙威仪肃,玉佩升坛步武回。
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
20.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21.
《立秋后题》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22.
《秋词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3.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4.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卢纶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
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
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
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
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
立秋节气古诗6
1、《七月十四日立秋》
清朝·乾隆
常年每觉迎秋慢,今岁翻嫌秋到忙。
素节岂缘逢闰驻,萧晨最易感人伤。
月临望矣偏韬影,风拂梧而已变凉。
更有忧怀筹穑事,倚栏几度盻商羊。
2、《立秋日》
明朝·朱朴
井上初闻一叶秋,萧然凉月满西楼。
玉关远信悲戎马,银汉佳期望女牛。
草木变衰时又晚,山川摇落水还流。
不知镜里星星发,消得潘郎几许愁。
3、《立秋日闻蝉》
宋朝·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4、《立秋二首·西风袅袅木飕飕》
宋朝·张耒
西风袅袅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5、《七月六日立秋怀王北山给事》
清朝·陈廷敬
清时要地重黄门,封事词林共讨论。
秋色边烽还照耀,西风画角又黄昏。
双星河汉隔钟漏,一叶梧桐飞掖垣。
记得延英去年事,宣豪江砚正承恩。
立秋节气古诗7
1、《立秋日晚坐》
元朝·周权
山云漠漠树苍苍,风荐池荷满意香。
独据绳床眠未得,一檐风雨夜初凉。
2、《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其二》
清朝·汪新
少住为佳客馆停,凭将情话伴孤醒。
萧条旧宅梁间燕,零落诸昆雨后萤。
愧我鬓髭潜换黑,喜君云雾拨来青。
长歌自是牢愁甚,和向秋窗淅沥听。
3、《立秋》
汉朝·刘雄
雨如叹气时时落,雷似吞声隐隐听。
人事自随寒暑换,丹砂未就只劳形。
4、《都门立秋·其二》
明朝·李孙宸
客久偏怜节,天涯又见秋。
宦情仍卤莽,岁月袛优游。
露下蝉吟苦,风前燕语愁。
西山朝气爽,应许马曹收。
5、《立秋日寄粹夫》
明朝·何景明
一叶悲天地,秋风泪万行。
江河无日夜,边塞有烟霜。
雁鹄思高起,龙蛇愿久藏。
蓬瀛何处涉,头白恨无梁。
立秋节气古诗8
1、《甲子立秋·其二》
明朝·李孙宸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2、《病中立秋》
明朝·林士元
三伏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漾霏微。
碧梧已应金空落,大□新随斗指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莲知老至退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3、《立秋偶作》
宋朝·苏辙
十年忧患本谁知,惭愧仙翁有旧期。
度岭还家天许我,斸山种粟我尤谁。
秋风欲践故人约,春气潜通病树滋。
心似死灰须似雪,眼看多事亦奚为。
4、《暮热游荷池上五首·也不多时便立秋》
宋朝·杨万里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5、《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朝·杨万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立秋节气古诗9
1、《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朝·杨万里
雨後林中别檨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2、《立秋二首·对酒聊同楚人醉》
宋朝·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3、《立秋後》
宋朝·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後清风渥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4、《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小娃犹记喜归时》
宋朝·张镃
小娃犹记喜归时,故唱前年自赋词。
但得池边鸥鹭听,更须门外野人知。
5、《避暑驻跸山庄六月间阴霖少晴自立秋日晴霁喜怀》
清朝·康熙
亢旸望十雨,霪雨思晴天。
累日贯秋序,终朝潦水绵。
身虽无暑汗,心实抱迍邅。
忽睹西风紧,油云逐岭巅。
立秋节气古诗10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元稹 〔唐代〕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立秋二绝》
范成大 〔宋代〕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 〔唐代〕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渔家傲(七夕立秋)》
秦观 〔宋代〕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立秋》
夏云英 〔明代〕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立秋》
方岳 〔宋代〕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日》
刘翰 〔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日登乐游园》
白居易 〔唐代〕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舟中立秋》
施闰章 〔清代〕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 〔唐代〕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节气古诗11
1、《立秋》
清朝·周沐润
不待庭梧下,森然色欲秋。
天遥孤鹭接,海入乱蝉流。
林气凉吹野,风声危倚楼。
明当出郭去,溉种省民畴。
2、《己巳立秋》
近现代·秦鸿
天道自能公,行车路未穷。
红花归素手,碧树有毛虫。
聚散知云变,痴狂看狗疯。
文章今已老,将欲哭秋风。
3、《立秋》
宋朝·王镃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4、《立秋日书怀》
宋朝·王畴
一岁中分气序平,夫何犹有感秋情。
已饶健鹘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树声。
桐叶渐愁经雨坠,桂枝还喜得风生。
夜凉频惬山居兴,天澹银河彻晓清。
5、《次韵吴竹修立秋日》
宋朝·陈著
白帝来时赤帝归,年年流转不违时。
书镫有约花先喜,庭树无情叶自知。
楸市漫劳兵后梦,莼乡仅免客中思。
老躯便动衣裘想,胠箧其如穴壁儿。
立秋节气古诗12
1、《和千家诗六十首·其四十七·立秋日》
明朝·李江
火云馀焰尚烧空,乍起初秋一阵风。
十里芰荷香欲断,眼前黄菊满篱中。
2、《七月朔立秋是日雨》
清朝·乾隆
一岁已分平,九秋节应始。
五鼓复雨落,疏密直达已。
虽未至优渥,三寸沾亦美。
所惜云渐薄,过午放晴矣。
农占固称佳,再霈心焉企。
3、《庚寅岁乡居立秋偶占》
近现代·刘凤梧
柴门临水稻花香,垂穗盈畴日渐黄。
漫怅粗糠难果腹,须知新谷快登场。
饱经烽火三边赤,又试秋风一味凉。
人隔蒹葭从未得,独扶藜杖看斜阳。
4、《六月二十六日立秋》
清朝·乾隆
秋信夜来传,秋光故可怜。
蝉声稀柳外,日影到窗前。
宿暑风催远,寒芳露浥鲜。
朝来凭赏处,不觉叹流年。
5、《六月廿一日立秋偶题》
明朝·金幼孜
两日风雨过,满目皆秋意。
开轩灏气回,入座凉飙至。
高梧响萧萧,鸣蜩方嘒嘒。
坐念寒暑更,令人发深喟。
立秋节气古诗13
1、《立秋日》
唐朝·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2、《立秋日二首·其一》
明朝·郭之奇
炎光未息夏,悲籁已鸣秋。
何须问梧叶,客绪自悠悠。
3、《立秋夜》
明朝·朱朴
云敛晴峰翠黛乾,露擎荷叶水晶团。
病翁自喜得秋早,游子欲悲行路难。
月白关山砧杵动,天高河汉斗牛寒。
明朝自有凉风至,且向梧桐井上看。
4、《丁未立秋》
明朝·李孙宸
夏来常抱病,炎暑太相欺。
复此凉飙至,絺衣林外披。
荷衰如怯露,蝉冷乍惊枝。
物色皆秋意,宁关一叶知。
5、《七月五日立秋》
宋朝·晁说之
故庐归客不胜愁,可是人间晚立秋。
收潦水清如可待,无穷蛭螾看沈浮。
立秋节气古诗14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代: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处暑》
明代: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处暑》
清代:弘历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
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
《处暑后戏赋》
近现代: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近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平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
宋代: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处暑后一日作》
宋代: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立秋节气古诗15
1、《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徐铉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9、《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10、《立秋日》
唐·刘言史
商风动叶初,萧索一贫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与簟疏。
旧醅难重漉,新菜未胜鉏。
才薄无潘兴,便便画偃庐。
【立秋节气古诗】相关文章:
立秋节气古诗07-02
[实用]立秋节气古诗08-20
立秋节气古诗(合集)07-10
立秋节气古诗(通用)07-10
立秋节气古诗词08-15
立秋节气相关的古诗12首01-07
立秋的经典古诗07-31
立秋的古诗12-07
节气立秋诗句08-06
关于立秋的经典古诗08-15